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模式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一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十分关注,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该模式的内容及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本文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于我国的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为实现我国生物资产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计量模式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计量模式分析论文 篇1:

消耗性林木资产计量模式研究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特殊性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为收获为林产品的林木类生物资产。消耗性林木资产是林木类生物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林木资产一般特征和消耗性林木资产自身特征,资产的特殊性为其会计计量带来了挑战,有关历史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一直争论不休。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长生产周期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经历了幼树阶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和近成过熟林阶段,生长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甚至上百年。若仅将货币时间价值作为唯一变量,则对于20年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营林成本累计值为953元,按常用折现率6%得出其20年后的营林成本折现值约为2883元(见表1)。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自然增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因其自身生物转化能力,在自然力和人力作用下,大多数情况其自身价值会不断增加,但对自然力产生价值增值的估计具有高度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当估计值的不确定性不能被决策者所接受,则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若不确定性符合信息使用者预期,则可以考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三)消耗性林木资产支出与收益阶段性对收入费用配比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郁闭前需要投入大量造抚成本,郁闭后直至收获采伐投入的人工成本只涉及少量的管护费用(见表1)。相反,收益的取得却主要发生在收获期间如主伐或间伐。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消耗性林木资产收益与支出未能在同一会计期间发生配比。

(四)消耗性林木资产高风险性对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面临来自自然灾害因素、人为因素和市场因素三方面的经营风险。不为经营者控制的自然灾害侵袭与不妥的人工经营管护都会给消耗性林木资产带来致命的数量和质量破坏;木材供给的有限性会使林产品均衡价格上升。共同作用加大了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对未来经济利益估计的不确定性。

(五)消耗性林木资产处置受限对资产交易价格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以用材林为主,国家对用材林的主伐年龄以及每年最大采伐限额有严格规定。采伐限额政策与消耗性林木资产确认条件相冲突,采伐限额政策还会减少消耗性林木资产林产品的供给量,长期来说还会打击消耗性林木资产生产经营着的积极性,使消耗性林木资产林产品供求市场失衡带来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

(六)消耗性林木资产产品低标准化对资产交易的影响 消耗性林木资产因树种、材种、立地质量和空气质量的不同,在材质、规格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林产品交易数量较大,但个体产品形状不一,给交易的准确计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样的劳动耗费收获不同的产品价值,为管理层操纵会计数据留下了空间。

二 、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计量当日币值构成,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明确规定的是IAS41和AASB141,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流程图如图1: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低相关性高 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可靠性低体现在两个方面:(1)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估值依据缺乏可验证性。Ⅰ级估计是以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的报价作为其公允估值依据;Ⅱ级估计是在Ⅰ级估计不可行时以在活跃市场中相似资产的报价作为依据进行适当调整确定其公允估值;Ⅰ、Ⅱ级的估计依据是看不见的假象市场交易价格,缺乏可验证性。(2)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估值中主观判断成分多,不确定程度高。在Ⅰ级估计中需要判断活跃市场标准;Ⅱ级估计需要判断相似资产公允价值与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调整系数;Ⅲ级估计以消耗性林木资产评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替代估值本身就与公允价值本质相冲突。另外,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涉及对很多指标的估计如采伐时间、采伐收入、投资收益率、林分蓄积量以及林分质量调整系数等,加重了其估值不确定性程度。三个层级获取的公允价值不确定性程度依次递增,因此,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低成为阻碍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路的关键。

相关性高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所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反映了其自然增值效应,该自然增值在幼龄郁闭后主要依赖自然力的作用,历史成本计量目前只能反映人力成本,故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将其自然力与人力共同作用下的自然增值反映在账面价值上,使消耗性林木资产的价值构成更加完整。二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还将货币时间价值囊括在内。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成本高、利润收益高 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高操作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在IAS41颁布后才开始在一些国家逐步实行,目前仍有许多国家坚持继续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对短时间跨度的不成熟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环境下,会计人员操作技术的转换有一定困难,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2)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估值及其替代估值的获取成本高。每一会计年度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体现在利润表中,方便投资主体了解企业资产状况及其盈利能力,从而加大了投资者投资信心,利润效益会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上涨和股票价格的上升等经济效益。

