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科学规划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环节的创新及优化,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学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文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1:

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研究

摘 要:“校企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性环节。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全面分析科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应用型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应用型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用型专业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建立符合技术进步、行业发展和社会转型要求的教育体系,才能协调好专业教育与业界动态的同步性,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专业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其他应用型专业具有借鉴意义。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简称“科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通过全面阐释“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育人模式、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各个环节,为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可行性路径。

一、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育人、就业、发展”全方位合作

(一)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机制

1.不断探索并建立校企双方“共赢”的利益机制

校企合作教育,要求双方相互取长避短,共商培养标准,共创培养机制,共建培养体系。针对校企合作中各种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认识差异限制校企合作的层次,目标差异使校企合作陷入被动,制度缺失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不断探索、健全并最终形成合作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以“如何让企业在合作教育过程中获利”为突破口,确立了“共赢”机制,以保障校企合作拥有长久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办公室,建立明确的领导和执行机制

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对接,负责具体人员、项目、形式等的安排。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办公室为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牵线搭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并在合作机制上形成保障。

3.进行校企合作教育专项规划,切实形成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

制定详细的校级五年规划,形成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在规划中强调,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其中,旅游管理专业要达到一定数额并逐年递增。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育人要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体验到现代企业的真实职场环境;在企业中能感受到校园般的学习氛围。为此要始终坚持学校和企业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育人,努力做到“三个一体化”,即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课内和课外的一体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体化[2]。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理论讲授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还特别注意从企业中精选项目,让学生切实了解企业需求,做好心理与技能准备。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内,请企业专家就特定课题参与教学;在课堂外,邀请合作企业高管做专题报告,邀请企业评委参加各类旅游创意创业大赛等活动。

3.改进学生考评制度,提升校企合作成效。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融入敬业、协作、奉献等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将企业表现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全面综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

(三)校企合力,助力就业

校企合作就业,要求企业帮助学校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要推荐高质量的学生到企业就业。其核心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力及素质和企业经营中对人才能力及素质要求的有效对接。为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强调以贴近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重点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1)调研和掌握企业需求特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科文學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经常深入合作企业,与其人力资源部门沟通了解用工需求,参与核心职业技能的强化实训,并及时调整相关教学计划,针对企业需求培养人才。(2)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学校重视就业市场的建设以及与企业、区域社会之间的联络,积极建立并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建立了企业校友库,积极发挥其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传帮带”全面促进学生就业。积极邀请用人企业负责人到校召开宣讲会,与毕业生进行近距离沟通,促进相互了解,提高就业过程的清晰度。(3)拓宽校企合作,搭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大一入校初期,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入学便对整个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大二阶段,学校邀请旅游企业负责人来校介绍企业发展并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及未来就业信息等,对专业学习方向能够准确把握。大三、大四阶段,企业导师与就业指导教师合作,协同完成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学校还邀请旅游企业高管做系列就业专题讲座,讲授面试技巧及就业政策,科学引导学生就业。

(四)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共同进步

校企合作发展,要求双方通过多方位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学校为企业培训、培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企业为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提供业界信息和职场实训环境。通过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丰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如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调整时,充分吸取专业教学委员会的意见,同时深入企业,征询相关企业业务和管理人员的意见,使之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教师通过对企业人员的培训或挂职锻炼,获得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更能适应市场和企业用人要求。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能及早了解和获得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教师的培训、咨询活动,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市场的调研、策划,也切实解决了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深化产教融合,拓展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助推应用型专业建设与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校企双方基于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和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两个角度开展深入整合双方资源的活动,体现为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进行教学过程改革,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术和技能的培养[3]。深化产教融合,要求建立以校企双方协同育人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采用体现人才理论与技能全面发展要求、突出应用型实践操作能力和注重专业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体系;具有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具备服务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实力;行业企业能够深度参与专业教育;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选题相当一定比例来自行业、企业现实需要,研究结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一)转变观念,开放办学

要注重将校企合作理念贯穿于大一至大四的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实验实训设备设施的选择,课堂理论讲授过程,专业实习的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有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建设中注重转变观念,始终坚持“送出去,引进来”的原则。专业负责人和专任教师要主动走出校门,走向地方政府机关、行业、企业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等,广泛摸清人才市场动向和人才需求结构,同时集中探讨多种合作的可能和开放办学。在具体方法上,选择个别企业率先突破,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进而推广,实现产教融合的全面进行。

