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环境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公认的经济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环境成本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计量环境成本会计论文 篇1:

刍议环境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接受,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也日趋提高,但是对环境成本的处理模式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会计成本确认模式中。在市场条件下,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主动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环境成本,推动环境和企业经济利益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环境成本;可持续发展;确认计量

一、环境成本的内涵

1.环境成本的理论基础

环境会计是一个在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会计职能和范围,它批判地继承了传统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环境会计具有其特有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社会成本理论。该理论最早在十九世纪初提出来,认为应该从物质世界的整体循环过程来对待成本,需要考虑人类的劳动和自然界物质资源的耗费以及对破坏的弥补成本。该理论作为环境成本的理论基础,能够将环境作为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考虑和衡量,资源价值参与到了社会生产过程,环境的消耗也在实现产品收入的同时得到了补偿。

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它是环境成本会计的基础,在根本上界定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和内容,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受托责任理论。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共有资源,为社会大众所有,企业作为是这些资源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这样就直接产生受托责任,也就给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和必要性所在。

外部性理论。所谓的外部性是一个相对性概念,是指如果某一经济主体的采取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市场信号显示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经济个体以牺牲社会收益下降为代价获取利益。采用环境成本会计,正是应对外部性的要求,将企业对环境的消耗纳入到了成本核算中,具有全局性概念。

2.环境成本的含义

由于环境成本会计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所以目前在经济学领域、管理学领域以及会计学领域都有所研究。选取的角度不同,对环境成本的定义以及扩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单单是考虑会计领域,就存在诸多看法。

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定义,以对环境负责为原则,以管理企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为目标,核算企业活动对环境资源的耗费。具体而言,环境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作为责任主体,要以环境保护为责任中心,核算经营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主动承担的成本以及被动产生的费用。

在我国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则是徐玖平教授提出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永久性经营的假设下,所发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以及其他预防性成本。

3.环境成本的特点

环境成本作为相对较新的研究概念,与传统的生产成本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金额较大。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国家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对企业的的环境保护立法也越来越严格,多方面对企业加强监督,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金额较大。(2)不稳定性。环境成本的大声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它的发生时点具有不规律性,该项目的发生并不是均衡的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环境成本的产生阶段会因为行业的不同而发生在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支出成本也具有各自的特点。(3)计量难题。环境成本的支出是发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的,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成本,但是环境成本的消耗却是于无形之中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这就增加了对环境成本的计量的难度。(4)潜在成本提高趋势增强。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显现的,中间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这种潜在性的成本,这样一部分的环境成本的承担者就变成了消费者,但是随着社会大众的维权意识的提高,就会加快企业对环境成本确认的速度。

二、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1.环境成本的确认

目前对环境成本确认存在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我国会计准则并有对环境成本确认的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明确的,结合传统快即成本的确认基础,我们可以推导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

(1)导致环境成本支出的事项已经发生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产生环境成本的活动已经发生,例如,企业开动环境治理工程;②与保护环境相关,能够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消损;③该项活动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降低。

(2)支出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相对于传统成本的核算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在范围上更广,在核算过程中更为复杂,在计量时候要结合货币、实务、劳动、技术等计量方式进行核算。例如对一些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就要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核算。

2.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就是需要量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即按照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属性,对企业发生的事项按其特点在数量和金额上进行确认、计量的过程。

目前,在企业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企业环境成本的不同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1)汇总归纳,应用于计量环境负债和环保专门支出,具体包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和环保专项支出;(2)差额求值法,用于计量非专门环保投资支出,例如按照当期支出总额与不涉及环保支出的 差额来确认环境成本;(3)固定比率法,主要应用于无法直接衡量环境支出的情况,企业根据以往的支出数据作为参考确定环境成本支出比例。

上述对环境成本的介绍仅仅是冰山一角,环境成本会计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更加深入并且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帆.中外环境成本会计比较[J].会计评论,2012(4).

[2]刘霞.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优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作者简介:蒋红丹(1972- ),女,辽宁沈阳人,专业:工商行政管理,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蒋红丹 邱菊

计量环境成本会计论文 篇2:

产品生产成本碳排放计量初探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公认的经济模式。文章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产品生产的环节寻求其碳排放的统计指标的计量,针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两个主要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专栏设置、期末分配结转等进行分析,从而对产品成本中的“碳能源费用”进行分离,计量产品成本中含碳能源耗费的比重,以期为政府对各企业产品的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产品生产; 生产成本; 碳排放; 计量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有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促使企业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而政策的制定必须要以标准为依据。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即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

