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和理财论文

2022-04-30

摘要:当今,我国金融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我国高校每年有大批的金融专业学生毕业,但金融企业却面临专业人才饥荒、金融专业人才紧缺。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结构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和理财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和理财论文 篇1: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探讨

【摘 要】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多、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所以做好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辅导员工作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尤其是进入手机媒体时代,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加大,无论是国内的重点高校,还是省内的一般院校,都意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是联系高校学校行政部门及学生之间的纽带,辅导员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不仅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情况进行着最基层的管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各部门都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特别的重视与认可。国家教委亦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给予特别关注,并于2017年5月28日,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

政府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其数量多、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既带有高等院校的共性,又带有地方本科院校的区域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亦带有明显的区域特点。笔者根据多年辅导员工作的经验,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探讨,旨在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

2 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其家庭经济状况而外出务工。地方本科院校80%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随着父母的外出就业,他们过着与爷爷奶奶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由于长年在外,父母对小孩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绝大多数的隔代教育又有着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有很多大学生的心理自我疏导不够,既不善言谈,又敏感多虑。当然,也不排除当中有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的学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既要慎言慎行,又能够大胆地对部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再者,随着学校专业设置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辅导员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2.2 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發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日趋成熟,地方本科院校无论是在招生还是在毕业生的就业方面面临的形式越加严峻。在招生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没有省级一般院校的影响力,在优质生源上缺乏竞争力。在这种困境下,地方本科院校不得不进行转型发展,主要方向是往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主要措施是加强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教育。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辅导员虽已感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带来的压力,但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仍存在思想不稳定、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这给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3 手机媒体带来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拓宽和多样化,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思想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和辅导员的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辅导员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剧,工作模式受到冲击。以及社会对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便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时间和机会增多。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和思维方式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负面信息的影响下,例如:利用微信从事商业活动、网络轻松贷款等,不可避免地给学生身心健康增添了不稳定因素,这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关于做好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作为高校辅导员,一是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时时刻刻从严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1]。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二是要拓展工作时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因此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在学生入校之际,迎新工作既是高校展示给学生的窗口,新生报到是他们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印象尤为深刻,因此充分借助迎新工作深入到学生中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地方本科院校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能够非常努力地学习,是因为他们有很明确的目标——高考。没有了高考这一指挥棒,究竟还有多少学子会自觉努力地学习?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一新生,刚刚结束了紧张而繁忙的高三生活,很多学生都抱着先玩一玩,歇一歇的态度,事实上大一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务必抱着先紧后松的原则对班级进行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借助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安全警示的案例,借助学生课间休息间隙、班级开展双学活动、班会课等机会传递给学生。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既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又要掌握高校育人的经验, 同时又要具备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要尽快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才不至于让他们在大学里迷失自己,走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3.2 积极应对手机媒体对大学校园的影响

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机媒体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拓展工作时空、更新工作观念、更新工作方法。例如:针对大学生买卖股票的现象,可以借机对他们进行企业的商品经营、投资理财等知识普及;而就微信从事商业活动对学生讲解传销的经营模式;为学生分析“名校贷”的利害关系,可以降低学生陷入不良借贷的风险;为了杜绝教室里成群盯着手机的学生,在大学校园的教室里,可以借助手机收纳袋。面对这些多变性的因素,考验着辅导员的智慧,但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集思广益,提升辅导员的执行力,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更为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逐步靠近人生的奋斗目标。

3.3 做好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生踏入社会的重要桥梁。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毕业证已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尚方宝剑。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与专业相关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积极做好学校转型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如果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辅导員需做好监督与鼓励工作;如果学生选择就业,那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专业目标,做好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虽然地方本科院校辅导员面临的环境复杂、形势严峻,但只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更新专业结构、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本着以“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园手机媒体,手机微信等开展对大学生的各项有效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工作,必定能引导学生抵制住手机媒体的不良诱惑,不断完善自我,逐渐接近人生的奋斗目标。总之,一个优秀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上的导师,更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用职业情操影响着学生,用人格魅力将这无形的力量转化为学生努力的动力,成为学生受益终生的灵魂导师。

【参考文献】

【1】王树辉.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11, 10(26):78-79.

