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必修人文教育课程引入论文

2022-04-30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文教育的源起、地位分析和探讨,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平衡的现状,指出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摩部分的高职教育应该重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应和专业教育一样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起一个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公民必修人文教育课程引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民必修人文教育课程引入论文 篇1:

翻转课堂在高职护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是高職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高职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核心课程。翻转课堂是一种重置课堂内外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创新教学形式,任课教师把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课堂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一起探究知识、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载体。为提高高职院校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机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护理“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并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利于护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及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翻转课堂;课程思政;妇产科护理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建设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普通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用研究”(JGZD202039)

[作者简介] 叶艳娜(1982—),女,广东东莞人,硕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健康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妇产科学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依托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学时不少,学分不低,但发挥的作用却有限[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主概念,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它主要指学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开设的一系列显性课程,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2]。课程思政是以思想政治为主概念,以课程为主载体,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是从育人维度展示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式[4]。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为一种重置课堂内外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创新教学形式,任课教师把学习决定权交给学生。课前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视频、教学资料、临床案例等资源,学生自主完成资源学习、查阅书籍;课堂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一起探究知识、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载体。本研究以翻转课堂为平台,实行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两手抓,有机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达到培养具备精湛技术和高尚品德的合格护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一、课程思政历史沿革以及施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藏性和渗透性,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哲学、心理、历史等课程的教育活动,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效果,把德育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美国联邦教育部在2002—2007年工作要点中强调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有爱国主义精神、负责任的新时代高素质公民为目标[5]。英国主张的是全纳教育模式,即尊重所有人融入主流社会的权利,以期利用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瑞士以日常生活作为有效载体培养公民的政治信念及道德素养。法国里昂大学的维茨查克教授认为法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重点放在重实践、突人权、弱宗教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管理。德国思想家赫尔巴特坚持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倡生活、家庭、社会的立体教育观,借助管理、教学及训练等基本方法,特别重视建设社会、学校及家庭“三位一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格局[6]。日本的《21世纪教育目标的规划》明确指出:要保证人才健康成长,就必须加强培养其思想素质[7]。

近年来,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实行课程思政改革,相关学者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何红娟认为,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复杂性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其理论基础是实现课程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耦合、课程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换、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教育共同体形成、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前提、根本要求、基本依托和必要基础[8]。邱伟光和石书臣认为,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9,10 ]。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1,12 ]。部分学者提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13,14 ]。学者们一致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二者的本质联系体现在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二者的不同则体现在思想政治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和思想政治优势等方面[ 15,16 ]。

二、更新医学教育模式,课程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首先,更新本专业课教师育人模式,从授课内容和授课技巧的单一维度,拓展为思想政治品德、人文素质多维度,从而实现树人与立德双赢。其次,把课程形式从专业教学提升至专业与思想并驾齐驱的高度,从重理论讲授、技术学习和轻品德培育的教学模式,融合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数字资源分享等多种教学途径,在多种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及思想、认知同步提升。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的核心课程,着眼培育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教学环节,而是以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特点为基础,不能通过直接分割部分课堂时间或选取某一章节实施思想政治宣教,而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在课程教学各环节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时间及地点,而是应该依据课程内容或教学模式开展专业思政教育,还可拓展至见习、实习过程中[ 17 ]。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护理人文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操守、规则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如教授“妇科护理病历”这一节时,结合妇科护理病历及妇科检查的相关专业知识特点,强调尊重患者隐私,不经患者允许,不能泄漏病史采集的信息(包括民族、性别、职业、地位、现病史、既往史、孕产史等),使护生既能清晰地掌握采集、书写妇科护理病历,掌握妇科检查操作的内容、步骤、注意事项,同时加强护生的职业责任认同感。此教学环节注重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敬业”与“诚信”。采集完整的妇科护理病历并完成妇科检查是诊治患者的关键,是护理人员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体现的是“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保护患者隐私是建立良好医患信任和关系的桥梁,是护理人员道德素质的基本需要,体现的是“诚信”的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授课形式,翻转课堂导入思想政治内容

利用翻转课堂,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开展创新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平台,真正实现角色转变和因材施教,实行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两手抓,有机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达到培养具备精湛技术和高尚品德的合格护士的目的。

