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媒体竞争日渐“白热化”的背景下,全国有半数以上的电台经营困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广播节目质量偏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 篇1:

试论新形势下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对策

摘要 文学的衰落,使广播文学节目也有所式微。要让广播文学节目在新时期重振视听,除了加强节目的互动策划、眼光朝下和得到决策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外,节目主持人的苦练内功、具备较好的艺术感悟和清雅语言也至关重要。广播文学节目必须既不离下里巴人之亲爱、又具阳春白雪之高雅,做到雅俗共赏,给人们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呼应。

关键词 广播文学;生存对策;平民KTV;主持人内功;清雅语言

文学的美常常在朗读中得到最好的表达,所以我们对19世纪的西方上层社会生活总有着这样的印象:贵族小姐们在花园里一边读着小说或吟着诗歌,一边为爱的心思烦恼着;要么就是年迈的英国老爷对着暖暖的壁炉,听家庭教师用带着乡音的伦敦腔念诵刚刚出版的培根诗集。而后来随着广播在20世纪的普及,收听与欣赏无线电波中的文学节目成为了几代人的习惯与享受。怀想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天地》中那首男女对播的著名的《四月的纪念》,如今30岁以上的过来人一定难忘当时广播文学曾经的辉煌。

然而,曾几何时,文学衰落了,与文学休戚相关的广播文学自然也受到影响。广播的听众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广播文学与听众的关系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位移。过去的文学听众,听广播文学节目不仅讲究播音演绎的意境韵味,还要寻找深刻的思想意义,为的是能陶冶性灵。现在,这种听众越来越少了,充斥众多频率的是各种流行音乐、娱乐恶搞节目,这个时代的主体听众们似乎认为这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远比那些舒缓的文学来得更直接、更便捷,文学尤其是广播文学已经退守为广播媒体的一种似乎有些勉为其难的责任和自觉行为,退守为少数主持人坚守的一块精神凈土。

虽然,很多的听众离开了广播文学,并不代表留下的广播受众就无所谓于广播文学节目的有无与好坏,相反,他们对广播文学的钟爱与专一,更应该激发起广播媒体工作者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广播文学节目,让这些品位受众享受同样有品味的节目。《今日有约》是扬州新闻台创办了12年的广播文学专栏,曾被评为江苏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节目多次在全国及全省评比中获奖,该栏目的生存与发展折射出中国广播文学节目的共同命运,本文主要将以此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广播文学主持人自身及外部的生存对策。

一、强化互动,定位平民,让广播文学成为受众的精神KTV

1、多形式的互动是网络时代传媒文学生存的“吸氧机”

广播文学要继续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改变自身传统的存在方式。广播文学不能自暴自弃,它的兴旺与否不能完全取决于其他介质文学的影响,而是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以往的文学节目大多采用播音加朗诵的形式,但在文学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文学应该用更加新颖的播出形式来吸引听众。广播文学节目的播出形式不应该仅仅限于过去呆板的那种“你播我听”,它像其他文艺节目一样,同样大有潜力可挖。比如,如果是网络抢走了你的风头,你照样可以利用网络;既然音乐娱乐节目能够通过短信、热线进行互动,你不妨也引进这种现代资讯工具。扬州新闻台的《今日有约》便是当地相当有影响的文学专栏,赏析的都是听众的原创作品,其中不乏高质量的美文,该栏目每周都要选出一位“文友之星”,并从每周评出的听众中再遴选出一位“月度之星”。在每月的月结节目中,主持人会邀请上月获奖听众共同主持,回顾精彩文稿、采访作者及专家,作者交待写作背景、讲述遗憾与得意之笔。因此,专家点评到位,听众参与积极,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在这里发表,更可以通过网络跟帖投票的方式支持他们喜爱的作品。正因为如此,该节目始终集聚着一批固定听众。

《今日有约》专设的网站,最初考虑只是希望能给听众提供新的与主持人和嘉宾交流的平台,增强参与性,但是主持人很快发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平台,论坛、链接作者博客还成为了受者与受者之间直接交流的途径,这些文学爱好者在参与节目后,相互之间构建了更紧密的联系,举行小型聚会,甚而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执子之手的夫妻。

2、平民的情感、平民的天地。是当下广播文学的生存抓手

我们身处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弄潮儿笑意人间,但时代生活更造就了大量的普通百姓和边缘人群。作为这个时代生活的镜子,当今的文学,内容可谓丰富庞杂,光怪陆离。受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归根到底,人是根本,只有表现人,尤其是表现普通人的文学才最具有活力,广播文学同样如此。多年的广播文学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商业英雄的时代,但更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广播文学只要面向平民,注重对平民的人文关怀,节目一定会受到受众的喜爱。