作者:龙红兰

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和理财论文 篇2: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

摘要:当今,我国金融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我国高校每年有大批的金融专业学生毕业,但金融企业却面临专业人才饥荒、金融专业人才紧缺。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结构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从金融企业人才需求特质入手,分析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企业需求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特质

(一)具有宽厚的金融理论功底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金融人才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熟悉金融工作的主要业务,具有银行一线业务的操作能力,如信贷、保险、会计、柜台操作等能力,熟悉国家有关金融方面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动态和国际惯例等。

(二)具有从事金融业务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一般主要从事金融领域的业务工作,并且大都要从最基础的一线工作做起。因此,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知识外,还要具有现代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专长,如银行存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学习能力,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和迅速发展的金融世界。

(三)具有完备的信息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互联网的崛起和电脑的普及改变了金融业的运作方式。网络逐渐成为金融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电脑成为金融信息形成、处理、发布和传输的主要渠道。信息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成为应用型金融人才从事金融业务的基础能力之一。

(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崇高的人文素养

金融行业是一个与货币资金密切联系的特殊行业,金融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的,没有信用的形成,就不会有金融的发展。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水平和能力。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这就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在各种金融活动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较高的诚信意识,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种法律法规。

二、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认识模糊

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基础理论应用为出发点、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结合。具体包括制订人才培养措施、对人才培养者的培养、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等方面。它将高校教学、研究、服务三大功能融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但是,当前高校普遍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对社会服务功能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社会人的培养不足,忽视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在制订人才培养措施时,各高校主要考虑人才培养成本高低问题、人才培养周期长短问题,对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以市场为主导,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从当前办学现状看,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机械地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思路,盲目追求“高、大、全”发展模式,侧重“灌输型”宏观理论教学,对专业应用性和业务操作能力培养不足,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严重背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偏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

(三)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不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措施的具体实施,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当前,各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只分为两部分,即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是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课程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而实验课则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是对理论课的补充和检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来看,各高校的教材建设普遍滞后,理论课的内容跟不上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缺陷。实验课基本上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难免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另外,高校实验、实训体系普遍单一,没有与金融企业的岗前培训结合起来,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以调动。

(四)教学模式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国外相比,对于金融人才的培养大多缺乏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虽然有一些教师能开出多门金融专业课程,从理论上分析讲解,但由于学校在政策上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教师不愿意也没有条件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也很少亲自动手编写案例,致使金融专业教师的讲课拘泥于书本或现成的案例,缺乏实践认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师资队伍培养不足,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应用型的教学团队。而当前本科院校中金融专业大部分教师是从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自身的理论功底强,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也有一部分高校从企业和其他实践部门聘请专家、高管来校讲学,但这些人一般自身工作都比较繁忙,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力度建设一支自己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一)准确定位,优化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本科院校需要通过特定的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比,本科应用型金融人才具有更宽厚的知识基础,更强的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与学科型人才相比,具有更快的上手能力、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等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规格不是“精英型”,而是“大众型”;在人才培養类型上,不是“研究型”,而是“应用型”加“能力型”;人才的主体规格为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传统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应用型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建立适合社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统一,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或片面强调动手能力、忽视理论基础的教育理念。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安排要在教育部指導范围内进行及时调整,本着理论够用、多动手操作的标准,在授课过程中可灵活掌握调整课时,改变实验、实训体系单一的缺点,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实训课的时间。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课程的学生比重;引进一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软件,模拟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二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等途径,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的建设,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经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更新教学观念,推行“合作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作性学习”课程改革是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特征的育人模式,这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它通过大班理论授课、小班组织讨论的教学形式,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授方式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将人才培养目标从获得专业知识转向综合能力的提高,把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接受知识的初级阶段提高到认识、反思、产生新知识的高级阶段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崇拜权威、迷信书本知识向更新知识创新型模式转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合作性学习,能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能较快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教师应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只有教师亲自参与了本学科的实际研究活动,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研究所必须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学校要不断改善教师待遇,真正提高教师地位,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适合从事创新教育的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同时,把国内成功的金融机构领导、企业家请到大学讲台上担任高校的兼职教授。

参考文献:

[1] 郑亚娟.基于高等本科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2] 张弩.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3] 张宏妹,金利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0,(3).

