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本文以此“纲要”为基准,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优化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德育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知识与能力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然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后备资源,必须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民办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缺失问题,本文将从学校、学生、教师三个维度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大学生

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已经成为了一支培养社会人才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高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开拓者与创新者,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的客体——受益者与传播者。“德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对保证个体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德育形式需要不断变革和创新,德育内容需要进一步地丰富与完善,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及创新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做好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作为衡量高等院校内涵建设实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健康成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 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研究概述

新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中国的民办高等院校主要是指由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还包括国家共办大学的二级独立学院和由公立高校转制的民办高校。”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自身还存在着起步晚、办学实力弱、资金来源少、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德育”一词最早出现是2 0世纪初期。1904年,王国维在翻译叔本华等人的著作时,首次译出“德育”“智育”“美育”三个词。对“德育”的认识一直受制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束缚和制约,认为“德育”就是教育者利用说教的模式和手段向受教育者灌输知识,这种狭义地将德育素质教育简单地概括为道德教育的思想逐渐因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广义角度来讲,德育除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等。

当今世界的发展联系紧密,逐步趋向一体化,民办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也应该着眼于世界形势的瞬息万变,新形势下对于高校大学生不论从知识与能力,还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德育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同样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 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探讨与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高速进步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目前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社会变迁。然而也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诚信危机等有关的热点现象充斥在高校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圈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新时期思想活跃和视野开阔的一代,他们更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干扰和误导,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不断趋于成熟的过程,因而必须重视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影响力和重要作用。事实上,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一) 学生追求个性发展与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脱节

民办高校大学生从高中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过渡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产生了诸如学习兴趣不大、没有目标、不善沟通、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等问题,导致学生逐渐封闭自我,而与社会脱节。学生不能在高校的“社会圈”中建立自信,不能参与到各种校园文体活动中,素质教育就成为一种“空谈”。事实情况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因为高中时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了大学时期的专业学习。学生将兴趣和激情进行了不合理的转移和嫁接,导致专业学习的错位,学生反而更依赖于社会交际和朋友圈,从而产生更加严重的自卑心理。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价值观被不断“复写”,个人品德是各大企业最为看重的素质和能力。

(二) 学校德育素质教育成本过高与民办高校办学实力不成比例

民办高校受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功利化的影响,特别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努力提升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简单、片面地理解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设置过于强调实践性而忽略了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最终导致两者在高校办学与教学中不成比例,概括起来原因有三。其一是当下招生形势严峻,资金颇为紧张,领导层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上,但却忽视了德育素质教育课的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又缺少对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硬件与软件上的资金支持。其二是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就是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同时民办高校教师福利待遇较差,导致教师队伍结构失调,而专业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德育素质教育研究方向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缺少工作应有的积极性。其三是德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正如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德育素质教育旨在从世界观上引导和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 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学生德育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产品的追逐逐渐升温,因为新时期西方思潮正在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是开展高校教育的外在大环境。而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建构是学生德育素质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都有所欠缺,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结合为一体,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应该紧紧抓住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模式。由于互联网在全国的应用和推广,加之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多一些随意性,缺少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规范和人際交往规则的约束。学生在享受网络快捷服务的同时也不断被各种不断更新的数据信息“洗脑”,导致学生不善思考、不善学习、不善交际,最后逐渐与社会圈脱离。

三、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水平的途径与策略

鉴于民办高校自身办学与教学等方面的缺点,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需要民办高校、学生个体、学生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一) 以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关系

首先,民办高校应该着手创建自身的品牌和校园文化理念,让学生在浓浓的校园氛围中感受校园的文化气息,以此来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当前是我国民办高校的转型期与发展期,民办院校必须重视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学生服务意识、扎实的专业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而其中的教育主体是民办高校领导层、专业任课教师、思想理论政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只要各个主体从学校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进行管理和教育,一定可以建构和谐的校园关系。其次,民办高校在德育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必须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将实用性和教育性相结合,让学生从比较中学会提高个人的觉悟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凸显民办高校的人文情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造就和培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代新人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因而,它必然成为对人们实施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应该将民办高校大学生置身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要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德育素质教育不断鼓励大学生向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更高的目标努力,以此凸显民办高校办学和教学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周哲.大学生思想教育之实践[M].北京:中國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刚,沈壮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黄蓉生,白显良.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姚冠新,李洪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探索[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杨维

德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如何优化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本文以此“纲要”为基准,从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优化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

关键词:优化;中职学生;德育素质;教育

随着我國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职业素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教师除了要重视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要紧抓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以下本文笔者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优化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意见,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正视问题,转变教学观念

最近几年,随着各个高校的扩招和普通高中的扩招,导致中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生源水平普遍偏低。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厌学情绪,对学习兴趣不大,缺少理想,沉迷网络,盲目度日,喜欢追求物质生活,讲究吃穿,缺少艰苦朴素的意识。还有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对班级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缺少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心。

