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对公允价值的含义以及特征进行了介绍,对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企业会计部门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可以提高今后会计工作的质量,正确反映出企业当前经营的状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篇1: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规范问题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打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出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为辅的新计量体系。新计量体系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准则的进步,然而新计量体系在理论上存在着缺陷,本文主要对新计量体系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但它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不是同一个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其他四种计量属性是按照计量信息的来源不同进行分类的结果,而公允价值是以计量结果能否如实反映计量对象为依据对计量属性的分类结果。由于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是按不同分类标准对计量属性的分类结果,所以他们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叉关系。公允价值可能是历史成本,也可能是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现值,历史成本等,四种计量属性也可能是公允价值,也可能不是公允价值。其他计量属性只要符合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征,就可以成为公允价值,不符合就不能成为公允价值。

新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可靠取得并可靠计量。”从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为补充的模式。然而,笔者认为会计准则的这种提法在概念依据上是混淆不清的,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起来,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既然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将其并列起来,否则会误导会计人员,以为只有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是公允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结果都是不公允的。事实上资产在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往往就是它的公允价值,难道我们能说资产在取得时按历史成本计量是不公允的吗?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应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模式,在该计量模式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作为其他计量属性的选择判断和标准,其他计量属性作为公允价值的表现形

式,公允价值驾驭其他计量属性形式,其他计量属性形式体现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模式下的会计准则构建

1. 公允价值在基本会计准则中的构建。会计实务是在会计规范约束下进行的,而会计基本准则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它是制定其他会计规范的理论依据。不同的计量模式要求不同的基本准则内容。虽然我国在2006年对基本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但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仍然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导致基本准则在某些方面很难做到逻辑一致。如决策有用性最重要的两个衡量标准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与决策相关,而历史成本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沉没成本”:可靠性要求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往往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因而也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以公允价值基础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基本准则中的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和谐一致,以便更好地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然而,计量基础(计量属性体系中的主要计量属性)在基本准则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可以随意抽换的概念,而是一个与相关概念联系密切,在整个基本准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概念,因此,对计量基础的更换需要对基本准则中的许多内容作出相应调整。

就会计假设而言,目前基本准则中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依然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建立的必要前提。需要提及的另外一条长期被人们忽略的假设是“市场价格假设”。市场价格假设是指会计计量数据来自于因交易而形成的市场价格。这里所说的交易可以指形成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也可以指收入和费用的发生,资本投入与收回。市场价格可以是实际发生交易所形成的价格,也可以是估计交易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所有会计数据均来自市场价格;二是资产负债的价值应随其市场价格的变动而不断调整。一般来讲,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依据的市场价格假设只包含第一层含义,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所依据的市场假设则同时具有两层含义。这一假设的设定具有客观依据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包括劳务和技术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而形成,事实上,企业经济活动大多数都表现为市场交易,有市场交易就离不开市场价格。之所以称之为假设,是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交易的事实并不存在,如接受捐赠和商品在企业内部转移等,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假设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市场价格假设对会计确认、计量及会计方法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市场价格假设公允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就会计要素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影响较大。笔者完全同意新修订的基本准则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概念的调整。因为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资产持有收益也应作为收入。基本准则修订前收入的概念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修订后的概念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基本准则修订前费用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修订后的概念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由于收入与费用要素的调整,必然引起利润的调整,基本准则修订前利润的概念是:“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修订后的概念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新修订基本准则对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概念的调整完全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也能适应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就会计确认、计量原则而言,“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及“配比原则”是现行的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的三项基本原则。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成为会计计量基础之后,这三项基本原则应更改为“公允价值原则”、“应计原则”和“配比原则”。其中,配比原则虽然在名称上没有改变,但在含义上却略有变化。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配比原则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应按因果关系进行配比,而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的配比原则强调则是广义的配比原则,即营业收入与利得应与同一期间的营业费用和损失相配比。之所以要以应计原则代替实现原则,是因为实现原则是以交易发生为收入的确认标准,而应计原则则以事项变动或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确认标准,也就是说,按照应计原则,不仅要确认因交易而发生的“权责”变动,而且要确认没有交易基础的价值变动;不仅要确认已实现的收益,而且要确认未实现的收益。

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言,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确认、计量原则和会计方法选择和评价的标准。无论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还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他们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都应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和“清晰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不同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侧重点不同,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可靠性,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相关性。因此,与公允價值计量基础相对应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无须作大的调整,只要适当强调相关性即可。

2. 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代替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后,具体会计准则所做的变动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专门制定一项类似于SFAS NO.15的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二是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基本要求,对涉及到公允价值确认、计量、披露的各项具体准则进行修订,以便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基本要求。