[责任编辑 柯黎]

作者:刘香

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和理财论文 篇3:

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進入大众化阶段,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新课题。文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针对地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地方高等院校中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模式。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专业建设 国际化 应用性 借鉴思考

[作者简介]朱传华(1963- ),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北京100025)

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步入了国际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方法,与国外高校在互换留学生、专家学者互访、学术研究、合作办学等方面。高等教育应用性是“以教会学生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或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就业去向、岗位的符合度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学者集中于对高等教育体制、教育大众化界定、大众化教育主要职责和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分析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探讨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办学途径。

一、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不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不适应。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的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由于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趋势不甚了解,相应的行业和产业发展情况不熟悉,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数量不清楚,在制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就难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不适应。

2.对国际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够。许多设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主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虽然取得成果和特色,但总体上对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性本科教育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整体的教学改革效果还不明显。

3.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不突出,各环节的设计、安排也不精致,忽视训练环节在培养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不明确。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对培养国际化本科人才是另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地方院校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中,需要进一步处理好地方性和国际化的关系、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5.国际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缺乏。教师是落实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队伍整体上还缺少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的理念,对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缺少感性体验,易在教学实践中又回到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二、国外应用性教育的启示

美国大学教育以学术研究、人才训练及社会服务为宗旨,实施专业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以接受教育与训练者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根据职业结构来提供训练方案。日本高等专科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做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对应用型大学的师资要求严格,颁布了《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证书方面的要求。德国在校大学生有60 %以上在应用型大学学习,接受应用性技术教育,即将学习同生产紧密结合,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方法、擅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培养学生能借助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完成新的科技开发项目,在生产中能引进、优化、应用和监控具有理论和科学背景的新方法、新工艺;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按职业需求和工作过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强调科学知识和方法如何运用于实际生产和其他领域,偏重于那些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文化和品德修养教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态度,课程实施过程体现个性化。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宗旨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在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英国苏格兰西部大学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张教学以引导为前提,行动培养为根本的中心思想。行动培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要立足在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上,使学生具有为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或达到某一确定的目标能独立思维和自觉采取行动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模式,如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其中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最主要的实践模式。

三、借鉴国外经验,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1.明确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地方性院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浅层面和中层面上,是由地方性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所决定的。面对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地方性院校应抓住时机,明确国际化应用性本科教育规律和本质特征,创造各种条件推动出国留学,以期更好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2.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懂管理、会理财、掌握法律、具备金融知识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借鉴德国“面向应用、面向实际、面向未来”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即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掌握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与财务管理技能,具有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财务预测与预算能力、投融资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企业理财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的财政、审计等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等管理工作。

3.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财务管理专业要立足于地方,以企业为背景,借鉴英国苏格兰西部大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就业岗位与职业证书相结合,突出专业基本技能,即会计业务操作技能、资金管理技能、财务信息处理技能和税务筹划应用技能,突出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即财务预测与预算能力、投融资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理财创新应用能力等。

4.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和英国苏格兰西部大学的课程体系,思考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设置方案。以培养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筹资分析、投资决策、资产管理和利润分配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为目标;设置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理论实践一体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核心知识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见下表:

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专业平台课内容国际化、系统化建设,倡导所开课程采用的教材实现国际化,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达到一致性。首先,要加强英语教学的力度,开展双语教学,在专业课中增加双语教学的比重,适应国内、国外、国际三种环境变换的全球财务的视野,提高对外进行交流的外语能力。

其次,要加强财务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再次,采用與国外院校专业课程对接形式,进行课程设置。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采用“3+1”国际化办学模式,即三年在国内读书,一年到国外学习。国内国外学校双方互认学分,课程对接,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质量,这也是对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的一种认可和检验。

5.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体系。首先,利用现有的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添置有效可行的软件系统,建立模拟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系统,使学生在实验室里掌握基本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业务或管理的工作流程程序,实现到实际岗位就可使用的效果。其次,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进行国际商务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6.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能力与素质建设。首先,要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师聘任可借鉴和引用德国《高等教育总法》相关内容。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仅应具有高学位、职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的经历,能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进行技术转让或从事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与科技发展、生产实际保持同步。此外,学校还应从社会上和产业部门中聘任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理财师等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其次,应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和经验。具有国际性的教师是推动教学、科研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直接力量。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出国考察培训和学习,让未出国的学生能够利用国外的优质教材资源。有条件的地方性院校可以采用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来华进行短期访问和讲学,或聘请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名师)等方式进行讲学。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借鉴国际教育经验,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思考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与思路,可以有效地推动财务管理国际化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洪林.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

[3]杨文明.英国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与借鉴[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

[4]孙建京.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黄玉丽,冯虹.应用型本科商务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6]王莉.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

作者:朱传华

上一篇: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有效教学论文下一篇:如何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