(二)深化融合,提升内涵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融合”,学院通过深度合作,互惠互利,提升内涵,努力做到三个“融合”:(1)平台融合。包括实验实训平台、校企职工培训平台、科研合作平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的深度融合。学校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高效实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和市场的要求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和实训环境。(2)团队融合。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任教课程等特点与企业双向合作。教师主动进入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咨询、市场调研指导、参与员工培训等。同时,邀请企业高管、专业人员进入课堂,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规划项目及科研项目的研发。(3)专业与课程融合。学院邀请合作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最终实现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高度连接。

(三)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才共育、共谋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在寻求校企合作模式时,力图改变传统的“松散型”合作方式,创造条件向“紧密型”合作方式转变;力图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渠道和合作方式,避免合作的单一化或不充分;力图采用实用化、实质化的合作内容,去除过于形式化的流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实施多种人才考核方式,全力提升双方的培育质量和培养成效。当前科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采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专题讲座。每年不定期邀请5星级国际酒店、4A/5A景区、国际旅行社的人力资源总监、人事经理来校开展酒店、导游、企业管理、财务核算、市场开发等专业素质与技能方面的专题讲座。(2)现场指导。邀请企业部门经理、领班、技能培训师,面对面交流,针对学生开展现场情景教学与实操技能指导,对于学生的疑问或实操中的问题和疑惑,现场答疑解惑。(3)企业培训。派学生进驻企业,进行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实习中间轮岗,学生接受企业的岗前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上岗。(4)学员交流。企业派员工来校听理论课期间,以及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互动交流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设立奖项,积极引导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共享与共同成长。(5)成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学院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共同组建了该特设机构,共同商讨、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參与教学计划的调整[4];提供企业的旅游人才需求及变动信息,根据企业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实训内容;协助学院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重视科学规划与平台建设,助推校企合作升级

要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规划,对合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制度上形成保障,对人员、资金、场地、时间、形式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而且注重高层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一)注重校企合作教育的科学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关于“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对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主动与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建立创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战略协同,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5],经过严密调研、反复论证和多轮商讨,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十三五校企合作专业教育规划》。

(二)制定校企合作具体举措,各环节有效衔接

在校企合作教育规划中,在管理机构上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具体办事机构;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高效运行,制定详细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执行措施;在资金安排上,设置专项经费,确保校企合作的稳步推进和不断升级;在各个主要环节,明确校企双方的各自作用,设置具体奖励和监管约束措施,对重要环节有目标、有措施、有监管、有考核,确保规划不流于形式。在人才培养初期,让旅游企业专家人员加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委员会,将企业和社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管理制度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内容到校内实验实训环节、专家讲座,再到毕业论文选题与设计,企业专家都以不同方式参与教学;在学生校外的体验实习、专业见习、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期间,旅游企业专家更是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指导引领学生掌握技能和利用知识;在学生毕业前期,企业专家更是直接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

(三)打造高层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

着力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基础平台建设。(1)搭建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在办学过程中,与多家旅游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著名旅游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充足的、高质量的系列专业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搭建专业建设管理平台。建立校外专家专业教学委员会,使得企业参与学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3)搭建师资队伍管理平台。努力打造“双师型”旅游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让“专业教师走出去、企业人才请进来”,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教师2/3以上具备行业经验,近半为“双师型”教师。(4)搭建创新创业管理平台。组建创新性强的旅游专业教师指导团队,主动寻求有高度责任感的龙头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构建创新创业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R].2017-10-18.

[2]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45—147.

[3]邵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9:184—195.

[4]张志海.构建应用文课程民主课堂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8):27.

[5]许戈平,胡亚春.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2012(3):81—83.

作者:高军 郭洋洋

文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2: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科学规划课程体系,进行教学环节的创新及优化,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能力导向 旅游管理专业 职业引导 教学模式

一 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旅游管理人才要具有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包含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实践内容较少,培养体系不能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另外,教材更新速度慢,理论知识过于陈旧,很多教材依然采用很多年前的教学理论。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等新概念逐渐产生,相关的旅游管理理论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旅游管理理论课程不再适合当前的人才培养要求。

2.人才培养过程的制约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对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这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划分,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挥。当前我国教育部门的人才培养过程只是简单地按照一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进行,并且实践教学环节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旅游管理专业老师不注意观察学生兴趣以及方向,对所有的学生采用一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必要的引导,影响了学生特长和潜能有效发挥。