(1)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全面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在进行初始计量时明确规定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取舍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在初始计时时,哪种计量属性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更接近公允价值,就应以哪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即如果资产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其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其初始计量的最佳选择;如果某项固定资产形成于非货币交易,其同类资产的重置成本可能就是其初始计量的最佳选择;如果资产形成于融资租赁,其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可能就是其初始计量的最佳选择。第二,在会计报告日,如果资产、负债的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动,必须按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对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所形成的利润和损失的处理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这里须强调的是报告日资产、负债价值发生的变动必须是重大的,如果是非重大的,也可用原来的历史成本近似代替公允价值。第三,应明确规定某一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对象所适用的公允价值获取方法和程序。第四,应在具体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2)制定专门的具体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应具体规定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及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以解决公允价值运用的技术问题。

(作者单位: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化砭采油厂)

作者:李先忠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篇2: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摘 要:本文对公允价值的含义以及特征进行了介绍,对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企业会计部门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可以提高今后会计工作的质量,正确反映出企业当前经营的状况。

关键词: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损益

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一方面是金融工具确认以及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企业其他业务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这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促进企业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以及特征

公允价值基本概念的确认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在市场货物交换的基础上,是在市场状态比较活跃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二种是在市场上活跃资产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其在市场状态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后一种是资产在未来现金流量限值的基础上,是在资产市场不存在活跃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以评估数据为主的价值评定。

公允价值有一定特征,首先,交易的双方必须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等价交换,双方必须对交易的状况有着清晰的了解。其次,交易双方必须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交易,公允价值交易的过程中,还要维持交易的秩序,体现了交易的公平性。再次,交易的主体在交易进行以及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公允价值交易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最最新的会计信息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做到把握大局。

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在会计准确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着不同的类型,而且对企业的损益有着不同的了解,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这些公允价值交易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利用公允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1.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近来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我国相关部门对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有着规定,投资性房地产一般只包括出租建筑物、转让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这些财产以及资源可以进行计量以及销售,很多企业利用这次财产的出售以及转让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投资性房地产中,对资产计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本模式,另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两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条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在房地产企业中后,在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损益情况时,可能会与企业的账面价值出现一定差额。利用会计准确作为指导,可以对计量的方式进行优化。当计量结果表明企业处于增值状态时,公允价值会明显高于与企业账面净值,这时,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会受到影响。在投资性房地产处置土地使用权前,一般不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为了保证计量的准确性,企业会计部门通常会采用成本计量的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般适用于出租建筑物使用权方面,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前提下,通过公允价值的计量,可以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而当房价出现下调或者房地产价值不断降低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再适用出租建筑物使用权处置,投资房地产企业需要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这样才能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经营以及计量造成的损失。一般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会计部门会做如下处理。

公允价值上升(下降时作相反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在选择计量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该行业发展的状况,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在不适合的条件下选择这种模式,会对企业损益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在选择计量模式时缺乏灵活性,在确定计量模式后不再更改。当成本计量模式转化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企业相关会计政策以及准则也需要相应变化,要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公允价值与企业账面价值存在的差额计入调整期预留存收益。

2.金融工具的确认以及计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金融资产有着多种不同的类型,将公允价值计量计入企业当期损益中,会对企业的资产以及贷款产生较大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后对企业经济效益应该能够与套期保值有直接关系,企业当期损益状态应该综合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状况。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也应该计入企业损益。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经营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市场行情调查工作,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公允价值变动可能会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3.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已经有过半的准则体系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的损益影响除了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两方面外,还包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强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因为该模式更加重视企业的资产效益。例如,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换出和换入的资产进行计量,实际上是对企业的售出和购入状况进行确定,如果采用传统的会计准则方案,则很难确定公允价值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模式对企业损益有着一定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正确反映出企业的资产价值,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掌握企业的经营以及损益情况。另外,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要合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模式有着一定适用范围,如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不合理,则很难发挥计量的作用,也很难确定公允价值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庄翠冷.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李成全.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J].财政监督,2012(29).

[3]孙咏梅,郭桂花.浅议施工企业损益不实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 新疆农垦经济,1998(03).

作者:侯宝娟

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论文 篇3:

试论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最初出现在西方国家财务工作之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公允价值量慢慢地进入了我国会计行业之中,成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的计量方法,其不仅可以提升我国会计行业的信息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维护产权秩序,在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本文中,作者以会计价值计量的基本概念为基础,浅谈会计价值计量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解决措施,不足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应用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与资产评估发展不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量使用度略显局促,为了实现国内国际接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内涵

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学中,一般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获得收益,或者转移一项资产需要付出的交易额,而公允价值计量则指的是计量此项资金变化量的过程。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较广,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监控意义以及规范意义之外,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管理资金未流动时便可以进行核算,是它使用范围广泛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价值计量可参与企业经营的多个环节与方面,比如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流通等,都可以找到会计公允价值量的身影,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及意义。

公允价值量的计量主体一般是资产以及负债,这其中既有单项资产也有相关资产,可以是单向资产组成的组合资产,也可以是各负债资产组成的负债组合,当然也可以是相关资产与负债组成的“杂”组合。企业计量资产在最后的管理中最终是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取决于计量中所呈现出来的资产以及负债的单元量。

