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分析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首先对“世界大学城”MOOC平台进行了介绍,接着通过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学生应用MOOC现状和教师对MOOC教学的认知与体验做出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推广优质MOOC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分析论文 篇1:

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建模

摘要:通过文献研读对学习分系统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分析,该文提出可行的学习分析过程,分析有效的学习分析工具。而后,笔者结合翻转课堂实验教学需求,从课前学习推荐和课后复习干预两个方面入手,设计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學习分析系统。

关键词:学习分析;翻转课堂;系统建模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基于翻转课堂展开实验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效果进行验证,效果明显。为了更加深入掌握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进一步剖析其线上课外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设计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的架构

1 学习分析概述

在教育信息技术界,随着学习管理系统和web2.0的普遍使用,学习者产生大量的数字学习轨迹,也就意味着教育机构面临着大数据需要处理,学习分析正是代表了教育中“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进行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但研究者认为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1]。于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出现了。学术界对学习分析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2011年第一届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大会(lak11)上,学习分析被定义为“学习分析技术就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关于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境的数据,以期了解和优化学习和学习发生的环境”。

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从2011年开始每年一届,至今已取得一定的研究结果:学习分析形成了以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为主导学科的学术群合作研究态势,理念研究关键词分别呈现出社会网络分析、教育文本分析和可视化、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数据挖掘和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演变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形成了以生成预测模型、数据集驱动的研究,语义对话与自动作文评分、知识建构与能力转化等代表的研究主题,以设计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混合研究法、教育数据挖掘等为代表[2]。

2 学习分析过程与工具

学习分析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学者已经给出各自的研究成果:布朗在第一次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上对学习分析进行总结概括,提出学习分析的五要素: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听众反馈、干预。学习分析研究协会设计了开放学习分析的集成和模块化平台,包括3个引擎:适应性和个性化引擎、干预引擎、分析引擎(中心)[3]。Bramucci和Gaton展示了一个推荐引擎Sherpa,通过挖掘多种教育数据源,展现包括电邮、语言等个性化服务,如为学生推荐课程、对危机学生进行干预,为学生定制校园信息等[4]。

综合分析以往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学习分析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综合系统,该系统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研究背景,以学习分析为中心,实现学习干预为目的,数据挖掘与处理为主要途径,引入推荐引擎和干预引擎,通过人机个性化智能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西门子(siemens)研究出的学习分析过程,本文提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建立个人学习习惯档案、学习者通过学习输入数据、结合智能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得出学习风格预测、智能推荐适应性学习资源。如图1所示:

1) 学习者输入数据:学习者借助移动终端、社会性软件、个人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管理系统等各种学习软件开展自主学习,将该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记录并存储下来。

2) 学习分析:在智能数据如课程语义数据、关联数据的参与下,对输入数据进行社会网路分析、概念理解,转化为影响成败信号。

3) 形成个人学习档案:根据现存数据或者输入数据形成个人信息档案,用来进行自我鉴定或数据推断。

4) 预测学习风格模型:根据学习分析产生的数据轨迹以及个人档案数据,预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模型。

5) 推荐学习资源: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系统自动推荐适应性学习资源或者教师根据结果实施干预,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分析技术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整个学习分析过程的核心内容,除了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专业技术以外,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已开发应用的学习分析工具可作为借鉴。

根据各学习工具所侧重的分析对象与类型,将其分为:学习网络分析工具、学习内 容分析工具、学习能力分析工具、学习行为分析工具及其他综合分析工具[5]。

学习网络分析工具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社交网络中进行的学习交互,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分为以学习个体为研究对象和以学习网络为研究对象,如个体在平台中的活跃程度或者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角色,代表性工具如Gephi。学习内容分析工具主要分析师生或生生交流所产生的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本身为研究对象,如论坛内容与课程内容等,代表性工具如Nvivo。学习能力分析工具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分析对象,如通过量表或博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进行测试,代表性工具如Enquiry Blogger。学习行为分析工具以学习者与系统的人机交互数据为研究对象,如学习者的登录时间,访问时间,完成作业情况等被系统自动记录代表性工具如Mix-panel。