针对以上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学校要加强中职生的德育素质教育,转变以往只注重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方式,要充分认识到部分学生的不良生活、学习习惯会对其他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整个集体的生活、学习氛围。参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我校的德育教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实际生活出发,正视中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把握中职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增强中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中职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二、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过于宽泛,只是再将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中职学生存在的最基本的品德问题。面对这一现状,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不仅要培养中职学生的思想品质,还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们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的健康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年龄相仿,我们也可以借鉴普通高中德育教育成功的经验,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渗透中职生德育教育。比如,新生开学时,组织全部新生参加为期20天的“军训”,学生们吃住都在部队,以解放军新兵的标准接受军事训练,以此培养中职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军事纪律规范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班级的整体气氛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德育教师在教学“团队合作能力”时,先在课上理论教学“团队合作”的理念,让中职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优势,然后可以跟学校协调,组织学生们进行“拔河”“篮球赛”“团体专业技能比赛”等集体活动,让中职学生在实际参与中,体验“团队合作”的优势,感受集体荣誉感,而且团队技能比赛在提升中职生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提升团队竞争意识,打造积极向上的优质班集体。

三、加大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古人云“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优质的育人队伍是中职院校做好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前提,德育道德修养高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德育素质优秀的中职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中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建立一支优质的德育教师队伍,发挥德育教师“身教重于言传”的作用。

比如,学校要加大人力、无力投入,加强中职德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定期组织德育教师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教师德育教育专题培训讲座,组织教师观看道德模范专题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提高德育教师的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还可以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学校里德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新教师介绍学校的整体环境和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新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争取达到学校德育教师队伍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稳步提高”的目标。

总之,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应仅要重视中职学生的宏观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师要转变德育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们生活、学习和课余活动的各个方面,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学校还应把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摆在学校素质教育的首位,加大人力、无力投入,建设一支专业的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仲良.强化德育工作积极推进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J】.煤炭职业技术教育,2004,(7):18.

[2]宋艳.职高生的与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1,(7):294-295.

[3]卢敏,冯胜清.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6,(8):106-108.

作者:丁碧亮

德育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与德育素质教育

摘要:如今,微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关键工具,然而,对于这个工具究竟有怎样的特点,起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教育工作者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本文主要研究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从而探究将微信应用于德育与素质教育中的方式。

关键词:微信;社交行为;德育素质教育

一、微信的传播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出品的新型社交工具,构建形成社交媒体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社交网络的连接。微信作为新型的社交工具,带来一些新型的传播特点。

(一)语音性

语音性,是微信的独创。随着语音识别功能的高度发展,微信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来沟通,发送语音信息。语音信息的发送,可以节省用户的使用时间,而且通过声音识别,增强用户之间的联系。

微信的语音性深受大学生喜爱,许多大学生会长时间地使用微信,发送语音消息,无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行进状态,都会通过微信与他人保持联系。

(二)群体性

微信的发起群聊功能,使群体性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同于QQ等软件在建群时还需要申请和验证等,微信的发起群聊功能将这些程序尽可能地简化。只需要建群人与所有人均为好友关系,即可很快建立群聊,相互沟通。

发起群聊的功能在于,可以使非好友的人以最快的方式相互熟识,互相交流,即使不是好友,也可在群聊中互相讨论,甚至发展成为好友关系。这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大优势。人是群体性动物,大学生更是如此。

(三)社交性

微信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社交方式,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如“摇一摇”、“漂流瓶”或“附近的人”等。其中,“摇一摇”,是指随时随地可以找寻和自己同时摇晃手机的人,不受地域限制;“附近的人”是指,找寻自己附近的微信用户,不受时间的限制;“漂流瓶”,是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进行社交的方式。

大学生天然热爱交际,微信这种方式不但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交友需求,还能运用灵活多变的社交手段,帮助大学生扩展交际范围。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

(一)碎片化

碎片化是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最重要的影响。在微信等社交网络尚未形成的阶段,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需要耗费许多时间。无论是社交舞会,还是聚餐交流,都需要连续性的时间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认识彼此。

但,微信颠覆了这种社交行为。在微信中,大学生只需要用零碎时间就可以完成社交活动。比如,大学生可以在从宿舍到图书馆的路上,通过“摇一摇”认识新的好友,也可以在图书馆中通过“附近的人”结实新的学习伙伴。

(二)电子化

电子化是指,受到微信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越来越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传统社交时代,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需要依靠学生会、广场等媒介,但如今的社交媒介就是一部手机,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所有想要获得的社交资源。

电子化式的社交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可以使大学生的社交变得轻松容易,不受场地和天气的影响,但不利之处在于虚拟社交的产生会使大学生的人格进一步分裂,影响身心健康。

