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素质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事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统领个人素质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素质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素质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农村偏远地区小学思想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当前农村学生思想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现状让人担忧,但是只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功能,不断地开拓进取,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现状;对策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可是,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偏僻山区的学校由于条件艰苦,学校教师流动严重,人们为了追求优质教育,带着学生择校,加之有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孩子外出,还有人口减少等原因,使学生的数量锐减,大部分小学校学生不足十人,有的甚至成为空壳。在这些小学校所留下来的学生,也十有八九是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偏远地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很多家长把改变家庭贫困面貌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有千错万错,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不顾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认为城里的教学一定比乡下的教学好,于是抛家舍业带着孩子出去择校。多数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搞好基础课学习是正事,与基础课无关的活动都是瞎折腾。他们评价学校的标准,就是看学校是否为学生加班、加点上课、多布置课外作业、双休日不休息补课。学生家长的这种评价,也给学校带来了不敢开展多项有益活动的消极心理因素。再加上教师招聘、评优、晋级都与文化课教学成绩挂钩,所以,学校及教师只能紧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虽然近年来在提倡立德树人的教育,但在农村偏远地区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没有得到遏制。

2.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

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孩子。老人们把孙子看做是宝贝,极其溺爱,而难得回家的父母们,因为与孩子相聚的日子短暂,对孩子抱有歉疚心理,很少给孩子提要求,更多的是补偿。因此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在农村学校,应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开展,学生无法体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无穷魅力。学校对传统美德教育的素材开发不够,教师对学科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的运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传统美德教育方式单一、刻板,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由于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在农村学生身上出现了传统美德缺失的现象。

3.团结合作的精神难以形成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孩子较少,大人对孩子普遍娇惯,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大人们都围着孩子转,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人数太少,有的班只有一人,在学习中无法交流合作,体育课也形同虚设,孩子们团结合作的教育难以展开,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难以形成。

4.家校教育的步伐不够一致

在农村教育中,由于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合理的教育方法,不是娇惯就是粗暴地打骂。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大多是文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难以理解,对孩子舍不得要求,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开心就行了,对学校对孩子的要求置之不理。这样往往形成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甚至产生矛盾。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5.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德育教育比较欠缺。还有部分外出务工或离异的家长,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这部分学生的爷爷奶奶对孩子又比较溺爱,所以学生的行为习惯非常差。一些家长常提“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在实际评价中却只突出了“学习好”一个方面,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孩子道德品行的教育与评价。即使在学校“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中,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评价体系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评价的标准不够具体,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結果,忽视过程评价等等,使被评价者多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综上所述,农村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加强农村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那么,面對农村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诸多困难,如何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促进农村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策略

1.多途径改变家长的观念,坚持立德树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可是在农村,好多家长不理解“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双眼盯着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殊不知,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人就是学习再好也不会给家庭和社会创造出有益的价值,学生一旦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何愁不能搞好文化课的学习,重德并不是轻智,而是为了更进一步地重智。因此,我们应该多渠道、多途径地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比如:通过家访、家长会、光盘播放、讲座等各种形式引导教育家长改变观念,让他们能够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减轻由家长带来的应试教育方面的压力,使学校能够放手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利用网络工具挖掘传统美德素材,弥补思想素质教育缺陷

把传统美德寓于現代德育之中,在学校把传统美德作为德育内容的有效补充,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让传统美德的内涵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涵,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但是,在中小学教育中,传统美德内容散见于各科的教本中,由于专职教师的缺乏,教师很难全面地掌握各科教学内容。因此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深入挖掘各科传统美德素材,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以此来弥补思想素质教育的缺陷。

3.利用微信增强家校沟通,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对于农村的家校沟通,有好些家长外出打工,很难见面,如何取得有效的沟通是个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班主任与家长建立的微信群在家校互动中担任“信使使者”的重要角色,可以及时迅速传递信息又不必担心打扰对方的工作与生活。我们只要搭建好信息技术平台,就可能让这些孩子看到父母的身影,听到父母的声音,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产生对父母更加热爱的感情,还可以增长一些山外世界的知识。而父母呢,也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对孩子进行教育与辅导。因此,在农村教育中,我们可以创建必要的教育群,让我们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的功能,讓家长了解对孩子教育的要求,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推荐家长使用“甘肃教育学苑”这样的平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样不但可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不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

4.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思想素质教育合力

农村学生的思想素质评价,存在着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指标单一、只注重形成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不够多元等等弊端。也就是说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是一种滞后的学生发展为评价服务的体系,并不能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这样的评价方法严重制约着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功能,比如在微信中组建一个微信群,把学生、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都放在一个群中,并邀请一些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参与,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每天的成果或进步展示出来,家长也可以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出来,班主任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指导学生自评、互相评价,学校老师评价,同时引导家长、社会人士进行评价,从而统一认识,形成思想素质教育的合力,引领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共同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

