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会计计量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已采用了公允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区别:基于的平台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化;会计目标不同,后者基于受托人责任观,而前者基于决策有用观;计量的方法不同,后者的计量属性是面向历史的,前者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

第一篇:会计计量论文范文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摘要】文章主要是在参考以及借鉴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对税法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探究税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在计量属性方面存在相同和不同处。在会计有关理论以及实务中,我们不仅需要重视对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应该注重对税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分析和研究,而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在相关的税法当中没有比较明确的表述,那么就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和提炼。

【关键词】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计量属性 异同

一、税务会计计量属性以及财务会计计量两者属性的共同点

(一)两者都是以历史的成本作为主要的计量属性

历史的成本能够成为财务会计当中一个非常主要的计量属性,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财务会计的对象所具备的特征:财务会计常常都是属于企业当中正常的经济活动和其业绩能够使用货币量化的历史展开认定。历史的成本实际上是在过去交易当中的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所具有的可靠性以及客观性促使其成为了财务会计当中的一个主要的计量属性,且它一般都是应用到交易中或事项出现的时候进行一个初始的认定。

(二)两者都以重置成本作为补充计量属性

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虽然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运用的过程当中历史成本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具有局限性,还是需要使用一些的一些计量属性进行补充。主要原因是因为会计的信息质量所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相关性。在财务会计中,重置成本通常是被用到盘盈固定资产中的计量。

在税法当中,使用重置成本更注重扣除成本的合理性。在税法当中有两个地方都规定了使用重置成本:在税法当中一个是在对土地方面的增值税展开计算的过程中,土地开发商可以除去旧的房屋或建筑物当中的一些评估的价格,使用重置成本作为可以扣除的成本。如果根据历史成本法对可以扣除的成本进行相关的计算,那么在当前房地产的价格时常发生一些变动的市场环境中,就不可能正确的计算出应该扣除多少成本。在税法当中的第二个地方就是对盘盈固定资产方面的计算过程当中,以和固定资产相同的重置成本价值作为计税的基础。

二、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的不同点

(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使用历史成本中存在的差异

历史成本在两者中所处的地位存在差异。在历史成本可以确定的状况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使用一些其他的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作为一个相对较传统的计量属性,但对那些金融新兴衍生的工具,就必须将公允价值当作财务会计中最重要计量属性,才符合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进行比较的话,财务会计更注重决策的相关性,而相关性所具备的特征肯定是需要选择和计量对象的决策最具相关的计量属性,这就比较明显的显示出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有所降低,无法和税务会计中一家独大的地位相比较。

(二)公允价值: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1.在两者中的适用范围不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是所有金融工具当中相关性最大的计量属性,对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条件也可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是使用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和当前的市场价格都无法确定时,税务会计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它是被当作补充的计量属性来使用,只局限于资产,不包括负债。

2.使用的目不同,且存在差异。近年来,财务会计由于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不断衍生,很多新的金融工具业务不断出现,它们通常都是属于履行中的合约,尤其是新衍生的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无需付出初始的净投资或者初始的净投资也很少,和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负债的转移通常也需要到相关的合约到期或者是履行时才可实现,对此类业务进行核算,就需多次的使用到公允价值。

三、结语

具体到会计的计量属性,不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在我们国家,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都基本上趋于成熟,在我们国家企业会计的基本准则中,专门针对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做出了相关的规范,企业只需对其进行正确理解以及认真的执行就可以了;而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就不具备在某个相关的税收法规当中给出的明示,但它在实际中是真实存在的,不可不察、不可不明。

参考文献

[1]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财会月刊》,2008年,第3期第5页.

[2]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黎云付(1987-),男,湖北人,硕士,毕业院校:云南大学,会计师,研究方向:资产评估。

作者:黎云付

第二篇: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

摘要: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已采用了公允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区别:基于的平台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化;会计目标不同,后者基于受托人责任观,而前者基于决策有用观;计量的方法不同,后者的计量属性是面向历史的,前者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 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会计 历史成本会计

一、引言:公允价值应用在我国已走上了不归路

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问题 ,正如井尻雄士在《会计计量的理论》中所言:“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 。这一方面,是缘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基于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的变革 ,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会计计量来展开讨论的。另一方面,是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会计目标必然要满足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现在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从实体经济,到现在发达的虚拟经济(以证券经济为代表),对资产计价(Assets Valuation)和收益确定(Income Determination)不仅要满足委托人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企业诸多利益相关者,诸如投资者、政府、公众等的需要。这样一来,会计计量就从一个方法论问题上升到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而经济与会计关系密切,不符合经济学价值计量的会计价值计量模式,不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也会妨碍会计学前进的历史步伐,窒息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步入我国会计界,不仅是我国会计理论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我国会计实务的现实选择。夏成才、邵天营 总结了四点原因:历史成本会计的环境不适应性: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诱因;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适宜环境;计量经济学收益的追求: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内在动力;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关键约束条件。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会计,能较为好地满足市场主体(企业,投资人等)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我国对外开放,顺应会计国际化潮流的必然选择。

