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专业的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模块化建设是语文课程融入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整体思路包括设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模块化课程,推行“必修+选修”的学分绩点制教学管理方式,编写适合模块化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实施过程中,五年制高职学校应着力建设“专业群组+模块组”双组融通的教师队伍,推行“专业渗透式”专业群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索“微认证”形成性评价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基于文学专业的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基于文学专业的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旅游英语的课程特点及教学信息化策略

摘要:旅游英语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以旅游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一种实用性英语。本文从学生、教师、课程内容等方面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并对中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优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特点;策略优化

中职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和相关行业工作。现行的旅游英语是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的教学内容编写出来的实用性英语。尤其是近年来,信息化教学也赋予了旅游英语新的课程特点,加之新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引入,如3D模拟导游实训系统、多种模拟仿真软件等都使中职学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重新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针对课程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果。

1旅游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其他旅游专业课程的关系

基础英语和相关的专业课程是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在没有学习之前,对于旅游专业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很大。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都是专业英语的重要前续课程,因此,旅游英语一般在二年级开设。

2信息化背景下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1)旅游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强。作为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旅游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语。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日常的旅游会话,可以直接与外国游客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无论从事导游还是饭店服务工作,他们的英语服务水平高低都直接影响到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甚至影响到我国旅游业形象。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旅游英语的专业性强。旅游英语涉及大量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如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景点、交通等各个部门、环节的知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学生必须在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后才有可能学懂专业英语的课程。只有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基础专业知识后,具有熟练的英语技能,这样才能为外国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提升旅游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3)旅游英语的综合性强。旅游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用英语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该课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建筑、宗教、园林、烹饪多学科领域。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则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学生的视野。总之,旅游产业是综合性较强的行业,而旅游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4)旅游英语的交流性强。旅游英语课程具有很强的交流性。要求在旅游工作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是旅游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极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口语训练。

3旅游英语教学信息化策略建议

信息化策略是指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完成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中职学校的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3D模拟导游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教学是英语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策略能帮助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使学生可以更迅速、生动地掌握所学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偏好加以强化练习,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为了让学生掌握酒店英语中关于酒店预订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bookingcom等全球预订网,辅以Google earth等虚拟街景导览软件,在纽约第五大道预订住宿,并了解房价所包含的内容和详细的预订条款。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有关酒店预订的英语表达,还锻炼了他们的实操能力,为其今后在酒店或旅行社从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梁文慧,李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旅游学刊,2011,26(2).

李艳.浅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众科技,2011(3).

作者:孙洁

基于文学专业的旅游管理论文 篇2:

五年制高职专业群语文课程模块化建设例谈

【摘 要】模块化建设是语文课程融入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举措,其整体思路包括设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模块化课程,推行“必修+选修”的学分绩点制教学管理方式,编写适合模块化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实施过程中,五年制高职学校应着力建设“专业群组+模块组”双组融通的教师队伍,推行“专业渗透式”专业群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探索“微认证”形成性评价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专业群建设

【作者简介】孙雁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无锡,214028)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一、五年制高职专业群语文课程模块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五年制高职语文服务于专业群建设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语文是一门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职业素养的主阵地。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语文融入专业群建设是五年制高职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情况中,语文却成为“副课”,在服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一方面,多数五年制高职校沿用既有的学科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语文课与专业课教学相脱离的现象,使得语文课程与学生职业岗位联系不紧密,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工作岗位技能所需,极大地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校的办学品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打破单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将五年制高职语文通过课程模块进行重新构建,使其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服务专业群建设,是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

(二)产业升级背景下,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

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地方区域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创新密集型转换。一方面是国家、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低素质与低技能,这种落差造成了企业的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的双重矛盾,同时这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将传统语文课程设置成岗位技能需要的不同模块,通过学生对不同课程模块的自由选择,实现其与不同职业技能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将语文基础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课学习的实践中,以达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模块化课程的设置在实现五年制高职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其岗位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升,为解决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失衡找到了出路。

