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提高幼儿园德育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协调儿童的实际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将幼儿的实际认知和实践特點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策略,合理引导德育发展,营造适合建立幼儿德育价值体系的教育环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论文 篇1: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重要的启蒙时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的幼儿德育工作是知、情、行的统一和转换,是将道德品质内化为幼儿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幼儿自觉自省的良好品行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环境创设中的熏陶教育

环境的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的教育,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进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例如,布置“我爱我家”“我最棒”“美丽的家乡”“环保能手”“爱护图书”等互动墙饰;在幼儿园走廊间布置有关道德教育的挂图或小图片: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动物,保护地球等,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辅助着教师进行幼儿园爱家乡、爱家人等道德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这种环境氛围的熏陶,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迸发出每个幼儿内心潜在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将抽象的行为规范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等各个环节,引导幼儿去关注、感受、学习与体验,突出活动与渗透,随时随地随机进行教育。如用餐时,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讲究卫生的道德教育;幼儿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抓住时机随机表扬;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

此外,利用传统的节日或时事新闻,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教师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让幼儿接受感恩教育,了解教师、妈妈的辛苦,从而萌发热爱教师、热爱妈妈的情感;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入航天的重大新闻,让幼儿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三、集体教育与游戏中的渗透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德育的始终。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戲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各领域教学当中,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和游戏,如设计活动《朋友的脸》,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了解朋友间要友好相处,愿意帮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语言活动《孔融让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谦让的美德,形成初步的道德标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乐于助人、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自立、自信和成功的欢乐,养成独立、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让德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游戏当中,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玩玩乐乐的同时,从情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教育

家庭是进行幼儿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可见,幼儿园德育要与家庭教育整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利用家长座谈会、家长园地、家园宣传栏等不同形式,向家长介绍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幼儿德育教育,让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走进幼儿的生活中,并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社区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全面实施品德教育,让幼儿感受德育教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各处,例如,与社区的敬老院联系,让幼儿与老人们共同联欢,表演节目,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

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要相互联系,保持一致,教师、家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共同努力,让幼儿感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幼儿德育教育工作,让幼儿健康向上全面发展。

(责编 田彩霞)

作者:高圣爱

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论文 篇2:

谈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提高幼儿园德育的效果,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协调儿童的实际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将幼儿的实际认知和实践特點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策略,合理引导德育发展,营造适合建立幼儿德育价值体系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有效实施

引言

为有效实施儿童道德素质教育,教师应运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儿童进行教育引导,引导儿童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感受高尚道德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体验了解德育的基本含义和实践,使他们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孩子。同时,为了达到实施良好德育的效果,有效培养孩子的宝贵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爱国德育的传播、人际互动德育的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逐步建立社会发展能力逐步引导幼儿实现高尚道德标准的建立。

1.幼儿德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在幼儿园展开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加强儿童德育,不仅有助于儿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德育观念,还能使儿童在良好的德育中健康成长,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儿童的平衡心态,实现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2.幼儿园德育教育具体实施策略

2.1协调幼儿关系,创造和谐氛围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客观环境往往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因素往往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习惯和行为意识。因此,为了提高德育课程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调整学前班的客观环境。为此,教师必须调整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群体内的互动行为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孩子形成更好的集体道德教育价值观。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明确个体与团队的关系,自觉维护和整合集体道德教育的价值观。在德育过程中,以协作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幼儿讨论两个人的活动,或者组织几个幼儿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游戏活动。通过合作组织和协调孩子参与活动,可以显着缩短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进一步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通过不同个体的联系,真正优化孩子的个人关系体系,可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团队的模式和对他们个人能力的影响,让孩子们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真正发展出自己的集体意识,树立团队意识。

2.2组织实践活动,引导直接体验

孩子的认知能力比较薄弱,在幼儿园德育课程开发中,一些德育观点在理论上很强,而现阶段与孩子的实际体验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孩子难以有效学习,不利于儿童道德教育价值观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在幼儿园德育课程中组织幼儿积极参加与德育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直接体验德育的观点,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孩子理解德育的观点。例如,在儿童德育教育过程中,能够使儿童清晰地理解社会公共物品的概念,理解关爱公共物品的德育视角,树立自觉保护公共物品的德育行动价值观念。通过课程组织,让孩子们可以走进社区,以社区的实际公共物品作为例子,给孩子们清楚地解释什么是公共物品,让孩子们理解理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孩子内化关爱公共物品的德育视角。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将通过参与清理公共物品、去除广告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体验,并将理论道德教育观点运用到自己的行动中。通过这种实践性的组织,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的体验,不断加深对关爱公益的道德教育视角的理解。

2.3家庭共同成长,支持孩子的德育素养。

改善学前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的任务,而且与儿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密不可分。把德育拓展到家庭教育,让孩子的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德育教育中来,促进孩子德育教育的“完整性”,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的形成。合作优化德育成效,同时促进儿童德育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除了在课堂内指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清洁工作外,还应该联系家长,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参与家务清洁工作。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家长基于教师的专业教育理论,更好地协调孩子参与劳动实践,也能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更好地积累劳动实践。通过劳动的作用,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工作时间发展创造条件。

结束语

总之,儿童德育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德育也是所有幼儿园教师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素养,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注意优化德育教育策略,扩大孩子的德育行为意识,让孩子养成德育意识和行为,种下德育的“种子”,为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幼儿德育——从培养规则意识做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231.

