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质教育大学德育论文

2022-04-23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广东惠州516001)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素质教育大学德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美术素质教育大学德育论文 篇1:

中职德育与美术专业教学的融合

摘 要:从中职德育与美术教育各自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两者结合的教学价值,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美术教育对提升中职学生的绘画能力、鉴赏能力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而且与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较大的联系。美术教学将思想、美感、道德、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情理相融、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可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功能,其次分析了中职美术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最后分析了中职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中职;美术;德育;素养;融合

一、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功能

(一)培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1)文化甄别能力。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美术鉴赏知识,自身的文化甄别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时学生可以分辨哪些文化属于什么风格,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进行学习和模仿。

(2)文化欣赏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许多的世界名画。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文化欣赏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欣赏水平。并将各个画派、画家的绘画风格烂熟于心,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欣赏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

(1)美术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传授是第一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这是开展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

(2)其他知识。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其他文化知识。例如,从一幅画着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介绍绘画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开阔眼界,获得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历史知识等。

(3)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艺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目标其实是趋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可以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除此之外,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既可以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扩大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理想美术的教育目标

(一)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各行各业对人才要求也有所提升。创新意识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特别是美术类人才,创新意识是其个人实力的重要体现。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人的记忆、学习、情感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不同学生之间的创新意识往往存在较大的区别。从当前对我国学生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中可以得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直觉

我们在对学生审美直觉进行评判时有两个标准:一是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对一件事物作出审美判断;二是学生是否能够为自己的审美判断找到合理的审美解释。审美直觉是学生一瞬间的审美感受,并且其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审美快乐。

(三)激发个人灵感

美术创造灵感的产生不仅来自自身,也需要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古希腊人认为灵感是上帝所赐予的。由此可见,灵感是源于外界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在艺术领域当中,创作者会通过细致观察或者思考,将这种人生来就具有的思维特性,通过外在因素引导出来。在美术教育当中,教师通过刺激引导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一些美术创造灵感。

三、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一) 中职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1)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首先,德育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我国跟进国际发展步伐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向国际社会发展潮流靠近的过程中,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推动德育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其次,优化教育体系,实现“全人”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为学生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2)教育内容的重要性。首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影响学生群体的行为;其次,德育教育可为中职学校增添更多的教育魅力,凸显中职学校的教育特点,为中职学校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宣传标语,提升中职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

(二)中职德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当前德育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增添了更多的现代化内容。为了促进学生课堂地位的转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德育教育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首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具有内容多元化的特征。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也加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其次,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话剧演出、十佳歌手比赛、朗诵比赛等德育活动的开展,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德育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挣脱了落后思想的束缚,迸发出了新时代的朝气。

四、中职德育与美术专业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一)美化校园环境,塑造爱美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与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在教育事业当中,许多教育思想是互相联系的,美术教育与德育具有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校园环境是学校开展教育的重要隐形资源,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校园环境包括整个校园的大环境与教室、寝室等各种小环境。在校园大环境当中,我们应当坚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让校园环境本身成为优美的艺术作品,既具有教育实用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校园建设中,既要注意各个大型建筑之间的风格协调,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欣赏风格,突出学校的学术氛围和艺术氛围。大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出“以美育人,止于至美”的概念,小环境的设计中也要体现出情感性的价值。在教室的布局当中,要从中职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坚持调动学生求知、求学的积极性目标,营造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教室环境。这种具有美感的校园建设的教室设计,可以让中职学生沉浸在真、善、美的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熏陶,并将这些熏陶形成的个人品行灌注于美术创作、思想道德文化中。

(二)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审美情操,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必然会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观、人生追求等。学生在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时,除了会形成最直观的印象之外,还可以对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深入理解,潜移默化地获得思想教育。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美的感受,也会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三)在课堂绘画创作和训练中渗透德育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创作和训练的机会较多。教师可以运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写生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景物,刺激学生产生创作灵感,感受大自然各种美丽的线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中职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独立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教师在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去应对自然灾害,培养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在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要结合“三开放”原则:

(1)活动场地开放。德育教育应当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加强课外活动的延伸。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需要一定条件的活动场地,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校园技艺节、校运动会、绘画作品大赛等活动,可以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