总之,面对农村学校思想素质教育的困难,我们只要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功能,不断地开拓进取,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北昭.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2]斯尧芳.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9).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农村偏远地区小学思想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107)成果。

编辑 李琴芳

作者:冯军

思想素质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事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统领个人素质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积极作用

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紧迫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必须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在人的诸多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1]我校在长期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实践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坚定、军事素质优良、科技底蕴厚实、创新能力突出、身心素质过硬”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体现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学员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科学认识。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统领个人素质的灵魂

思想政治素质是统领个人素质的灵魂。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关键,是统领军事人才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1.思想政治素质是学员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培育体系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决定性因素的“主导成分”[3]。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论及个人思想品德的意义时指出:“卓越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年一代和历史的整个进程来说,可能比单纯的智力上的成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他还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4] 列宁在谈到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时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5]社会主义新人的本质特征就是,既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军事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在学员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2.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性质、方向。在素质教育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身体等素质的发挥和使用对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则取决于其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最终能否成为合格的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导向作用。

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为学员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不意味一定就有较为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但是,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却能为学员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一个学员一旦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他就能萌发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动力,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自觉成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要求我们对学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的综合培养。在这一系统教育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理应成为学员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人之本,立军之魂,立国之基。对于个人,它可以坚定人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对于一支军队,它可以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部队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战斗意志形成的重要源泉;对于一个国家,它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确立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的民众如果只热衷于财富的积累、感官快乐的享受,那就会丧失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一支军队,丢失了军魂,迷失了方向,也就失去了战斗力。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做人的准则,道德沦丧,也就等于丧失了灵魂,那是相当危险的。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就难以实现。因此,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具体说来:

1.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自古以来,教育的主要内涵都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因素。古今中外一切教育家,都一直把“德”放在教育的首位,中国古代有所谓的“立德、立言、立行”,把“立德”当做教育的首要任务。虽然世界各国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称谓不一,但目的都是培养为一定的阶级、一定社会服务的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军校教育更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2.这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必须“又红又专”,也就是要“德才兼备”。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就很难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工作的动力,也就很难取得知识和才能的巨大发展,从而就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反之,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败坏,无论有多大才能,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好处,甚至成为社会的祸害。正如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言:“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6]当前在高科技领域出现的众多犯罪现象,足以显示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巨大危害。军校要为国防现代化事业服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3.这是青年学员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青年学员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一盏明灯,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轻视德育培养,加之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多元主义涌进校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各种不健康的产品腐蚀着免疫力较低的青年学生,给青年学员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7]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国防事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员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具体说来: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员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时,他就会具有为祖国、为人民而奋发图强的动力,在行动上,就会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军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结合军事训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要深入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学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大力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广大青年学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顽强的意志,他们在提高智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健体魄等方面才会有方向和力量,才会积极主动地为国防事业作贡献。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员其他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学员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方向。思想政治素质对个人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当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和超出最基本思想政治素质时,我们可以把其行为定性为正性,反之,为负性。当思想政治素质的指向是正性时,则其诸素质的整体效能是正性,个体所掌握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将成为集体的财富,可以为他人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反之,个体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就可能成为他人的危害,这样的个体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越高,他对社会的危害就可能越大。当个体具备基本的文化和身体素质时,思想政治素质的将显示出特有的整体效能。即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可以弥补其他素质的不足,创造特有的人才形象。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人民的需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条件地献给祖国和人民时,尽管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创造较高的社会价值。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整合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会产生极强的整合力量。如它与伦理教育相整合,可以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它与历史教育整合,可以帮助学员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它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相整合,可以帮助学员有效的发挥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量,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它与身心教育整合,则有利于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我们要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要根据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合力育人功能,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履行历史使命为目标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2.

[2]胡锦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EB/OL].新华网,2006-08-31.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8.

[4]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39-340.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6]周威烈王二十三年[G]//资治通鉴: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2005:17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32.[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张青卫

思想素质德育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摘要:校园文化具有思想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地方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塑人、造人、育人、正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将来职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学校要加强素质教育,仅靠专业教育、书本课堂教育,要想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远不能达标的。要全面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加强校园文化课堂的综合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和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开放式、轻松式、全员参与式的第二课堂,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立体课堂,是通过高品位、综合性、多功能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成为集思想高尚、知识丰富、才能全面、身心健康等素质全面的实践课堂。校园文化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在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熏陶、专业技能培养、身心素质提高等方面也发挥着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思想素质教育塑人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多才多艺。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适时开展思想教育是广为学生喜爱和乐于接受的。

