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模式与会计责任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首先阐述了“单一会计年度模式”的弊端,认为应当采取“多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会计年度。然后利用审计市场的供需价格定理,论证了“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优势。最后对实行“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担忧进行了辨析。结论是改革会计年度,势在必行;实行错时审计,利国利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模式与会计责任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模式与会计责任分析论文 篇1:

试论会计就是责任

一、为什么说会计就是责任

1.会计功能的发挥彰显会计就是责任

历史学研究表明,文字是从记账演变中产生的,记账是最早的书写形式。会计将远古时的结绳记事、刻在计数作为会计的萌芽。最初的会计作为记录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由所有者(生产者或经营者)兼办,会计自身有相当的自发性,怎么有效就怎么搞,怎么想就怎么搞。工商业的出现,使得所有者不再自行兼办会计工作,而是雇佣账房先生,这时的会计工作主要凭账房先生自己的经验,带有相当的随意性。直至到了近代,会计才发展成为一门内容广博、体系众多、通用性很强的科学。由会计的发展演变历史可以看出,会计责任是天生俱来的。由所有者自己兼办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反映所得与所费,使自己尽量明白所从事活动的投入与产出。雇佣账房先生所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业主负责,满足业主的要求,并在业主的监督下对自己的工作尽责,同时还通过业主的授权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其会计责任比较重大。近代以后的会计,无论对会计主体,还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中介机构或者政府机构,都意味着极大的责任。完成会计工作是一种责任,进行会计监督是一种责任。甚至可以这样说:用来描述会计科学的词句诸如概念、原则、理论、原理、方法等都意味着责任,或者都赋予会计人的责任。

2.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关于会计责任的科学

会计学的每一个概念、原则、方法都意味着会计责任,每一个关于会计职业的准则、制度、法规都铸就了会计责任。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曾把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里的“过程”是指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经济活动的过程:这里的“控制”一般理解为监督:这里的“观念总结”一般理解为“反映”或者“核算”。关于会计的概念以及对马克思“控制”与“总结”论述的理解,虽然多种多样,然而一般教科书给出的会计概念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甚至以崭新视角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体现权利与知识关系的一种书写形式”并认为“会计=权力”的理论,同样把“会计权力”概括为书写力量(记账)和规训力量(管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的规定可视为对会计基本职能的描述,即“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的经典,还是现行的教义,或者是特别视角的新论,抑或是新修订的法规,都表述了相同的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责任,会计监督同样是会计责任。会计原理、会计方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等都是为了让会计责任得到充分发挥而对会计自身叠加起来的重重责任。

3.会计的基本功能(任务)明示会计责任

从会计学自身讲,会计的基本功能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1)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以求加强经济管理;(2)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对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以求维护财经纪律;(3)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的财务与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以求合理经营、合理使用和保值增值;(4)反映和监督经济组织经营活动及其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以求经济性、收益性和绩效性。会计工作可以改善经济组织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营的管理水平。会计要发挥这些功能,或者说完成这些基本任务,除了要尽会计自身的工作职责,恐怕还要在自身工作责任以外,尽很多很多的会计所具有的责任。

二、会计的主要责任

提起会计责任似乎是十分明了的,然而真要理出个条条道道又是不易的。因为会计职业或天生或发展了太多的责任,现述管见如下:

1.从会计在经济和社会所起的作用看会计责任

会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因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成为经济决策的依据,同时满足宏观与微观管理的需要。会计对已经发生的所费与所得进行反映,准确完整地揭示有关信息,不仅仅是为了过去,更是为了预测、规划和把握未来。既然关乎未来,责任自然巨大。

会计信息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营者履行经济责任的一把标尺。企业经营者受所有人的委托或任命,就有责任完成或约定或规划或下达的任务目标。经营者履行责任,必须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经营管理与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经营者的工作如何,尤其是有关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需要会计来说明,需要会计来为经营者的行为结果作注解。与此同时经营者还必须接受来自投资人或资产所有人或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考核和评价。考核、评价、关注经营者履行职责的各方,同样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晴雨表”。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经营者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了解企业经济行为以及行为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规划未来;会计信息可以剖析过去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并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有针对地提出改进措施;还可以通过预算指标的分解与落实,建立起内部经济责任体系。会计信息与所有“预期”的差异,是企业经营者为改善经营管理的“晴雨表”。