(三)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获取困难 IASC定义公允价值为“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我国目前计量环境下消耗性林木资产公允价值获取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我国第5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用材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占70%以上比例,而幼龄林和中龄林阶段的消耗性林木资产不能被采伐,无法获取活立木市场交易价格,则消耗性林木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公允价值计量条件。(2)处于近成过熟林阶段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具有市场价格,但IAS41明确规定只有活跃市场的报价才是公允价值的恰当基础,此处所谓的活跃市场的检验标准是市场的公允性。而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交易程序不规范、活立木流转招标合同签订不规范、活立木交易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买方“暗箱”操纵等因素使得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交易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无法形成有效公允价值。(3)在活跃市场不存在情况下,IAS41提供了另外三种决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即:一是在从交易日到资产负债表日间经济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则为最近的市场交易价格;二是按资产差别进行调整过的类似资产的价格;三是行业基准。我国林业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规模较小,区域性较强,市场交易价格会受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不具备可比性和参照性。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部分地区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评估结果能够较好反映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内在价值,却不能被市场认同;反之,参照当地市场交易价格的,又不能客观反映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内在价值。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同一项目的评估结果往往会产生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缺乏科学的技术支撑。

三、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分析

从林木资产开始计量至1998年AASB1037的颁布,国有林场以及林业企业一直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有其固然优势,使其在消耗性林木资产会计计量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目前仍有约一半以上的国家继续坚持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只有我国CAS5对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作出了专门规定,IAS41在第30段和39段之间用少量篇幅说明了当公允价值计量不可行时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处理即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一一存货》(IAS2)处理。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流程图如图2:

(一)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信息可靠性高相关性低

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地位不可撼动源于其会计计量信息可靠性高,可验证性强。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的获取有两种途径,一种通过外购取得消耗性林木资产并以其交易价格作为入账依据,交易合同具有可验证性。另一种是自行营造获取的消耗性林木资产,以该企业营林成本累计值结转为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营林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具有较强的可验证性。在营林成本核算中,目前只记载消耗性林木资产经营过程耗费的人力成本,将人力作用形成的资产价值反映在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中无可争议。

相关性低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致命缺陷,主要体现在对货币时间价值和林木自然增值的忽视,使得其历史成本账面价值大大低于其真实价值。另外在活立木产权交易中,地租被作为影响营林成本的一个因素,而在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中以林木的累计营林成本作为其账面价值并未计入林地的地租,价值构成并不完整。

(二)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操作成本低、利润收益少

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国CAS5准则对原有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作出了进一步改进。改进带来极少量的额外操作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转变,改进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根据营林成本核算资料结转金额入账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操作成本仍保留在企业原有额度。

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在其被采伐前不能给企业创造任何利润,甚至是企业支出远大于其收益,该收益也只有在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得以体现。对利润的大幅度稀释使得决策者在有限生命内丧失对企业未来经营能力的信心。撤资将会使企业运营难以为继,是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的巨大损失。

(三)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应用缺陷 我国CAS5是在IAS41基础上对消耗性林木资产会计处理的进一步具体化。在具体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饱受学术界争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资本化问题。根据IAS41,消耗性林木资产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参照IAS2处理符合资产定义即可确认为消耗性林木资产。CAS5有关消耗性林木资产资本化问题做出了两个规定:一是消耗性林木资产郁闭度达到0.2以上(含0.2)作为消耗性林木资产资本化时点。二是郁闭前消耗性林木资产支出予以资本化,郁闭后除因择伐、间伐或抚育更新性质采伐而补植消耗性林木资产发生的支出外的其他后续支出均应计入当期费用。此规定归结为两个问题:资本化时期的确定问题和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同树种有不同生产经营方式,也有不同的郁闭时间,郁闭度判定标准不统一。另外,造林不成林的现象依然存在,在郁闭期仍未郁闭时,相关的抚育支出应确认为资产损失,而不应予以资本化。模糊的郁闭度标准会使消耗性林木资产初始入账价值缺乏可比性,摒弃资本化时点的郁闭度标准,将自行营造的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从造林年度开始至资产采伐作为资本化时间,是对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化。对于第二个问题,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支出即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和相关支出能按对象进行归集和计算,均可予以资本化。消耗性林木资产郁闭后的透光伐、修枝、疏伐以及生长伐满足资本化条件可直接计入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林地管理直接作用于林木生长的同时也直接作用于林间物种,其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但须与林间物种按一定方法进行成本分摊。