所谓面向平民,首先是题材上关注百姓身边的事——他们的苦乐、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抗争,他们的故事即使失败也能给我们以悲剧的美,他们的生活也许平凡却散发着真实的芳香,《北京人在纽约》也许传奇,却离我们太远;《省委书记》也许惊心动魄,却与我们百姓生活红墙相隔。如果说报刊尤其是那些大报是办公室族群们的专利,那么我们广播却应该甘愿与平民为伍,不仅关注他们,更要请他们成为我们的座上宾。事实上,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与才华已经成为了我们广播文学节目的主角。比如《今日有约》全部的文学稿件都是来自听众的创作,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的人也许是月薪三百元的企业保安,也许是小商品市场的摆摊卖袜者,也许是根本就没有工作。《今日有约》近年来有多件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广播节目评比中获奖,节目题材几乎都是平民作者的草根故事。获全国二等奖的《写在生命的边缘》讲述的是一位来自盐城的中学老师、一位视写作为生命的重症肝炎患者的悲剧人生;获省一等奖的《风雨兼程》讲述的是一位生活清贫的文学青年创作并自费出版长篇小说的故事;《“玻璃之海”的梦》则见证了扬大人文学院一位女生四年的创作之路和文学梦想的实现……凡此种种,是广播文学对平民的人文关注,是平民听众对广播文学的深深挚爱。

3、广播文学敏感脆弱,始终需要传媒部门的政策性关爱

中国的媒体已经走入市场,广播文学同样要面向市场,但市场从来是媚强凌弱,弱者不应该、也不可能指望市场的照顾。但广播文学可以寻求作为公益事业的一分子而得到政府部门的关照,比如演艺事业要产业化运作,但依然有昆曲、清曲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额外保护一样;又比如中国加入WTO,有幼稚产业需要得到几年的保护期,广播文学也应该得到广播电视管理与生产部门的政策性保护,否则它的存在和发展就必然面临危机。广播文学节目的确难以成为营利性为主的创收节目。它的运行,需要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认同,因为它的存在最终赢得的不是利润,而是爱心与口碑、品位与责任。纵观欧美发达国家,一方面,物质生活异常丰富,另一方面,文学的创作、欣赏和出版

依然旺盛,甚至成为了品质生活的外部特征之一。而各级国营电台对文学的传播与繁荣承担着自始至终的责任角色。在莫斯科地铁站,你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候车者不是面色焦躁地徘徊,而是手捧书卷、静静读书,而且大多为文学著作。据了解,俄罗斯的电台也大多开辟有大量的文学欣赏节目。我国的主流媒体至目前为止,依然身兼公益事业与产业经营双重角色,为公益事业进行必要投入依然是一种义务,文学作为一件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当然需要得到政府及媒体的公益性彰显。因为迎合受众的趣味从来不是媒体生产的创造性行为,只有开发兴趣、引导兴趣才是体现媒体高尚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举措。现代传媒若将商业逻辑过多地置入文化领域,让受众兴趣一味地掌握传媒文化,让文化与商品等同、公民与消费者混一,让消费能力、收视兴趣代替文化品位,则不仅限制了受众的文化选择权利,传媒文化也将沦为金钱的暴政或群氓的狂欢。文学凝聚着时代精神的精华,代表的是有品位的人生,它应该成为国人及其媒体共同持有的精神外貌。

当然,目前国内部分电台还保留着一些文学节目,只是播出时间在缩短、播出频次在降低、播出安排在非黄金时段。而就在许多电台热议要不要撤除最后的文学时间之际,上海台曾经名震业内的文学栏目《午夜星河》在停播后又恢复播出,已经成为广播文学节目存在需求的最好例证。

当然,广播文学栏目除了正常的节目以外。也需要通过面向社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活动,如“征文”、“朗诵”、作品结集出版等,以争取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吸引尽可能多的商业赞助,从而更好地回馈媒体本身。

二、内功扎实的文学主持是广播文学节目的生存本体

當然。就广播文学节目而言,外在的构思、互动、策划再精巧,媒体单位和领导部门在政策上再倾斜,节目本身无魅力,这样还是难以真正树立品牌,不能吸引受众收听。由于中国目前广播节目除新闻资讯外,大多已衍化为主持人节目,即一个节目在正常运行下的策划、选题、主持、播出均由主持人一人独立完成,所以主持人已成为一档广播栏目能否真正受欢迎的关键。广播文学节目的传播方式至关重要,其最大的优势和迷人之处,就在于它通过声音气质的塑造、情感流向的展现,来构筑如诗如画的空中场景,从而提供给听众如痴如醉的心灵交流和听觉享受。也许作者送来的是未经雕琢甚至可能是外形粗陋的璞玉,而到主持人奉上的必须是外表细致又内核光彩的精品之作。