2.从会计核算的基础前提看会计责任

会计核算的基础前提有四项,即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的基础前提要求会计在日常的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者事项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程序作出正确选择。这个前提不仅明确了会计处理事项或者交易的范围和立场,也明确了必须将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要求会计在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以及会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作出正确选择和判断。因为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连上述的会计主体就要发生变化,更不用说会计处理方法、程序了。

会计分期的基本前提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等会计处理方法由此产生。会计分期要求会计核算时适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告。同时会计分期也预示着企业必须将目前的规模和状态保持下去并负有保值增值的义务。会计分期更使各项数据、指标的纵横比较成为可能和有意义。

货币计量的基本前提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记录、处理、分析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行为结果。对于那些不能用货币计量的因素如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环境等等,则要求会计采用非货币指标进行反映,并作为会计报告的补充,即进行说明或者附注。

3.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看会计责任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是必须准确把握和加以贯彻应用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这些原则既是会计工作的追求目标,也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既是会计工作自身评判的标准,更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监督者、管理者、验证者评判会计工作的尺度和要求。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或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加以确认和计量,否则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能作为当期收入与费用加以确认和计量。配比原则要求会计应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内在联系,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为所得收入所发生的相应费用在同一时期加以确认和计量。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确认和计量,若发生减值,应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除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按历史成本确认的账面价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仅及于当期(或者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列为当期成本或者费用;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者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作为长期资产,其价值的补偿以分期转为费用的形式获得。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时要考虑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保持必须的谨慎性,既不得高估资产多计收益,也不能低估负债少计费用,更不得因此计提秘密准备。重要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重要程度,并据此选择不同的核算方式。它要求首先对交易或事项作重要或次要的准确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然后分别不同方法、不同程序予以核算和处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必须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应该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或者人为形式作为核算依据。否则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必须的责任,违背其中任何一项原则,都会导致不良后果。那么多财务丑闻,几乎皆因违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失却会计诚信之果

会计履行诚信之责是会计的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具有客观性。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既是社会性的,又是目标性的。失却诚信将会造成“信用危机”,最终导致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发生动摇。没有诚信就没有公平公正,也不会有规范和秩序。市场经济的主体客体或者参与各方。包括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公民都要讲诚信。会计履行其职责,必须要讲诚信,守诚信,否则经济、社会、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就会出现混乱或者灾难。会计履行诚信之责就要严格执行会计规范、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就要将会计科学的理论方法、原则在实践中准确地加以应用,并在实践中发展、创新会计科学;就要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尤其是财经法纪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全面贯彻。对投资人讲诚信,就是不论投资人的大与小,身份与属地,都不欺不诈;对债权人讲诚信,就是要忠实履行作为债务人的义务;对政府各主管部门讲诚信,就是要诚心接受监督和管理;对客户讲诚信就是要严格履行承诺;对员工讲诚信就是要让其享有知情权,明知本单位的经济决策和真实的财务状况;对社会讲诚信就是要重视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维护、对社会的承诺、对社会的责任,通过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经济卫士之责

作为重要会计信息的资本运动,表面上看是钱与物的流动和状态的变换,而资本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才是资本运动的本质。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已是至理名言。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会计必须对经济进行监督,如同警察要维护社会治安一样,会计必须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从这一层面讲,把会计称为“经济卫士”一点也不为过。

就企业而言,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面临着市场风险和内部风险,财务风险是其中最重要的风险。因为财务风险往往是企业风险的先兆,企业出现危机肯定是企业财务首先出现危机。我们提倡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和预警体系,其用意无非是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把握,最终避免、降低、改善企业风险,避免企业隐入危机。