二 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实现途径

1.科学规划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引导教学课程体系需要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要以能力导向为目标,通过调查旅游市场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及对人才的满意程度来进行学科体系设置。例如,旅游人才今年大多需求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综合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针对这种需求,学校可以相应的进行跨学科教学,由旅游专业、管理类专业、文学专业等相关学科的老师一起研究如何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另外,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潜质和兴趣,采用分方向教学的方式:高职一、二年级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三年级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将他们分配到相应的企业或者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这样针对性强,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最后,学校要重视基础教学,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学校为了降低成本,一再减少相关课程的课时,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确保基础学科教学,让学生通过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2.进行教学环节的创新及优化

传统的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传授。在基于能力导向的培养体系下,教学环节需要进行创新和优化。首先,老师和学校都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资料,进行不断地实践,而老师和学校不可能一直监督和指导这些学习的进行。因此,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效率低、效果差。为此老师需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互动教学方式、远程教学方式等有效的教学,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也可采取案例教学和小组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更有针对性。

三 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专业。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必须要进行不断地实践。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内,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缺乏自律能力,难以保证实践课程的效果。在能力导向的学科培养体系中,学校应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景区或旅行社进行合作,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实习等,并需要安排专职老师负责学生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和相关的影像资料,以保证实习效果。为做好实习工作,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学生实习事务办公室,处理学生的实习事宜。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以及其他教育部门应该十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通过方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0(5)

[2]田里、马勇、杜江.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桂凤.基于能力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引导教学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杨凡

文学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基于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探讨

摘 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旅游管理也迫切需要实现信息化。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使我国的旅游管理迈入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行列。本文才能够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必要性,最后就如何有效地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化;有效发展

1 前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旅游行业作为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产业,对信息技术也有着非常强的依赖性。但我国旅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起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充分重视这一点,提高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

2 旅游管理信息化概述

所谓信息,就是指音讯、消息,也就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现在人类社会传播的所有内容。人们通过获取、区分各种不同的信息来区分不同的事物,从而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改造。信息化,就是发展以计算机为智能化代表工具来造福社会。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1]。旅游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在旅游信息和信息载体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旅游信息资源从开发、利用到反馈的整体统筹高效便捷,从而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优化旅游产业。

3 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信息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虽然采纳了电视会议、电子宣传、电子货币交易、数字化电子网络等多种信息技术,但只是在旅游企业中的计算机预定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而在旅游信息化管理应用还比较缺乏,现有的一些应用也存在不成体系和缺乏实用性等缺点。局域网数量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比较少,旅游资源和相应的服务信息难以有效结合,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管理体系,信息沟通和反馈往往只能通过单纯的直线交流,我国的旅游管理信息化已经远远落后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我国的国家旅游局从1990年就开始重视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开始筹建信息中心,使其作为向旅游行业提供相应管理和技术服务的直接机构[2]。

4 发展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4.1 信息时代的客观需求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旅游业处于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就需要信息的不断流动和互相交流。旅游行业有着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等行业特点,不论是旅游行业内部还是与其他行业之间只有保持信息的一致才能使旅游业实现正常发展。当今的旅游行业比起传统旅游,流动性更强,涉及范围也更广,所以只能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旅游管理才能实现整个行业中各企业的相互配合。如果对旅游信息流没有进行恰当的管理,就无法适应现在整个行业运营的复杂性,也无法适应现在高强度的管理模式[3]。近年来假日旅游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绝大部分是由于顾客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另外,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良好的信息化旅游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各地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掌握市场供需行情,从而明确旅游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对旅游市场进行相应调节。

4.2 旅游企业的内在需求

旅游市场中,消费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是无形的、不可转移、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产品不可存储。旅游市场中,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途径只有通过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旅游者需要便利高效的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互联网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更直观的感受,使消费者能够提前对旅游目的的价值进行评价,使消费者在旅游消费中不必承担过多的风险,也能使旅游者更注重享受旅游的过程,还可以促进旅游消费产业。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也需要通过便捷的信息渠道进行交流,对旅游产品价格、旅游管理等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沟通。旅游产业内部各环节都需要信息进行联接。另外,旅游业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外界经济因素等影响,从而产生较大的内部波动。为了能够使旅游产业更加稳定,也需要通过信息来对整个产业进行及时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决策。离开了信息化管理,旅游业自身将无法稳定持续,信息化是旅游企业自身的内在需求。最后,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快速和准确,从而节省大量开支[4]。旅游业因为自身特点也非常适合开展电子商务,如今电子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更有利于进行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4.3 拓展旅游产业的需求