(一)创设翻转环境

拟订实施方案,进行理论学习、查阅资料、网上研讨、集体备课等,并对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炼、收集相关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搭建网络平台(QQ学习群、微信学习群、乐学在线课程、腾讯会议账号和钉钉账号),将学生按照8人为一组分组学习,每组推举一位成员担任组长。

(二)课前预习讨论

培训学生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任课教师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视频、教学资料、临床案例等预习资源,及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单(包括重点、難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并分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须在课前完成学习资源预习、查阅资料等,并根据教师设计的讨论主题在网络平台进行讨论,形成基本知识框架和问题清单。

(三)课堂交流探讨

课堂上,教师以课前讨论的问题及思想政治资源导入,简单讲述课本的理论知识,采取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着重讲述重难点内容。随后,师生间互动,共同学习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每组推选一名成员总结。最后,教师根据学习大纲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每组选出一名成员发表感想,现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以羊水栓塞教学过程为例:课前1周,学生在线学习羊水栓塞概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急救护理、病情观察、对症及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产科处理的护理)的知识点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前2天,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组长记录组员感兴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知识及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课堂上,教师针对讨论中的存疑内容重点讲述,利用临床案例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介绍进行讨论。在互动环境中,促使学生自主掌握、理解理论知识,促使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思维;从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及思维,培养治疗急重症患者不怕苦累的敬业精神以及与妇产科急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的技巧,从而达到强化知识、锻炼技能与提升职业素养的双赢。

(四)课后反思总结

课后,教师在网络平台发起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总结及继续讨论。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在线完成相关习题及思想政治教育感悟。随后,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反思,及时修改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引入“互联网+”医学概念,完善课程学习资源

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局限于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限制了高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也限制了课程思政教学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慕课、微课、公众号等各种学习平台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可填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的资源空白。

自然科学有力量之美,社会科学有人文之美,文学有价值观教育[ 18 ],医学有医德教育。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永恒主题,医学院校以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教学目的,注重传道授业的同时还须重视价值引领。在高职护理教学课堂上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最终实现医学院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42-43.

[2]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3(1):31-34.

[4]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等.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5]斯日古楞,梁爽.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33124-126.

[6]陈湘瑶,张健国.国外思想政治教有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2014,24(4).

[7]叶超群,王习胜.近年来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皖西学院学报,2012(3)22-24.

[8]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9]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10]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1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1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14]宫维明.“课程思政”的内在意涵与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66-69+91.

[15]邱仁富.“課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16]吴贵春.“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40-43.

[17]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9(2):72-75.

[18]程琳.略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J].青年与社会(下),2015(8):113-114.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Nursing Course in High Technical Institutes :Based on the Nursing Cours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E Yan-na

(School of Health, Dongguan Polytechnic College, Dongguan,Guangdong 523000, China)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作者:叶艳娜

公民必修人文教育课程引入论文 篇2:

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文教育的源起、地位分析和探讨,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不平衡的现状,指出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摩部分的高职教育应该重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应和专业教育一样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起一个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做事;做人

1008-4738(2011)O2-0005-05

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进一步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和企业人员对职业教育的研讨,特别是在高职教育这个领域。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教育者从高职教育的多个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研讨较多的有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教学管理、课程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社会服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研讨中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前者的声音很强,后者的声音很弱。前者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框架。而后者的研究尚处于一种驳杂的、零乱的状态。这种强势的职业教育和弱势的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它会误导高职教育的走向;另一个是它会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纲要》的序言中,文章尖锐地指出了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现状:“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纲要》的第五段也明确提出:“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于素质教育问题,国家颁发了很多文件。强调了多年,但实际效果欠佳。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从《纲要》中,笔者认为国家开始出重拳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怎样扭转高职教育中强势的职业教育和弱势的素质教育的局面,我们认为应从加强人文教育人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是人文教育。脱离了人文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平台是无法搭建起来的。在以下的内容中,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源起