1、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要成为文学节目主持人的看家本领

我们深知,文学欣赏虽然不排除理智的认知因素的参与,但作为听众,主要借助于音响的感知、联想、情感体验以及理性把握观照,一步步接受欣赏对象的情感,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对假丑恶的憎恶摒弃,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所以文学节目给予听众的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在对这些作品的聆听过程中,我们常常产生情感的对流和宣泄,悲苦时泪湿青衫,畅怀时笑人彩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文学节目主持人能够沉潜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交流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敏锐的情感体验,主持人就很难进入作品的规定情境,也就不能带领听众获得心灵上的震颤和灵魂上的净化。

《今日有约》里获省一等奖的节目《点亮心灯》中,曾介绍到主人公作者写给家乡妹妹的一首诗:《家书——致小妹》。诗中这样写道:“可是妹妹你别哭/我们都是吃过生铁的孩子/所以看透了饥饿的深浅也认识死神的狰狞/妹妹你放心/我可以背叛上帝/心却不会离开你一瞬/就像小时候我们沦落在沧州/面对一群恶狗/我抱起你的哭声……/我们虽不是勇敢的水手/但头颅必须高出浪峰。” 这首诗写出了一对经常被饥饿折磨、流落街头村口但决不服输的贫苦孩子的形象,诗的语言质感厚重粗砺又令人心酸。主持人在朗诵这首诗时,用心感受这首诗所蕴涵的面对苦痛愈加深沉的兄妹情感,所以朗诵时注重用内敛而坚定的处理方式打动听众。不少听众在网上留言,说他们从节目中似乎闻到了一股泥土的腥味。因此,只有当主持人沿着稿件提示的轨迹去充分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作者的心,才可能在丰富多彩的感知中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按照自己的审美体验对作品进行补充和加工,最终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主持人对文学作品的把握感受还表现在要拥有较强的文学判断力。因为从传播效果上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走入广播,虽然现在听众的来稿普遍水准不断提升,但只有那些原作有意境而不抽象、内涵深而又形象、顺畅而又有感染力的作品才能被选择播出。而对于一些作品的文字艰涩之处,主持人必须进行深入浅出的润笔。获省一等奖的节目《亭亭小荷少年心》介绍的是在扬州举行的第五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的获奖作品,才露尖尖角的亭亭小荷们固然才情万丈。但某些段落章句不免辞藻华丽恣肆、奇幻过度,播讲时就进行了合理修正,虽然当初删改时多有不舍,但实践证明,明白晓畅才能真正适合广播媒介的传播。

此外,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如今创新作品不断增多,面对无数佳作,如何从听众心理出发,避免“大路货”,多给他们选择一些新鲜、有韵、独具特色的作品,也是对主持人的考验。而关键是熟悉文坛现状,善于对比、筛选,百里挑一。播撒良种,才会开出鲜丽之花。获省一等奖的节目《西域的忧伤》讲述的是汉代第一位和亲西域的公主——刘细君的故事,它得力于扬州作者的一部同名网络小说,由于节目的推介,听众不仅感受到这部网络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而且了解到这位早于昭君出塞72年的和亲公主的传奇,更为她凄美的故事以及被后人的遗忘而感伤。

2、准确的音乐鉴赏能力也为文学节目主持人之必备

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对于每一位节目主持人来说都必不可少,对于广播文学节目主持人更是至关重要。深厚的艺术鉴赏力不仅有助于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改善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体现在节目制作中更能为节目直接添彩,而在艺术鉴赏力当中,音乐的鉴赏能力又是首当其冲。

诗人斯好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所有的语言都在岁月走过后苍白凋零,如果我们的心灵仍回荡着什么,那就是音乐。”

有人或许认为音乐鉴赏力对音乐节目主持人至关重要,但对于文学节目主持人来说似乎可有可无,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想当然。实际上,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更能增添听觉艺术的魅力,抒发和渲染情感,大大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并可以弥补语言无法表述的空间。诚然,音乐和文学都各有独特的魅力,这是任何别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但单纯的音乐往往由于抽象而不易被一般人理解,只有当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才可互为补充。比如,获省一等奖的节目《六月星辰》赏析了四位听众的作品:中文系学生写作的《亲爱的小