就社会经济而言,20世纪30~5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时,整个社会,企业管理的重点几乎都是维持企业的生存。旨在利用会计来治理经济,重整经济,维护社会秩序,摆脱危机,促进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多次对会计进行改革,加入WTO后,对会计所表现的困惑日显突出,对会计改革的呼声也十分强烈。其意义恐怕也是希望会计适应新的形势,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近期全球性的财务丑闻接连不断,世界经济深受影响。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这些曾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公司出现危机破产,有百年历史的安达信的分崩离析,加拿大北电网络虚报盈利受到起诉,瑞典ABB公司账目欺诈被揭露,日本索尼、东京电力、三井物产等相继发生经济丑闻,法国媒体威望迪惊爆15亿元财务黑洞,中国上市公司接连不断的造假案等等似乎都是会计惹的祸。原因很多,甚至可以说实质性、根本性的原因不在会计。但之所以会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受到质问、指责、批评、攻击,是因为会计造假。会计为什么造假往往少有人问,会计成了替罪羊,但会计决不是替罪羊。因为造假千真万确的是会计行为,毕竟会计没有顶住造假压力,没有拒绝造假。上述财务丑闻,在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同时,引发了世人对会计模式的再认识、再思考,甚至已被证明和使用多年的传统的、有效的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等统统被惊疑的眼光所笼罩。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美国世贸大厦的倒塌,损失的只是皮毛,安然、世通的倒塌才使美国经济伤筋动骨。

6.社会之责

企业是社会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甚至直言“企业即美国,美国即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各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几乎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了社会发展方向和过程,从而充分显示了企业的社会主体地位。企业对社会实在太重要了。企业的目标无论是利润最大化或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围绕目标而实施企业行为时,必须尽到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努力维护公众利益,起码不能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牺牲将来。会计作为一种方法,是为企业服务的,尤其是筹集资金,使用资金的时候,能够监督和保证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目标不出现偏离和违背,保证资金的使用和投向有利于社会。

另外,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也是企业必须尽力维护的。法制观念,法治与德治结合观念,社会公德,诚信廉洁,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等等都是企业行为应当特别重视并切实操守的。会计也应将这些作为目标,加以支持和维护,从自身工作做起,模范履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所做出的承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尤其是职业道德规范。

企业只有对社会尽责,才能长久生存并获得持续发展,会计只有围绕、支持、保证企业对社会的正确行为,才能体现自身的责任和价值。最终体现和实现会计对社会的责任。

作者:吴海滨

会计模式与会计责任分析论文 篇2:

单一会计年度模式转向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思考

摘要:首先阐述了“单一会计年度模式”的弊端,认为应当采取“多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会计年度。然后利用审计市场的供需价格定理,论证了“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优势。最后对实行“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担忧进行了辨析。结论是改革会计年度,势在必行;实行错时审计,利国利民。

关键词:单一会计年度模式;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错时审计

中圖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一、决定会计年度的主要因素与会计年度选择的主要原则

张复英主编的《预算会计辞典》中解释了会计年度的含义,并指出了决定采用非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的因素有两个:(1)年度开始应是税收旺季;(2)年度开始以前几个月,应是国会开会期间,以便通过预算案。这种观点也反映出作者认为会计年度的确定应主要考虑宏观经济管理因素(国家税收和国家财政预算因素),微观因素(会计内在因素)处于次要位置。

马贤明和邓传洲(2005年)在关于会计年度的调查中发现:影响会计年度的重要性因素依次为“会计结账便利”、“公司年度审计安排”、“同行业的年度选择倾向”。“会计结账便利”可能是希望在最方便的时候结账,这可能包含多种因素,如在存货最低时结账,或在传统节假日前结账等;“公司年度审计安排”表明年度审计已是普遍接受的惯例,利于年度审计安排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同行业的年度选择倾向”可能是倾向于与同行保持一致,以保持可比性,或是相信同行业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性。这三个影响因素都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而言的,这可能也暗示文章作者认为会计年度的选择应主要考虑企业利益,也即同意会计年度应由企业自行决定。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本文认为会计年度的选择的原则,不仅应考虑宏观经济效益因素,也应当考虑微观企业效益因素,即要综合权衡相关因素予以考虑。如果把现行的会计年度称作“单一会计年度模式”的话,则会计年度改革的目标可称为“多会计年度共存模式”,即企业的会计年度的选择可以考虑使用四种形式的会计年度,即日历制(1月1日至12月31日)、四月制(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七月制(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和十月制(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非营利组织会计年度可基本上与财政预算年度保持一致,而企业会计年度应由企业自行选择决定,国家无须硬性统一。