(三)群体化

在微信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越来越呈现出群体化的特点,并非以往的一对一的社交方式,如单独吃饭或是散步,而是更多的一群人进行热热闹闹的谈话或游戏。微信群聊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此外,类似桌游的网络群体游戏也是群体化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微信的抢红包活动火热,每个微信用户的聊天列表中都会出现无数群,其主要内容就是互相发红包。这一方式代表着大学生的交往出现群体化的特征,抱团性越来越明显。

(四)娱乐化

微信的交流方式存在很大的娱乐化倾向,典型的就是emoji表情的诞生以及广泛应用。微信聊天过程中,许多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大学生往往会选择运用emoji表情来引起共鸣,且乐此不疲。

同时,娱乐化语言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如今,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在问有没有的时候说“有木有”,也会有人说“+1”等,这些娱乐化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在微信交流中运用,也渗入日常社交行为中,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一大特点。

(五)从众化

从众心理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大学生这一群体往往是刚刚步入社会的一群人,对于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清楚,因此常常会在出现问题时选择从众,随大流,跟着大家走。

而且,微信的出现又助长形成这一特点。微信的“朋友圈”等功能使大家看到对方都在看哪些文章,在做什么事情,容易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朋友圈”中常常被某一篇文章刷屏,就是大学生社交从众化的一个例证。

三、微信对德育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碎片教育

传统的德育素质教育往往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由一位德育教师对全部学生开展德育素质教育,针对课本上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安排。然而,这样的德育教育往往生涩、无聊,甚至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弹或抗拒。

然而,微信启迪德育素质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以及碎片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碎片化的德育素质教育。例如,通过群聊,不时地分享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素质教育,让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不知不觉间渗透在学生中。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间将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渗透在学生生活中,或是在没有受到学生抵触之前,先让学生接受一些优秀的德育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二)互助教育

互助教育是微信对德育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启示。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彼此要求和监督,共同开展德育素质教育。以往的德育素质教育,所有的要求都由教师提出,这一方式会使德育素质教育的任课教师背负较大的压力。

互助教育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毕竟在微信中,学生之间彼此结合形成朋友圈和群聊模式,可以借助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形成互助教育。例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监督,克服不良行为。

如今在大学生中,抽烟是男生中很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自身缺乏自制力。因此,可以通过互助教育,在男生之间或男、女生之间形成彼此监督的态势,从而远离抽烟,远离不良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三)娱乐教育

微信的娱乐化是指可以在德育素质教育中采用娱乐化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素质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在不知不觉间符合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规则与要求。

这种娱乐化的特征在德育素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例如,通过播放有趣的综艺节目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言,人们在娱乐化的环境中可以逐渐降低自己的防备心态,从而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全盘接受。

娱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可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娱乐化和年轻化的语言。例如,在教育学生应孝顺父母时,可以告诉大家:“你妈在喊你回家吃饭!”这一贴近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了解德育素质教育的规范。

四、微信在德育素质教育方面的应用

(一)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微信公众号是指由特定人或特定组织发布文章、视频或图片的公众账号,他人通过订阅公众号获得相关信息。目前,许多微信公众号有极大的粉丝量以及极高的阅读量和分享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德育素质教育中,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例如,德育部门可创立自己的公众账号,定期发布文章。通过发布奖励、讲座门票、展览馆门票等方法,获取关注量和粉丝量,从而让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微信公众号获得极大关注。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是以内容的优秀程度作为主要的判别方式。好的内容,在快速阅读时代,仍能够获得极高的关注,因此,发布者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包装。

(二)微信群的应用

微信群可以在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微信群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是组织大家共同学习优秀事迹或优秀案例。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位置,从而更加主动地开展德育素质学习。

在微信群的应用中,需要组织者注意定期性的原则。组织者要定期在微信群中开展活动,如邀请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德育人物进入微信群,和大家分享经验,回答学生提问。央视《开讲了》获得大学生的极大欢迎,重点在于其人物的选择具有贴近性,其所邀请的人物如成龙、周杰伦等,都是受到当代大学生热烈欢迎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故事比较感兴趣,愿意与他们交流和沟通。若能把大学生感兴趣的人物邀请至微信群中,则会使微信群成为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朋友圈的应用

朋友圈是微信的一项重要功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可在其中发布照片和文字,随时随地发表感想。然而,朋友圈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来了解特定人的性格或动态,也可通过朋友圈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动态。

分享是朋友圈的重要特点之一。微信会让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从众性,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在朋友圈中分享一篇内容,会使大学生降低抗拒心理,而是抱着探索的心态,了解这些内容究竟有怎样的优点,从而引起众人的争相转发。

由此,德育素质教育者应科学运用微信功能。例如,用微信公众账号发布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优秀内容,将其发布在微信群中,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通过争相转发,在朋友圈中形成“刷屏”态势,从而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

这一方法可以在无形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依靠彼此间的相互转发,以及人际关系和人际连接,从而使相关德育素质教育内容发挥最大程度的效果。

综上,微信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社交行为的重要方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因此,德育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妥善运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作者:郭伟

上一篇:河闸机电设备论文下一篇:园林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