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论文

2022-04-23

世界进入了瞬息万变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化”与“学习化”的时代。我国的教育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老师利用计算机教学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1: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素质教育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新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实践,在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光大这些火花,进而让学生在实践和成功中,养成创新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显著。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上述仅仅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像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像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阅读书籍、或查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要素已经不同于传统学科,除了教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勿庸置疑,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

对于实践课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甚至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机会。时间的积累只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实践加以监督和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各尽其能:多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要有所提高;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课外知识。

三、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的内容、适用范围作出猜想和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创造新知识、探索新功能的基础,举一反三。

教学中我们尽量结合实际,以及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处理,网络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极大方便,在问题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试探学生的认知水平,探寻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光大,这对学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在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时,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再回来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实践性的认识。

其次,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应用,甚至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应用后可以为班级处理考试结果,为教师提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还有学生将数据库应用于地理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推广给同学用于帮助地理复习;还有学生利用简单编程为数学抽象的函数分析提供具体的计算机模拟;还有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学科教师编制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但是有一点是坚信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李建周.心理学

作者:詹炼

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2: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

世界进入了瞬息万变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化”与“学习化”的时代。我国的教育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老师利用计算机教学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上机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上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上机实践,在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光大这些“火花”,进而让学生在上机实践和成功中,养成创新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要求尤为显著。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这一点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他们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上述仅仅是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智力因素)。这同样也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老师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是阅读书籍,或是查资料,或是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培养学生上机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及要求已经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除了老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勿庸置疑,上机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性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上机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

对于上机实践课教学,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老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的教学模式,我们老师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并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老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互动的。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技能,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自习课、活动课,甚至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机会。时间的积累只是提高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方面,老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上机实践加以监督和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各尽其能;多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要有所提高;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课外知识。

3.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的内容、适用范围作出猜想和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创造新知识、探索新功能的基础,举一反三。

教学中我们尽量结合实际,以及计算机知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首先,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处理,网络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极大方便,在问题讲述时,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试探学生的认知水平,探寻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光大,这对学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在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时,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再回来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上机实践性的认识。

老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应用,甚至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学生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EXCEL)后可以为班级处理考试结果,为老师提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还有学生将数据处理软件(EXCEL)于其他学科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推广给同学用于帮助地理复习;还有学生利用简单编程为数学抽象的函数分析提供具体的计算机模拟;还有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学科老师编制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中,通过声音、图象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积极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摆脱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并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才能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给学生现在以至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终身影响。

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坚信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

收稿日期:2008-08-24

作者:徐 媛

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3:

微课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案探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微课应运而生。微课的产生带来了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也为教学各个层面、阶段的优化提供了可能。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科知识广泛且丰富,可以借助微课模式,优化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实现高效、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从课前预习、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复习巩固、实践应用这几个环节中,引入微课,探讨了微课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案。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方案;高效课堂

微课是一种小型的视频文件,有针对性、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其他多媒体文件类似,集合了声音、文字与图像等元素,能将要传达的信息多样化地呈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通过观看、思考、模拟、总结与反思,高效学习知识。微课避免了时间、空间限制的问题,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微课。微课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只需要通过电子设备就能观看,激发了紧跟潮流初中学生的兴趣,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契合学科需要,也契合了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学生在快乐、自主的学习模式下,实现高效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目标。

一、借助微课,激励课前预习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与方法,还需要学生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微课的引入和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微课的出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个性化、针对性地学习,借助电子设备,在下载了微课视频或借助网络的形式,即可搜索、查阅和观看想要的内容,实现针对性学习和查漏补缺。课前预习环节,微课的引入和运用意义重大。

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新课知识学习前,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单,组织学生借助微课,实现课前自主预习。预习单中有如下任务:(1)完成新课教材的阅读;(2)观看完成本节课的微课视频;(3)总结物体浮沉的条件和原因;(4)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通过预习单,学生沿着教材的思路与方向,展开微课的观看和学习,配套有教材辅助,在基础知识学习、微课视频观看同步进行中,发现浮沉的原因是重力与受到浮力的关系,在重力与浮力相等时,可能是漂浮或悬浮,在重力大于浮力时,则是下沉,小于则是上浮,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即为漂浮。通过微课的观看,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实现了高效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依托微课,优化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物理阶段,涵盖的实验较多。可以说,实验是真知形成的必经阶段,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实验中,才能发现、验证和探索出真理。所以,在微课模式下,需要借助微课,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的运用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实验方法,还可以换一种角度和方向,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提供出几种不同的实验思路和角度,并告知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操作与动手实践。或对于实验器材难以准备、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依托微课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节教学时,教师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实验过程,分小组完成探究过程,并录制下视频,传到网络上,供全体学生观看学习。或通过搜集、整理与分享视频地址,完成微课的分享。微课视频从电阻材料、温度、长度、横截面积这些方面进行单一变量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或是小灯泡的明亮程度来分析现象和结论。依托微课,优化了实验教学,提升了教学趣味。

三、妙用微课,提升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入微课,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因为微课可以多样化地呈现出教学内容,也可以避免板书的繁琐,还可以让知识点呈现得更清晰、更趣味、更丰富。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它可以将某个知识点、某个难题、某种方法或某个专题,以小型视频课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物理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清晰地说明和分析某个问题,可以借助微课,直观呈现出教学内容,视频中的文字、声音、图像及图形说明等,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

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学时,串联、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公式推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让推导过程更加清晰、直观,教师巧妙运用微课,基于变与不变的原理,在微课中展现推导过程。微课中借助实验数据(表格形式呈现)分析说明,并清晰列出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并提出问题“串联、并联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的大小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妙用微课,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基于微课,做好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阶段,微课的应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有基于单元设计或专题复习的微课,将其运用到复习巩固环节,在微课中,知识网络的搭建、框架的设计,可以便于学生快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建构知识网络。知识的巩固阶段,可以基于微课,在微课模式下,通过微课的呈现、观看、交流与互动反思,促进学生做好总结归纳,建构出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将新知识内化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除了清晰快速的复习外,还可以针对学习中的不足,查漏补缺,突破重难点,提升学习质量。

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单元教学后,可以基于微课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教师分享微课地址,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电子设备自主复习。或者在课堂的结束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巩固。借助多媒体呈现微课内容,微课中直观呈现了实验中运用到的实验器材、过程,及变化的规律——改变物距,像距就会改变,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也会改变。如此,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直观重现了实验的整个过程,也搭建了单元知识学习的整个框架,从而高效复习和巩固了知识。

五、运用微课,引导实践应用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应用紧密相关的学科,它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新课改指出,要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除了教给学生物理知识与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引导生活应用。由此,微课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应用引导,关注学生实践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養。以微课模式为依托,教给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思路、方法,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学习其中的操作技巧与策略,融入生活实际中,动手操作、探索实践,真正感悟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实现学以致用。

如“摩擦力”学习后,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摩擦力,摩擦力虽然有时候是阻力,但是摩擦力的存在对于生活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教师制作了实践应用类微课,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操作应用。学生观看微课,发现生活中有些时候需要增大摩擦力,比如下雪天路滑,需要增大公交车与路面的摩擦力,保障安全出行。结合增大正压力、接触面的摩擦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运用微课,可以激励学生实践应用。

总之,微课的引入和应用,优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不管是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还是课后的复习巩固和实践应用,微课的引入都是较为有效的。同时要注意,微课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需要践行以生为本,在微课的辅助下,将微课与传统学习模式结合,关注学生的真正动手实验、应用探究,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和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龙品.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祖国,2017.

[2]马振华.以微课为载体精心设计初中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

作者:卢祉锳

上一篇: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