对于企业来说,其会计年度选择的主要原则有:(1)可以分行业的选择,企业根据经营周期,会计年度末期应选择经营低峰期即淡季。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经营高峰季节,会计年度之选择应当避免在企业经营高峰期,此时企业一方面要应付大量业务活动,又要编制年度财务报表,会计人员无所适从,影响各方面的工作质量;(2)可以分所有制形式的选择,比如大型国有企业可以考虑与国家财政年度保持一致,选择日历制的会计年度;(3)子公司可以与母公司的会计年度保持一致,这样大大方便了企业集团的报表合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降低了企业信息处理成本。同时,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统一了会计年度,也方便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母公司可以随时掌握子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4)企业一旦确定了会计年度,以后不得随意变更等。

二、两种会计年度模式对于会计信息标准化管理的优劣与利弊

(一)可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在单一会计年度模式下,由表1容易看出,所有公司年报集中报出,注册会计师审计任务巨大,相对审计资源分配不足,势必影响审计质量,而且不合实际的会计年度,也会影响企业报表的编制质量,降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相关性”等质量水平。马贤明、邓传洲(2005年)在关于会计年度的调查中指出,“90.79%的反馈者认为,企业集中在1—4月报送年报将会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63.16%的反馈者很赞同年报集中审计将带来人员安排的问题,即同时审计多家公司,审计小组成员安排很难达到最优。57.89%的反馈者认为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了复核的工作量和难度。接近一半的反馈者(占48.68% )认为审计时间安排过紧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降低质量标准。另分别有44.74%的人相信,由于工作强度大,出错的可能性加大,或者为满足客户的时间要求,关键审计程序可能无法执行,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可能有一定回收周期,从而在报告日前难以回收函证。”显然,单一会计年度模式造成的年报集中审计对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2.在多元会计年度共存的模式下,容易看出,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年度,在会计年末避开繁忙的经营高峰时期,企业可以腾出充足的时间编制年报,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定能缩短企业年报的编制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年报报出的“及时性”。然后,由于企业年报审计上,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抽调更多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年报审计上可以分配到更多的审计资源,肯定也能够加速年报的审计时间、提高年报的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认为会计年度的改革可以提高年报的及时性,从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可以降低企业的审计成本,均衡事务所的收入

审计收费价格一方面与企业本身的业务复杂性程度相关,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审计市场的供求关系。

1.在单一会计年度模式下,由于年报集中报出,注册会计师的供给有限,这时的审计市场表现为需求旺盛,而供给相对不足,又供需定理,我们知道这时的年报审计价格肯定上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审计成本。马贤明、邓传洲(2005年)在关于会计年度的调查中指出,“78.95%的反馈者认为年报集中审计对业务的影响是存在的,最大的影响在于时间和人员难以合理安排”,也证实了单一会计年度的对于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不利影响。

2.在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下,公司的报表分期较均匀的报出,这时的审计需求相对缓和,而审计供给基本不变,根据供需定理,这时的审计价格应该降低,从而降低了企业审计成本。同时也缓解了事务所的收入过度集中的局面,不至于忙时要请外聘,闲时工资太低,从整体来说均衡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收入,提升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收入质量和工作质量。

三、单一会计年度模式转向多元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的隐忧

对于改革会计年度的担忧主要是两点:一是会计年度改变了,与国家财政年度不一致,会影响国家的税收统计预算等工作,从而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二是会计年度改变了,各企业的会计年度可能不一致,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进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从宏观经济管理视角看,中国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现代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也应相应改变,由过去对企业直接控制转为依据法律、经济政策对企业行为间接调控。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是市场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而市场信息是一种反映宏观经济进行现状和趋势的信息,主要是供给总量及其结构、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利率、汇率、证券价格和指数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这些信息在市场运行中显现出来,不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所能直接揭示的。可见,政府在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中,并不是主要依赖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相反,现行单一的会计年度下,国家财政税收等收入分布极为不均匀,过分集中某几个月份,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的决策与管理。比如企业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一般都是在年末进行清缴,会使国家税收收入年末集中,年初匮乏,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收支管理。所以说企业会计年度改变了,并不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而且企业会计年度改变是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经营的特点结合其实际情况确定的,根据前面所述,企业会计年度可按行业特点制定行业会计年度,即处在同一行业的企业考虑使用同一会计年度。