[2]赵亚楠,杨雅清.幼儿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21).

[3]梁小慧.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当代家庭教育,2021,{4}(14):161-162.

作者:陈琳

素质教育下的幼儿园德育论文 篇3:

以人为本?以德立学

【摘要】幼儿园德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质教育,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勇敢坚定等行为习惯和个性品格,帮助其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道德观念,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等道德情感。本文对幼儿园德育教学展开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对于每个孩子都比较重要的基础教育,主要针对对象是3~6岁的儿童。由于受教育对象的年龄较小,幼儿园教育的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教育大环境下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则是对此进行一些设想探讨。

一、重视主体地位,构建良好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德育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也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在开发幼儿潜力的过程中帮助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在幼儿全面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幼儿园德育工作

首先要重视提高幼儿的主体地位,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以幼儿为核心开展德育工作,才能保证幼儿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由于活泼好动是幼儿们的天性,在午休时经常会出现部分幼儿干扰他人休息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是利用换位思考等方法来引导幼儿懂得遵守公共秩序,不去干扰他人的道理。在点心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挑选喜欢的食物并学会主动清洗、整齐摆放餐具等,促进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可以幼儿为核心,通过运用其他方式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幼儿德育工作。以上述点心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在点心区的显眼位置张贴具有指导作用的图画,提醒幼儿们挑选心爱食物时要保持秩序。或者在盥洗区采用相同的措施来指导幼儿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洗手,也可标注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洗手,确保幼儿能够养成勤洗手的好習惯。也可以在晨检时播放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儿歌,便于帮助幼儿在入园前能够自觉向老师问好并整理好仪容仪表。

二、融入课程教学,增强教学质量

将幼儿德育工作融入课程教学中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也是教师们通常会采用的方法,能够在增加幼儿认知经验的同时,有效进行德育教育,实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同步开展。然而,幼儿德育工作融入课程教学时极易受到知识内容的影响而被幼儿忽略。同时,幼儿年龄较小,对知识尚且无法做到完全掌握,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自然也难以理解。由此可见,幼儿德育工作融入课程教育中时,也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例如,进行识字、口语训练时,可以将传统礼仪、典故等作为部分内容,能够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学习与科学相关的知识时,应当根据幼儿认知经验不足等特点,选择简单易懂的内容,便于利用科学知识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方便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性,促进幼儿潜力的开发。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幼儿德育工作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增加幼儿们的认知经验,也能让幼儿从中学习和懂得许多道理,比如,以“母亲节”为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礼物来送给他们的母亲,培养他们拥有感恩的心。也可在课堂活动中开展“认识你我他”主题活动,利用不同幼儿间的自我介绍和沟通,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幼儿提高交流能力,便于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

三、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生活教育

幼儿不仅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比较低,也存在着许多差异特征,导致教师进行德育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幼儿。对于这种情况下,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应当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也就是在围绕“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地降低因幼儿间的差异导致幼儿园德育工作效率与质量产生的影响,也能保证幼儿的全面培养,例如,可利用角色扮演来帮助幼儿理解《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中的内容,即让幼儿分别表演故事中小红帽和大灰狼的角色,便于利用角色间的不同角度促使幼儿能够明白遇到危险时应当保持冷静头脑的道理。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开展主观性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比如,将幼儿们分成不同人数的小组,由组员间相互提出不同要求,必须要用请、麻烦以及谢谢等词汇来形成生活中的各类用语,并由其他成员进行观察、分析,评估表达是否恰当。该方法能够让幼儿知晓不同场合的正确表达方式,也能在相互交流中懂得尊重他人。

由于幼儿年龄小,无法理解过于复杂或逻辑性较强的德育内容,此时教师需要利用与实际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方面,例如,点心活动后,教师可在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过程中将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特定场景融入其中,让他们能够知晓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也可以将厨房阿姨们制作美食和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辛苦过程告知他们,有利于幼儿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四、家园共同开展,丰富德育环境

除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工作,也需要在家庭中融入,共同构建家园协作的良好格局,才能保证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的质量,对幼儿的思想品质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在对幼儿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幼儿园往往会承担较大比重的工作内容,主要原因是许多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们的工作,忽视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结语:

幼儿年龄小,正是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期。但幼儿德育不能靠说教,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环境、活动、榜样的润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瑞风.幼儿园德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吉林教育.2020(34)

[2]陈洁琴.立德树人视角下红色资源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1(79)

作者:何美金

上一篇:活动服务器网页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知识管理节约型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