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思想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研究

摘要:“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道德对于国家生存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道德的根基在于养成,而道德养成之难以至于中外先贤都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以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也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德养成思想与实践智慧,它为我们今天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宋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是继春秋战国以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是中国教育思想与文化奔流涌动的黄金时代。其中,宋代理学家“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道德养成思想是这一时代教育思想丰赡发展的成果和重要标识。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为宋代乃至之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主体思想与道德言说,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修身立德的文化信仰,是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历史样态。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历史回顾、意义澄清和现代价值转化,为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的本土创生、德育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历史依据,是对新时代德育工作新要求的时代回应,是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提升教育理论话语权、坚定教育自信的必然选择,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研究现状仍然差强人意:在价值定位方面,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常被冠以“以理杀人”的帽子,被当做中国文化难以现代转化的原罪;在研究视角方面,鲜见有将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当做一个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进行的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作为学界广泛使用的术语,没有获得准确定义,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体系的完整性、独特性、时代性有待进一步挖掘;在研究结论方面,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如何从儒家学者对理想人格的设计转化成普罗大众普遍认同、易知易行的教育实践的这一中间环节阐述语焉不详,这些不足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创新的空间,这也是本研究的学术价值所在。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一是在研究视角方面,将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展开研究,注重其整体性、独特性的同时聚焦其历史意蕴和现实价值的挖掘;二是提出一种观点,即认为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实施与传播是儒家思想从书斋到民间,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它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与民族特性;三是以古鉴今,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生命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和合理转化,为当下德育理论的完善与创新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与理论支撑,挖掘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立德树人”智慧,以回应新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的方法,主要围绕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何以一反道德滑坡、势力浇漓之乱象,成功实现“尽人情之美”、风敦俗睦的同时汇聚发展成为中国古代修身立德的文化信仰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回答“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是什么”的问题。通过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这些被广泛使用却含义不清的概念进行学理分析,确定道德养成的特征与内涵。采用思想史、专题史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朱熹、陆九渊、张栻、陈亮、叶适等宋代理学家的道德养成思想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回答了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从中发现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总体趋势。第二部分回答“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何以必要与可能”的问题。首先,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创生环境进行分析,以期描绘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创生环境的宏大画卷,进而揭示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产生的历史合理性。其次,分析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对宋代社会的深刻影响,阐述其时代影响和历史意蕴。最后回答“新时期的道德养成何以可能”问题。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虽存在历史局限性,但仍然饱含立德树人智慧,为当今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关注人生根本问题的道德养成可以很好的解决和回答现今德育针对性不强、方法陈旧刻板等问题;德育应该兼顾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性与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性的双重功效;道德养成在倡导内省修身、道德践履的同时不应排斥以道德理想为价值导向的功利追求,而应该将二者整合为一;道德养成过程中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道德养成应该是“道德的实践”与“实践的道德”之统一;道德养成必须坚持民族特色与文化立场。

关键词: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立德树人

学科专业:教育史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缘起

(一)当代中国道德伦理重建之需要

(二)宋代理学家教育思想内在价值之体现

(三)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之诉求

(四)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之旨归

二、研究综述

(一)有关道德养成的相关研究

(二)有关宋代理学家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

(三)有关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相关研究

(四)相关研究呈现的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问题

(一)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是什么

(二)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何以必要与可能

(三)新时代的道德养成何以可能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价值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道德养成的学理审视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与“理学”

(二)宋代理学家

(三)道德养成

二、道德养成思想的基础与依据

(一)哲学基础:道德可教

(二)心理学基础:习惯可成

(三)历史依据:思想渊源

三、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划分依据

(一)以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依据

(二)以学派主张或地域为依据

(三)以宋代理学思想发展阶段为依据

第二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之奠基塑型

一、一理二气,五行分合:周敦颐道德养成思想

(一)“自太极论始”的哲学基础

(二)“顺万物化万民”的教育目的

(三)以“诚”为主的教育内容

(四)“主静”“行之”的原则方法

(五)“穷禅客”真儒家:周敦颐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二、以物观物,体四用三:邵雍道德养成思想