从微观企业管理与审计视角看,在多种会计年度共存的模式下,是否降低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呢,是否影响了投資者的投资决策呢?其实不然。在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发展成长能力时,需要使用企业一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要求口径一致,比如年度指标对应年度指标等,但不一定要求在时间上完全同步,而且时间上完全同步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企业的营业周期本来就不同的。即使非要作同步比较,季度报告也可以供参考。所以说在多种会计年度共存的模式下,并没有降低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在多种会计年度共存的模式下,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年度,在会计年末避开繁忙的经营高峰时期,企业可以腾出充足的时间编制年报,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必定能缩短企业年报的编制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年报报出的“及时性”。然后,由于企业年报审计上,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抽调更多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肯定也能够加速年报的审计时间、提高年报的审计质量。这些方面都表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应该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同时也可能促进投资者的理性投资,特别是增加长线投资,减少短线炒作的投资行为,从长期来说,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总之,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年度改革势在必行,“多会计年度共存模式”相对于“单一会计年度模式”来说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仅降低了企业年报编制成本,又提高了企业审计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而且对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也有利;会计年度的改变不会影响国家统计预算等工作,也不会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横向难以比较。本文确信,改革会计年度,势在必行;实行错时审计,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法定会计年度,危害会计信息质量[J].首席财务官,2009,(6).

[2]马贤明,邓传洲.会计年度研究:来自实务界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5).

[3]张为国,沈振宇.明确会计责任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制度改革[N].中国证券报,2003-01-11.

[4]郑汉中,胡家财.漫话会计年度[J].财会通讯,1998,(2).

[5]原红旗.关于改革会计报告时间的设想[J].会计之友,1995,(3).

[6]张复英.预算会计辞典[K].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责任编辑 吴迪]

作者:全小英,沈小袷

会计模式与会计责任分析论文 篇3:

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为了加强会计管理,就必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现代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来,取得了较为大的成绩,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日益暴露了出来。本文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出发,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目的在于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水平。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优势;监管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机构在资金使用权、所有权、财务主权不变的条件下,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取消,向由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开设专门的账户,对资金进行统一结算,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核算制度。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既可以使会计核算行为得到规范,又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资金的使用效率等。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要求,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实施的是“三分离一公开”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提高了对会计的监管,对会计的监管,将企业原来自设的银行取消,对企业财政资金的支出必须通过会计中心指定的账户进行,企业各个部门对资金的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都要经过会计中心进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政资金管理上的缺位问题。对企业财政资金支出做出全方位的监督,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以保证企业的财政资金按照预算进行合理的使用。

3.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可以实现对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督,可以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企业在处理结算、报销等经济业务的时候,核算部门的人员要层层的审核报销人员递交的原始凭证,在审核的过程中,大大的降低了单位领导的过分干预,经过核算部门审批后的资金款项也是直接到达单位,保证了资金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通过核算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4.财务报表的准确及时上报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后,由核算中心统一的对财务报表的出具、上报,这样就减少了许多的中间环节,财务报表上交的周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节省,保证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经营决策者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全面的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经营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正确性认识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很多企业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缺乏一定的正确性认识,没有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在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够正确的把握该怎样更好的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重要作用,最终导致会计集中制度不能够实现最初的目的。同时有的一部分企业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干涉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在观念上还存在着抵触的情绪。

2.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过程中,虽然各个部门可以不必对资金进行单独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单纯的进行出纳、报账的工作,大大的削弱了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的职能,提高了贪污腐败问题发生的概率。虽然为了对企业会计工作中进行监督,在会计核算制度中设立了代理记账的制度,但是并不能保证财务工作人员做好每一次的财务把关工作,因此可以看出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的进度力度还有待于提高。