本文拟从产品的生产环节寻求其碳排放的计量,从而为政府对各企业产品的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产品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投入原料到产成品产出过程中能源的耗费;二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本文仅就第一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量产品生产成本碳排放的基本原则

(一)现行成本会计理论坚持不变

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成本的正确核算和控制是企业提高利润必不可少的环节。现行成本会计理论中产品成本计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成本的信息,成本信息不仅有利于改善经营决策和实施成本控制,同时也是会计核算计量利润所必需的环节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要通过对产品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进行计量,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但绝对不能因此而损害成本会计的原有目标,损害各利益相关者对成本信息的需求。因此,研究产品生产成本的碳排放,必须坚持现行成本会计理论不变,其本质是要把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内容和种类进行扩展。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为了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能源耗费进行统计和计量,必须研究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提供问题,即产品成本核算指标的设计问题。设计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品成本核算指标,既要满足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管理层对于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要求,又要满足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管理层及政府关于产品生产碳排放评价的需要。那么,既不改变成本会计的现行理论和方法,又能较科学地计量产品生产的碳排放程度,则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并且,企业不需要专设碳排放计量的人员和岗位,改变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显然也符合会计上的“成本—效益”原则。

二、计量产品生产成本碳排放的基本思路

(一)观察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

按照我国目前的“制造成本法”理论,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在核算过程中成本项目采用的是按照经济用途的分类:1.直接材料,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2.直接人工,指为了生产产品、提供服务需要向相关职工支付的职工薪酬。3.制造费用,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那些除了直接材料及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具体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在现行的成本核算全程,“生产成本”各级账户都是以上述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组织核算,因此,通过现行的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就单位产品而言,得到的产品成本结构信息仅是经济用途的结构,企业管理人员据此计算产品成本的构成比率,并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成本分析,从而进行成本控制。

(二)设计“生产成本”账户的专栏

为了满足碳排放计量的要求,对产品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成本类账户的专栏必须重新设计。首先设计“生产成本”账户的专栏。一般来说,产品生产过程的能源耗费主要体现在对水、电、气等的消耗。电、气等能源的耗费导致碳的排放,而水的加工也要耗费电,同样会引起碳排放问题。这些耗费在传统成本核算过程一部分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专栏,另一部分则与其他间接费用一起在期末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专栏。因此,为了便于对产品生产的能源耗费进行计量和评价,需要对产品生产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生产成本”账户的专栏重新梳理,设置如下:1.碳能源费用,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CO2排放的能源的费用。比如水、电、气等。2.直接材料,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扣除含碳能源费用的部分。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这里的制造费用内容应从传统的“制造费用”内容中扣除掉“碳能源费用”,从而把产品成本中的“碳能源费用”全部归集在“生产成本——碳能源费用”专栏下,明确清晰地进行计量。

(三)设计“制造费用”账户的专栏

和“生产成本”账户一样,在“制造费用”账户中也要开辟出“碳能源费用”专栏,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无法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账户的间接费用所含的“碳能源费用”进行汇总。期末在分配制造费用时,应注意:1.“制造费用”账户的“碳能源费用”专栏,归集了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CO2排放的能源的费用。2.对于“制造费用”账户中归集的“碳能源费用”,要单独进行分配,分配后结转入“生产成本”账户中的“碳能源费用”专栏,分配的方法和标准要按照受益性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3.“制造费用”的其他费用归集与分配按照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是“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其他有关成本核算的程序比如生产费用在期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仍然按照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四)关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说明

在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专门从事供水、供电、供气的生产单位发生的所有费用都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和核算,期末计算水、电、气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采用一定的标准,在接受产品的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转入各受益对象的成本费用账户。对于单一提供水、电、气的生产单位来说,它们所发生的费用都是“碳能源费用”。因此,不需要进行专门的专栏归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等。不同的是,为了归集产品成本中的“碳能源费用”,在计算出各受益对象应承担的水、电、气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要把分配给“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的费用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碳能源费用”专栏。对于不是单一提供水、电等资源的辅助生产费用,比如提供自制工具和模具、自制材料和包装物的辅助生产单位费用的归集,则参照上述所陈述的主要产品的费用归集方法进行核算,主要是在各核算环节为“碳能源费用”开设专栏,从而有效、可靠地计量产品生产环节碳的排放。

(五)计量产品生产成本碳排放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专栏的重新梳理,计算得到的完工产品的总成本构成将会如下列示:碳排放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根据以上探讨,对产品生产环节的“碳能源费用”计量的基本思路如图1。

三、产品生产碳排放计量的重要意义

1.产品生产碳排放的计量是提高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企业产品生产的碳排放进行监测,摸清其碳排放程度,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可以进行成本构成分析,及时了解企业产品的能源耗费程度,改善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指导产品生产提供依据,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产品生产碳排放指标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数据基础。产品生产碳排放的统计指标可以为我国“低碳产品”的认证提供数据资料,政府可以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从而针对有关“低碳产品”实施一些鼓励政策,比如: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

3.产品生产碳排放指标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对企业产品生产的碳排放进行统计,并依据其进行政策限制,必将使企业及地方政府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低碳技术等降低其产品生产碳排放,为我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395-408.