(三)语文模块化教学是提高五年制高职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语文是培养五年制高职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模块化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对提高五年制高职生人文素养更为有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的灵活性。教师可结合职业目标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和学习实际自主选择所学模块,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职业情境与工作任务的完成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浸润与熏陶。二是思想的渗透性。高职生较大学生相比,阅读量较少、知识面相对狭小,一些传统艰深的经典文章对他们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中国古典文学阅读”模块化教学,通过趣味性、参与性强的教学设计,将艰深难懂的思想、哲理渗透到高职生实际生活与职业情境中,化思想为行动、化理论为体悟,让学生在实践中渗透思想,逐渐提升人文素养。三是内容的包容性。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如笔者所在学校语文课程中设置了“职场生活”模块“工匠精神”子模块,不仅包含了经典古文《庖丁解牛》、现代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还囊括了《考工记》节选、《惠山泥韵》节选等,学生对不同时空、不同文体的相同主题内容进行学习,更能产生不同的联想,在培育职业素养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得到提高。

二、五年制高职专业群语文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整体思路

(一)设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模块化课程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以培养五年制高职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将岗位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学生自主选择所需课程模块,自由组合,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无锡机电高职校专业群语文课程将传统的语文课程统整为以语言技能为基础、职场生活为核心、人文素养为拓展的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设若干子模块,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目标也更为明确(详见下页图1)。学生可登录教务选课系统,预先了解语文课程模块的具体设置、所学专业需要的各项语文能力及相关学分设定,以此结合职业规划、岗位要求与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模块,并制订语文学习计划。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语文融入专业群建设之中,五年制高职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单纯理论学习,而是沉浸在具体的岗位工作情境中,体会语文之“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岗位适应能力得以提升,增强了五年制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行“必修+选修”的学分绩点制教学管理方式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五年制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大背景下,五年制高职校的各系部可根据专业群岗位需求,设置公共基础课所需学分。据此,五年制高职语文可根据专业群岗位语文需求制定学时、学分标准,[1]不同专业群的学生根据岗位能力需要,以“必修+选修”的方式进行选课。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语文课程模块进行学习,修得所需的课程学分,具体参见表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的设置,兼顾不同专业群对语文的不同需求,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语文相关知识、习得相关技能,实現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三)编写适合模块化课程的新形态语文教材

传统教材的编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本着“先知识、后实践”的教学原则,理论基础薄弱的五年制高职生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较弱,还影响了其后续对实践内容的学习。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课程更是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课学习相脱节。编写适合模块化课程的新形态教材是将语文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所在学校尝试由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编写教材,依据专业群建设和岗位能力要求设定教材内容,突出职教特色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将国家教材校本化,完成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无锡机电高职校语文新形态教材借助“活页式”“手册式”等形式,设置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实践和应用理论知识,使学习从输入走向输出,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建构。如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编写《中国古代经典诗歌》活页式教材,以网页设计为工作任务,通过对具有代表性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为每首诗歌做网页设计,将语文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教学效果良好。

三、五年制高职专业群语文课程模块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教师培养:建设专业群组+模块组“双组融通”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在语文融入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语文教师既是“必修+选修”模块课程的教学实施者,又是新形态语文教材的主要编写者,这就要求打破以往单一的语文学科组的组别,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组建新的教师团队。无锡机电高职校尝试建立“双组融通”的教师队伍,将语文教师按四大专业群分成专业群课程组和语文模块组,通过不同的集群组合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合作开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课程模块。专业群课程组要求语文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专业群建设要求,与专业教师一起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开发语文职业教学模块,从语文学科角度助力专业群建设。语文模块组根据专业群岗位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不同专业群的共性岗位语文需求与个性化岗位语文差异,开发、组合“必修+选修”的语文课程模块。专业群组+模块组“双组融通”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同学科合作、跨专业合作的方式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助力语文融入专业群建设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策略:推行专业渗透式专业群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专业渗透式专业群语文课程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职业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是植根于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多赢策略。具体包含以下教学方法。

分层合作式教学: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需要选择不同模块进行学习,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完成本小组的共同学习任务。其流程为选择模块—确定主题—合作探究—发布信息—总结评价。分层合作式教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情境浸润式教学:设置典型工作情境为导向的教学行动,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与职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以是否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检验教学的标准。其流程可概括为:工作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效果评价。如广告设计专业进行“外国经典文学阅读”模块的学习时,创设了为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设计海报的工作情境引领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整合比较式教学: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工作情境进行信息筛选,重新组合,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建立新的学习主题。其教学流程可设计为:沉浸阅读—情感体验—比较重组—创生观点—交流评价。如设计经典课文中的“职场交流表达”“工匠精神”等研究性专题,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比较鉴赏阅读,探究全新的作品主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体验,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发展趋势,服务专业群建设。

