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前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医疗纠纷,医疗行业的服务态度问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信息正在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论文 篇1:

中职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摘要】教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那么中职医学教育就是对医学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医学文化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细致的过程,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的对学生进行渗透。从古至今,医学所追求的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医学的发展就是人类感情的一种延续。注重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就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渴望,更是为推进人类的文明发展。作者以中职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為基础,结合实际,深入地分析了在中职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和方法,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职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渗透 分析

中职医学教育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有助于培养社会专业型的医学人才,在教育中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更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践性人才,从而促进我国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但应注意的是要在中职医学教育的教学当中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够促使自身综合素养和品行的养成。

一、中职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正确的数学认知

在中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其最为主要的教学课程就是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偏向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就忽视了对其它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老师更是忽视了人文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此外,在整体课程来看,体育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虽然不是很重要,但也得到了国家的教育支持,还包括心理教育也是如此,之所以注重全面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人文教育的思想下全面的发展和完善自我。但对于较为枯燥的数学课程来说,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追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医学中应用数学知识的问题相对较少,通常都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式来予以计算,二是人们在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同时,大都注重与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因此就忽视了数学课程,也没有充分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从而导致中职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入的欠缺。

2.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我国各大中职医学院校中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但由于老师容易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教学单一、思想方法落后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于人文教育的融入来说更是困难。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方面来说,老师大都认为数学偏向于理论方面,所以在教学中也仍然是按照一笔、一本、一书的方式来讲解,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想法,一味的灌输式教学,这样不但没有融入人文教育,而且长期下去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此课程学习落后,不利于医学专业的学习。

3.过于注重教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在进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老师都比较偏理论,在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方面相对缺乏。一方面,在对数学知识教学中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要求计算过于严谨和复杂,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实践性,而人文教育注重的就是学生思想和实践的全方位发展,这样就与人文教育思想产生了背离,从而不利于人文教育在中职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在中职医学教学中人文教育有效融入的措施分析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众所周知,只有有了对事物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入门条件也是引导者,因此在中职医学教学中要想能够与人文教育有效融合就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多数学生对于医学学习毫无兴趣,甚至都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学生对医学没有热情,没有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时也都是被动学习,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所学内容也会过于局限。因此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模型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医学,促进人文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

2.建设人文教学课堂新环境

在实际中职医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要与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建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满满的人文气息,让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主动性进行学习与交流。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时,老师也不要过多干涉,要充分给予学生多观察、多交流和实践的时间与机会,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在时间和探索中提高求知欲,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医学奠定良好基础。但因学生之间大不相同,不论在性格特点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就要求老师以人文教育思想来教学,做到了解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权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自身价值上有所提升。

3.注重学生人文思想的传输

作为医学者首先做到的就是尊重生命,尊重病人,若不能对人加以关怀和重视就是医德缺失,严重有可能引发事故。所以,医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人性的体现,是人道主义的彰显。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第一要务,所以就必须要在教学中贯穿人文思想,让学生以热心、爱心和德行对待生命,敬畏生命,从而促使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将人文教育与中职医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医学课堂产生新的认知,从课堂教学方法上感觉到焕然一新,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够从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不论从人格方面还是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塑造。因此,就需要中职医学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上转变思维,用正确的态度和思想来认知人文教育,将其积极地渗透到医学教学当中,并在教学时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从而创新出可以与班级相适应的人文教学思想与方法,促进中职医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雯颖.人文教育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2015,(26):113.

[2]丁建云,孙丰斌.中职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5,(10):1600-1601.

[3]胡云威.中职语文教育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29-130.

作者简介:

危云宏,男,重庆綦江人,重庆市医科学校教务科科长,讲师,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教学科研。

作者:危云宏

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对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思考

摘要目前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加上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医疗纠纷,医疗行业的服务态度问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这些信息正在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就变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

医学院校主要以培养医务工作者为己任,是培养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人才事业。从本质上来讲,医生是通过与人交往而挽救人的生命的职业,这就要求“救死扶伤,体现人道主义”等基本的职业理念必须体现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内在素养之中。怎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有较高的医技,而且有博大的人文情怀,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医学人才呢?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融合”,然而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实施呢?笔者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及探索。