[2] 谢晓峰.“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影响和意义[J].会计师,2010(2):18-19.

[3] 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23(11):92-95.

[4] 杨文杰.美国环境会计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会计,2009(24):51-52.

作者:张佩

计量环境成本会计论文 篇3:

有关环境资源会计计量的思考

[摘要] 环境资源具有价值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但是对其进行会计计量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而进行会计计量是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关键,对环境资源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单位、计量方法开展深入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价值;会计计量

环境资源价值概念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B.A.Weisbrod和 J.V.Klutilla最早提出,目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环境资源价值具有多样性,如经济价值、生存价值、选择价值 、消遣价值、科学价值、生命价值 、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 、精神价值 、美学价值等。这些价值的存在和相应的价值观的确立,使环境资源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并对其进行计量成为可能。但是,目前环境资源会计计量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正确地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值得会计人深入思考。

1 环境资源会计计量存在的問题

由“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 井尻雄士,1979)论断可以看出会计计量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环境资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多样性等特点,而囿于目前理论研究、学科背景、技术方法等多方面的制约和限制,对环境资源开展会计计量具有较多的复杂性和较大的困难性,目前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目前在对环境资源的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上仍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众所周知,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时,需要以业务或事项发生时的实际成本或者说交易价格作为计价的依据,在计量已经明确发生的环境资源的支出和收益时历史成本被广泛应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但是由于环境资源兼有生态等“外部性”特征,并且很多环境资源也没有交易价格能够取得,因此,单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将不能全面地开展环境资源价值的合理计量从而将导致环境资源价值的会计信息不实或缺失。对于采用何种计量属性开展环境资源的计量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都是一个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因此也是目前环境资源计量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第二,长期以来会计界对于计量单位的认识一直是“货币计量是会计本身固有的属性,一切非货币计量都是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范围”,因此货币计量几乎被认定为传统财务会计计量的唯一尺度,在环境资源的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上也仍受此观点的影响偏向采用货币计量,而忽视了如实物计量等非货币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及现实应用性的选择。致使环境资源所体现的为人类将来及后代所创造的巨大的生态价值限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难以用货币计量,成为无法入账的价值,也就无法有效披露其价值量等相关信息,不能为有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其计量问题一直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难题。

第三,目前对环境资源开展会计计量的方法可供选择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借鉴环境经济学等理论的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和调查评价法等方法往往还停留在价值评价层面并缺乏在微观企业的应用推广,还没有更好地在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中加以利用,环境资源计量的理论方法的适用性也是摆在会计界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企业可以自行选择这些方法用于对环境资产的估价和预计负债的计量,但现行条件下企业自行运用借鉴的这些方法直接用于环境资源计量中可靠性还较差。

因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有关环境资源会计计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加大环境资源会计计量的研究势在必行,目前的当务之急应是从环境资源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单位、计量方法3个层面开展深入思考,更好地指导环境资源的有效计量。

2 环境资源会计计量属性、单位的选择

“会计计量(Accounting Measurement)是指要解决何种属性应予以计量以及采用什么单位进行计量”( FASB,1976)。由此可见,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是会计计量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对环境资源开展会计计量大大扩展了传统会计计量的范围,这必然对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的传统会计计量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应基于环境资源的特点,在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单位上有新的突破。

2.1 环境资源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如对一张桌子,可以分别从长度、宽度、高度、体积、重量等方面进行测量,也就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具体到会计领域的计量,计量属性反映的是计量对象金额的确定基础,会计计量对象同样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货币计量,从而亦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是现行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经常论及的5种会计计量属性。5种计量属性并不是一蹴而就得到采用的,而是会计计量为适应经济多元化和复杂化逐渐演变出的结果。并且,从资产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资产概念已经由“成本观”、“资源观”转向“价值观”或“未来经济利益观”,有关资产基本概念的变迁已导致资产计量属性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20世纪,“资产成本观”下占主导地位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价值观”下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人们倡导的主要计量属性之一,资产价值计量的总体变迁思路对环境资源计量属性的选择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鉴于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多样性等特点,在会计计量时可根据不同的环境资源对象的不同方面,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时可以采用传统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计量属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等环境资源计量中特有的计量基础开展计量。因为,有些环境资源不是通过交换形成的价格,而是依据其效用及其稀缺性。比如现在研究较多的林业资产偏向选用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可以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相结合,污染的水资源、环境优美的风景区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计量等。