欧洲的人文教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当时为了争取民众,在政治上取得胜利,适应时代对演讲、辩论的广泛需求,智者们把雄辩术、修辞学和文法作为主要教学科目,由此奠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的“三艺”。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在其《理想国》中指出了算术、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科目在人格塑造中的教育作用,后人们把这四科称为“四艺”。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心灵,调和性情;算术能提高人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几何能测量阵地、编队布阵;天文能设想和把握人的肉眼不能追逐的天体运作,从整个宇宙发现美。到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学校教育科目把三艺和四艺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七艺”。到欧洲中世纪(公元5世纪—14世纪),七艺被涂抹上了基督教色彩。基督教教义认为:人应具备勇敢、正义、智慧、节制、信仰、希望和博爱精神。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他们把七艺从神学婢女地位上升为传授人文之学的学科。由此,七艺成为欧洲大学的教育科目后又增添了历史、道德等内容。

在中国,人文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人文教育思想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六艺”。这六艺是古代中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六种才能。根据《周礼》的记载,中国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在当时这六艺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习得,一般的平民没有资格接触。到了孔子时期,由于孔子开创私学,普通的老百姓才得以学到这六艺。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教育,无论是儒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是道教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二、人文教育定位

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人’始终是它情有独钟的关注对象。教育赋予人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能力。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成‘才’。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家’,但却都需首先成‘人’。”所以,人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的教育。具体地来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人文精神或者说具备一种人文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的养成需要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教育。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它通常包括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熏染、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等。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生成的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它使人能够理解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实施的人文教育还有一些其他的表述,如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才教育(GeneralEducation)以及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等。这是近代西方大学所普遍推行的教育方针和思想体’系。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学习非专业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做好知识的准备。即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接受普通教育。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整个大学课程中。“普通教育的目标则是:在共同的文化中培养具有共通理想的公民。”。在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之所以迅速从一个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并培养了可以列举一长串的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如邓稼先、周光召、华罗庚、赵九章、钱伟长、钱三强、周培源、茅以升、吴晗、季羡林、张岱年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梅贻琦校长推行了“通才教育”。清华大学优良的校风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清华大学深厚的人文之光为他们照亮了人生前进的道路。

既然高职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是分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那么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标也不会等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人文教育目标。它应该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正确地

认识人的价值;能够道德地、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时代精神。人文教育目标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推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人文教育的实现途径

温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题时指出:“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们认为,人文教育的内容既要涵盖世界的人文遗产又要包含现代的人文经典。高职教育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具体的人文教育试行方案。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始制定出的方案很可能不完善,但做了总比不做好。高职的人文教育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德育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德育教育已经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中得以实施。我们要申明的是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诚信是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公民的道德底线。诚信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它展示的是高尚的人格力量。诚信就是做人要诚实和守信。诚实就是真诚、老实、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表里如一;守信是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诚者,圣人之性也。”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是个人或集团融人社会、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从教育功能讲,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诚信教育应有别于政治课理论说教。这种人文教育不是以外在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规则去要求学生,而是通过心灵的潜移默化去修正学生的品行;不是让教师说这“不准”,那“不能”,而是学会让心灵告诉自己是非美丑并择善而从。一个是以“堵漏”去禁绝,一个是以疏导而启真。从这一点来讲,人文教育的作用是政治教育无法替代的。

其次,开设一门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程。课时根据各校情况而定,30—40课时为宜,主要起启蒙作用。该课程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关于文、史、哲、艺方面的作品,对学生主要起到一种人文思想的启示作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在课程设置上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推出了不少选修课。有些选修课这个学期有,那个学期无,且学校对选修课程的选取随意性较大。从学生上选修课的情况看,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有的选修课门庭若市人满为患,有的选修课寥若晨星无人问津。所以,人文课程完全依靠选修课进行不仅达不到对所有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久而久之很多人文课程还将遭到流产的厄运。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做一些集音乐、画面、文学作品为一体的ppt。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创作的学习过程欣赏文学、音乐、美术的经典作品,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和人性的升华。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如《传承文明的华夏lOO书》、《东西方文明对话》等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如人之两手或两脚”。即使是高职教育,我们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灌输,因为高职教育同样是人的教育。