公允价值层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输入值按照优先顺序分为三个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级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重要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明确了在能够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时,通常应当将该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不加调整地应用于公允价值计量。

此外,公允价值计量工作还有一些基本前提,大概如下:

第一,交易双方应提前了解彼此的金融信誉情况。第二,双方交易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这包括交易信息真实,交易合乎法律法规,交易财务状况透明清晰。第三,参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自觉自发的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随时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出反应,进而妥善做好会计管理工作。此外,公允价值计量中还涉及一个概念,即计量单元,计量单元指的是资产与负债的最小公允价值计量单位,这一般由其他的会计及准则制定。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

1.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首先是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即企业所有,可单独计量或者交易出售的房产,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租金与赢得资本增值,例如业已出租的房屋、持有并准备在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产权等。对于企业投资性房产,企业会计准则中有两种公专门的价值计量模式,其一是公允价值与成本模式,其二是计量模式。第一种模式的运行,有一定的前提——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必须持续可取,在这种模式之下,投资性房产价值计量的任何信息,比如折旧、降值等,都会直观的被反映出来。在第二种模式之下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计量时,具体的可以借助参考我国关于固定与无形资产的相关准则,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在时间最末时进行减值测试。

2.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

何谓非货币型资产交换,第一,具有商业性质的交换;第二,换入或者换出资产可以被计量的公允价值。已修订与未修的会计准则中对于交易双方的关联性的具体规定是不同的,新修订的会计准则规定,在不存在活跃市场以及第三方干扰的前提条件下,对于将要交易的交易价格等,交易双方即可视为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协商的方式自行来定价。这种条件下存在的交易关联关系,很大程度上会致使双方的交换失去商业性质。

3.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在计量中的应用

金融工具,一种书面证明,主要是用来证明交易双方的关系,比如将合约的贷方持有定义为资产,将合约的借方持有定义为负债方,金融工具有债券、股票以及基金等,也有长期合同或者期货合同之下的不被视为有效套期工具的次生金融工具等。如果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那么其所对应的报告价值便是它的市面价值,报告价值反映出来的变动价值一般会直接被计算入当期的损益中。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也有弊,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决策与市场经济动向相冲突时,企业利益必然会下降;反之,当企业可以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脉搏时,企业当期的利润便随之会升高。

4.公允价值在利润表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在利润表中的应用并不是偶然,在某些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度资产变动额会与传统损益表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净收益出现了差额,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财务列表准则规定,第一,在以往传统的三大报表之外,股东权益表务必要被添加进去,此表主要是用来显示那些被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润得失项目以及金额;第二,在利润表中那个添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把这一栏专列出来,可以披露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导致的资产得失金额。将公允价值计量在利润表中进行利用,一方面可以清晰反映企业经济情况,使决策中迅速而正确地做出相关经济决策,一方面也可使经营者透过此探视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财务会计信息有两个相对比较基础的质量特征,即信息的可靠性与信息的关联性。从目前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具体情况来看,其关联性业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其可靠性还是颇受人们质疑,具体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公允价值确认过程涉及估价技术。

2.公允价值计量与财务会计本质相背离

在实际市场交易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资产或负债使,一般很难找到类似的资产负债交易参考价,即使有幸找到,也常常因为其他时间地点方面的因素局限,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无法实际在现实中应用。

3.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

公允价值量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很多情况下都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应用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盲目使用导致资产与收益计量结果不确定。

四、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过程的完善

1.提高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一般企业都会耗费大量精力于市场资产与负债的评估上,这样不仅可以窥视市场动向,同时还会为处于运用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一些必要性。现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创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比如数高效率、高精确的计算机网络在会计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效率,一方面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属性便自然会受到民众的接受与应用。

2.全面收益报表的导入与利用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扩大与深入,诸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已经频繁的被企业所引入,随着而来的便是大量已确定但并未实际收益的项目金额的出现,此类信息倘若无法在企业会计信息表中被反映、披露出来,便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出现偏失。因此,企业收益全面表必须顺经济时代潮流而被应用在企业会计信息表中,这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同时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企业信息,进而做出正确决策的保障。

3.提高会计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判断力

上文提到公允价值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因此想要提高公允价值评估的精准性,就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判断能力。相关部门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做出相应的筹划举动,比如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外出学习或者专家莅临指导,在提高会计人员素养的基础之上降低由于会计人员主观错误而导致的公允价值偏失。

五、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与资本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也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使会计公允价值量正面作用呈现压倒式存在,以为市场与企业发展提供可靠信息,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完善与推进。

参考文献:

[1]柳秋红.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与其它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6).

[2]谭劲松,金智.市场环境、新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李茹.对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

[4]褚冰茜.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影响[J].现代商业,2013(08).

作者:段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