(2)天然消耗性林木资产“1”元计价问题。天然林不属于企业拥有的财产,但它仍需要管护,同时也能带来各种效益,使天然林必须确认为一项资产,但如何计量成为问题。天然林由原始林和次生林组成,原始林形成前期不存在任何人工成本;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采伐、火灾、开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说明天然次生林的计量相比天然原始林的计量更为复杂。我国CAS5规定:“天然起源的林木资产应按照名义金额确定”,准则应用指南中进一步明确“名义金额为1元”,此规定忽略天然林因受自然力、树木长生长周期和人力技术有限干预的影响而导致其与人工林的本质区别。显然,1元名义价值入账天然林不能合理转移天然林的账面价值,不能有效分摊天然林的后续管护支出。天然原始林多为成过熟林,满足采伐条件并有成熟的交易的市场,适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天然次生林则多为幼龄林和中龄林,本应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天然林的成本核算资料不完整,无法如实入账,则应参照同类资产评估值暂估入账,待该天然林价值得到重新确认时再做调整。

(3)自然灾害与消耗性林木资产减值计提问题。在减值计算方面,CAS5已经考虑了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特点,把自然灾害等作为减值的主要因素,但在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减值处理上存在一些疑问: CAS5未考虑郁闭前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减值以及灾害引起消耗性林木资产减值的两种可能:一是林木资产数量没有减少,但灾害降低了资产的经济价值;二是灾害导致了资产实物数量的减少,而引起了相应价值的减少。对于第一个问题,消耗性林木资产虽在郁闭前生物转化不明显,减值迹象不严重时基于会计计量的成本效益原则可予以忽略,但若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减值迹象,基于谨慎性原则仍需计提跌价准备。 对于第二个问题,资产减值的计算依据是价值变化而不是数量变化。那么,郁闭后消耗性林木资产若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导致数量减少的情形,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事项,而是存货减少的处置事项。

四、消耗性林木资产混合计量模式构想

鉴于以上分析,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历史成本计量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长远来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较弱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走国际趋同化道路实现公允价值计量为主,历史成本计量为辅的计量模式是未来的必然选择。但就目前情况,照搬IAS41准则,只会加重会计人员负担、混乱市场交易、致使会计造假、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消耗性林木资产混合计量模式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

混合计量模式实现方式有四种:(1)借鉴“金融资产”由成本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过渡的混合计量模式经验,可将消耗性林木资产分为两类主要的资产或“账户”。包括幼龄林、中龄林等未达到收获状态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被划分为“未成熟林”,以“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计价;包括近、成、过熟林等达到采伐利用状态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被划分为“成熟林”以公允价值计量。(2)借鉴“投资性房地产”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主体进行后续计量可以选择以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如大型企业或农、林上市公司率先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其他企业可以继续坚持采用历史成本后续计量。(3)借鉴IAS41对企业选择历史成本计量的规定,企业选择历史成本计量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公允价值计量不可行的原因以及与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信息均需作为报表附注形式予以解释和说明。(4)借鉴相关学者对石油资产混合计量模式的研究,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可以增减消耗性林木资产账面价值,但不可以通过损益调整影响年度利润。混合计量模式对消耗性林木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起到暂时的平衡作用,暂时缓和了企业与决策者之间的矛盾。但混合计量模式降低了公允价值计量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计量的主观性,缺乏标准的判断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消耗性林木资产混合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转变是必然趋势。

IAS41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但每一层次市场价格信息的来源离不开活跃市场的存在,判断消耗性林木资产活跃程度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有规则”即林木交易频繁并可在一段时期内持续提供价格信息;另一个是“容易获得”即买卖双方几乎不费寻觅成本就可以得到价格信息。若我国消耗性林木资产交易市场达到如此的活跃状态,则意味着混合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成功过渡,初步具有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但基于谨慎性和可靠性的考虑,消耗性林木资产在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初期,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参考文献:

[1]张心灵、王平心:《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2]刘梅娟、温作民:《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编辑 园 健)

作者:王德益 曹娇娇

会计计量模式分析论文 篇2:

浅议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

【摘要】一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十分关注,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该模式的内容及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本文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立足于我国的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模式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为实现我国生物资产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生物资产 会计计量

一、生物资产特征及计量理论

要想了解与生物资产相关的会计计量模式,首先需要对生物资产这一重要的概念进行有效的界定。生物資产主要是指与农业生产以及实践活动相关的植物以及动物,与一般资产相比,生物资产具有较为明显的生物转化能力特征,其中生物转化主要是指导致生物资产数量以及质量引起变化的整个过程,该过程主要涉及生长、蜕变、生产以及繁殖。因为自身有着较为明显的生物转化特征,因此生物资产的实际变化会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律,大部分的生物资产在前期会不断的增加,同时在后期会有所减少,如果站在价值变动的角度来对生物资产与一般资产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