(三)评价机制:探索“微认证”形成性评价策略

正如韦伯所言,学习和评价就像同一艘船的两只桨,应该齐头并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模块化课程设置加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课程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元,但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和评价带来一定压力。无锡机电高职校采用“微认证”的教学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完善模块化教学考核。“微认证”是当学生掌握某種技能、完成作业或达到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时,就可以获得徽章,并作为一种便携式、可验证和无感知的学习证据。[2]教师预先设置各子模块的量化考核指标,在线上教学平台设置“微认证”插件,设定每个模块的学分比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模块学习任务获得认证徽章,教师可通过学生获得的徽章数量结合线下学习评价指标,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判定其是否通过本模块学习。“微认证”形式的评价策略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微小、独立的单元,及时、直观的反馈机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将“微认证”的线上评价方式与线下多种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降低结果性评价带给学生的焦虑感,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

五年制高职生在选择“必修+选修”课程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学分的同时,还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学分互换,用其他与语文相关的各类活动成果替代选修课学分,丰富语文的学习形式,依据教务管理部门编写的《语文课程学分认定办法》予以学分认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借助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是比赛获奖互认:五年制高职生参加各级各类与语文相关的比赛获得奖项名次的,均可提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进行学分认定。教务管理部门根据比赛的难度和学生获奖等级给予相应学分,如“文明风采”征文演讲比赛、“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创业比赛等。

二是实践学分互认: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校内、校外、社区、社团等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语文的各项能力,将语文学习从学校推广到企业、社会和生活中。教务管理部门根据实践成果的不同形式和等级给予学生相应学分,如话剧社话剧汇报演出、劳动礼仪值周的优秀事迹宣传、企业招聘会的就职简历撰写等。

三是1+X证书制度中X证书互认:1+X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在语文课程考核中融入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换学分制度。教务管理部门精选并认定各专业群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资格等级和过级率认定相应学分,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资格证、软件技术专业的网页设计师证书等。以证促教、以证促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窦菊花,何高大.公共英语课融入专业群建设路径及效果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5):56-60.

[2]汪维富,闫寒冰.面向开放学习成果的微认证:概念理解与运作体系[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60-68.

作者:孙雁北

基于文学专业的旅游管理论文 篇3:

浅析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 要:來华留学生通过作为入学语言要求的HSK4级后,在专业学习的听、说、读、写方面仍面临大量困难。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在汉语教学上忽视了不同学科的语言特点,预科教育同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现象;同时,HSK4级考试作为来华留学生入学语言要求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试设计上难以有效测试专业学习所需的专业语言技能,词汇量上难以满足阅读专业教材的需求,考试真题平均句长上难以帮助考生适应专业语料的阅读难度,需从预科培养阶段的整体定位、培养方案改革以及预科教育结业考试的开发和启用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汉语预科教育;HSK考试;学历留学生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6.018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ZHONG Xiaolu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Key words:Chinese preparatory education;HSK;Overseas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egree

据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接收了377 054名来华留学生,其中学历留学生164 39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43.60%,同比增加1116%,已成为来华留学生中的主要人群。预科教育是大学的基础课程,是高中教育跨越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1]。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委托具有丰富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经验的高等学校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任务,但其他经费来源的学历留学生的预科教育仍然由各招生院校负责。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成为当前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方向之一①。目前,留学生预科教育多采用“1+3/4”模式,即1年汉语补习后进入专业学院,和中国学生同堂开始为期3年或4年的专业学习。据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要求,汉语水平考试(下称HSK)4级为留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入学语言标准②。但通过HSK4级后,学生在专业阶段仍然面临大量困难。因此,本文将分析三个问题:留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存在何种困难?当前汉语预科教育阶段的培养和测试存在何种问题?如何从培养、测试两方面改进目前汉语预科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接轨专业教育?