第三,把人文课程整合到思想政治课程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的职业活动相结合,使政治理论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第四,把人文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是解决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课程尤其是学习领域课程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学习领域课程所拥有的体验性、互动性情境,为高职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生动的场景,开拓了以自然渗透和情感介入等方式实现文化传承的途径,打开了高职人文教育超越于灌输式和精英贵族式教育的全新视野。如仿真的教学环境、团队协作、顶岗实习、企业教师带入的企业文化等等都包含着丰富的默会性人文知识,对高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德国有名的职业教育专家胡革教授对该院教师进行了为期5天的职业教育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教师深刻地感悟到,胡革教授在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学中不动声色地,很自然的状态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案制定能力、目标调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工作中逐步学会了怎样倾听,怎样理解他人,采纳他人意见以及怎样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等。胡革认为,比起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两种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天和未来的生存状态。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今天的职业可能在明天会淘汰。因此,无论何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都将会对学生今后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人文教育,教师先行。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定期派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到企业锻炼、兼职,邀请相邻职业院校到校交流等全方位师资培训的做法已经显露出教师素质显著提高的曙光。胡革教授的言传身教无不折射出他敬业忠诚的职业精神。每一个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清醒地意识到胡革教授忠诚敬业的职业精神蕴含着一份厚重的人文情怀。他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学生的自由创造等等都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就应具有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厚德、热忱、关爱等人文精神。无论什么类型的院校,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只有这样,他的教育才能真正触及到人的心灵而不仅止于技能的传授。他的影响力才能浸润学生的一生而不只是教学在当下。《纲要》在第十七章第(五十二)条关于加强师德建设中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要从职业生活对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教育。因为“即使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它也是人化的结果,更何况它的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及制度的关系中展开的,所以,任何一门课程和它的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人文教育的涵义。如建筑工程专业可以谈建筑的美,旅游专业直接触及到人文和自然的美,会计课程可以谈谈会计美学。会计美学不得不涉及到我国的珠算文化。一学者在他的《珠算的文化透视和科学思考》一文中谈到:“作为计算手段的珠算技术属于物质技术层面,而作为珠算文化则属于精神文化

层面。人们学习珠算技术主要是用来谋生的,而传承珠算文化主要是用来谋心的”,“珠算除文化的传承功能和心算的技术功能以外,还可以训练人的心智、意志、纪律和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因此,我们要传承的不是珠算技术,而是珠算文化。”

第六,通过外化的形式实施人文教育可以收到功夫在诗外的效果。如有的院校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各种学生社团等。学校可通过这些中心和社团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活动应避免单纯的休闲和娱乐,而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兴趣、专业特色以及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使人文教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责任感、道德感、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的为人处世技巧和健全人格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学校还可以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浸润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都知道,“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进而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七,人文教育纳入地方文化内容。将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内容纳人人文教育是高职院校彰显自身教育特色的一个亮点,也是高职院校成为名校的重要条件。“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有一定的道理。“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服务的同时,如何构建自己文化特性是地方高校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地方高校不仅体现在教育设备等外在形式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化的本质属性的内涵层面上。”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区域资源文化优势开发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人文课程。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位于十堰市中心。十堰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房县流放文化,竹溪楚长城,堵河文化和汉江文化等等。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这些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传承民族精神不可多得的史料。我们可以对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采取去粗取精的方法引入人文教育。高职院校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区域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因而它在承担着为地方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有责任和能力保护和传承地方的文化遗产,发挥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推动力。

四、结语

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要从人文教育开始。我们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关于人文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素质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外在表现。二者是同质的但理解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因为从传授知识到提高素质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就是在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和检验,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并进一步升华为个体素质并通过具体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素质教育要取得成效,应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人文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观,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即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冲破职业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和工具性思维的桎梏,根治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文化贫血”症和“短视症”。一位大教育家曾说过,大学一旦遗忘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而沦落为一种技术作坊。如果是这样,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他所充当的仅仅是传授技能的师傅,对于学生而言,他只会成为一个懂得技能操作的高等匠人。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具有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人才。职业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他自己。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生存状态,而是面向学生明天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2]李朝阳,七艺的历史流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J].宁波大学学报,2009(5):5—8.

[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中的六个关键词[EB/OL].WWW.npc.gov.cn.

[4]唐大超,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2—15.

[5]姜

葵,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8-81.[6]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EB/OL].ht—tp://WWW.cngr.cn/article/61/388/2006/2006071952083.shtml.

[7]人文教育: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的必然选择[EB/OL].[2009-05-22].http://gxkxfz.sxedu.gov.cn/v1/ShowNews.php?nid=3652.

[8]彭振宇,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现途径[EB/OL],http://WWW.jxcsedu.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73.

[9]赵明奇,地方高校与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徐州高校“非遗”特色教育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2—64.