(2)活动主体开放。开展志愿者服务,让中职美术生走进社区、农村、企业等,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联谊。如组织一些关爱残障人士、关爱福利院儿童、关爱养老院老人等活动,让学生与这些弱势群体一起创办中秋绘海报等。这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获得更多创作灵感,同时还能够提升其个人的责任心、自信心等。

(3)活动评价开放。在现代化的教学当中,活动评价方法也应当是开放性的。通过建立财富榜、微信朋友圈投票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实现发展全主体人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我国中职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美术创造能力、思想文化素养有直接的影响,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德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我国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巨大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关注中职德育教育与美术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J].中国德育,2014(2):18-2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學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作者:杨同淑 原新国

美术素质教育大学德育论文 篇2:

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术课德育实效研究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广东 惠州 516001)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德育资源和德育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文章从资源和途径两个方面,论述如何将德育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提高美术课堂的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实效;客家文化;美术教育;民族传统文化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学校在新时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美术课程具有独特的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传统文化本身所象征的文化精神,意识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民族文化的基本信念,从而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因此,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家传统文化丰富美术课堂的德育资源

1. 客家文化

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汉族地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类,该民系在发展及变迁过程中,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逐渐形成自身刚毅的性格特点。惠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隋唐时期起一直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阶段仍然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因此,惠州被称为“岭东雄郡”。惠州地区有大量的客家人,在迁移及发展过程中,客家人吸收和融合各个地区的优秀文化,不仅具有惠州地区的文化特点,而且含有福建、江西等地区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在语言、音乐、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例如平海楹联、客家山歌、客家围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当时南方土著文化,具有寻根意识、重教观念、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2. 发掘客家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惠州地区的美术教师可以接触到很多客家文化,受到客家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些奇特而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能够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形象生动的素材,同时这些客家传统文化也是对该地区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资源。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挖掘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所蕴藏的德育资源和德育价值,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 发掘客家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意义

客家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客家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客家优秀文化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文化实践和体验来深化美术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通过客家文化中所蕴藏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品位,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开发心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使客家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二、客家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引入美术课堂的有效途径

1.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部分青少年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对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感到陌生。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让学生深刻了解、认识中华民族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能够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德育资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关注自己民族的现在和未来。

作为惠州本土的美术教师,要注重发掘惠州本土客家建筑文化元素,探究本土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的德育价值。例如,教学湘版五年级上册“家乡古建筑”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惠州本土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屋”引入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客家围屋整体造型、布局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相关寓意及深刻内涵。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围屋的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合族聚居性等方面了解其建筑特点,认识到客家围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美,显示出客家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最常见的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含义,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反映出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要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理解客家围屋的文化内涵,明白客家围屋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眾多专家誉为民居建筑中的奇葩。这样,可以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做一个发愤图强、有内涵、有朝气的中国人。

2. 发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传统节日含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教师要了解惠州本土的客家传统节日文化,认真挖掘并利用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探寻节日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感受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方式,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例如,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寄托着伟大的爱国情感。教学岭南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家乡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惠州本土的节日文化资源,围绕端午节文化,设置“话说端午、诗诵端午、端午倡议、端午创意”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话说端午”环节中,要让学生说一说端午节的文化习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诗诵端午”环节中,要让学生寻找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作品进行诵读,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让学生传承优良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素养;在“端午倡议”环节中,要让学生提出对端午节的建议,创新端午节的人文色彩;最后,在“端午创意”环节中,要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对端午节文化的情感和畅想。学生在“话说端午”“诗诵端午”这个过程中,通过查找和阅读历史文献资料、优秀诗文作品,经历了一次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端午倡议”“端午创意”等活动中,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纷纷融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抒发自己的爱国、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和带动学生进一步深层次地发掘客家文化中“美”的精髓,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确立科学的审美标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中,美术教师可借助客家民系相关的特色服饰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到服饰并非局限于保暖功能,还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在色彩、组成、造型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客家服饰具有朴素简洁美。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相比,客家服饰具有简洁及朴素的特点。在色调方面,客家服饰主色调是白色、蓝色及黑色三种颜色,具有优雅的特征。同时,深色、素净的暗色给人素雅严肃的印象,也反映当地人内敛的性格。颜色比较深,也比较耐脏,比较方便客家人进行农耕活动。其次,客家服饰具有实用经济美。在功能方面,客家服饰具有经济性及实用性的特点。就客家妇女蓝衫服饰来说,蓝衫大襟上直扣的配置止于腰线上,方便哺乳,与此同时,在干农活过程中,可将前身折短塞于腰带。在袖口设计方面,袖口比较宽大并可翻折,方便放置一些随身的物品。这完全体现该种服饰的实用特征,同时也体现出当地人朴素及勤劳的特点。再次,客家服饰具有自然和谐美。在原料方面,客家服饰主要来源于大自然,蓝衫服饰材料多采用棉质天然材料。在染色方面,当地居民所采用的染料是天然的,绿色环保,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这也体现客家人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点。这样的美术教学,能让学生感受服饰的美学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美术学科是现代學校教育的常设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健康人格。美术学科并非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它其实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学习,更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这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一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客家服饰往往通过象征的符号表达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其图案的象征、寓意及色彩的装饰与审美功能均集中体现客家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客家服饰常常绣上一些表示生存与繁衍、情与美、乐观与繁荣的纹样,如寿字纹、鱼纹和牡丹、百合花样,这些纹样常采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寓意。谐音达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质朴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正是当前美术教育应该强化和弘扬的。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担当起复兴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和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秦瑞芬(1975-),女,广东惠州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德育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景艳,黄小华.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