一、留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存在的语言困难

《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对通过HSK4级考生汉语能力的描述为:“可以用汉语就较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但据分析,具备此能力的考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在专业汉语技能方面面临如下困难:

首先,留学生在专业课堂上遇到了大量听力理解的困难。专业课堂中存在大量非HSK4级词汇,严重制约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再加上和中国学生同堂上课,教师以母语者间的语速进行授课,留学生无法长时间高强度地使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另外,部分专业课程授课教师的普通话带有地方口音,也是留学生聆听专业课学习的语言障碍 [2] 。

其次,留学生在同专业学院师生交谈时遇到了口语表达的困难。留学生发音的欠标准影响了中国师生对其表达的理解。另外,留学生在交际中会产生偏误,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可从学生母语、习得情况等方面分析产生偏误的可能原因,并推测出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而对于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中国教师,则很难对学生的偏误进行处理和推测,达到交际的目的。

再次,留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板书时遇到了阅读理解与汉字识别的困难:一是专业教材的词汇量远超HSK4级大纲词汇;二是专业教材中的句长远大于HSK真题中的句长,学生会在复杂的表达中失去对句子含义的构建。另外,受汉语书写不分词特点的影响,词和词的界限不易判断,影响了留学生使用词典等资源辅助学习的效果。

最后,留學生在作业、论文的写作方面遇到了学术写作的困难。HSK4级考试中缺少对成段表达的要求,学生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的思维和能力。另外,HSK4级大纲词中书面语词的比重极小,学生缺乏语体意识,在学术论文写作时对词汇、表达方式的选用上偏向口语。

二、汉语预科教育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不同学科的语言特点

汉语预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和基础的专业知识,以达到“语言强化、知识衔接、文化适应、能力准备”[3]的目的。然而,不同学科对词汇、语言技能的要求以及语体的特征都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导致不同学科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现有预科教育中的汉语培训却忽视了不同学科的语言特点,以通用汉语知识应对专业阶段学习,从而引发了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忽视了不同学科对词汇要求的差异。词汇作为“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4],承载了语言中的大部分意义,不同学科中存在着大量专业词语,比如,经济学教材中会高频出现“经济”“货币”“曲线”“消费”等词,而法律教材中则会高频出现“法律”“行政”“利益”“监督”等词。而受到教材、师资、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许多院校在预科阶段并未开设专业汉语课程。

其次,忽视了不同学科对语言技能要求的差异。不同学科受其学科特点、相关职业特点等因素影响,对语言技能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以口语技能为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汉语国际教育、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口译等专业,由于其专业本身涉及更多沟通、传授、商议、洽谈等语言功能,从而对口语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相比之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笔译等专业对口语技能的要求则较低。

再次,忽视了不同学科语体特征的差异。语体是“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5],如文学语体的特点为辞藻和修辞丰富,法律语体的特点为精确、庄重、平实简洁、客观中性。受到HSK4大纲词汇的限制,留学生进入专业时掌握的仅仅是生活常用词,如果进入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有着鲜明语体特征的学科学习,无论在教材阅读或是论文写作方面都将面临较大挑战。

2.预科教育阶段同专业学习阶段存在脱节现象

如前所述,目前通行的留学生预科培养模式为“1+3/4”,即通过1年汉语补习后通过HSK4级进入专业学院,和中国学生同堂开始为期3年或4年的专业学习。其中汉语补习一般由各高校的国际教育学院承担,专业教育阶段由各专业学院负责。由于两阶段分属不同学院负责,常常导致预科教育阶段同专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脱节。

首先,培养方案脱节。“1+3/4”模式从命名上就将汉语预科和专业学习切分为两个独立的培养环节。常见的情况是,预科阶段只教授通用汉语,通过HSK4后进入专业学院,与中国学生同堂学习和考试,毕业除达到专业学院的要求外,还需通过HSK5级。由于汉补阶段没有专业,专业阶段没有汉补,最后出现进专业时毫无专业汉语基础以致听不懂课,毕业时才仓促应考HSK5级的问题。