公允价值应用在我国已走上了不归之路。回顾它的应用里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为什么说公允价值运用走上了不归之路?从路径的选择看,我们已经经历了应用——否定——再运用的三个阶段,这次重新启用是否定之否定,当然不会再走回头路。

另外,这次运用不是局部的,而是较为全面的,其复盖面之广,前所未有。据王乐锦 的初步分析和统计,在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2006年)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占具体会计准则的44.74%。

那么,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有哪些不同呢?下文将逐一分析。

二、基于的平台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会计计量模式的变化

公允价值运用在我国已经从“要不要用”进入“如何更科学地用”的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是“面向21世纪的計量模式”(黄世忠,1997)。在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起,公允价值进入会计研究和应用视野;70年代,FASB共发布准则34个,涉及公允价值的6个,占17.6%;80年代,发布准则69个,涉及公允价值的占23.1%;90年代,发布准则32个,涉及公允价值的占71.8% ;21世纪初到2010年5月,发布准则33个,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占93.9% 。为什么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在二十世纪后期如此快速地渗透和占领会计计量的“领地”,而把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甩在一边呢?这难道是一个“技术”或“工具”层面的问题吗?不仅如此。它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类型会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反过来说,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立足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这是二者的第一个区别。

著名的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Chat fteld,1974)曾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这里的“反应”实指会计对所处环境,即经济环境的反应。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环节的会计,对经济环境的的反应主要体现在会计计量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因为,会计确认的第一步——运用复式簿记正式纪录,和第二步——运用财务报表汇总以传递信息,都必须进行计量,如何对某一特定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变动进行计量,必须反应变动不居的经济环境的要求。

我们不能说20世纪80年代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型的“拐点”,因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导入是渐进性的。但总的说来,20世纪是由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转变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尚不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会计环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投资者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尚能预测和把握,即未来是历史惯性的延伸。因而,历史成本会计及其计量模式尚能适应。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情况,如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人力资源、资产的涨价与生物资产(活的植物)的生长增值等,企业不得不更多地面向未来,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公允价值会计及其计量模式能适应决策者的需要。于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就成为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替代品”。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导入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1998年,我国之所以首次采用公允价值,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财政、外汇、税收政策等。特别是企业改革,提出了“两权分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资本市场的启动亦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发展市场经济,包括会计计量在内的会计准则体系必然要反映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向国际惯例靠拢。1998年财政部发布的《债务重组》中首次采用公允价值就是最好的说明。按照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王建新的说法 ,2005年至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演进,已进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的发展阶段,比较全面地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三、会计目标不同:由受托责任观走向决策有用观

(一)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解释。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职能就是反映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财务活动)的真实,可靠地纪录并报告其状况。对于这一点,历史成本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并没有不同的认识。问题在于:如何去“反映”这一真实?这就牵涉到对某一“事项”的会计计量问题。会计计量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要素组成,计量单位一般用名义货币表示。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能予以数量化的特征。

公允价值计量,就是要赋予被计量对象以“公允价值”。然而,什么是公允价值呢?按FASB定义,公允价值是“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的购置或出售的金额”。FASB对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和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进行了评论,指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在不同情况下都分别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是,公允价值强调的是一个“时点”的概念,即“现在”看来,应该是公允的。因此,其计量观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

(二)会计目标不同导致会计计量模式变化。

对于会计目标,长期以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以企业为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委托方(資产所有者)与受托方(经营者)的经济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关注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后者力求短期利益极大化。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会计目标要反映和报告受托方的以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表现的受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会计及其计量模式是适用的。

当在实体经济越来越以虚拟经济(以证券经济为代表)为“表达”时,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股本相对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更加彻底,委托方与受托方一般不存在直接的、明确的、契约化的委托——代理关系,纯粹靠资本市场来加以“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目标当然要转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这些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并为其决策服务。这就是决策有用观。基于此,会计计量对价值的反映应该是及时和有预测价值的,而有利于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的计量属性当属公允价值。

我们将上述分析归纳如下: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目标是指向资产所有者,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历史成本会计及其计量模式是为其服务的合适工具。决策有用观下,会计目标是指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以投资收益为目的,公允价值会计及其计量模式是为其服务的合适工具。