3 学习分析系统设计

针对本研究课题的需要,基于对学习分析过程与学习分析工具的分析,构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1) 考虑翻转课堂实验教学需求,系统设计需要考虑课前学习分析与课后学习分析两部分进行设计,基于现实需求,课前分析结果更多的是系统自动进行分析然后推送,课后学习分析则可以较多的实现教师的干预。

2) 学习分析技术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要兼顾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专门技术和目前已经存在的比较成熟的学习分析工具。同时要考虑各种工具技术的可视化效果,则需要采用可视化技术来实现,因为可视化的结果对于教师或者管理员的干预特别重要。

3) 学习资源的设计需要考虑个性化学习需求,力求多样化多维度的进行学习资源设计,文本、视频、音频多元化提供给学习者。

4) 学习日至的捕获与记录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设计,要求涵盖学习网络、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行为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5) 尽可能利用现存学习分析数据,例如将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导入参与学习风格模型的推算。

遵循以上原则,对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进行设计,架构图如图2所示。

组件1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也就是对学习课件、测试题目、交流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力求多样化。如对于课件可提供ppt、视频、word等形式,测试题目可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包括课前预习自测和课后复习测试,交流方式可以在线互动也可论坛留言等。

组件2多维学习日至数据库,也就是要求学习日至内容多样化,如記录学生登录系统时间点、访问时间段、访问人数、阅读课件驻留时间、测试题目回答情况,得分情况、在线互动人数、内容、论坛留言数据等。

组件3学习分析工具包括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常用的学习分析工具,上文已给出部分常用可参考学习工具,其作用就是对组件2 记录存储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得出组件4的预测结果。

组件4预测学习风格模型,此处学习风格,侧重指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如对不同媒体的敏感程度不同,可以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组件5推荐引擎),学习时间段不同,可以帮助教师决定课程布置得时间(组件7干预引擎)等等,以求学习效果最大化。

组件6呈现可视化信息输出,主要是指预测结果的界面输出,便于管理者或者教师察看,从而提出干预措施。可视化结果对于研究来说特别重要,能够体现出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组件8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外部系统,已存现有学生的个人档案,可作为预测学习风格的一种判断依据参与分析。

4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学习分析概念、过程、技术工具等各方面的分析,结合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需求,设计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架构。对于该系统尚处于设计分析阶段,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将其实现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玲,邢万里,冯翔,等.学习分析系统建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 牟智佳,俞显.知识图谱分析视角下学习分析的学术群体与热点追踪——对历年“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的元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2).

[3] 陈玉芸.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开发与应用[J].高教论坛,2017(3).

[4] BRAMUCCI R,GASTON J.Sherpa:increasing student suces with a recommendation engine[C].LAK,2012:82-83.

[5] 孟玲玲,顾小清,李泽.学习分析工具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8):20.

作者:张莉娜

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分析论文 篇2:

MOOC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对“世界大学城”MOOC平台进行了介绍,接着通过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学生应用MOOC现状和教师对MOOC教学的认知与体验做出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推广优质MOOC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MOOC;世界大学城;高职院校;应用现状

收稿日期:2017-03-1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MOOC理念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XJK015CZY055)

作者简介:袁鑫(1982— ),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国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数字化教育、电子商务。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1]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趋势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其对课程教学的影响,高度重视寻找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因素,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面貌,全面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规格的优秀人才。而MOOC的出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与探究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那么,MOOC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应用现状怎么样呢?它是否与当前的传统课堂相互适应呢?它还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呢?本文将以“世界大学城”MOOC平台为调研对象,尝试对MOOC在高职院校中的基本应用现状做出分析。

一、“世界大学城”介绍

“世界大学城”平台于2010年开通,它是一个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核心,结合了博客、视频、图片、网络学习、在线工作、课堂作业、在线考试、留言、即时交流、仿真大厅、数字图书馆、社区、交友等强大功能的网络虚拟大学社区平台。[2]