其次,培养目标脱节。学历留学生目前在预科阶段经历的过程是:使用通用汉语教材学习汉语,通过HSK4级考试,进入专业学院开始专业阶段学习。从现有初中级通用语言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当下使用广泛的教学法看,均重在培养使用者的交际能力,HSK4级重点考查的能力为听和读的能力;而专业学习阶段由于需要听懂课堂内容、阅读专业教材、完成论文设计,最需要的能力为听、读、写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预科教育和专业学习这两个阶段中,汉语的教学、测试、使用这三个过程所培养、考查以及需要的汉语能力并不一致,从而导致了“所学非所考,所考非所用”的情况产生。

三、汉语预科教育测试环节存在的问题

本部分将从考试设计、词汇覆盖、平均句长三个方面解释学生为何通过HSK4级后仍无法顺利进行专业学习,科学分析通过HSK4级考生的汉语水平同使用汉语进行专业学习之间的差距。

1.考试设计

HSK考试自开发以来便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柴省三、符华均等人在其研究中也证明了HSK考试的效度柴省三在《关于HSK阅读理解测验构想效度的实证研究》中,运用聚类分析法对HSK(初、中等)阅读理解测验的构想无关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测验分数可以解释为考生一般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指标,因而,测验分数使用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符华均在《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效度研究》中,从HSK 5级分测验及题型相关分析、因素分析和考生组间比较三个方面,证明了HSK 5级具有良好的效度。 ,但其作为学历留学生入学的语言标准确实存在多种问题:

首先,HSK4的听力录音发音十分标准、规范,且没有自然交际中存在的停顿、重复和背景音等,与真实语音面貌差别较大,而同作为留学入学语言测试的TOEFL(托福)、IELTS(雅思)、DELE(西班牙语水平证书)等考试的听力材料则更接近真实交际的情况。另外,HSK4听力中没有涉及同学术活动相关的语料,如课堂、讲座等,而这正是学历留学生进入专业后主要的汉语语音输入场景。因此,HSK4听力部分无法有效考查考生在真实语音环境中对专业知识的听力理解能力,而这正是听懂课堂内容、学术讲座所需的重要能力。

其次,HSK4的阅读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汇量、逻辑推理能力、检索文本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考查的能力同专业学习所需能力相符,但内容缺乏专业词汇,且语料篇幅过短,无法有效考查考生对正常长度的专业语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这正是阅读专业教材、文献资料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再次,HSK4级的书写部分包含连词成句和看图造句两种题型,实际考查的都是考生的语法和汉字书写能力,无法有效考查考生的逻辑表达能力、书面语体表达能力等,而这正是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所需要的重要写作能力。

另外,HSK4级考试的100道题中95%的试题均为客观题,而其中79%为选择题,题型过于单一,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全面考查,有可能通过短期培训考试技巧而通过考试,因此,有可能无法较为真实地反映考生的汉语能力。

2.词汇覆盖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更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留学生词汇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其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面的水平。为考查HSK大纲词是否足以应对专业阶段的学习,我们研究了HSK大纲词在贵州某高校专业教材中的覆盖率。

这所高校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贵州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高校。2018年,该校留学生规模突破千人大关,共接收长短期来自69个国家的1 073名留学生。

相较于研究生培养,由于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教材在本科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以本科教材为研究对象能更好地探明HSK词汇与专业学习所需词汇量的差距。因此,我们从3个留学生人数最为集中的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必修课教材中各选出一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6](以下简称《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以下简称《管理学》)[7]、《法理学》[8]。三本教材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能够体现国内大学本科教材编写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也分别体现了经济、管理、法律领域的汉语特点。

为对语料进行分词和统计,我们使用Python作为编程语言,设计了两个模块的功能:句长统计和词频统计。进行统计之前,先进行空白段落去除、空格去除等预处理操作。为避免语料长度对结果造成影响,我们将三本教材的文档统一切割成20万字左右的片段。词频统计中,使用了Python的jieba分词库。jieba库是一个简单实用的中文分词库,属于概率语言模型分词,支持三种分词模式。程序使用了搜索引擎模式,对原文档进行分词,统计出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以及这些词汇的词频。此后,将其和HSK指定级别的大纲词汇进行匹配,标记出教材词汇中HSK大纲词和非大纲词,并统计出词频。在句长统计中,程序遍历全文,标记出每句话中的句间结束符号(感叹号、问号、句号、省略号、分号)和句内停顿符号(逗号、冒号和顿号),并剔除出不影响句子长度的引号、书名号、破折号,此后第二次遍历全文,统计出停顿和句子的数量与长度。