作为企业在生产以及实践运作过程之中的重要资源,生物资产的计量方式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积极地突破传统运作模式的桎梏,主动地立足于现有资源使用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会计计量模式的有效分析来实现生物资产的高效整合。学术界以及理论界在对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方式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生物资产成本理论,该理论以生物资产的取得过程为立足点和核心,结合该过程之中所消耗的各类资源来了解生物资产投入与价值之间的相关性。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社会各界在对生物资产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时开始站在资源消耗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界定,企业也立足于自身长期发展的角度,通过对经济利益的深入分析来了解目前生物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建立完善的会计计量模式,以生物资产的服务潜能为立足点和核心,保障生物资产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多的产出价值。

二、我国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模式差异分析

(一)我国会计准则对生子产金量模式选择的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明确强调,在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模式分析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成本来进行初期的计量仪器分析,在后期则可以利用公允价值模式来了解生物资产利用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形式来了解生物资产的具体内容,那么必须要结合该模式运用的实际情况,积极加强应用领域的严格限制,只有在活跃度相对较高的交易市场中才能够采取这种模式。其次,如果市场的交易模式相对比较统一,同时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及其他信息相对比较类似,那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站在公允价值的角度进行合理的估计,只有这两种情况才能够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对生物资产计量模式进行分析时大部分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通过这种计量模式的建立来有效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结合我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发布的相关准则文件可以看出,在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公允价值的评价模型能够将计量模式与理论分析模式相结合,在前期可以确定不同资产的负债内容。生物资产可以严格按照公允价值的实际使用情况来了解销售以及预计成本之间的相关性,保障最终费用价值计量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来说,具体的内容主要以公允价值模式为立足点和核心,其中公允价值所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可以优先选择这种计量模式,如果公允价值无法对现有的计量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就可以采取历史成本的方式来保障价格确定的合理性。

在对生物资产计量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之中,国际以及国内的选择趋势有所区别,因此我国必须要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生物资产的具体内容以及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式。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核心,这种计量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计量模式还有待完善,不同的领域还没有建立相对较为规范的运作模式,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我国在推动农业市场建立的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应用。

(二)公允价值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严格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更能够有效地推动生物资产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并积极地促进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扩大,但是我国在对现有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以及分析的过程之中,大部分以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以及模式为主,并实现公允价值计量与可变现净值计量之间的有效结合。我国在对具体的会计准则进行分析以及研究时明确提出,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各类信息必须要严格按照不同行业的具体运作情况,更好地实现生物资产的利用以及整合。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模式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我国将会在不同的领域之中积极地推动公允价值评价模型的建立。

三、结语

在实现生物资产整合以及利用的过程之中,我国除了需要结合国家国情来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计量模式之外,还需要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各个领域以及行业能够立足于目前生物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不断实现自身的良性运作。其次,对于一些新兴市场来说,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还需要立足于现有的文化、经济以及法律环境,建立高质量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更好地满足目前国际准则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需求,通过对国际准则以及我国国内准则的深入分析,来找出我国在生物资产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保障各种会计计量模式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及价值,为我国生物资产的有效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生物资产准则计量属性及经济后果[J].于桂娥.中国农业会计.2009(02).

[2]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之比较[J].张颖萍.财会月刊.2007(08).

[3]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J].张心灵,王平心.会计研究.2004(10).

[4]澳大利亚自生和再生资产会计准则简析[J].张心灵,张玲玲.财会通讯.2004(13).

作者简介:刘婷(1989-),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财务分析及财务信息应用。

作者:刘婷 钟蕾蕾

会计计量模式分析论文 篇3:

所有者权益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摘 要 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与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股东权益,会计计量问题处理得当有利于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主要针对所有者权益的计量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所有者权益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所有者权益 会计计量 建议

所有者权益与资产、负债等共同构成会计等式,作为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所有者权益计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决定了股东权益,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影响作用。所有者权益价值体现了企业的股东利益,根据不同的价值属性,所采用的会计计量方式也不相同。所以要对所有者权益与会计计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了解,熟悉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区别。

一、所有者权益的会计计量背景分析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资产等于负债资产与权益资本之和的恒等式,在历史成本法的计量属性基础上,会计报表将不同时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累加,从而实现会计恒等式,但是此恒等式要建立在币值稳定和平均生产力不变的基本前提,促进账面与资产价值保持协调。这种成本法体现的是将过去形成资产投入的成本作为基本的资产价值,所有者的账面价值是由资产与负债相减而来,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是由资产和负债决定的。

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计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企业的投入资本变成股票的形式,通过证券交易实现交易,因而影响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因素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具体来说,企业的股票市价由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同时也受到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市场供求关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来说,企业的股票市价会相对的高于账面价值。