弟》,其背景音乐深情浓郁;网络写手老辣凝练的《刀手》则使用了风格冷峻的配乐;教师作者《土地啊,土地》的音乐则跳跃灵动、充满生机;一位擦澡工写来的《人间百态》垫乐清淡,还加配了浴室里淅沥的水声,四篇风格迥异的作品配上相应融合的音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文學节目要紧随时代,除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文字特色要具有时代感外,使用的背景音乐同样需要时尚、新鲜,切忌几盘CD“万人配”,因为即使情绪很契合,也有老调重弹之嫌。《今日有约》节目就始终主张采用意境贴合的最流行的中外歌曲为文章画龙点睛,此外由于电影艺术已成为目前形势下的最高综合艺术形式,所以它往往集中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音乐家的最新最好的创作,所以电影音乐也可以成为广播文学节目丰富的音乐源泉。也因为主持人平日收藏了大量的影碟及其电影音乐,所以在制作后来获全国二等奖的广播作品《高山流水遇知音》时,就能自如地使用到多部电影大片中或磅礴或空灵或诡异的音乐素材。也由于垫乐时尚不老旧,所以听众说,这样的文学节目从没有酸腐之感。

3、文学节目是否足够品位,还依赖于主持人清雅的语言表达力

文学是有品位的语言,文学节目主持人作为新型的文化传播者,使用的语言也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与作为节目本体的文学语言相匹配。

有声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它由语符、语义、语言的文化内涵三个层次构成,其中语义隐藏于语言代码的背后,反映了人们传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声语言的实质。所以,夏丐尊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语言的文化内涵是能够将语言作为一种刺激物,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引起审美想象,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文学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它首先表现在语词的选择搭配上。如主持人在《亭亭小荷少年心》的结尾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一场开在夏日里的盛宴已经在轻起的夜风中落幕,但我仿佛看到那满塘亭亭小荷的花蕾像饱蘸了朱砂的大号羊毫,正准备着要去书写更美好的文字、点染更绚丽的青春。等攒足了彻夜的雨露,他们,一定会绽放。”

把崭露头角的少年作者比作小荷,再将小荷比作朱砂笔,意指他们将描绘人生的青春篇章,这样不仅使语言显得雅致,又能引起受众的联想。

语词的选择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积累越多,文化内涵就越丰富,语言的品位也就越高。当然,主持人的语汇要雅,并非文涩之词的堆砌,那反而会有一种做作和酸气,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古人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做诗、写文章要字斟句酌才能写出传世篇章。其实,文学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同样需要精于修辞、锤炼字句,做到高雅而不粗俗,韵味无穷而不是味同嚼蜡,给人以美感享受。

三、结语

综上所言,要让广播文学节目在新世纪的时空里重振视听,除了加强节目的互动策划、眼光朝下和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支持投入外,节目主持人的苦练内功、具备较好的艺术感悟和清雅语言也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我们的广播节目产品才能既具阳春白雪之高雅,又不离下里巴人之亲爱,雅俗共赏,给人们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呼应,用文学的光芒照亮我们并不完美的生活。

作者:石 翔

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 篇2:

与时俱进是广播节目长盛不衰的法宝

【摘 要】在媒体竞争日渐“白热化”的背景下,全国有半数以上的电台经营困难,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广播节目质量偏低。笔者结合多年的媒体工作经验,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广播节目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频率和节目,做到新闻节目民生化、文学节目原创化、经济节目资源化,节目形式时尚化、灵活化、延伸化,以此在频率及节目设置、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

【关键词】广播节目 节目设置 节目内容 节目形式

广播作为最早出现的媒体形式,以其伴随性、互动性强,传播迅速快的特性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广播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有车一族更是交通广播的铁杆听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广播电台的发展参差不齐。在全国257座广播电台,2436套频率中,能够自给自足的约占25%,能够盈利并发展壮大的约占10%。也就是说,全国200多家广播电台,大约有65%尚不能实现自给自足。

过半数的电台之所以经营困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广播节目质量偏低,广播从业人员对广播的本质、特点和优势认识不够深入透彻,节目管理较为粗放,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节目收听率普遍偏低。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广播节目必须与时俱进。

一、节目设置要与时俱进

1、以市场为导向设置频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所承载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伴随需求发展为专业化的工具需求,听众除了提出从广播节目获得休闲娱乐的普遍需求之外,还提出了更高和更细的要求。因此,广播频率的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满足听众对节目的需求,也为该套频率即将承载的市场推广平台功能做好铺垫。

比如,1986年建台之初,漯河人民广播电台仅有新闻频率这一套节目,它以播送新闻为主,辅以戏曲、评书等节目。后来,随着听众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多,本台于2002年6月成立了文艺频率,主要以歌曲、小品、相声等节目为主,在一段时期内,频率设置和听众需求还是相匹配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两套频率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了。于是,2005年4月,漯河人民广播电台大胆改革创新,将已经运行近3年的文艺频率全新改版为交通音乐广播,致力于打造最准确、及时的交通信息、路况的播报平台,打造权威、有公信力的频率形象。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拥有私家车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为了有针对性地服务车上受众,2009年4月,我台又成立了城市广播(Car radio),即汽车调频。倡导“服务城市人群,打造城市名片”的理念,节目内容以人为本,涉及新闻、娱乐、消费、就业、音乐、情感等类型,为听众提供最快捷的新闻资讯,最准确的消费信息,最动感的娱乐元素。