《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对各个级别的词汇量有明确规定,HSK1级至6级的大纲词分别为150、300、600、1 200、2 500、5 000词。我们首先考查HSK4级词在三本专业教材中的覆盖率。

考查四级词在专业教材中的覆盖率,实际上即是考查这1 200词在专业教材文本中的占比,方法有两种:一是不考虑词频,重复出现仅算1次,则覆盖率为出现在教材中的四级词的个数与教材中出现过的所有词语个数之比;二是考虑词频,且考虑每个词语所包含的字数,则覆盖率为出现在教材中四级词所占的字数与文本总字数之比。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原因有二:一是将词频计算在内,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通过HSK4級后阅读专业教材能够读懂的比重,有效地避免了教材中存在大量低频词而影响结果的可能;二是尽管经过再三调整,仍然可能存在极少部分分词错误的问题,使用第二种方法可避免分词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只需将有限的1 200词在教材中所占的总字数求出,除以教材总字数即可得出准确结果。

另外,为保证样本同质性,我们仅选用三本教材中的正文部分(目录、序言、结语等均不计算在内),并删去了文中的表格和公式,得到HSK4级词汇在专业教材中的出现情况(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将词频纳入考虑后计算HSK4词汇在教材中的覆盖率,三本教材的结果比较稳定,均在40%~43%范围内,这也证明我们的统计方法得出的结果是科学、可信的。总的来说,三本教材中平均出现了675个HSK4级词,平均覆盖率为41.02%。由此可大致推测,留学生在掌握了所有大纲词汇的情况下,只能看懂专业教材的约40%,这一问题是否能够通过提高留学生进专业的HSK要求而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继续使用同样的方法考查了HSK5级的2 500词和HSK6级的5 000词在教材中的覆盖率,具体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

从表2、表3数据来看,提高HSK的级别确实能够提高大纲词汇在专业教材中的覆盖率,然而,HSK考试相邻级别间的跨度随着级别的增加而加大,从四级到六级词汇量逐级翻倍,学习时间也逐级翻倍《HSK标准教程》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实现了与HSK考试内容、形式及等级水平的全方位对接。其中对HSK4级至HSK6级的建议学时为:4级80~120学时,5级160~240学时,6级240~320学时,所需的学习时间逐级翻倍。,而相应在教材中的覆盖率提高幅度却与词汇量和学习时间的增加不成比例,提高的幅度也逐渐降低。因此,通过将留学生入学语言要求提高至HSK5甚至HSK6,以提高留学生对专业教材的阅读能力的做法是不够经济和“划算”的。

教材中除HSK4级词汇以外是怎样的词汇?以《西方经济学》为例,我们统计了其中非HSK4级词词频最高的前10位,分别是“货币”“曲线”“需求”“消费”“投资”“政策”“政府”“供给”“生产”“利率”,无一例外全部是与经济学相关的专业词汇,其中仅有4个出现在HSK5级大纲词中,仅这10个词语在教材中的覆盖率就达到了7.90%。由此可见,进行专业汉语教学是改善学生对专业教材词汇的理解情况更为经济的方法。

通过对HSK4级大纲词汇在三本专业教材中词频的统计和分析,可知HSK4大纲词在专业教材中的覆盖率仅在41.00%左右,留学生仅掌握HSK4级大纲的1 200词是难以满足阅读专业教材所需的词汇量要求的。教材中HSK4大纲以外的高频词均为专业汉语词汇,由于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通过提高入学要求的HSK级别并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词汇量不足这一问题,而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增加专业汉语的教学。