1 从认识层面抓重点

1.1 注重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其和谐统一

想要在医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专业技术和师德水平以及人格魅力,都将会是其观点的最好注解,也将必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精通本专业,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进行扎实的学术研究,力图接近本学科的最高峰、最前沿,以一流的学术水平进行教学,这是基础和前提。其次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他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或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微笑,一个惊讶,都会影响学生,都在随时随处地对学生发挥着示范作用。同样教师本身的人文修养也会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他的言谈举止之中,甚至衣着都会有人文素质的映照。所谓“为人师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然而在日常教育中,言传较易,身教甚难,因为身教需要教师本人与所教之物的合二为一,需要教师不仅能“知道”,而且能“体道”。故教师要言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如果要学生学会‘关心’,自己首先必须善于‘关心’,关心学生,关心同事,以心换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己首先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要教育学生学会创新,自己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拼搏,善于创新。这些,早在古时的孔子就已经悟出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试想如果医学教师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言行不一,那么,学生所希望的从老师那获得符合自己人格理想与智慧理想形象的愿望将无法实现,最终也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的教育性。

1.2 抓住核心部分——关注人本身

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道德感、责任感、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科学教育关注的是人之外的事情,它不能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只有把两者真正的结合起来,人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医学教育更是如此。比如说医疗器械与人的关系,为什么在医疗器械已经能代替人做许多事情的今天,还要继续强调医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医生不是机器,医生做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活。他们要面对的是人和社会的关系,这都不是“技术”和机器本身能解决的。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有许多是由于医生素质较低引起的纠纷,其中有些是与医生的技术素质有关,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医生对人的生命的漠视和利益取向所致。所以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人文教育更应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让他们懂得医疗工作是关乎人生命的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机器修坏了可以再修,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病人的就诊就是把自己对生命的希望寄托于医生,庸医害人,会贻误生命,而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更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

1.3 注重价值导向,树立理想的道德品质

科学技术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科学技术用于实际,既可能为人类造福,也可能为人类带来灾难,这其中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进人类身体健康,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要本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学好医学,以造福人类,同时也要防止由于知识的不正当运用和误用给人们带来不幸。医科学生作为人的存在,不能沦落为“灵魂的空场”,否则必然会在这种精神的黑暗中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医学教师,应时刻把传授学生善与恶的概念、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思想境界和争做白衣天使的崇高理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医学一旦丧失人性是非常可怕的。20世纪最骇人听闻的两大案例,也是当代医学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就是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与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无人道的人体“科学”实验。尽管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人民不应停止反省。

1.4 严格规范、杜绝虚假行为

医学者所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正因为如此,它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所不可比拟的。就拿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说,对一个病症必须用理论知识考虑全面,如果由于知识片面或者仅凭想当然以及不严格遵循治疗原则而进行诊疗,都可能对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然而现阶段部分医科学生却存在着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情况,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实验马马虎虎,实验结果弄(下转第26页)(上接第7页)虚作假,表现在实习阶段临床观察敷衍了事,病历书写主观臆造,临床操作图方便快捷。这些问题都应该让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有这样一句话:“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学坏。”对于医学教育我们更应该以严字当头,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这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2 从操作层面找入口

2.1 发挥课堂教学主战阵地作用

课堂教学是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主渠道。教师应具有人文教育的意识,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渗透人文教育。例如:毛主席《送瘟神》一诗结合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像“华佗无奈小虫何”可激起学生有超越华佗的斗志,而“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则可以激起学生对人民的同情。再比如讲到鼠疫这部分内容时,可引用日军731部队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还有在解剖教学开始前组织全体学生向尸体标本致敬,让学生懂得尊重学会感恩等等。教师在加强自身人文修养的同时把它巧妙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修养,也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2.2 改创和完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传统医学教学课程体系中,医学专业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人文教育课程屈指可数,尽管近年来相对有所增加,但都还存在着学时数少以及教学版本和教学模式陈旧等因素,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所以创新教学理念,创编课程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把人文教育整合到医学科学教育中去,并且必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让医学科学教育富有人文精神,鼓励及引导学生应用人文精神思考医学科学问题。其次,多方面挖掘人文素材,创编融合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课程教材,使抽象的教材生动起来、统一的教材个性化起来。最后,适当增加社会实践环节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思考,在生活中学习、提高。

2.3 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医学科学知识是理性的、逻辑的,而人文精神却是形象的、情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与科学知识的传授不同,它主要的不是教,而是化。因此,作为医科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创设浓厚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关怀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升华人格。例如像我校集虚怀若谷与开拓进取精神为一体的学院大门,熔传统思想与现代技术为一炉的智慧门,显灵动妩媚与生生不息为一景的碧桂湖,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鹅居等等,为学生构建起了一个真实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环境中得以熏陶。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同时我们也要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我国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润铃.实施医学规范教育,抓好医学生教育与管理[J].安徽医药教育,2004(2).