[3]侯秋霞,何尚武.客家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4]王建刚,刘运娟,甘应进.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石书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02).

[6]周春晓.略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福建教育,2013(11).

作者:秦瑞芬

美术素质教育大学德育论文 篇3:

浅析如何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术教学思维

【摘要】为了真正的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结合教育水平的现实条件不断的实现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中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立足点和前提,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作为高等教育之中的重点学科,思政教育能够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另外许多的学科以及专业开始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以实现学生个人的良性成长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将不同的学科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真正的实现两大学科的有效渗透。本文以美术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将美术教学思维渗透到思政教育之中的相关策略以及具体的要素,以期为提高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及美术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等院校 思政教育 美术教学 思维渗透

引言

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美术主要以形象性,直观性为基础和核心,采取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更好的实现与观众以及欣赏者之间的共鸣。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在大力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上,德育教育工作备受美术教学老师的关注,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開始将加强德育教育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以及目的,作为美育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依据以及基础,保障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及实践的过程之中加强个人的行为规范,真正的完善个人的人格以及品德。

一、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术教学思维的重要性

美育教育与德育教育共同影响,两者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之中产生了较为紧密的联系,作为落实德育教育的关键手段以及重要的工具,美育对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有着关键的作用,从目前来看,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不断的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与其他的教育工作以及教育管理就相比,德育教育工作所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同时过程比较漫长,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有诸多的差异,德育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主观引导,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以及实践的过程之中将现有的教育内容与德育教学环节相融合,更好的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定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作为落实德育教育的关键途径以及手段,美术教育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以及感知的机会,还能够保证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真正的意识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激发自身的参与激情,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美术技能并在主动参与及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行为习惯,这一点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

二、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术教学思维的现状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美术老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只注重美术简单知识理论的传授以及技能的练习,没有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引导,外加上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许多老师直接将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辅助性的课程,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另外社会各界也对美术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美术教学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实质性作用较小,因此,极少有老师以及学生将个人的精力放在美术教学和学习之上,最终导致在现有的教学环节之中美术教育的教学地位不断下降,难以真正的就爱过你美术教育与德育教学工作之间的有效组合。另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尽管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有许多的美术特长生,但是这些特长生往往以取得一定的考试成绩为最终的目的,老师在教学实践时只关注学生综合绘画技能的提升,没有积极的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现在的美育教学之中,大部分老师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被动的灌输式形式为主,学生只能够机械的接受老师的引导。这种教学现状不仅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质要求,还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最终导致现有的德育教育只能够浮于表面,无法落到实处。

(一)社会对美术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升学的压力导致许多老师无法意识到美育教育、德育教育在推动学生长远发展之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位置,学校的美术课程设置在综合课程设置中所占有的比重较低,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美术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机会,学生无法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对个人的人格进行有效的完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素养。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浓厚