3.平均句长

句子长度会对语料易读性产生影响,“一般认为长句的难度要大于短句,因为长句中常常包含复杂的语法结构、信息结构和逻辑结构,长句的语法结构要比短句的结构复杂。”[9]留学生考试时所考和学习时所读的语料易读性是否相同?本部分通过对HSK真题语料和专业教材语料中平均句子长度的对比,分析两种语料的易读性差异。笔者从《HSK真题集(4级)(2014版)》[10]、《HSK真题集(5级)(2014版)》[11]、《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四级》[12]、《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五级》[13]中搜集到20套HSK真题,其中HSK4级10套,HSK5级10套,从试卷阅读部分选择出所有完整的句子HSK4级真题中选取了阅读部分的选词填空(人工将正确词语填入形成正确完整的句子)、阅读理解两部分,HSK5级真题中选取了阅读部分的完形填空(人工将正确词语填入形成正确完整的句子)、选择同义句、阅读理解三部分。,建立两个共计5万字的HSK真题语料库。HSK真题与三本教材中的平均句长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无论HSK4级还是HSK5级,小句平均长度都短于教材中的小句平均长度,真题整句平均长度同教材更存在10个字以上的差距。从句长方面看,教材的易读性远低于考試真题,这也是通过HSK4的考生难以适应专业教材的原因之一。

四、对当前汉语预科教育模式的改进建议

当前,来华留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在汉语教学上忽视了不同学科的语言特点,预科教育同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现象。同时,HSK4级考试作为来华留学生入学语言要求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试设计上难以有效测试专业学习所需的专业语言技能,词汇量上难以满足阅读专业教材的需求,考试真题平均句长上难以帮助考生适应专业语料的阅读难度。需从预科培养阶段的整体定位、培养方案改革以及预科教育结业考试的开发和启用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汉语学习应同专业学习并进。留学生在校的4~5年的学习中,汉语学习同专业学习的关系当基本做到齐头并进,互相促进。应在第一年汉语补习的第二学期适当加入专业汉语的教学,在为期3~4年的专业学习中始终保持一定课时的汉语课,并纳入培养方案要求,这有助于留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持续不断地提高汉语水平,同时从语言能力上确保专业阶段的学习效果。

其次,预科教育应分阶段进行。《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中,对预科教育的内容和占比做了如下规定:语言类60%,文化类10%,专业知识类25%,语言实践类5%。预科教育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轻重缓急、不同内容间的关系以及专业学习需要的语言技能分阶段进行教学,建立起有层次的培养方案。以已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经贸类留学生为例,第一阶段应着重通用汉语的教学,尤其是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每周适当增加4~6课时专业汉语课;第二阶段应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将专业汉语课周课时增加至6~8个,并增加数学课;第三阶段应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将听力、阅读课升级为商务听力、商务阅读课,重点提升和强化专业汉语技能。

再次,开发或启用预科教育结业考试。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在多年探索中已较为成熟,预科教育结业考试中的“汉语综合统一考试”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考试与教育测量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汉语考试,填补了预科汉语考试的空白。根据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划分的专业方向,分文科、经贸、医学、理工四个版本,“考试采取汉语语言能力与语言知识并重的原则进行设计,采用综合式和分立式并行的测试方式,以测查语言交际能力为主,兼顾语言知识,对各项语言技能全面测评。”[14]试卷包含121道题,涵盖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两方面。“汉语综合统一考试”相较于HSK考试题型和题量都更为丰富,考查考生在专业领域讲话中关键信息获取能力、近义词识别能力、专业汉语词汇量、快速从专业汉语文本检索所需信息的能力,以及成段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是作为预科结业考试和学历留学生入学语言标准更为科学的选择。

五、结语

随着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预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各留学生培养院校应积极借鉴预科培训基地的预科教育模式,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具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明确预科培养目的、规范预科培养环节、统一预科结业标准、推进预科-专业接轨是留学生预科教育提质增效的具体手段,更是新时代对留学生预科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燕,易红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对外开放——基于来华留学生的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3):67-72.

[2] 刘婷,沈蓉,叶昕媛.“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3):73-76.

[3] 王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8):88-92.

[4]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7.

[5]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8.

[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316.

[7]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學出版社,2014:1-600.

[8]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52.

[9] 郭望皓.对外汉语文本易读性公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8

[10]国家汉办.HSK真题集:4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31.

[11]国家汉办.HSK真题集:5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31.

[12]国家汉办.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四级[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1-129.

[13]国家汉办.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五级[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1:1-130.

[14]王佶旻,黄理兵,郭树军.来华留学预科教育“汉语综合统一考试”的总体设计与质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2):53-58.

(责任编辑:钟昭会)

作者:钟晓路

上一篇:建设与维修管理有线电视论文下一篇:师资队伍建设下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