作者:卢玮 杨正艳 齐骄阳

公民必修人文教育课程引入论文 篇3: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国际视野与土耳其的探索①

摘 要:该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融入地理教育的国际发展态势,重点剖析了土耳其针对中学地理中GIS课程和教学要求以及实际实施情况,最后探讨了国际中学地理GIS教学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改善我国中学地理GIS教学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中学地理 国际态势 土耳其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相关学科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中学地理教育中有关地理信息系统内容的引入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与地理分布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地理分析功能、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当前,GIS已经发展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GIS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加拿大开始投入实质性研发和应用,是现代意义上GIS技术发展的开端。随着GIS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学地理教育也开始将其作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

1 GIS引入中学地理教育的国际态势

很多有关GIS的研究揭示,它是提高学生地理技能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针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可以开展基于项目的教与学试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研究性教与学形式的效益,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荷兰海牙(The Hague),作为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一部分,15~17岁的中学生,应用GIS制图功能来研究城市中咖啡馆(Coffee Shop)的空间分布[1]。荷兰的咖啡馆以售卖软性毒品(Soft Drugs)而闻名,通常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根据法律规定,咖啡馆与学校的距离不能小于500m。然而,当学生完成了海牙中心城区咖啡馆空间分布的GIS制图分析以后,他们发现很多咖啡馆离学校的距离都非常近,表明政府有理由依法取消这些咖啡馆的营业许可。这项研究是他们地理考试作业的一部分,随后,学生基于这项研究在地方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报道。

国际上,将GIS引入地理教育并强调教育与GIS技能及解决问题能力之间积极相关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GIS融入地理课程。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和美国学校地理联盟(State Geographic Alliances in American Schools)经过研究,提出了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建立中学与当地大学地理专业熟悉GIS的教授之间的合作机制,从而获取来自大学的GIS素材和方法的支持;二是中学地理教师在这样的合作机制下提高GIS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素养,从而转化到课程教学中。

而实际上,尽管不同国家在GIS融入中学地理教育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但是,都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类似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第一,实施过程较为缓慢、耗时长,课程中GIS所涉及的范围有限,GIS内容教与学的效果不清楚;第二,教师对于GIS的认知、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足以及在具体授课中GIS的应用不充分;第三,课堂安排,GIS与其它课程内容在时间上的均衡分配;第四,GIS软硬件的配置及教学应用;第五,适于教学应用的GIS软件及资源工具包以及相关培训的不足;第六,教师的地理学观念问题,很多教师认为中学地理教学主要是对于地点、名称和区域实物和现象的记忆,并不需要GIS的空间分析;第七,缺少必要的GIS技能、知识、电子化数据、软件、课程规划、以及施教材料。基于类似上述的诸多因素,国际上GIS在地理课程设置即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都还不够充分。

有研究表明,美国不到2%的高中已经应用了GIS,并且所调查的1520名具有GIS只是基础的教师中只有20%至少在一个班一堂课上应用GIS进行了教学实践,而其他理科老师对GIS的应用要超过地理老师[2];在荷兰对200名地理教师的调查表明,12%的老师在其课程教学中应用了GIS,8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GIS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40%的教师认为GIS应该成为地理课程中的必修内容[3]。新加坡的调研表明,69%受访教师熟悉GIS,但只有11.8%的教师曾经讲授过相关的内容,而90.3%的受访教师认为GIS与地理学的教与学关系紧密、适于推广[4]。

可见,GIS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 土耳其中学地理教育中引入GIS的积极探索

2.1 GIS在土耳其及其教育发展中应用的简要历史

土耳其的公共和私营部门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引入和应用GIS,比加拿大晚20年。而土耳其教育系统引入GIS较其他部门更晚一些。土耳其高等教育中引入GIS开始于1990年代,主要是在一些大地测量和摄影测量专业硕士论文中探讨GIS的应用问题。将GIS引入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相比于高等教育更为缓慢。将GIS融入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开始于2005年。2008年首次出现了面向中学GIS课程的教学材料(包括书籍、CD教学光盘和课程活动资料)。

2.2 土耳其2005年新地理课程设置中的GIS相关内容

土耳其的新版地理课程设置强调技术和地理技能的应用、积极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成为必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建议最大限度地在教学课程中应用GIS。