课堂中的思想教育是默默的、长期的教育,有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校园文化活动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功效快、效果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各种活动开展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素质、人生价值取向等开展辩论大赛、专题讨论,使原本富含死板、严肃的主题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发人深思。学生在辩论研讨中,启动思维,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并当场分析、解决,使社会发展变化中产生的一些价值困惑、是非问题在辩论中得到明晰,从中接受到正确的思想理念,引导他们具备做一名优秀大学生应有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还可以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把历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放在“国庆”、“建党”、“一二·九”等纪念日专项活动中展开,不用理论说教,而用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歌咏、征文、演讲、影视观赏等形式,使学生受感染所激发出的思想、情感、心灵共鸣与活动本身内涵相通相融,使品格修养、历史文化融合在文化活动中,有助于他们树立信念、提高境界,品德得到陶冶、提高。校园文化的寓教于乐性,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品性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而且学生由于自主参与活动,变接受教育的客体为实践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竞争性等被激发出来,更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所获教育更大。

校园文化活动的延伸——社会实践是一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地方院校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直接与基层打交道,除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通过大量的社会接触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操守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参加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活动,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学生亲身实践道德行为,把社会对大学生更高的道德要求主动转化为内在品质,更利于思想和情操的升华。而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国内外时事、政策解答、治安服务、法律援助等,对培养他们的爱民思想、为民服务观念、无私奉献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既是国家、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职业的要求,更是大学生内在品质的要求。

二、知识、能力素质教育造就人

校园文化“造人”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是要造就具有思想品性高尚、文化知识充沛、综合才能全面的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文艺汇演、学生书法绘画优秀作品展、征文创作、以及融社会、历史、文学、艺术、政治、法律、业务、经济、时事、科技等为一身的各类学科知识讲座等,无不把各门类科学文化知识融在其中。地方院校的业务知识要求的实践性比较强,开展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知识竞赛、演讲等,将专业知识与文娱活动结合起来,既能深化知识学习,又增强了趣味性,使学习与活动相得益彰。具有综合文化功能的时事知识竞赛、素质大赛、文艺比赛等,往往因牵涉到多学科、多专业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业务知识,能促使学生跳出原有知识的限制,广泛涉猎多种科学文化,从而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能促使知识学习增长,并不断吐故纳新,汲取新知识。知识的教育作用正是这样无声地渗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知识的丰富,使人聪慧高雅、才能出众。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除了要求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精干的业务知识,严明的组织纪律外,更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俱全的人才。大学生要成为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型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层面和合理的能力结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坚毅的性格、精湛的业务、大智大勇、驾御控制能力,也需要与人打交道、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正可以从各个方面塑造学生为素质全面的优秀大学生。事实证明,经常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多面手。

三、专业素质教育育人

社会的发展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院校在加强业务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拓校园文化在培养业务素质方面的作用,使活动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体现特色。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活动使得书本枯燥单调的理论重新排列组合,变得妙趣横生、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当前需要的是专才加通才,崇文又尚武的全才,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而校园文化不仅仅针对某一专业开展,更多的是要求专业相互渗透,更多地涉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掌握业务知识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立体的大学生。

同时,加强社会调研,使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较快增长、丰富、提高。校园相对稳定不变,而社会瞬息万变,通过请一线专家、劳模等来校开讲座,使学生了解当前形势、动态,未来各方各面工作生活等,使书本知识随时得到消化,随时与现实接轨。

四、身心素质教育正人

大学生高负荷的学习,使心理、神经始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需要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给予舒缓和引导。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高起点要求,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弱化。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心理坐标、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对于自卑、心态脆弱的学生,在演讲、歌唱比赛、素质大赛等活动中把他们推向一线,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我、勇于挑战、勇于竞争;对于好强、自我意识过强的同学,让他们多参加辩论比赛、合唱比赛、组队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对有主见、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让他们组织活动,发挥他们的组织策划、协调指挥能力;对于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较重的学生,多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加大社会公益爱心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的纠正。

高频率的学习和生活需要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来调节,活动是心理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活动对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重要。艺术活动本身是创造美、传播美,使人接受美的过程,通过艺术活动能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用活动的方式把平日紧张、刻苦、乏味的学习与专业要求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增强他们刻苦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具有强健的体魄、过硬的业务,强健的身体又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校园文化将思想、知识、业务、身心等素质教育功能寓教于活动中,寓教于快乐中,寓教于开放、平和、自主、自由的情境中,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能力、精神的需要,使他们乐于参加,乐于受教,启发思维,推动上进,将活动蕴含的要求内化为行动的指南,最大限度地体现校园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 陆卫华.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创造途径[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3] 戴天增.校园文化的新特征[J].文明与宣传,2002,(6).

作者:李琴

上一篇:中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课堂自主学习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