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当今信息技術日新月异,各种网络应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方式。学生可以灵活自主地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流和获取网络资料,然而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此表示担心甚至反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道德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探析

【摘要】“立德树人”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属于重要的主题概念,初中生的性格、思维模式与品格等都处在关键的培育时期,需要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同时基于不同的学习活动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德育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具有全面性、科学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立德树人

一、引言

德育教育工作主要面向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性与个人品格等,既体现时代对人才素养的成长要求,也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初中成长阶段,学生的性格、思想观念与品格等都已经逐步趋于完善,此时的德育教育工作若以直接的方式展开,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意愿可能存在出现低迷、参与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并且,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对紧凑,部分学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素养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上看,这不仅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紧密联系,还对学生素养成长、思想价值观念建立具有重要影响。若缺乏有效的教学引导,或者教学工作的教育模式单一,不仅会造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缺乏良好引导,还会影响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渗透,因而造成学生的内在素养、学习观念等缺乏科学教育。

三、教学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单一

从当前初中信息课程教育工作来看,由于教学观念的原因,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对新时期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针对性不夠强,信息技术教育整体模式和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持续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乏良好的积极参与。此外,单一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培养信息技术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评价设置不合理

这一阶段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学生心理敏感,思维活跃。如果教师只通过建立的教学评价模型来引导学生,不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价值判断有一个清晰的方面。例如,一些教师只通过学生的最终学习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而没有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思维创新进行过多的教学评价。教师应在教学评价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更好的信息技术文化观。

四、相关教学思路与对策分析

(一)改进教学模式

从以往的信息课程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以讲解和示范引导为主,学生再模仿和实践,完成相应的信息技术学习。立德树人主题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加注重内容的更新和新活动的建立。通过开展各种课外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通过设置探究性活动和教育指导,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探究性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word文章的相关操作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设置文本文档中的字体颜色、大小和形状,或者询问学生如何制作广告日志。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由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演示广告日志或电子贺卡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了解word文档的操作技巧及其使用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学习观念和态度。[1]

(二)基于情境创设开展教学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平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各种生活元素有效地运用它,确保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思考和学习课程理论的内容和运作模式。体验场景的设计主要遵循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引入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此场景的基础上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例如,在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功能使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尝试线上举报、视频剪辑和案例资料整理等,使学生体验信息技术与德育民生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较好德育渗透。[2]

(三)基于理论应用的课程指导

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涉及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和必要网络资源的应用。通过扩展应用模式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投资于课程的学习活动。例如,在Photoshop设置的课程内容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热点选择教学案例。例如,如果学生更加关注体育赛事,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设置体育赛事的海报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记录体育明星的海报设计。在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球星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并在海报制作的内容上进行标注,使学生从榜样身上不仅可以学习他们的特长,好可以学习他们身上优良的品格。[3]

结语:综上,在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德育教育渗透模式,使学生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素养教育、观念教育与行为规范引导等。

参考文献:

[1] 董传明. 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探析[J].  2020.(3).23

[2] 黄彬权.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J]. 求知导刊, 2020(13):2.

作者:石皓伟

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摘 要】当今信息技術日新月异,各种网络应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方式。学生可以灵活自主地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流和获取网络资料,然而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此表示担心甚至反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道德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为此,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作了初步的探讨。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仍是学科内容和操作技能,很少探讨道德问题,也基本不愿意过问与学生成绩和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一项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高中;德育教育;关系

一、网络应用的现状

网络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我们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中国目前的网络发展现状,根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中国网民截止到2010年12月底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长7330万人,网民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平稳上升。从网民的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最大的比例,达30.6%.

网络应用和使用行为。从网民的使用目的来看,目前中国网民在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和即时通信中的使用率均在70%以上。此外,微博客用户数已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使用率为13.8%。

二、结合课程,提升学生的传统道德修养

(1)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如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存在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作品设计,传递正能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课程需要,常常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动画、视频、编程等作品,在选材中笔者要求学生选取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素材,如有关友情、父爱母爱、德育故事,传统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学生在制作作品中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境界也不断地得到提升,看似无心插柳,实际上却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依托网络,加强学生现代信息道德修养

网络因其信息的共享和开放和及时性成为当仁不让的信息霸主,我们的生活中再也离不开网络。青少年往往折服于网络的魅力而缺乏正确的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1)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网站、论坛、聊天室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导致信息迷航

(2)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另一面,理性认识网络带来的信息诈骗、信息污染、信息浪费等。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就要及时指出虚拟的网络世界一样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例如,申请过多的电子邮箱、申请个人主页后只在期限将过时才忙于更新或者自“访问”以增加点击数,下载毫无用处的软件直到塞满自己的硬盘后才将它们删除等等,这都是对有限的网络资源的浪费。要使学生懂得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也强调规则和美德,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价值观。

(3)通过网络学习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人们参与网络传播提供了方便。首先是任何人都可在网上设立网站或网页,而不像开办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那样需要注册登记、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而不像在报刊等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时需要经过编辑的筛选和加工。但这种几乎毫无限制的“自由”却被一些人滥用,从而导致网上出现了不少为法律所禁止或社会道德所不容的行为。这些需要教师向学生说明: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并给他们举出相关的事例,或者引导他们仔细阅读上网时的“用户协议”、“服务条款”中的用户责任或法律法规,真正让学生自觉做到知法、守法,让他们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另外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尊重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不散播计算机病毒等,也是信息技术道德规范的具体表现。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存在于教学的每个环节里。探求德育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同时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作者:刘喜庆

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3: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人类迈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现实性已经越发明确。

关键词:树立;渗透;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适时地灵活地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几点本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激励学生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奋斗

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课前我经常从网上收集一些国内国际重大时事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在讲授新课之前,给学生播放或者宣读。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授课前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的模拟动画片断,这令人激动的时刻,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增强了每一位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精彩的动画设计,图文并茂的、情景交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中国人大部分只生产计算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周边设备,而且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很少。在操作系统方面,中国缺少自己的操作系统,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仍在加紧研究当中。同时我语重心长地提到:几乎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电脑中使用的都是国外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为什么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CPU?为什么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学生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教师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壮我中华。

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要从第一节上机课开始,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①认真填写上机记录;②把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③不要随便删除他人文件;④下课后要正确关机,摆好键盘、鼠标和凳子后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让学生真正做到做好也并不容易。从这些小事中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注意细节、做事认真严格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让学生去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例如:在介绍计算机软硬件时要激励学生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奋斗;在学习《word文字编辑》一节时,我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帮助的人的爱,最后升华到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道德典范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的文字,概括出教师的风范所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业务精炼,知识广博,还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可以说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和典范。

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教育,在行动中准确把握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中小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之前,更容易受到“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而模仿“偶像行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做有心之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培养他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作者:张志宏

上一篇:服务外包与职业教育改革论文下一篇:学生教学质量与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