“世界大学城”平台具有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空间平台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提供给用户更方便快捷的使用方法,用户不需要掌握很多的电脑技术就可以轻松操作。第二,实名制认证,保证平台内部交流互动安全可靠。第三,平台方便有序整理各类课程与资源。第四,对认证成功的高职院校全部师生免费,教师和学生不用考虑到学习成本的问题,只需要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与知识再造的过程中去。[3]

平台自创立以来,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青睐与关注。截止到2017年4月30日平台上线300多门公开课程,这些精品职业教育课程来自全国50多所职业院校,其中湖南高职院校29所,占到总数量的58%。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平台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因此受益越来越多。

二、高职院校MOOC应用调查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MOOC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现状,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课题组在全国高职院校共发放了800份学生版调查问卷与200份教师版调查问卷,并分别回收到780份学生问卷和198份教师问卷,其中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97.5%与99%。现对问卷统计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应用MOOC的现狀分析

本次调查选择在网络上随机发放问卷,去除20份无效问卷,经统计,被调查者中男生所占比例为21.43%,女生所占比例为78.57%。这个比例可以反映出女性更乐意接受调查,同时对于MOOC课程的使用状况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被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13.1%,大二学生占41.67%,大三学生占45.23%,这表明随着大学课程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们对于互联网应用的兴趣也开始增长。

为了了解MOOC课程在学生中的应用程度,笔者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到了学生目前已学习MOOC课程的相关数据,其中学过5门以上课程的占1.19%,学过3至4门的占16.67%,学过1至2门的占55.95%,从未学过一门MOOC课程的占26.19%。由此可以看出,学过MOOC课程的學生占学生总数比例是73.81%,共有约576名同学,这说明了MOOC课程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89.29%的学校使用了“世界大学城”MOOC平台,4.76%的学校使用了新浪客户端平台,8.33%的学校使用了国家精品课程网,4.76%的学校使用了爱课网与网易,其他平台的使用率也占到20.24%,其中使用了两个以上平台的学校占到了35.67%。使用“世界大学城”平台的学生认为,通过MOOC课程学习,增加了学习兴趣,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增强了团队协作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由此也反映了“世界大学城”平台在高职学生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也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

学生选择MOOC课程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免费开放、名师名校、网站点击率与课程资源丰富。其中免费开放占73.81%,课程资源丰富占58.33%,名师名校占32.14%,网站点击率占8.33%。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使用MOOC课程主要看其是否免费,毕竟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其次就看课程教学资源是否完善与丰富,是否能够有助于其自主学习。

每一节MOOC课程的时长不能太长或者太短,其中,30分钟的占36.95%,20分钟的占35.71%,40分钟的占26.19%,50分钟以上的占1.19%。时间太短,知识点不容易讲清晰;时间太长(50分钟以上),学习者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每次课时应该控制在25—45分钟以内。同时数据显示,一周内不能安排过多的学习任务,其中希望一周用于MOOC学习的时间为1小时以下的学生人数占到41.67%,1—2小时的占到35.71%,3—4小时的占到19.05%,5小时以上的仅为3.57%。

MOOC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方式调查中,57.14%的学生希望与传统课堂教学两者并重;29.76%的学生认为应该以讲座为主,MOOC课程为次,辅以传统课堂教学;11.9%的学生想要以MOOC课程为主,讲座作为教学辅助。

目前学生在MOOC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多。其中,必要基础知识欠缺占48.85%;缺乏互动交流、反馈不及时,占44.05%;个人精力有限占41.67%;媒介设备老旧、网速慢,占38.1%;必要资料缺乏占33.33%;不了解讲师授课思路占28.57%;语言障碍占5.95%。由此可见,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及缺乏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是学生在MOOC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二)高职院校教师对于MOOC认知与体验的调查分析