[2]刘献君.专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智,刘晓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读本[M].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李展飞

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论文 篇3:

以“广医人精神”及“南山风格”为导向,加强研究生的人文教育

【摘要】在医学院校中,研究生属于高层次的人才,是医学生中的佼佼者,因此对研究生的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我校以“广医人精神”及“南山风格”为导向,加强了对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医学 研究生 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医学院校中,研究生属于高层次的人才,是医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与医疗工作的希望。在研究生教育中, 承担着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和医学人才的任务,不仅要注重研究生掌握现代医学科研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在积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同时,提高其竞争和适应能力,并激发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我校,研究生的人文教育需以“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和“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南山风格”为导向,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广医人精神”是我们立校之本,能充分体现我校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是建校后多年来的教育思想结晶。“南山风格”是钟南山院士处事之本,也是作为现代医学界、教育界杰出人才成才之精髓。这两者是我校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将之贯彻在我们研究生的人文教育的始终。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上存在着“重医轻文”、“重理论,轻能力”、“重技术操作,轻素质训练”的倾向,就使相当多的医学研究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只能埋头于专业教科书和实验室中,缺乏人文知识的熏陶,缺乏充实的精神生活,缺乏对专业以外事物的关心。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医学人文教育的实用性,突出特点是将人文科学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在教学中,不管是理论教授还是专题讨论,均贯穿“以病人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的基本思想。钟南山院士遵循的原则也是“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病人就是亲人”。“尽我力所能与判断力所及,无论何处,遇男遇女,贵人或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世界著名医学家、希腊人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就是钟南山的座右铭。我们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也必须把这种人文精神贯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人文知识和医学实践的一体化,提高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并体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基本宗旨:人文教育不是为医学增加“文化外衣”,而是使之加强对人类生命、死亡及生存意义等的理解,这对医学研究生尤其重要。因为研究生的进一步深造学习,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人文教育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医疗实践的引导和影响作用,使研究生从医学、社会、道德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人类在生命和疾病过程中,始终需要对人身的关怀,对生存和病痛的关爱,需要医生的包容和睿智的交谈。因此,在讲授人文科学课程时,注意分析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将人文知识与医学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认识、理解医学理论知识。例如法律课可重点讨论影响医患关系的法律,以及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法律基础知识问题等。这将有利于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人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培养并非大学本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出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因此,创新能力与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激发学生创新欲望,鼓励创新精神,产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创新精神其实质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注重研究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表达自己意见,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这些品质的培养和获得将使研究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更能适应医学社会化的需要。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钟南山院士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丁字型”模式。与通行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层层打基础,并不希望他们一下子就扎进某个专门的领域不同,钟南山院士认为,当代科学飞速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而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又落后于人家太远,这些都容不得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基础,人才培养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应该集中力量在某个哪怕很细的领域脱颖而出,让研究生拥有拔尖的专长。就一个人的力量来看,这样做也许过专,但是许多人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的实力就大大增强了。在各人的专长领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人文教育应渗透科研和临床实践,而不是抽象地记忆知识,而是在临床实践中直接让学生彼此观察工作的表现,然后结合实际进行讨论;要充分运用导师的人格魅力,将“授业、传道、解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导师如能将专业训练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得到有关人文社科教育。这就要求导师要有高深的学术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这些都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敬业态度、技能水平、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想,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对学生的生动教育,是学生学习、工作的一面镜子,无时不在感召和激励学生。

总之,医学与人文科学的教育并不矛盾,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交融渗透的关系。人文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其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我校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培养的高级医学人才才能更适应21世纪的要求,既有医学修养,又有人文精神,还有健全的人格。唯有如此,我校才能在今后培养出杰出的接班人,为社会输送更多研究、医学人才,在医学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梁淑华

上一篇:课堂提问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