2.2 环境资源会计计量单位的采用

实际上,计量单位是一种“观念结构”的尺度,每一量度都有“尺度”,根据一般术语,“尺度”可以根据名义、序列、间隔或比率来描述。对会计学科而言,基础的尺度是名义尺度,但它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尺度。在会计概念核心内容的估价过程中,要使用比率尺度;报表分析中主要使用的是序列尺度;在成本会计的某些方面则认为应用了间隔尺度。在众多计量单位中,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被传统会计最终选择,一方面是因为货币计量单位具有综合性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传统会计核算和控制的是以交换为基础的商品活动,所以基于传统的劳动价值观念传统会计认为货币计量是会计本身固有的属性。但是,首先从计量单位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货币并不是会计计量唯一的固有的计量单位,而且环境资源包含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有商品性又不限于商品性,环境资源会计计量具有很大的不精确性和模糊性。这就要求环境资源在会计计量单位的选择上要超脱传统会计,而不能局限于传统会计计量单位的限制。“由于我们已经完全习惯于货币表现,因此也就常常容易忽视这样的事实:企业利润即使靠实物量单位也可以计量”(冈郎孝好,1989)。对环境资源价值的计量应结合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在计量单位上可以借鉴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工程中的计量单位。“如果资产的分类和它的数量化适当,并且各自的数量有相加性,用实物量专业术语来计量利润也是十分可能的,并且很有意义”(井尻雄士,1976)。因此,环境资源会计计量既可以采用货币量度来揭示环境资源有关的会计信息,更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实物量指标,比如对森林资源可用森林“面积”、“蓄积”和“株数”进行实物计量;还可以采用诸如劳动指标 、质量指标 、生存价值、支付意愿 、接受意愿、生命价值 、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等指标计量。除此之外,由于环境资源问题的广泛性和价值系统的復杂性,有些问题很难用数值来表现,有的即使可计量,但工作量太大、成本太高且精度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定量分析的同时,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作必要的补充。基于此,才可以用文字说明或注释来衡量价值的存在。现实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环境资源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来揭示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自然资源的耗损或取得的环保业绩等。

3 环境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使用

对于环境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进行归纳总结,文献检索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论文进行检索和查阅。在检索控制条件为“不限年限”、“核心期刊”且输入内容检索条件为“主题”时的检索结果如下:输入“环境资源 会计计量”时检索到0条记录;输入“环境资源 价值”时检索记录为67条;输入“环境会计 计量”时检索记录为17条。由此可见,目前广大研究者对环境资源计量的方法更多的还处在经济学的价值评价层面,对将环境资源纳入会计系统进行会计计量的方法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环境会计计量的研究中。在环境会计计量研究中有关环境资源计量方法在微观企业的适用性仍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因此,建议会计学借鉴经济学、环境学、数学等领域的计量方法,在微观企业推广应用需要借助于外界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工作。因为借鉴的环境资源评价方法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核算主体的估计和判断,这些估计和判断由于受核算主体的利益取向影响,很容易破坏计量的客观公允性。而专业的环境资源评估机构是独立的第三方不受主体利益取向影响,其评估结果相对比较客观。并且,资源环境的会计计量是多学科(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生态学、统计学)的综合研究领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会计人员没有环境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从业背景,就很难做出客观的价值计量,对环境资源开展会计计量是一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的技术性工作,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企业财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因此,可借助外部评估机构的专业评估人员参与环境资源会计计量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梅娟,温作民.森林自然资本会计计量体系及方法[J].林业科学,2011(3):163-169.

[2]刘梅娟,温作民,雷新途.森林生态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9.

[3][美]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会计理论[M].第4版.钱逢胜,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7-38.

[4]张心灵.生物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74-89.

[5]高煜.对环境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财贸研究,2000(6):65-68.

[6]蒋尧明.构建环境会计学的理论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00(4):46-51.

[7]张思纯,孙兴华.绿色会计计量初探[J].会计之友,2008(1):21-23.

[8]倪红霞.低碳理念下会计计量研究中的环境考量分析[J].商业会计,2010(15): 64-65.

[9]李延莉.湖泊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0(7):24-27.

[10]朱生球,曹艳.环境会计计量理论及其模式选择初探[J].财会通讯,1997(7):16-17.

作者:武迎春

上一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橡胶行业节能减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