2、以市场为导向设置节目

节目的设置要符合频率设置的要求,与频率的定位保持一致。以漯河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的节目设置为例:

作为专业的交通广播,我们提出了“都市人的生活,有车族的广播”这一口号,设置了早、中、晚三大交通节目作为频率节目骨架,即《1067早报》、《交通生活热线》和《1067晚报》,节目内容以新鲜快捷的交通新闻、及时准确的路况信息为主,还有透视热点话题的车市扫描、为车主排忧解难的投诉热线,以及客运传真、快乐的哥,让广大车主品味有车生活,享受驾乘乐趣,交通生活从此不再单调。

随后又设置了汽车专业节目《汽车加速度》和《汽车新鲜汇》,极大地提升了频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成为了汽车品牌4S店、汽车维修店、汽车配件商等发布广告的首选。而交通音乐广播在为广告客户提供绝佳平台的同时,也使自身广告经营收入由原来的不足5万元达到了现在的80多万元,增长了16倍。

二、节目内容要与时俱进

1、新闻节目民生化

目前,地方电台的新闻节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内容老套,形式陈旧。内容大多为会议报道,涉及社会新闻较少,即使涉及到部分社会新闻的内容,形式上也有失新颖活泼。另外,伴随着目前各家省级电台落地,广播数量的增加,节目质量的提高,地方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省级电台由于受地域、人力所限,其节目触角不易经常延伸至地方,因此,广播新闻节目要想吸引听众,本地化、民生化,接地气,是地方广播无可比拟的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漯河人民广播电台较早做出了改革。要求记者真正深入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去,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发生在当地百姓身边真实而又新鲜生动的事情采写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让老百姓听自己的事情。建台之初开播的《漯河新闻》因为采用大量的民生新闻、记者口播、现场音效、录音报道等形式,节目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于2008年9月新开播的首档新闻直播节目《新闻快报》,每天四档,不仅有大量的民生新闻,而且记者在节目直播时,和主持人现场连线,直接交流,第一时间以记者视角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使节目的可听性大大提高,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忠实听众。

2、文学节目原创化

由于文学节目创作周期相对较长,且创作要求较高,因此,地方电台文学节目相对来讲数量比较贫乏,就更勿论质量高低了。

广播文艺的创优是长时间保持的一个传统。我台文艺工作者深入体验社会生活,与时俱进,创作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学作品,如广播剧、文学专题、音乐专题、音乐故事、戏曲专题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年来,我台文艺部创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广播文学作品。目前,已有近二十部作品在全国获奖。这些原创的文学节目不仅丰富了地域性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我台节目层次,更为广大听众带去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奠定了我台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了我台的美誉度。

3、经济节目资源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台紧跟时代步伐,开办了一系列经济类节目。如:有汇聚餐饮业的《吃遍漯河》;网罗购物潮的《消费江湖》;为招聘企业打造的《人才英雄榜》等等。该类节目的内容力争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资源,和广告客户、目标顾客的收听期待相契合,充分实现双赢。

三、节目形式要与时俱进

“内容为王,形式是金”是广播人对广播节目制作、分析、评价应有的双主体价值观思想。“形式是金”是广播对样式的强调。同样的内容,不同的频率、不同的主持人、不同的样式进行传播,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1、节目形式时尚化

首先,节目形式的时尚化表现为时段版块化。我台交通音乐广播每天中午11:00至12:00播出的交通服务类节目《交通生活热线》就是大版块节目的一个成功典范。110分钟的直播节目分为“110警方直播室”、“路况信息”、“车市扫描”、“探马来报”、“快乐的哥”五个版块,将交通作为主线,突出了交通广播的鲜明特色,明确了节目的指向性。

其次,节目形式的时尚化表现为节目主持化。我台城市广播Car radio每晚22:00播出的情感脱口秀类节目《都市夜未眠》就是节目主持化的成功尝试。它的听众年龄从18岁至45岁左右,职业包括高中、大学学生、青年职工、出租车司机、私家车主、公务员、企业业主等。可以说,《都市夜未眠》的听众群是我市所有广播节目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也是层次最高端的。

2、节目形式灵活化

首先,节目形式的灵活化表现为参与互动化。一直以来,我台都非常重视节目形式的创新,其中,参与互动化一直是我台节目形式创新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至今,我台90%以上的节目通过开通短信平台或热线电话,实现了节目参与互动化。

