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对策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以KY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为课题,分析KY无形资产会计管理问题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KY无形资产会计管理问题策略,旨在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关键词: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管理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目前,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对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对策论文 篇1:

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会计计量问题中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计量属性问题。传统的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历史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会计处理的需要,由此催生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根据已有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在宏观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2006年发布的38 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28 个。在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28 个准则中,有21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其中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14 个具体准则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年金基金》、《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股份支付》5 个具体准则中,初始计量阶段和后续计量阶段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运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长期股权投资》、《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租赁》、《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7 个具体准则在初始计量阶段运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则对于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现值的计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金融工具列表》准则中主要规定财务报表中披露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公允价值在初始计量时起辅助作用。

虽然现阶段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自身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撑和技术规范的引导,加之应用时间不长,公允价值本身属性上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差。

从会计信息的质量上讲,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的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的历史成本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够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在可靠性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

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上说,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市场活跃、双方公平,资源能有效流动,信息充分对称等。目前我国市场活跃性差,部分市场处于垄断状态,资源无法充分有效地流动,达成公平交易存在较大的限制,同时市场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会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第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难度大。

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有三个层级:1.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即市价法;2.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应参考熟悉情况、自愿交易的双方最近进行的交易价格或类似资产、负债在活跃市场可查到的市价,即类似项目法;3.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需要借助于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即估值技术法。

由于目前我国市场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很多资产和负债还不存在活跃市场,需要通过类似项目法或估值技术法来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类似项目法要对功能因素、时间因素及交易情况等进行调整,估值技术法的运用则不仅涉及到会计人员的大量专业判断和会计估计,还要较多的技术手段。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应用在实践中,存有具体技术的可操作性难题。

第三,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

由于公允价值的估值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新准则并未对估值的选择给出明确的指导,加之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使得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随意性很大,企业很可能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第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问题。

学术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否成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还存在争议,因为其在理论上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计量形式。只要计量方法得当,条件适用,公允价值可以由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替代,若将其作为第五种计量属性容易使人造成误解与概念的混乱,不便于公允价值的理解。

在目前国内缺乏活跃市场、信息不对等等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认定方式、手段尚不完备,所以它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同时也应当明确,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成本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平稳过渡。具体包括: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允价值操作规则。

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应用,应当参考FASB的框架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体系和具体会计准则。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给出了一个统一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框架,阐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范围、确认、计量、披露、生效期及过渡期等,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资产、负债及其运用、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估价技术等做了详细规范,为实现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较为清晰、全面的阐述。FASB于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NO.157——《公允价值计量》。这条财务会计准则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有重要影响:首先,该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交易价格、公平市场上的脱手市场,强调了主市场和最有利市场在公允价值确定中的作用。再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阐述,认为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从NO.157的内容可以看出其制定依托于美国具体的经济环境,完善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制,可以说NO.157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我国应结合具体国情,稳步推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促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第二,建立一个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

美国之所以能够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源于美国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制度规范。因此,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推广应用必须要从完善产权资本市场建设,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建立成熟的行业市场信息体系,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同时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市场监管等,从而阻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企业利润、粉饰财务会计信息后路。

我国可以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将每日交易价格公开;并且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另一方面,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也应加大建设力度,特别是会计相关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实现会计部门与市场信息之间的网络并行,加快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处理。

第三,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如前所述,由于目前我国市场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很多资产和负债还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因此要通过类似项目法或者估值技术法来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类似项目法要对对功能因素、时间因素及交易情况等进行调整,是的公允价值的操作难度大。因此,应该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第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由于公允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涉及到大量的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监管人员及中介机构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加强从业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培训,尽快熟悉新准则内容,较为准确的理解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能熟练掌握准则的具体运用。二是掌握相关评估技术、了解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三是在进入会计行业方面提高门槛,促进真正职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并制定会计职业标准,建立会计人员考评体系和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会计研究.2010(1).

