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1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论和谐社会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

摘 要: 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不断创新其途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创新

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根本性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即社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协调有序,良性发展。它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都以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为基础、为条件,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思想保证

思想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人们很好地调节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最根本的素质,高素质的人是和谐个体的主体,和谐个体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着个体和谐的程度,也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其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不断创新其途径

和谐社会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中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两课”教育相结合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所以,要以“两课”教育为阵地,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让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学生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从而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文化、道德现象,不断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

面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现象,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序列化、层次化,强化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中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它需要与学校的管理、教育、改善生活、学习条件及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相结合。

(五)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单靠高校是难以顺利完成的,学校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来共同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命个体成长的摇篮,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

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造就具有优良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品质和行为的生态人,培养中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最终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中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未来,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个体,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者:赵海英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现代物质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但生活的富足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因素,不少青少年缺乏明确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自我意识膨胀,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加强的问题.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灵魂.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都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即坚持德育首位。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地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的这一教学目的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其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品德治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再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这也称为: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过程。 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衡量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它所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品德课教学改革都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注定是要失败的。

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呢?

首先,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政治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是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我们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

其次,坚持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而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觉地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伟大任务,光靠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构建教育网络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石裕农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摘           要]  高校是党和国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英语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并不太理想,应不断挖掘英语教材,拓宽教育资源,更新教学方式,并积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    键   词]  高校;英语教学;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是党和国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使命。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应坚持外语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向学生传授一定知识,培养一定能力;另一方面挖掘德育因素,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英语的学习也成为社会热门。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及各种学习资源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让他们视野变得更开阔。而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文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教育教学中也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久而久之,部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淡薄。近几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过洋节问题,大学生对洋节的习俗礼仪表现出对于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间接证明了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同时冲击着中华文化的根基。在这种大环境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强调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途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内容,礼义廉耻、孝贤敬长等这些优秀的品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的。在英语教学中,虽然会存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能丢,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的今天,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严峻的考验,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学生也会随波逐流,甚至为了功利不择手段。英语是大学生对外交流的工具,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必需品,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在育人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很重要。高校教育的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建设者,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高校英语学科是必修學科,但与德育的专业课程相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人与人、金钱与能力、挫折与成功等关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同时,高校英语学科的影响力比较广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可以无处不在。学生一方面接受外国的文化,另一方面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在不断积累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今后的为人处世等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英语是一门必修学科,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经验,会增加很多有关西方文化的知识。部分学生在进行西方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会“羡慕”西方所谓的自由、平等、独立等,而忽视了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团结、集体、民族的概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领略西方发达国家风采的同时看到中国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体会中华民族精神,树立爱国情感等。特别是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的崇洋媚外的思想,应及时引起注意,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定为国家发展而奋斗的决心。随着留学潮的不断推进,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在毕业后去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深造,有的则选择在国外定居。对高校学生进行国家、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正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生多为新时代的“00后”,大部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英语学科的学习从小学阶段便已经开始。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经过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对英语及国外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受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在面对中西文化的冲突时,容易出现意志不坚定、思想动摇等现象。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一方面自我意识较强,另一方面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等问题。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1)功利性较强,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直接表现为英语学习兴趣不高。(2)崇洋媚外现象时有出现,价值观取向略有偏差,社会责任感淡薄。(3)认知与行为脱节,社会实践能力较弱,眼高手低,预期与能力不相符合。(4)自我意识凸显,社会公德较差,集体荣誉感较弱。(5)抗压能力较差,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相对环境变化比较滞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当前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部分人的道德水准,必须引起注意。

三、加强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挖掘英语教材资源,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立足教材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亦是如此。(1)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道德情感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有关社会现象、国家发展等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中西方的各方面发展,看到西方发展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取得的成就;看到西方社会的问题时也应该理性思考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持肯定的态度,坚信未来会更加美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2)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较强的功利性使得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科的学习是无用的,既没钱出国,也碰不到老外,睡觉、应付考试等现象经常出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当前的生活圈和思维圈,充分利用教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更为广阔的世界,看到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每时每刻的学习都很重要,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3)对学生进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教育。例如学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与古代的交通运输业进行对比,激发投身社会实践的动力。再例如学习先进技术、发明创造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这次湖北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把疫情防控战斗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热门词汇和表达融入英语学习的思政教学中,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可以坚定人生方向,不断努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另外,立足英语教材的道德素质教育还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革新,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适时组织书写、朗诵、征文、话剧等竞赛,丰富学生的英语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不断发展。

(二)发挥教师榜样作用,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教师的文化水平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博学多识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相对较高,会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的标杆。教师应成为学生道德的表率,从点滴严格要求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时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向自己学习。受英语学科性质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尽量用标准的日常英语与学生交流,表达关心,主动问候,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线教师,可以将自己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与学的授受关系,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和道德上互相促进的关系,老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这种关系下,教师的表率作用更明显。

(三)拓宽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教学是门艺术,高校英语教学也是没有边界的。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样的,跳出课本之外的视频、图片、影视、话剧、生活故事、人生经历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名人”学习,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感知名人成长的历程,增强抗压能力和耐挫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英语团队活动,赋予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教师也可以走出课堂,利用校园文化或社会背景,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总之,高校英语教学不用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用像中小学英语教学那样有太大的升学压力,应充分遵循当前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丰富教学内容,跳出思想禁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更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雪梅.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8(6).

[2]许金莉.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融合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

[3]楊晓燕.高校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着力点及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

[4]朱云云.加强高校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拓宽学生素质教育新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

◎编辑 司 楠

作者:何小妮

上一篇:康德思想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情境模式词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