我台大型时政直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不仅开通了直播热线、短信平台,还公布了24小时工作电话,方便听众在节目之外参与;同时,在漯河广播网广播论坛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版块,使听众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参与节目。而我台的《市场热线》、《音乐互动》、《市长新闻热线》等节目甚至以听众参与互动贯穿节目始终,做到了节目形式的灵活化。

其次,节目形式的灵活化还表现为直播现场化。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广播节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节目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单一播出模式,使节目走出直播室,走向户外,到大型社区、生活广场、大学校园等人群密集区做大型户外直播节目。这种节目形式,不但能拉近主持人与听众的距离,而且可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使节目的社会关注度提高,从而极大地提高收听率。

我台城市广播有一档栏目,叫《快乐飙歌场》。这档节目是漯河城市广播重点策划的娱乐互动类的直播栏目。在直播中,内场主持人开通热线电话,邀请听众现场参与,听众热线接入直播室以后,根据听众选择,点播相应K歌伴奏,通过热线直接欢唱。栏目还走出直播室,定期在户外举办选秀类型的户外演出活动。比如走进校园,周末文化广场,卡拉OK评比等,听众可以看到主持人在飙歌现场做节目。由于节目形式新颖,内外场连线播出,即时互动,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迄今为止,已经吸引了上千名歌唱爱好者参与其中。

3、节目形式延伸化

节目形式延伸化表现为联谊组织化和活动户外化。我台以名牌节目为依托,成立了听友会、车友会等联谊组织,并经常组织会员到户外参与联谊活动,成功地拓展了节目空间,增加了和听众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并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听众。

我台专业广播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活动,如一年一度的“爱心送考”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车模大赛暨汽车文化展;旅游小姐大赛暨旅游文化展;古诗文朗诵赛等,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广播节目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从频率设置到节目设置,从节目内容到节目形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使广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与时俱进才是广播节目长盛不衰的法宝。

(作者单位:漯河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周蕾

作者:李双全

广播文学节目管理论文 篇3:

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如何打造个性

【摘 要】近年来,广播脱口秀节目发展势头强劲,拥有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多样的节目形式,为打造主持人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脱口秀主持人打造个性,与栏目定位和风格相吻合是前提;长期深厚的积累是基础;每期节目前的精心准备是手段;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标志。

【关键词】脱口秀 主持人 个性

在广播节目中,有一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这就是脱口秀节目。《电视节目类型学》一书对脱口秀是这样定义的:“电视谈话节目(talk show),英文原意为美国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和人生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通常脱口而出,因而被港台翻译家形象地译作脱口秀。”①广播脱口秀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新闻评论为主的舆论表达是当时脱口秀的主要内容。到了上世纪80年代,大众传媒消费呈现明显的媒介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倾向,娱乐脱口秀节目大量涌现。如今,广播脱口秀节目内容十分丰富,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很多有特色的脱口秀节目成为某个电台或者频率的名牌栏目,具有极强的品牌吸引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海阳现场秀》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脱口秀节目,在业内和听众中有很高的美誉度。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大众传媒充当了个人疾苦和困难的倾诉、生活忠告的权威人士。它们提供了充分的认同机会——在公共鼓励和服务的基础上,私人领域获得了再生。原先内心领域与文学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颠倒了过来,与公共领域相关的内心现象逐渐让位于一种以内心领域相关的客观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私人生活的问题被吸收到公共领域中,在新闻机构的监督下,这一问题即便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也至少被公开化了。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公开化过程,由大众传媒建立起来的领域获得了次内心领域的特征,而私人意识也得以提升。”②广播脱口秀就建立了这样一个交流场,主持人是发起者和串联者,听众可以在这里表达看法和观点,满足人们渴望沟通交流的愿望,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青睐。

脱口秀节目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节目以谈话为主;二是“脱口秀”一词意谓脱口而出,主持人预先不备稿,所谈内容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三是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与灵魂,强烈的个人魅力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是脱口秀节目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脱口秀节目中,虽然有提前准备好的内容,但是很多都属于主持人的现场即兴发挥。主持人根据节目进程和与嘉宾、听众的互动情况,进行发散、演绎、总结等思考和表达。一些主持人在其他类型的节目中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脱口秀节目中就变得拙于应对、漏洞百出、缺少灵动、没有魅力。这是因为脱口秀不同于其他节目,如果单纯照搬其他类型节目的主持技巧,就会让脱口秀节目丧失特点。求新求异是现代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主持人应该具备“独家之优势”的创新意识,拓展自己的主持风格,在创新求变中保持脱口秀节目持久的生命力。