[2]贺志东.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杨湘希.高级财务会计.大连: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王涛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对策论文 篇2:

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

摘 要:本文以KY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为课题,分析KY无形资产会计管理问题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KY无形资产会计管理问题策略,旨在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管理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目前,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首要的是对无形资产进行会计管理。因此,论文以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为课题。旨在深入研究其无形资产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管理,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会计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完善。

一、 KY公司及其无形资产概述

(一)无形资产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本身不具有实体的,能够在企业经营中长期发挥作用的权利、技术等特殊性资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国家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企业纷纷开始意识到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性。而中小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出名牌,进而保护好名牌,重视品牌无形资产价值,维护企业权益。

(二) KY公司及其无形资产的会计管理简介

KY公司是一家从事医药行业的公司,集中药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中药企业。KY公司无形资产均都处于会计记录及报告之外,这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显然很难得到统一,因此,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进行创新,从无形资产的真正内涵基础上出发,对无形资产做到全面确认。其次,从KY公司当下会计准则标准而言,企业能够在明确的摊销阶段,分期摊销以获取的无形资产,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对于更新速度较快,甚至时刻可能被新技术所代替的无形资产而言,如KY公司专利技术,则就很难确定其在未来的经济效益。若果对其进行均摊方法,则必然会和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出现很大矛盾。

二、 KY无形资产会计管理问题分析

(一)无形资产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由于目前并没有对KY的会计信息披露做出规范,KY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披露的信息,会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进行一般性披露,对自己有利的多披露,对自己不利的少披露甚至不披露。KY可以选择是否进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等具体内容的披露,这些问题能够影响到报表使用者对KY利用以上方法得出的相关账面价值是否公允的判断,由于无法得知信息披露者如何得出的账目价值,就无法肯定KY所呈现的會计信息的公允性。

(二)无形资产会计确认的内容相对偏窄

作为高技术企业,为了促进科技创新,KY有必要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方式予以改进。可见,KY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的内容相对偏窄,确认的过程目前已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失真,KY现有无形资产初始确认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和摊销的使用,并为后续确认的差异。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传统无形资产价值,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另一个特征是持续的维护、发展和创新。也就是说,无形资产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是非常不确定的。因此,KY使用传统的测量标准不仅不能保证初始识别和正确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后续识别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无形资产升值的情况下。

(三)无形资产计量方法还不够精确

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是无形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可以分布在零至非常大的范围内。而频率和振幅的价值和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将进一步导致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的具体难度。无形资产的构成有多种类型和形式,它们也有着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特点。因此,KY采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无形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即价值的可能减损。例如,KY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来说,它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假设交易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是以市场的估计价值为基础的。在KY公司的无形资产市场不发达,多数无形资产没有活跃的市场,可以观察到。仍有不足的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技术的高水平的评估机构,这使得KY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估无形资产很难交换。给KY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面造成一定的不可靠性,正是由于无形资产计量方法还不够精确,从而给KY在对无形资产计量时产生一定的错误。

三、解决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管理问题策略

(一)无形资产计量的创新

1. 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相结合

以金钱为计量单位,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也是复式簿记长期发展形成的规律。但货币计量假说不应排除那些非货币措施。过分强调货币计量准确的测量往往导致“矫枉过正”。对于KY来说,在财务报表中不能及时识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能对财务会计计量进行辩证认识,用金钱进行准确计量并不意味着不可计量,作为计量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于不能强制统一使用某些项目,如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完全可以使用非货币指标来计量货币。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对财务报表中的其他项目没有什么用处,因此,财务报告中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用货币而不是“货币”来衡量的。

2. 由成本计量逐渐转向价值计量

由KY公司采用财务会计计量方法的特点是强调成本而不是价值。虽然财务会计选择公允价值属性来衡量某些项目,但毫无疑问,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仍以历史成本为衡量标准,虽然可以核实,但可以在投入水平上加以衡量。然而,不可能揭示资产的经济本质对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计量软资产方面尤为明显。这种缺陷导致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严重背离。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助于巩固利润,增加利润的信息含量。结果,资产负债表作为第一份财务报表的地位日益突出。资产负债表显示的信息将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不断上升。生产经济以智力资本的消耗为主。无形资产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形势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改进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无形资产摊销从特许经营权被确认为无形资产,并且该资产己经投入运营开始。如果合同中有約定投资收益的安排,合作方则需要估计取得预期收益的时间,作为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间,并且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评估该无形资产的寿命等。现有利润分割法中考量的企业功能、风险和资产因素无法准确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往往通过协议设计即可操纵。公式分配法定价模型将公平交易原则中的功能和无形资产具化为可量化的客体,考虑企业主体接近经济现实的实质经营要素,如直接创造价值的人力、机器设备、本地销售等对分配利润的贡献,不承担实际研发、制造、营销功能,仅作为“现金盒”的单一资金提供方取得的利润有限,使得关联企业间的无形资产转让结果符合“在经济活动发生地和价值创造地征税”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国际税制体系,提高效率和合法性。