(一)以“即物穷理”为哲学基础

(二)“以道尽人”“正人”“效我”的教育目的与作用

(三)以儒家典籍为主要内容

(四)“循理”“润心”“慎独尚行”的原则方法

(五)“以物观物”的“异数”:邵雍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三、民胞物与,礼以持性:张载道德养成思想

(一)以气本论与人性二元论为哲学基础

(二)“变化气质”,“敦本善俗”的教育目的

(三)“民胞物与”,“尊礼贵德”的教育内容

(四)“养正于蒙”、“事中明理”的原则方法

(五)“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四、养正于蒙,敬义兼持:二程道德养成思想

(一)“人与天地一物”的哲学基础

(二)“醇教化”“尽人情之美”的教育目标

(三)“九德”“六艺”的教育内容

(四)“敬义兼持”“习而后能安”的原则方法

(五)“德性宽宏”“文理密察”:二程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五、性情一也,陶冶成之:王安石道德养成思想

(一)王安石道德养成思想基础

(二)“仁者圣之次也,智者仁之次也”的教育目标

(三)“德以仁为主”“德以礼为体”的教育内容

(四)“振民育德”“风俗法度”的原则方法

(五)“经世致用”“知命厉节”:王安石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之大成分化

一、去欲存理,易知易行:朱熹的道德养成思想

(一)“君子务本,本立道生”的教育目标

(二)“尊德性,道问学”的教育内容

(三)“知行相须”,“整齐严肃”的践履举措

(四)“去欲存理”,“易知易行”的思想特质

(五)“穷理禁欲”:朱熹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二、明理立心,代天理物:陆九渊道德养成思想

(一)以“心即理”为哲学基础

(二)“君子”、“存心”的教育目的

(三)“仁义者,仁之本心也”的教育内容

(四)陆九渊道德养成方法体系

(五)“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陆九渊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三、其为有渐,其进有序:张栻道德养成思想

(一)“性,天下之大本也”的哲学基础

(二)“尽仁道者圣人”,“传道济民”的教育目的与作用

(三)“礼俗”、“伦纪”的教育内容

(四)“知行互发”“其为有渐,其进有序”的原则方法

(五)“只说践履而不务穷理”:张栻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四、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浙东学派道德养成思想

(一)兼顾内外,本末并举:吕祖谦道德养成思想

(二)复正情性,义利双行:陈亮、叶适道德养成思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创生环境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创生环境

(一)经济环境:富庶繁荣,一道德以同俗

(二)政治环境:内权集上,外权不竞

(三)文化环境:多元圆融,返之淳正

(四)科技环境:嘉惠学林,公诸同好

二、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社会的互动

(一)义利相辨: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经济之互动

(二)才资德帅: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政治之互动

(三)教化人伦: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文化之互动

(四)格物致知: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科技之互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之历史经验与现实观照

一、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历史经验

(一)哲学基础:关注道德人格尊严,“参赞天地之化育”

(二)目标定位:以内圣外王为旨归

(三)内容选择:“身心”“内外”“知行”与“纲常名教”

(四)原则方法:“躬行”、“事上磨练”的实践品格

(五)思想传播:构建多元化、多途径的传播体系

(六)文化立场:兼顾文化继承与文化互鉴

二、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历史局限

(一)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评价之依据

(二)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历史局限

三、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现实观照

(一)准确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民族特色与文化立场

(二)目标设计: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兼顾个人修养提升与社会能力增强

(三)内容选择:聚焦人生根本问题,精选道德榜样

(四)原则方法:内在超越与外在约束并举,坚守实践品格

(五)实施基础:充分发挥教育主体作用,为道德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养老保险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卫生监督行政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