塑造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和个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持人与栏目定位和风格相吻合是打造个性的前提

个性是相对共性而言,每种类型的广播脱口秀节目都有共同特点及对主持人的要求。比如新闻脱口秀节目要求主持人稳重、敏锐、犀利,文化脱口秀节目要求主持人优雅、博学、睿智,娱乐脱口秀节目要求主持人轻松、活泼、时尚……如果主持人与节目定位和风格错位,就会让节目效果大打折扣。现在也有一些用调侃、戏谑等方式来串联和评论新闻的脱口秀节目,《海阳现场秀》就用了一种雅痞的方式评论新闻事件。在2013年8月8日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海阳说了这样一条新闻:

日前有网友上传了一段在丽江东巴大峡谷景区拍到的视频,画面中,黑衣男子先是飞脚踹,白帽妇女随后抡凳砸,接下来黄衣女子马鞭抽,红衣妇女拳脚相加,最后是集体群殴。昨天,丽江旅游局答复称,穿白衣的女子为游客,因骑马付费的问题与马夫产生矛盾被殴打。经过调解,被打游客和旅行社赔偿马夫共5000元。

对这条新闻,海阳是这样评论的:

事情表面上看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也想给各位假期出游的朋友提醒一句,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在景区千万不要和马夫斗气。想当年,玉皇大帝就是和一个马夫斗气引发了尖锐的矛盾,最后发生的故事都被拍成电视连续剧了。

语言非常幽默,角度别具一格,这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但是,所有个性的表达都不能脱离共性的制约,没有稳重、敏锐、犀利这些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共性的支撑,个性也很难得以表达。共性是个性的基础,而个性则是共性的表现。没有共性,无法达到节目的基本要求;缺乏个性,又会让节目流于平庸。一名优秀的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首先要清楚自己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节目的串联人、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节目制作群体的中心人物。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造性的临场发挥才能。这是对共性的追求。与此同时,要在一档节目中,成为具有发言权的人,把专业内容转换为大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并且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传播出去。这便是对个性的追求。在传播过程中,内容始终为王,主持人的音色不一定要多优美,只要能够流畅表达,听众收听没有障碍,就可以通过主持人所播出的内容来吸引听众。

二、长期深厚的积累是打造个性的基础

“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是个立体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主持人并非一个简单的广播媒体人,可能更像个社会学家、情感专家、生活服务专家、评论家等,还可能像是你身边的知心朋友、智者长辈、私人智囊团等。”③对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来说,不断吸收各种思想的营养非常重要,会让内心更为充盈。其思想的厚度和理论的高度会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来。

1.专业性的形成要靠积累

美国有一档著名的财经节目——《大卫·兰姆奇脱口秀》,主持人大卫·兰姆奇(DaveRamsey)在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26岁时成为田纳西最年轻的地产经纪人。1984年到1996年期间,大卫还拥有田纳西州的保险经纪牌照。在节目中,大卫接听听众热线,讨论关于金融和理财方面的问题。所有经济方面的话题他全都用大白话说出来,听众很容易理解。这就是一种长期的积累,在某个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掌握最新的进展,不说外行话,才能树立起主持人的专业形象。

2.权威性的塑造要靠积累

主持人要想在节目中收放自如、灵活应变、妙语连珠、思维活跃,给受众以思想启迪和审美感受,仅有美妙的声音和播音主持专业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渊博的知识、长期的积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美国传播学者曾经对三大商业电视网历任著名晚间节目主持人年龄考察得出结论:43岁被称为广播电视新闻类和广播电视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黄金年龄——性格成熟稳重,其权威和个人魅力都处于巅峰状态,容易赢取人们的信任与好感。④资深节目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主持人是最不需要包装的。”⑤她指的是外在的形象包装,如果就内在来说,主持人是最需要包装的,这种包装就是修炼内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才能有充分驾驭话题的能力,也才能塑造起主持人的权威形象。

3.自信心的建立要靠积累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直播时,前方出现任何问题,请把摄像机的镜头切给我。”⑥这是一种强大的自信,能够把握各种话题并迅速做出反应。白岩松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源于积累。他有一个习惯,无论和什么样的人交谈,都会非常认真、饶有兴趣地聆听。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持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直接经验,而聆听他人却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总之,主持人应是杂家与专家的结合体,在他主持的特定栏目中,他应该是专家,同时他还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在主持节目时对经典书籍中的经典片段信手拈来,可以提高节目的含金量,也会让主持人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如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知识储备不够、缺少社会阅历,有时甚至在常识上出错,对一些问题缺乏深刻的见解,没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脱口秀节目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每期节目前的精心准备是打造个性的手段