(三)加强无形资产会计机构内部管理

丰富KY敢想、敢做、敢创和敢爱的敢文化的内涵。避免单纯的说教,用真实具体的例子和榜样的故事来正真激发员工内心积极向上的精神。结合行业的特点把创新的精神融入其中,从基层开始培养和鼓励创新的精神,使整个企业形成一种创新风气。

KY目前仅有的对研发、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完善企业细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如财务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有了完整的管理体系,还要加速管理的自动化建设,通过加速无形资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或购买,加速研发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生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建设进而带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自动化建设。

四、结论

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发展创新能力的体现,是推动企业发展结构转型的重要生产因素。本文提出无形资产计量的创新,改进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加强无形资产会计机构内部管理。咎于笔者学术水平和知识素养的局限,本文对无形资产的会计管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值得笔者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考察。

参考文献:

[1]刘倩.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J].商,2015(42):122.

[2]邵佳.无形资产资本化会计处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6(15):12-14.

作者简介:

刘晓轶,男,1984年,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会计学方向。

作者:刘晓轶

无形资产会计计量对策论文 篇3:

论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方式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资产计量;运用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式,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公允价值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将其定义为: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并愿意的双方在公平交易而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中能够交换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既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而且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的本质特征,同时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公允价值对象的全面性

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即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同样有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态性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一定的时空转换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环境的变化,公允价格也可能发生变化。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可加性

在历史成本会计下,根据定义,资源A和B合在一起的历史成本就是A的历史成本与B的历史成本之和(井尻雄士,1975)。但在公允价值会计中通常没有这种可加性,整体的价值不一定等于各部分价值之和。缺乏可加性意味着各资源必须被多次评估,以得到一个恰当的评价。

(四)交易的预期性

交易代表的是市场共同的期望或评价,而非特定个体的期望或评价。

二、公允价值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一)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企业应当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按照外购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发生的实际成本,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账务处理。

(二)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4类:第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第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第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第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涉及公允价值的只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应着重于该金融资产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性,反映该类金融资产相关市场变量变化对其价值的影响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按确认的初始成本(支付的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支付的全部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增加,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减少时作相反的账务处理。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而言:(1)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2)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三)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在购买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即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具体来说,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在购买日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

(四)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1.债务人的账务处理。

以现金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得利”;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营业外收入——处置非现金资产利得”、“营业外支出——处置非现金资产损失”等科目。债务人在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过程中发生的税费直接计入转让资产损益。

将债务转增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支)。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债权人的账务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将该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后减值准备仍有余额的,应予转回并抵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的账面价值与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将债务转增资本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先冲减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或未提减值准备的,将该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同时,债权人应将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发生的相关税费分别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处理。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权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债权人已对该项债权计提了减值准备,应当首先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五)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

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一般情况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在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

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与历史成本计量相结合

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形成,不可能将所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都统一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不可能脱离了历史成本而单独存在。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成本计量占据主要地位,推行公允价值更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尤其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背景下,更不可能大规模、大范围运用公允价值。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共存。

(二)规范和健全各种公开市场

规范健全各种公开市场,以便取得确定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大力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健全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市场,努力提供公允价值计量核心所要求的公平交易的环境,为企业提供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并缩小会计利润的操纵空间。

(三)完善法制环境,加大对舞弊的惩处

健全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尽力避免给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者留下操纵的空间;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除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以外,还要充分调动稽查力量,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一定严惩不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后续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 2006.

[2] 杨小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初探[J].财务与会计,2006,(10).

[3]罗拉.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4]范长江,王飞.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2).

[5] 高宁会,王安宁.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债务重组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3).

[6] 何建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运用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6).

[7] 刘金惠.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应用分析[J].会计师,2008,(4).

作者:戴建红 杨燕红

上一篇:网络广告法律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