为了真正的实现学校的素质教育美术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充分的发挥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作用,老师必须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老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手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率及质量,一个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的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还能够充分的发挥思政教育与美术教育的价值。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老师还没有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在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输,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培养,导致学生只能够掌握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技巧,无法将个人的生活实践与自己所学习到的美术素养相结合,个人的综合动手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教学设备和方法比较落后,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老师、学校还是学生以及家长都忽略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学校没有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积极的改进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环境,大部分的老师既面临着一定的教学压力,同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获得来自于外界的支持。除此之外,落后且简单的教学设备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许多美术老师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有的美术教学思维相融合,难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渗透和组合,导致学生无法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术教学思维的策略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为了真正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教学思维的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渗透,美术老师需要结合目前的美术教育大纲以及人才培养实际要求,积极的将美术欣赏教育与现有的德育工作相联系,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特点,保障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落实课堂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制作精美的课件,以提高学生的身份能力为前提,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个人的美术功底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以及选择时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保证现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质学习需求,保障学生在练习美工设计的同时积极的接受老师德育教育上的引导以及教学。比如在书签制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彩绘与书签制作相结合,采取书写祝福语及诗词的形式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相互祝福的礼物,当然老师还可以积极的采取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之中积极的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教育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质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感知的过程之中,更好的弥补自身在思维逻辑以及想象力上的不足。另外,我国等院校在实现思想教育与美术教学思维相渗透的过程之中需要以学生的具体感知能力为前提,通过对教学大纲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有效的为德育渗透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德育活动的有序性以及稳定性。另外美术老师还需要结合教学过程的现实条件,积极地挖掘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德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鉴赏古今外中的经典美术作品的过程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视觉艺术感受,结合艺术家的创作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生平来进行主动的分析以及思考,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充分利用教材和我国的优秀作品,对我们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为了能够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并推动我国新课程改革,我国需要对现有的美术教学来进行重新的设计以及选择,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在内容以及形式上能够保证一定的科学性以及时代性,同时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大部分的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设计艺术气氛相对比较浓厚。因此,美术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挖掘教材中的语音思维基础和前期,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的引导。另外,我国大部分的经典优秀作品之中不仅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元素,还展现着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之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些文化作品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情怀和追求,从而更好的接受优秀艺术文化作品的熏陶,真正的学习历史名人的优良品格,不断的完善个人的品格,更好的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分析艺术家人格,完善自我修养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来说,除了可以积极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有的美术教学相结合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作品以及艺术家人格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及教育,大部分的美术作品能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建设可靠的依据,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歧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作品的创作者、个人的生平以及思想情感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创作者个人的道德修养比较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品读,让学生怀着崇敬的精神积极的学习艺术创作者个人的思想品德观念,从而对个人言行举止进行主动的规范,真正的实现自我鼓励以及自我引导。

(五)借助美术作业塑造良好修养

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业以及练习能够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相应的美术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感悟以及自主思考,更好的反思自己的内在修养,实现审美观上的完善。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与美术教学环节的有效渗透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可以积极的借助于美術作业的形式来塑造学生良好的修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美术学习是非专业性的,在布置美术作业之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定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生平,,因为大部分历史伟人以及优秀艺术创作者的个人生平存在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之中既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能够了解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好的了解其优秀品质。其次,在与老师进行互动时,学生还能够获得更多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的实现回归自然和回归社会,这点也可以有效为我国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更多的依据。

(六)利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新课程理念之下的创造性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主动的而实现个人德育教育上的熏陶以及引导,老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科学的分组来设置不同的学习目的以及学习任务,保证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更好的接受老师在德育上的引导,积极主动的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在作品感觉的过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及洗礼,从而真正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思想道德情操上的有效改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思想道德理念。

四、结语

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积极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还能够保证学生在主动学习以及感知的过程之中,真正的意识到德育学习以及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保障学生在主动实践以及感知的过程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更好的实现自身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湘云.情感教育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20)

[2]谷佃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优化高中美术课程[J].美术教育研究. 2016(08)

[3]周高辉.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之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 2016(08)

[4]毛铭辉.探讨高中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6(08)

[5]刘红霞.浅谈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因材施教[J].美术教育研究. 2016(08)

[6]胡之文.试论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8)

[7]赵国华.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21)

作者简介:

李万丽(1976—),女,汉族,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美术教育学 。

作者:李万丽

上一篇:传统文化符号招贴设计论文下一篇:高校色彩教学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