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26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不仅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更促进了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现行的经济和就业结构,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和“用工荒”供给失衡,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促进大学生在校完成身份转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指导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当今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所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采取有效的策略指导他们更好的就业。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并详细的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指导策略

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以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學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效的指导学生实践,给予他们有效的就业指导。但是就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从而导致他们在就业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有效的就业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就业择业。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淡薄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只是秉着从众的心态,以期望在以后找一位安稳且高薪的工作,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会严重影响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进而降低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大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过于追求优质的生活,加上他们对就业形势不够了解,就业观念比较理想化,导致他们在就业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同时,有一些大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并且对就业没有深入的规划,心理素质也比较差,导致他们在就业中难以克服困难,从而影响了就业的效率。

(二)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就业经验,从而导致他们在就业能力和水平都不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许多就业指导工作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而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力,导致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二是,有一些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也不能够根据本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设计就业指导方案,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不佳。

(三)大学生就业意识不强

就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他们的就业效率比较低。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教师过于看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今后就业方向以及观念的引导,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需求不够了解,进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就业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从而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二是,许多大学生在面试失败以后,往往会产生自卑、消极的情绪,长时间下去就失去了就业的能力,从而放弃就业。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

(一)校企联合,共育人才

1.邀请优秀的企业人才做导师

校企联合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学校有效的开展校企联合,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对他们今后的就业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因此,应用型本科学校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可以定期邀请企业工匠做导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实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能够提高他们今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校企联合重要的形式之一,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让他们提前对所从事的岗位有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岗位的适应能力,而且企业可以从中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以提高自身的人才储备。但是,实训基地的建立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企业,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因此,学校首先要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联合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其次,也要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为实训基地的建立筹集更多的资金。

(二)精准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精准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只有做到精准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克服今后就业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提高就业择业的能力。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到精准就业指导:一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开展除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为的相关课程,例如,办公室技能、人际关系等,并且对学生的职业倾向做问卷调查,把他们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二是,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创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做好就业择业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择业保持良好的心态,切记不切实际的就业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念,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就业的种种困难,提高他们的就业效率。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要重视起起就业指导工作,以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就业观念,给予他们就业以正确的引导,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素玲 .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02):126-128.

[2]冯宇楠.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指导策略[J].就业与保障,2021(01).

作者:黄薇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指导策略

【摘要】大众化高等教育不仅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更促进了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现行的经济和就业结构,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和“用工荒”供给失衡,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促进大学生在校完成身份转变,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就业现状;指导策略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本科教育的一种,旨在培养可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高效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生产建设及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标准兼具一定的学术性与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规格为技术定向、知识应用的实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017、2018、201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795万、820万和834万。庞大的就业队伍,使毕业生不仅就业压力大,而且争抢优质岗位的难度更大。2020年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87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考虑疫情叠加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臨更加复杂的严峻形势。

(二)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标准偏差较大

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评价,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是对就业市场不了解。大学生初出茅庐,对社会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初次就业,难以适应就业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多次碰壁与失败,使大学生对就业产生了畏惧与消极情绪。二是对未来职业不了解。面对未知领域,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偏差巨大,对职业理解的片面化,在走向就业市场后,才发现自身与职业匹配总是格格不入。三是对自身能力不了解。自身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却理想化地将目光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单位,认为追求高收入高福利、不愿吃苦、不愿就业是理所应当,这些问题大大加剧了就业难度。

(三)在校实践课时比重满足不了职业要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规划虽然进行着快速改革,但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比例上,还偏向于前者,还存在着实践操作能力差、需要入职前用人单位进行二次培训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完成由学生到职员身份之间的过渡,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企业用人条件过高,大学生难以达到就业标准

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设置了诸多显性与隐性条件。一是就业大环境中,考研热潮不断升高,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招聘单位随着就业市场的供给保障,对于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报名条件,由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由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在非技术研究岗位,甚至也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二是近几年来,技术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跨越式发展。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大量进行实训实践,毕业即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市场中赢得的口碑,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市场空间。相较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校毕业生学历虽然不高,但“精”胜于“博”,这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再次加剧,处于研究型高校与高职院校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夹缝”中,就业环境堪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一)教学对接行业需求