3.会计责任主体不够清晰

在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业务的执行者和决策者是相分离的,在会计监督和财务审批相分离的影响下,企业的会计监督权和核算权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会计责任的主体资格也得到了改变。核算中心是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单位的中间人,也是在会计监督工作中的盲点部门之一,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处理会计业务出现差错、经济违规行为等问题发生的时候,被核算单位就会简单的认为由于没有会计人员和账户,就不必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因此就很难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导致核算中心与企业之间相互推诿会计责任的问题发生,加大了企业对会计责任认定、查询、处理的难度。

4.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实施会计集中制度的工作热情并不是很高,因为在会计集中制度的要求下集体账户是审核所用资金的唯一方式,这样使资金在使用上得到了较大的限定,在很大的程度上架空了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权利,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就会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产生抵触的心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热情。

5.缺乏健全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法规

由于我国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还没有实现相互衔接,核算中心是独立在企业之外存在的,对企业的开支项目和具体业务的开展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同时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要按照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来设置,并在会计机构中指定相应的会计主管人员”,但是在很多企业的核算中心只是设定了报账人员,会计核算中心独立的承担了企业大部分的会计核算职能;同时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负责人要对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负全责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可以看出企业会计责任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的负责人,这样看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法规不够健全。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措施

1.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领导层要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宣传力度,将企业部门的思想意识进行统一,提高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意识,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领导是会计行为的主体,只有企业的领导层重视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才能够使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协调,有助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顺利实施。

2.提升集中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

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使核算中心日常的主要工作,但是核算中心仅仅的被看做是记账部门是不够的,因此要将核算中心从原来的核算型部门,逐渐向管理型的部门转换,从企业各个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出发,对各个部门专用款的进度进行严格的把控,核算中心要及时的对预算执行指标进行控制,避免超出预算外计划款项的发生,做好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工作,将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方向拓展,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同时企业的核算中心部门还要积极的接受企业内外部监督部门对企业核算工作的审计,例如主动接受审计、内部监督部门、税务部门的监督,及时的向预算单位反馈相应的核算信息,保证企业资金和财产的使用安全。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要完善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和报废的制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规范,对单位的预算进行不定期的盘点和检查,努力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明确相关的会计责任主体

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时候,要明确相关的会计责任主体,建立起相互牵制的运行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立法部门更好的对会计责任主体进行监督。明确相关的会计责任主体,有利于会计核算集中制度的责任划分,避免出现企业和核算中心相互推诿核算责任的问题发生。

4.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激励、结算、考核等机制,提高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企业要将奖励的方法予以明确,应该以员工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主要依据,对其进行客观的评分,制定出相适应的奖罚标准,按照奖罚的标准对达标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不达标的员工予以相应的处罚;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将工作人员的利益与工作效率挂钩,严格的分配好员工的工作职责,调动起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再次企业也要鼓励员工对核算有创新的意识,鼓励员工打破传统的核算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起企业基层员工对核算工作的工作热情,可以有效的避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

5.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法规

一套健全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法规是提高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现代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法规,第一要建立审核的审批制度,单位在对收支款项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必须经过核算中心对提供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后才能够实施,在审核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又要保证审批程序的完整性;第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企业要根据员工的分工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责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在《会计法》中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相关细节和合法性进行明确,并且要尽可能的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出台一些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可以有法可依,使得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规范化的环境下运行;第四企业要按照《会计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达相关的文件,为了提高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正确性理解,企业要根据法律法规做出必要的解释,保证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当前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实施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企业要对这些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要积极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不断推动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顺利进行,提高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孔会英.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5).

[2]赵惠媛.浅谈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3]王澍梅.企业集中核算管理利弊谈[J].商,2013(22).

[4]潘在奎.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2(15).

[5]郑人峰,王海东.浅论会计核算集中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方经贸,2015(05).

[6]陈秀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作者:王迪 王丹

上一篇:企业国际化经营价值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举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