教师开设MOOC课程的情况为,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8.62%已经开设了MOOC课程,43.10%的教师正在筹备中,这些教师都集中在25—40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对于计算机等设备学习与使用熟练度较高,愿意尝试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师开设MOOC课程的原因中:想整合教学资源,尝试体验MOOC课程机制的占到67.44%;教学课程适合MOOC授课形式的占30.23%;所教授课程选课学生太多,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占11.63%;学校分配的硬性教学任务占9.3%。

教师未曾开设MOOC课程的结果为,25—40岁的中青年教师认为现有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筹备MOOC课程,同时也认为MOOC课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在保持观望态度,暂时不采取实际行动。而40岁以上的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对较轻,他们未曾开设MOOC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所教授的课程不适合MOOC授课形式,以及个人缺乏兴趣。

在调查的教师中,48.28%表示从未学习过MOOC课程,18.39%表示正在学习,而仅有33.33%的教师表示认真学习过。这一数据显示,如何调动教师对MOOC课程的积极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认为MOOC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其突出的优势有很多:其中课程种类与上课时间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是最大的优势,占到65.52%;其次是通过MOOC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能使学生根据喜好灵活完善知识储备,占到52.87%;知识内容丰富,不受课时影响,占到49.43%;前期准备充分后,后期教学负担相对较轻,占到26.44%;教学过程操作简便,备课效率高,占到25.59%。

教师认为当前MOOC课程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认为现阶段MOOC课程普及率不高,课程覆盖范围小,占到64.37%;前期投入很大,师生之间沟通互动太少,不能及时解惑答疑,占到50.57%;课程准备任务繁重占43.68%,教学督促作用有待提高,占到41.38%;课程开设的门槛过高,难以进行课程设计,占到37.93%;学生自律性下降,导致结课率过低,学生积极性不高,占到35.63%。

教师在MOOC课程筹备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对课程的视频录制是最大的困难,占到了62.79%;其次为整合课程资源,占52.16%;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占51.16%;课程教学设计,占41.85%;教材设计应该与MOOC教学形式配套,占37.21%;在线讨论互动区的筹备,占18.6%;面對面见面课的筹备,占9.3%。

三、应用意见和建议

(一) 提高教师对MOOC的参与积极性

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40岁以下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接触信息化的时间比较早,基本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工具。而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特别是40岁以上、年龄偏大的教师群体,他们接触信息化时间比较晚,在新工具方面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畏难情绪比较重。所以学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每位教师对计算机、智能终端、网络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掌握PPT、动画、视频、音频等制作方法,为MOOC课程资源的制作奠定基础。

完善MOOC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加大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建设,将MOOC课程资源建设纳入院校常规教学管理与绩效考核中,对课程资源建设进行课时分配,鼓励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与优势投入到MOOC课程建设,且定期对MOOC课程资源建设进行检查与评比,对优质MOOC课程进行奖励,并在全院进行推广。同时,对检查不合格的MOOC课程资源进行分析与总结,帮助教师加快提升MOOC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鼓励团队合作完成MOOC课程的建设。“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且职校老师任务重,团队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能够让MOOC课程建设最优化。团队所有成员召开研讨会,对课程的组织设计与内容资源等方面进行进行充分交流,然后派普通话标准、形象气质佳的教师进行现场视频录制,信息化工具使用熟练的教师负责电子课件、视频后期剪辑与制作等资源整合工作,擅长现场教学与互动的教师负责现场见面会的筹备与实施,教学任务稍轻的教师负责在线与学生的即时互动交流等。

选择适合实施MOOC的课程。MOOC课程对于一些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程具有天生的适用性,但对于一些实践性强及强调与人沟通的课程就不太适合了。比如体育、外科手术、护理、心理教育等课程,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点与操作技能,容易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而言,适用于MOOC的课程有网页设计、网店美工、搜索引擎优化、电子商务基础及应用、网络营销等,而电话营销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网店经营与实训等实践课程则不适合。