1.主持人要参与采访和编辑

每次节目播出之前,主持人都要进行各种准备:设定本期节目主题、与编辑沟通、熟悉稿件,这都是必需的功课,也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必要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持人要参与采访和编辑过程。在广播脱口秀节目中,经常会引入嘉宾环节,通过直播连线或者直播间访谈等形式,活跃节目气氛,丰富节目内容。嘉宾和主持人之间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进行深入、活跃的交流。只有在这种无障碍的交流中,才能让嘉宾打开思路,说出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如果主持人对嘉宾不熟悉,对所谈的内容不熟悉,只是按照编辑事前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提问,就会削弱交流的力度,降低交流的精彩度。

国外的脱口秀节目通常会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主持人直接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制作,对节目非常熟悉,能够做出自己的风格。而国内的情况正如著名评论人杨锦麟所说的那样,“国内清谈节目的主持人大多没有平面媒体从业经验,表达的全是幕后人员的想法。主持人还停留在主播的角色。”⑦任何节目都有主导思想和切入点,广播脱口秀节目同样有组织有构思有一定深度,主持人需要将多方创意结合起来,归纳提炼,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完美表达。所以,主持人要参与采访和编辑的过程。多出去采访,对节目所涉及的范畴始终保持接触,同时参与编辑,厘清思路,加入自己的设想,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节目。如果每天都坐在直播间里,而没有深入到鲜活的现实生活中,主持人就会失去活力,个性塑造就无从谈起。

2.每期节目前要精心设计、寻找亮点

在直播的节目内容确定之后,就需要开始专注于主持人的准备工作了。在广播节目中,开场是很重要的,好的开场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耳朵,让听众有继续收听下去的愿望。如果每次节目开场都是“北京时间xx,您现在正在收听的节目是xx……”就会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主持人可以根据每天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开场,可以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句人生感悟、一个小段子等。笔者主持的中央电台华夏之声《网络文化看点》也是一档脱口秀节目,每天节目的开头都会精心设计。

设计节目开头就好比比赛前的热身,只有准备充分,比赛才能顺利进行。好的开头具有提神打气的作用,也是为后面内容的呈现做好铺垫。其实,需要准备的不只是开头,后面内容的起承转合,哪些是重点需要加大篇幅、哪些是次要内容一带而过即可、听众可能的反应以及如何应对等,都是需要主持人去思考的。只有提前进行准备,掌握了节目主旨和内容,对节目氛围和节奏的掌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不论是与听友互动还是向听众传达信息,节目的清晰脉络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而做到对节目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灵活驾驭。主持人要引领听众投入到节目营造的氛围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感情与听友分享。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便能带“活”整个节目。

四、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主持人个性体现的重要标志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美国王牌脱口秀节目《劳拉秀》的主持人劳拉是一个语言有棱角、让人印象深刻的主持人,对很多问题她都会率直地表达看法。中央电台文艺之声《快乐早点到》主持人大铭的语言风格就独树一帜。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曹璐谈起“铭式脱口秀”,赞美和喜欢之情溢于言表:“大话房价、大话皮鞋、大话三八节几期节目听下来,我就特别喜欢大铭的节目了。大铭最可贵的地方,不是草根的愤青,而是草根的智慧。比如大话房价一期,他说自己是买不起房的,但又望房兴叹,可是节目的落点是只要睡得香,哪里都是床;大话皮鞋一期,从皮鞋谈到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幽默地总结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吃得酸奶、咽得胶囊’……”⑧大铭的语言风格就是幽默讽刺、大胆犀利、天马行空,既要笑料又要养料,因此成就了“铭式脱口秀”。

每一个主持人学业背景和成长经历都不一样,需要结合节目的定位和受众群的特征打造出自己语言的鲜明个性。语言可以是犀利的,也可以是幽默的,还可以是拉家常式的,不一而足。主持人的个性形成没有定式,但一定要有个人的风格,能够让听众很容易就识别出来,塑造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和品牌特色。

注 释

①徐舫舟 《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5页。

②【德】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98页。

③孟亭 《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塑造》,载《新闻实践》2013年第8期。

④王纬 《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70页。

⑤孙振虎 《传媒大学教授孙振虎论“电视脱口秀节目的未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3-09/17/c_125399698.htm。

⑥张卓 《白岩松:理性先生 狡黠先生 正确先生》,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121009/001142.htm。

⑦孟静 《电视脱口秀节目去向何方》,载《三联生活周刊》2004年第5期。

⑧牛春颖 《当广播遇到脱口秀——从温州广播“大铭现象”说开来》,中国新闻出版网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2/epaper/d5322/d7b/201206/23342.html。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莫玉玲)

作者:刘文燕

上一篇:高校档案目录管理论文下一篇:民企财务黑洞调查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