1.专业设置应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只有了解发展诉求,人才培养才能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被动”转为“主动”,就业才有保障。应新设重建高质量就业专业,停招减招就业质量低的专业,“瘦身强体”,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2.加强实践教学对接岗位需求。对通用技能影响最大的是实践性学习,对职业素养、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影响最大的均为实习中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杜艳秋等人的研究证明了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相关显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学分,一般比例应占到30%以上。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议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基础实践,其二是专业实践,其三是综合实践。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比如实验、见习、实训等;二是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比如创新设计能力提高,职业证书考取等;三是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水平能力经过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实现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专业建设和行业标准、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相结合,实现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突破。

3. 打造特色“金课”对接就业要求。在真境、真做、真学、真能课程教学中,打造“金课”。学校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积累行业经验,了解生产技术与产业流程。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熟悉行业、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经营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联系企业问题,用理论分析并实践解决。

(二)精准就业服务指导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是要在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人际关系、办公技能和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课程,提前统计学生毕业意向,分类指导。针对考研、考公务员及考编的学生,注重专业和综合知识方面的辅导工作;针对就业的学生,根据岗位要求,量体裁衣,提供不同技能课程。二是要做好择业就业教育。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鼓励就业过程中自信不盲目、务实不幻想。三是要积极向学生宣传就业政策,鼓励其参军入伍、服务西部和基层就业,尤其是提倡创新创业教育,这不仅能够使高校重新思索人才培养定位,革新教育理念方法,拓展教育的维度,更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缓解就业压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经历与兴趣爱好迥异,专业诉求与职业规划方向也不同,必须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明晰差异性,实现精准化就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熟练掌握就业的基本技能,积极探索尝试,找寻适合自己的就业与发展方向。

(三)校企协同共育人才

1.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式,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引进企业工匠做导师,与学校指导教师运用产学研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提前定制就业岗位。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迟媛基于OBE教学理念,提出课程与企业接轨,反向运用于教育教学当中。学校和企业可在各自的场所联合共建实验、实训基地,主动寻求政府的指导谋划和大力支持,使培养的大学生符合行业、企业需求标准,满足市场需要。不同企业有不同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企业要求,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要做到大学生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专业与就业匹配度高,满足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就业总体评估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高适切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要高质量就业,必须主动寻求自主发展。

1.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一是要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打好主业基础;二是要重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巩固就业能力;三是有正确的择业观与成才观,增强就业信心;四是要敢于吃苦,勇于奋斗,不怕挫折,提高适应能力;五是要结合自身特点,明确方向,由“博”转“精”,把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六是要积极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实力。应对就业难,关键在自己。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的职业观、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基础、高效的人际沟通、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个人能力。

2.勇于自主创业。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勇于创业。一是学校落实,做到制度跟进、行动跟进。为实现学生创业与学业双赢,可实行弹性的学分制,把学生的创业实践作为必修课,达到要求即给学分。二是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支持,寻求政府帮助,主动为学生提供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创业门槛,提供“一站式”优质快捷服务,减輕税费负担,落实税收优惠、费用减免及财政补贴等政策,低成本就业。三是推广创业意识培训(GYB),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工商界等资源,提供导师辅导与资金、技术、网络等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佳蔚.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9-10.

[2]杜艳秋,史静寰.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基于CCSS 2016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71-78.

[3]王立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2):33-37.

[4]迟媛.基于OBE理念下的应用本科型院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9(21):26-28.

[5]张小诗,于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内涵[J].现代教育管理,2016(7):115-119.