导致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出入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会计理论所有者权益等式中没有考虑会计计量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资产和负债等不受时间的影响,是静态的等式,但是会计主体经营活动实际上是动态的,因而不能用静态等式进行会计主题动态的动态经营活动。其次,现行会计计量的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可变的价值形式,在企业的经营状态下,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预测式的会计计量。最后,会计计量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价值只是单纯的考虑了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价值并不简单的由企业本身决定,而是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现行的会计计量所有者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不利于投资决策。在现行的会计理论公式当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体现了所有者权益价值的一个方面,在企业经营持续稳定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和市场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商誉交换价值,因而在进行会计计量中,有必要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有者权益并不完全等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二、不同价值属性的所有者权益所利用的会计计量模式分析

根据企业的资产及负债的价值属性的差异,对所有者权益进行的计量模式也相应的有所不同。不同价值属性的所有者权益在价值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会计计量的方式要根据价值属性进行确定。根据其资产和负债属性来选用适当的会计计量模式对所有者权益的分析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充分考虑多当面的影响因素,真是的反映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另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当前的计量模式来说,主要有现值计量、市价计量、公允计量、重置成本计量以及历史计量等多种模式。

(一)现值计量。

利用现值计量进行所有者权益价值分析,是在资产属性体现资产有用价值的情况下,根据资产的预计到使用中的未来净现金流量通过折现的金额体现,对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属性,是一种内在的投资价值体现。

(二)市价计量。

市价计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价值规律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所体现的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交换价值,通常情况下,根据会计核算来进行当日的会计要素市场价格计量。

(三)公允计量。

在所有者权益价值的计量中,公允价值计量是在资产属性体现交换价值的前提下运用的。在公平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在熟悉交易环境的情况下,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偿清的价值金额计量,其中所有者权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便是双方的交换价值,是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格形式。在实际的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现值计量和现行市价计量等方式,而现行市价计量为首要顺序,因此在公允计量模式下,所有者权益价值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混合式的价值属性,也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上与计量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四)重置成本计量。

重置成本计量是通过表现资产重置价值的属性模式,根据购买相同的或者相类似的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进行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多体现的是企业的资产属性,体现的是相同所有者权益支付金额的价值,其所对应的所有者权益价值是重置价值。

(五)历史计量。

历史计量主要是针对企业投资来说,所体现的价值属性是资产属性中的资产投入价值,也就是资产投资的成本价值,对应的所有者价值属性是投入价值属性,是过去投资者通过不同时期投入资本的累加。

因而在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属性不同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会计计量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尽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价值都有很深的影响,同时对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所有者权益价值体现很有必要。

三、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分析

所有者权益价值的跨及计量通过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因而在计量中要着重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正确的评价和决策。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首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根据统一时期的市场价格进行计量。由于会计要素在不同的时段内呈现不同的价值,因而在计量中,不同时期的价值没有可加性和可比性,导致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市场的实际价格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不等于简单的成本计量,而是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为可动性的价值形式,在所有者权益的反映当中,公允价值在计算利得与损失利润的时候,所有者权益价值的变动便是企业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动,也是所有者权益价值的现行价格表现形式,于是形成恒等式中的市价是负债市价与所有者权益市价的总和。但是,在会计计量反映所有者权益价值过程中,并不总是股权市价,对上市公司来说,股权价值是股票的市价,但是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股权价值不完全是股票市价,而是通过综合的技术评价之后,确定所有者权益真实的价值。如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喜爱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价值并不是真是的会计信息,那么投资者在评判和决策过程中必然遇到难题。

其次,公允价值计量体现的价值属性是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格。总的来说,通过公允计量模式进行的所有者权益价值计量,所反映的价值属性不但是成本价值、交换价值和在用价值,更是一种谓语市场价格与成本的价格,与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属性有一定的背离,导致计量模式与使用价值属性没有保持一致,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公允价值计量所体现的是企业资产而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价值之间的交换价值,需要采用单一的市价计量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而不能通过混合式的模式完成,特别在市场价格不确定的情况下,适当的采用技术方法进行估价,保持价值的一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所有者权益价值体现的是企业股东的权益,针对不同价值属性,所采用的计量方式有一定的区别,所以要根据所有者权益体现的实际价值来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计量。特别是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要根据所有者权益的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的逻辑性,准确地把握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

(作者单位: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尉然.所有者权益价值会计计量问题探讨.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03期,2010.

[2]钱薇.所有者权益的造假、影响及其甄别.会计之友. 2011年31期,2011.

[3]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李亚典

上一篇:社会信用危机研究论文下一篇:我国现代企业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