我国旅游产业与国外相比,在管理的企业隶属部门和地方管理体制都有很大的区别。旅游局在有些地区是当地政府的行政部门,而在有些地区作为事业部门,但是县市级的旅游局一般都是政府行政部门。这种局面是由于我国对旅游业的认识不断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导致的,使得我国的各地管理体制并不统一。要想使得这些管理部门能够进行统一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有效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就离不开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各个组织和企业都可以加入到旅游管理系统中,实现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大大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其次,发展我国旅游信息管理水平还可以有利于我国的旅游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现代的旅游产业市场经济特征非常明显,信息化管理可以有利于建立旅游市场体制,为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近几年,旅游产业越来越向国家化方向发展,出国旅游已经成为趋势,整个世界的旅游业也紧密联系起来,国家间旅游业互相依赖,共同进行发展[5]。这就需要我国面对新的机遇能够建立起一套有序规范的旅游信息化系统,及时了解各国的旅游动态和相关政策,与其他国家进行信息的沟通,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保证我国的旅游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5 发展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5.1 充分发挥政府扶植引导作用

政府对于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政府要重视我国的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发挥出主导作用,积极扶植我国的旅游管理信息化革命。要从国家的旅游管理部门开始,鼓励各旅游企业、旅游公司进行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尝试。号召旅游企业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和交流,还可以结合银行进行网上保密措施的确定。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快旅游企业实行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此外,政府还应该增加对增加旅游管理信息化相关工作的资金投入。因为旅游信息化更多的是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在短期内可能给旅游企业并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所以许多企业并不想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在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中。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复制作用,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给各企业进行旅游信息化管理。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即使有进行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想法,也大多没有充足的资金和实力,从而影响了与潜在客户的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相应管理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扶植,利用区域的整体实力带动本地旅游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对于旅游信息变化快的特点,地方旅游管理部门还要注意进行定时收集,并进行及时信息更新,方便旅游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或企业自身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同时保证所得信心的准确性,避免不准确的信息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5.2 重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图形、属性和其他各种信息的综合型计算机系统,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管理、分析、判断等,通过对地理信息的分析、交流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多方面的旅游信息,并能够帮助消费者进行决策判断[6]。把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再对旅游管理系统进行建设,就能够更准确、快速地提供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制作出相应的地图,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旅游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内容全面丰富、更新共享及时的信息数据库。旅游管理信息中一般包括地图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地图数据库是用来生成专题地图,对各旅游景点的地理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合成,然后运用到空间规划中。图文数据库是指各种数据和图片,用来宣传各旅游景点,最后产生出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将地图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与旅游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把图像数字化,并且能够将旅游地区的数据进行存储,便于以后的查询检索。

5.3 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旅游管理信息化的硬件主要是指需要在各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景点等对电脑网络等信息化必备知识进行普及。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进行有效推广,并由专门技术人员帮助各部门建立起相应的网站,这些都是推进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必备基础。国家级旅游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建立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旅游信息网站,对旅游信息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旅游管理信息化的软件主要指的是重视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只有有了专业性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发展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对现有的信息技术人才,还应当扩大到所有的在岗人员,使人人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操作能力。制定一系列对人员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计划,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还可以与高校合作,委培高校进行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实行奖惩制度,把职工培训成绩与绩效奖金挂钩,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突出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

5.4 政府加强进行企业资源整合和共享

政府除了进行相应的扶植和引导外,还应当注意对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共享。传统的旅游网站都是比较分散的状态,只包含了很少外部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资源难以进行共享,无法达到较高的利用率。政府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建立为整个区域建立一个集成化的旅游网站,对区域内部的所有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位各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营销平台,然后由各企业来进行具体的内容建设。此外,还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把区域内的技术进行整合和共享,要意识到技术不是越领先越好,而是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制定合适的技术标准,为各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展示平台,共同对消费市场进行研究,制定出新的营销方案。同时,也要重视传统营销手段的运用,把新的营销手段与传统营销手段相结合,两种手段互相弥补,共同使用。

6 结语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旅游管理信息化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有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使我国的旅游产业迅速成长,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的大环境。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自身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我国的旅游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捷.简论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24(1):57-59.

[2]唐俊雅,伍世代.旅游管理信息化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18(3):89-92.

[3]张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初探[J].旅游管理研究, 2013,7(12):26.

[4]李宇.加强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企业导报,2011, 12(5):99.

[5]文俊.论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问题[J].企业家天地,2013, 26(7):64-65.

[6]井艺虹.浅议旅游管理信息化[J].安徽文学,2010,16(9):282.

作者简介:刘瑛(1967-),女,河南开封人,本科,高级讲师,经济管理,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在校从事旅游管理相关教学。

作者:刘瑛

上一篇:物流品牌发展论文下一篇:有线数字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