四、计量方法不同:面向历史转向面向现在和未来

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其计量属性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辅以现行成本或现行价格(即有时进行必要的计量调整)。并且认为,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作为记录和报告的对象,反映的是客观的评价,并且容易证实。然而,这种会计计量是脱离经济现实的,也有悖于经济学原理。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以经济学原理为依托,以反映企业价值为核心,来确认、记录和报告某一时点企业经营状况及业绩。前者是面向历史的,而后者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存在上述致命弱点,受到人们尖锐的批评。麦克尼尔(1939)指出:会计师被认为几乎不懂经济学或不懂与货币或价值有关的经济理论;会计数字仅仅是一种簿记员数字。会计师通常只是简单地满足于已恰当地完成了簿记工作,然后就总体上无视其与真相(指价值)的差距或不告诉真相地使用这些数字。

下面以资产为例,来说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区别。历史成本会计中的“资产”,是按其取得时所费的历史成本计价;而公允价值会计是按未来经济利益即未来现金流量计价。前者是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客观可靠的会计学“成本”(不含机会成本)概念上;后者是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和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上。表2列出了资产6种有意义的计量属性。

作者:孙丽莎

第三篇:试论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摘 要:本文对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进行比较,阐述了税务会计同财务会计在计量属性上的异同。体现了在会计理论和实物中,需要对两者的属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提供如下参考。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作为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理论界对税务会计计量属性一直缺乏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它却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企业需要必需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二者进行综合性分析,因此本文作出如下分析。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相同点

1.历史成本是它们的主要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因为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一直被看作是“过去交易”的公允价值,对财务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财务会计中如果涉及到税收交易,则需要对会计计量进行变更。税收的自身特质也决定了决定了税务会计必需要在税法为工作知道的提前下才能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涉税事项进行计量,这是保证税金具有确定性和可稽查性的前提,通常要将确定的金额作为课税对象。因此,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两者都需要其他的补充计量

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虽然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却不像计税会计那样“万能”,财务会计的计量方式更加多元化。其原因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相关性的特征。在财务会计中,重置成本多半用于盘盈固定资产计量。根据有关的规定,税务会计有对重置成本的采用有如下要求。①对土地增值税进行计算时,需要扣除建筑物的评估价格,今后进行成本重置。因为历史成本法计算虽然也可以扣除成本,却难以实际反应出动态的相关成本。②在固定资产盘盈的情况下,计税基础是同类重置成本的价值。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别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历史成本的应用中存在的差异

税务会计的首要条件是要确定计税基础,所以通常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因为历史成本符合确定计税基础的以下要求,可靠性、确定性和可稽查性,这些特性均为计税基础的基本原则,因此,历史成本在税务会计中具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一般情况下,都要选择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很高的地位,但却不存在税务会计中一家独大的情况,在不少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中,公允价值也是同样重要的计量属性,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合理的应用。由此可知,财务会计在计量中会更加看重决策相关性。如公允价值是同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这就表明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不及税务会计高,不是计量的唯一选择。

2.在历史成本的使用的方式存在差异

在税务会计中,计税基础是一种基本确定的概念,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对资产的计税基础进行随意的变更。所有的数据必须要以历史信息为依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实际上就是企业因为某样资产实际发生的费用,此时计税基础对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财务会计却有些不同,它们会因为决策的需要,在不影响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对历史成本进行适当的修正,这些调整通常发生在后续计量中,准许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计提跌价或减值准备。由此可知,税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是“从一而终”,除非遇到有特殊规定的情况外。在财务会计里,历史成本会以资产的初始剂量工具出现,但随着计量的开展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属性,如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为了保证对决策的有利性适当的对计量进行调整。

3.公允价在两者之间的应用

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计量属性,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情况下,除了通过现金支付获得投资资产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除此之外,存货在一般情况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情况下,税务会计将不确认本期的应纳税额,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在难以确定历史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的情况下,税务会计才不会选用历史成本改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得知,在税务会计中,公允价值是作为一种“补充型”的计量属性存在,但是这种使用并不适用负债而仅限于资产中。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并非单一的,包括如下几种情景:①通过融资方式将不动产租入,租赁合同里未要求全额付款的情况下,那么在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和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将作为计税基础。②当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生产性资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情况下,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的支付将作为计税基础。③不通过现金支付获得的投资资产、存货,那么该资产的支付税费和公允价值将作为成本。④企业获取收入的方式是通过产品分成来获得,将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定为收入的实现时间,根据产品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额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计量研究,是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也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趋势。所以,有关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不懈怠的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会计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任坐田,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2011,10(23):92-97.

[2]周亚蕊.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11,23(8):68-69.

[3]朱静.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中国商贸,2013,43(18):65-66.

[4]曹聪慧.企业应重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J].会计之友,2012,11(29):63-64.

作者:张小静

上一篇:监理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环节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