GIS技能方面包括地图阅读和制作、野外考察技能、地理探索技能以及其它有关时间、变化、连续性感知和证据推理能力等。GIS概念方面,地理学关键概念包括区域、位置、环境、运动、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的地图化。同时,新的地理课程设置也致力于改进地方、社会发展和公民的价值观和态度,主要包括团结、隐忍、科学思维、爱、尊重、参与、爱国、和平、审美和责任感。新的地理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包括六大模块包括(表1):一、自然系统;二、人文系统;三、环境与社会;四、全球环境—区域和国家;五、土耳其的空间综合;六、地理技能和实践。

在新的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中,土耳其教育部推荐的GIS教学活动共有21项。按照年级的分布(见图1)。而按照主题的GIS教学活动分布表现为土耳其的自然和人文系统最多为6项、其次是人口4项、地图3项、经济和国际问题各2项,其余三个主题包括地形地貌、聚落、土耳其的全球和区域关系、区域和国家各1项。

而实际上,在真正适用的教科书中,上述建议并未得到完全的贯彻。只在9年级和10年级分别有2项和1项GIS的教学活动。在9年级的教材中的2项活动包括提供GIS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分析一个基于GIS的地图,分别隶属于地图投影和等值线主题。10年级教材中的活动项目是用电脑画一张地图,并未明确是否需使用GIS软件,所属主题是斑块构造。

3 对我国中学阶段地理教育中GIS课程教学的启示

工信部的资料表明,截至2015年3月,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亿、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6.4亿,而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9亿。可见,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与数字化、信息化社会进程相适应,中学教育也要做出适时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和高素质公民的需求。从数字化角度,需要学生打好数学和统计学的良好基础。欧洲包括比利时、丹麦、捷克、希腊和瑞典多个国家的分析表明,在数学与统计、历史、自然科学、地理、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中,地理学涉及统计分析的内容仅次于数学和统计,因而在培养学生数量思维和统计推断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5]。

我国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已经把GIS正式纳入高中地理课程之中,并且经过审订的普通高中地理教材中,GIS已经成为必修和选修教材的重要内容。随后,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其中的高中地理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规定了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教学软件的内容[6]。

而实际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校软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GIS融入中学地理课程及其教学实践当中的时候也难免发生类似于土耳其和其它国家的类似情况。所以,就需要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地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广泛汲取国际经验,并积极进行地理课程和教学实践的探索。可喜的是这种探索已经开始,例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7]、中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6]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应用普及率的大幅度提升,中学地理教学中GIS资源及其可用性也会相应改善,例如百度地图、图行天下、Google Earth等,都可以结合GIS相关主题的教学加以应用,只要有互联网接入条件、电脑和投影仪,就可以实现在课堂上的教学和演示。所以,就需要广大学校、地理教师(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积极行动起来,创造条件,改善和提高中学地理GIS教学的水平,培养具有地理思维和技能的人才和公民,同时,也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人文教育的内容,实现综合性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Van der Schee J. Geography and new technologies. In: Lidstone J. and Williams, M. (eds.) Geographical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past experience,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J].Springer,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2006:185-193.

[2] Kerski J.J.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and Methods in Secondary Education[J].Journal of Geography, 2003, 102(3): 128-137.

[3] Incekara S. The plac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the new geography curriculum of Turkey and relevant textbooks: Is GIS contributing to the geography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J].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 2010, 5(6): 551-559.

[4] Yap LY, Tan GCI, Zhu X, Wettasinghe MC. An Assessment of The Us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Teaching Geography In Singapore Schools[J]. Journal of Geography, 2011,107(2): 52-60.

[5] Zwartjes L,Donert K,Klonari A.The Introduction of Use of Statistics in Education (I-Use): The Case of Use of Statistics in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In: Vogler R, Car A, Strobl J. & Griesebner G,ed. GI_Forum 2014. Geospatial Innovation for Society[J].Herbert Wichmann Verlag, VDE VERLAG GMBH,Berlin/Offenbach:242-253.

[6] 王家伟,段玉山,查志江.例谈运用“中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平台”辅助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2011(12):56-59.

[7] 邓生娥,叶乐安.ArcView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92.

作者:吕一海

上一篇:以学生为中心的药剂学教学论文下一篇:职校数学教学中的核心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