(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采用免费的MOOC平台。学生是一群缺乏独立经济能力的群体,要想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免费开放是最基本的要求。“世界大学城”慕课平台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学生自学的平台,登录学校分配每位學生的免费账号,学生即可搜索想要参与的MOOC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完善教學資源。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观看教学视频,那么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很难完全掌握知识点,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保持。若想要保持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充实与完善工作,每门MOOC课程除了教学视频,还应该包括素材、试题、实验指导教材、参考书目、考核要求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主观看教学视频,下载教学素材,完成教学习题,参与教学互动与考核。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议教师在开展MOOC教学时,以MOOC教学为主,讲解课程主体知识;结合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分期开展讲座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我院电子商务教研室团队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类课程(包括静态网页设计、图像处理技术与网店美工等三门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成功实践,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教学视频,教师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

合理安排MOOC课程时长。对于MOOC课程的时长安排,建议可以一周内安排2次课,每次课程不要超过45分钟,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学习效果。

不定期开展趣味活动。建议MOOC课程团队人员不定期在学生中开展趣味活动,比如知识在线抢答活动、最美校园风景照片拍摄活动、在线时间最长擂主抢夺活动等,增加学生对MOOC课程的黏性,促进学生对于MOOC课程的适应性与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推广优质MOOC课程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认为未来的教学模式是MOOC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形式的占57.47%;认为传统课堂的地位难以取代,依旧是教学主流形式的占22.99%;认为MOOC课程将取代传统课堂,成为教学主流的占10.34%。75%的教师表示愿意向自己的学生及身边同事推广MOOC教学形式。

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学习活动、校园官方网站、校园媒体、教师与优秀学生推荐、开展教学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对优质MOOC课程进行推广,打造MOOC品牌课程,全面促进高职院校MOOC课程建设及应用。

[1]360百科.高职教育.(2016-10-17)[2017-04-04].http://baike.so.com/doc/6201519-6414784.html.

[2][3]袁鑫.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电子商务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电子商务,2014,(6):74-75.

(责任编辑 孙志莉)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MOOC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the World UC Platform

YUAN Xi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Changsha,Hunan,China 410205)

Key words: MOOC;World University Ci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pplication status

作者:袁鑫

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分析论文 篇3:

铁路国际联运发展对策的探讨

【摘 要】我国铁路国际联运发展已经进入了全国性攻坚阶段,其中,国际联运的运输量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铁路国际联运发展的重要性与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论述了优化铁路国际联运发展與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我国铁路国际联运的质量与效率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铁路国际联运;进出口贸易;信息化建设

1 引言

铁路国际联运发展是一项宏伟且系统的工程。加强对铁路国际联运体系的管理,以安全、高效、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控制铁路国际联运的全过程。使铁路国际联运宏观上符合运输贸易需求,微观上可以保证效率,并发挥其价值作用。注重铁路国际联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铁路国际联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一路一带”为切入点,探寻管理创新对铁路国际联运发展的深层变革,从而有效提升铁路国际联运的质量和效率,以确保铁路国际联运任务与目标的成功实现。

2 铁路口岸进出口运输量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世界贸易逐渐成为我国当今主要的经济活动。但随着多方运输渠道的开通与航运能力的迅速提升,铁路国际联运发展受到相对的影响与限制。现阶段,据有关数据统计调查,我国铁路国际联运运输量出现平缓并下滑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国际国际贸易逐渐的不良竞争与恶性垄断,也有我国自身外贸决策的失利问题。另外,由于铁路的传统性与局限性,也妨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进步,其中主要包括营销管理方面、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等。

2.1 进口运量

由于铁路运输的特殊原因,我国的进口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其种类涵盖涉及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以金属、煤矿、矿石、木材等重工业与基础性原材料为主。其运输价格往往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这种波动影响对其运输量与运输价格都会造成较大的冲击。2015—2017年期间随着国内煤炭价格下降、进口关税有所提升、钢铁与冶炼市场又极不稳定,导致了期间铁路运输量出现持续下滑现象。其次,铁路进口运量也随着进口国家地域的变化而改变,铁路运输必须与邻近接壤的国家进行进口贸易,与我国接壤的大国主要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等。其中,木材进口主要源于俄罗斯;金属矿石主要来自印度与蒙古。经过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我国铁路第一进口大国为俄罗斯。