[6]林萍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力提升路径——以校企合作为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1):54-56.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模型研究”(GH-19118)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作者:陈阳

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比2017年多出25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各大高校也纷纷推行教育改革,制定基于市场需求和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个人来讲,政府的政策、学校的做法都属于促进就业的外部因素,这些做法对于转变毕业生的就业理念、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和后续的职业发展更加取决于自身,许多毕业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抗压能力不足, 就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而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的定位自我,为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做好基础。而且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认识现状分析

(一)调查样本概况

本研究样本通过专业的调查网站——问卷星,选取了西安市的西安思源学院等13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进行匿名调查,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57%。参与调查的男生占26.81%,女生占73.19%,在专业类别上,理科生占15.14%,文科生占79.5%,其他占到5.36%。这两项结果跟我们调查的高校大多是文科院校相关。

(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现状调研

参与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是大一141人,大二54人,大三99人,大四23人。其中24.29%的学生接受过职业生涯指导课程,75.71%的学生尚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学习。只有13%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该课程,目前的授课方式以理论课为主,这一选项人数达到了69%。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考试和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两种形式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8.8%和31.86%。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内容满意度的调查中,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到12%,比较满意的学生占到17%,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分别占到47%和24%。在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这一选项上,38.8%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55.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三)学生期望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情况

55.84%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学校和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42.59%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强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合适的开课阶段这一题目上,54.89%的学生希望在大一大二各开设一部分,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上(多选题),企业需求调研活动及分享、案例教学、校外嘉宾(公司HR、优秀校友等)这三种形式排在前三名,所占比例分别为:62.78%,60.25%、53.31%。

(四)大学生对就业形式的认识情况

80.76%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对于未来就业前景,35.65%的学生表示比较有信心,45.43%的学生表现出迷茫,11.99%的学生表示很担忧。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调查中,51.1%的学生认为是竞争过于激烈,11.36%的学生认为就业岗位过少,35.0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不足的原因。在选择就业时,大学生考虑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发展空间、工作稳定性和薪酬水平。为了应对就业难的问题,37.22%的学生期望学校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1.77%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18.61%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指导。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一)学生个人层面

1.加强专业课程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联系还不够紧密,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在校要认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扎实理论基础。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中熟练掌握实践环节的操作流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客观评价自己,做好准确的职业定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校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能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利用一些性格测试量表、职业兴趣量表帮助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优缺点,深入分析自己面临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大致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讲座,与老师、导员定期交流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再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做到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大学生应该利用学校和社会其他组织机构搭建的各种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行业专业竞赛等,在实践中提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在校大学生是最年轻最具活力最有想法的群体,高校毕业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因此在校大学生可以实时关注行业动态捕捉创业机会,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与职场成功人士创业人才面对面沟通交流,参加校内外创业专题培训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近几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竞争相当激烈,在校大学生应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想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打算从事何种职业,这样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才会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另外要了解国家的行业政策及其变化,清楚当前行业人才市场的供需情况,明确理想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等。

(二)学校层面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要培养既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 的人才,高校需要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標。在招聘中非常看重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合作意识、专业素质、职业态度等等,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实践当中不断重复,反复加强的。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除了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外,还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尽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教育,尽早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新生的专业教育一般按专业进行,讲解人员可以是本校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还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一方面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专业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就业前景的认识。另外一方面将职业教育目标与学生的远期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加强专业与职业联系的认识。新生通过专业教育之后明白在校期间要学习哪些相关课程,要考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何种能力,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些能力等等,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3.全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从入校开始,就要制定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循序渐进地开展和实施,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大一是职业生涯的探索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是职业生涯定向期,高校要利用一些科学的测评软件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自我,形成准确的自我定位。大三是职业生涯提升期,着重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细化到学生个人。针对毕业就业的,考研的、出国的不同选择的学生予以分类指导,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准备工作。大四是职业生涯定型期,在实习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并进行相应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准备指导。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与丰富的实践教育相结合,如行业某岗位的薪酬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如高校可以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让学生顶岗实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事业单位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有助于做好充分就业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及时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契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基于市场需求和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树立高校的品牌效应,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作者:阮欢 申毛毛

上一篇:河流生态系统水利工程论文下一篇: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