2.2 出口运量

现阶段,我国的铁路出口主要以化工品、纺织品、钢铁煤矿、建工材料等为主。其中,我国出口量最大的是轻工纺织品,并主要出口东南亚与印度等地。但受市场经济不景气与贸易不良竞争等影响。我国铁路出口量受到极大的冲击与阻碍。前段时间受中美贸易战波及影响,世界金融体系与经济贸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对我国进出口行业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验与磨砺。铁路出口量的下滑是其必然性与客观性。通过笔者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统计,总结出我国出口量较多的国家分别为:俄罗斯、韩国、蒙古、德国、西班牙、乌克兰、朝鲜、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1]。

3 我国铁路国际联运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中欧之间铁路联运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20世纪改革开放的正确实施,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其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也逐步加快,我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其外贸出口额为4.59万亿美元,贸易额占比中欧盟占20%、加拿大占23%、日本占14%,以后是印度、法国、韩国等。其次,在与上述国家进行贸易出口主要是通过航运的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来自东盟与俄罗斯。基于这种国际形势,我国发展相关贸易运输与建立国际化经济纽带就尤为重要。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与习近平主席“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确立,我国会逐步实现与东盟、西欧之间的贸易合作,进而逐步推进我国铁路联运逐渐由初级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2]。

3.2 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发展建设还属于相对传统的保守状态,在其管理经营与运行体系中缺乏现代化的推动措施。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缺乏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铁路联运作为我国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国际联运中依然采用纸质记录运单的传统方式,没能采用较为先进的电子化综合性运单系统,对货物的信息数据、运输信息数据等不能进行有效的统一整合,经常在实际的联运过程出现货物与运输之间的信息差异,这种差异极大妨碍了铁路联运的时效性与安全性。另外,由于缺少相应的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在铁路联运过程中不能及时与相关平台、海关进行实时沟通与信息共享,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通关麻烦,为铁路联运的整体效率造成了严重阻碍。

4 扩展铁路国际联运市场的对策与途径

4.1 加快“一路一带”战略发展步伐

首先,应该按照十九大重要指示精神与习主席“一路一带”的伟大发展意图。各级政府与区域应该充分落实其“一带一路”的具体工作,全面加快“一路一带”的实施。其次,根据我国铁路国际联运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应该建立与“一路一带”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通过关系的确立可以大力投入铁路国外联运建设,进而实现进出口运输量不断提高的目的。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铁路国际联运相关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持,根据“一路一带”的重要发展战略,切合实际地将我国铁路国际联运能力提升到一定高度,这样才可以保证我国铁路国际联运在其“一路一带”中发挥更大的实质作用。

4.2 加强铁路联运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将先进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尤为重要。作为我国老字辈运输的铁路联运系统,更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思想”,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成功引用到铁路联运实际过程中去。首先,应该构建铁路联运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指挥中心对各区域、各国的各种形式的铁路运输线进行调度与控制,进而形成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其次,应该将纸质运单变成电子化信息运单,将其货物信息与运输信息通过专业的数据库进行整合与处理,保证货运信息的一体化、统一化。最后,应该加强与国外各通关、海关的实施信息交流能力。通过网络信息传输系统的建立,在通关过程中可以提早与之进行信息沟通交流,不仅提升了我国铁路联运的工作效率,还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感情交流。

5 结论

铁路国际联运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贸易与出口运输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铁路国际联运中,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运输质量管理。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相应设备,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铁路管理理念与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贸易运输任务,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运输能够保质、安全、高效顺利完成,为日后我国的经济生产建设与提升国际贸易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吳云云,杨嘉欢,王天驰.铁路国际联运发展对策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1):77-80.

【2】陶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铁路国际联运通道物流发展探讨[J].铁道货运,2017,35(10):20-24.

作者:李栋

上一篇:生态环境与区域旅游经济论文下一篇:玉米杂交种栽培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