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几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进而更好地完善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关键词]设计素描计算机工程制图产学结合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建筑装饰行业也飞速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电脑艺术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由于目前国内电脑设计教学才刚刚起步,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为目的,分析了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从基础课到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 电脑艺术设计 课程改革

一、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脑艺术设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新兴的学科,必将给教学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设想。如今,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一个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技术,成为目前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职院校开设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一) 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

在艺术设计中,电脑艺术设计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它是一门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创造现代艺术产品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计算机来表达艺术语言、设计思想的艺术形式。其实质上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用艺术创作的软件,通过软件所提供的创作平台来完成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

(二) 电脑艺术设计在高职艺术类课程中的重要性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在高职艺术类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作图效率、增强设计表达的强大工具。电脑艺术设计所涉及领域非常多,在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可以把人从繁杂的手工设计中摆脱出来,通过电脑快速的绘制出所想要的作品,同时避免了手工设计出错不易修改、费时等问题。

(2)表现特殊效果。只有电脑艺术设计软件才能从相对简单的二维平面设计作品到二维动画、三维电脑效果图及三维动画的表现。

(3)行业和社会的需要。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大部分都要借助于电脑设计软件来完成,会使用设计软件就提高了在设计行业的就业竞争力。

三、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优秀师资力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认为电脑艺术设计是辅助课程,只要把设计构思好,通过电脑设计手段就能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电脑艺术设计只是解决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节约成本的工具,因而不把它作为核心课程来对待,采取轻视的态度。

同时,当前艺术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各个企业也想尽各种办法引进高水平的电脑艺术设计人员。那些注重实际经验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较难进入教学行列,这成为该课程师资队伍发展的一项难题。

(二) 电脑艺术设计相关课程间缺乏衔接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之间,存在着知识的交叉性、连贯性和延展性。而很多课程在讲授时,只传授与己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进行知识、学科知识及岗位知识的外延,造成了课程的脱节,使学生掌握知识单一化、独立化、保守化。

(三) 课程的教学考核与管理不当

目前电脑设计课程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无法给课程以公正的评价,影响了该专业的发展。并导致个别老师在上课时存在随意性,以软件的局部功能专长教学生,使学生的软件知识不全面,不能发挥软件在专业设计上的综合作用。

此外,电脑艺术设计实习实践课程在相应的指导学生、经费、实习时间上无法给与保证,导致学生对实践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毕业后就业困难。由于电脑艺术设计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学校僵化的教学管理,不适合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发展。

四、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 创建与其他设计课程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开设应结合各专业的课程特色,把电脑软件的教学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挂钩,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的设计作品。电脑设计软件的学习既要重视设计艺术的表现,又要重视设计创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学、巧妙地用。

此外,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要与其他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相融合,要有专业方向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考虑专才和全才的平衡,为学生发展形成专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注重并加强课程的实习、实训环节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要面向市场与企业,积极开展实践课程。通过实习实践,加大对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检验程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实践课程教学应多以企业实际课题进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要通过课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多种电脑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经验能力,以及对影视制作、生产加工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的了解,以指引他们的设计思维方式与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可行。

(三) 加强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应尽可能的引入行业内的高技能人才参与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或实训。并加大对在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参加软件的学习培训,提高电脑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达到同时具备教师与行业设计师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际项目的设计能力。

在具有优秀师资的基础上,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量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并可以用“互动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电脑艺术设计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 结论

我国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这就必须加强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现有的课程教学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出新时代要求的设计人才,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孟桂颖.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艺术教育,2005,(02):89-91

[2]石守利.浅谈目前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123-124

[3]王昕.探析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

作者简介:叶晓晓(1983-),女,湖北武汉人,职称:助教,学历: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设计、电脑设计、艺术设计。

作者:叶晓晓

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篇2: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浅谈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几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进而更好地完善艺术设计学科的教育。

[关键词]设计素描 计算机工程制图 产学结合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建筑装饰行业也飞速发展。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即将举行的世博会等世界性政治经济文化盛会的到来,中国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充满了大量的机遇。正是由于室内装饰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远大前景,全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但是,相对国外的设计教育领域,中国的各相关专业起步较晚,偏重于设计理论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提出以下建设性方案。

一、 基础课程的课程改进与建设

拿素描课程举例:素描(drawing),其基本定义为用线条手段进行再现的画。素描的关键在于线条的安排。当二维的素描在观者的眼里和心里不能重新构成令人信服的三维形式时,就称为“out of drawing”(线条安排不当)。

素描在绘画艺术中是相对于色彩而言的,从广义上讲它泛指一切手绘的单色图画。素描有着多姿多彩的风格样式、方法流派和理论体系。具体讲它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内容: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于造型基础训练,素描可以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艺术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素描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在艺术类院校当中是不可获缺的课程,根据设计类院校的自身特征,素描又逐渐发展为设计素描。设计素描是一种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在工业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是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培养设计师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设计素描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如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素描就更加显得重要。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准确地把握形体,把握空间。形体与空间在建筑设计,造型设计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重视形体与空间能力的培养,才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漫长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传统的设计素描大多数只是抛开了传统素描的题材,换了一些新的绘画元素,比如说从水果、石膏之类的换成了自行车、手机等等。我对该门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变与创新,例如:绘制有机水果,把各种水果的形态进行归纳,把水果的外部形态作为一定空间的内部形态进行绘画再创作,同时表现出愉悦、激动、悲伤、麻木等感情色彩。这些命题既达到了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锻炼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洞察力,使他们尽早地理解了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各种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特殊形体空间,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 在设计教学中较早地介入专业领域设计知识

构成基础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以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为主要的“设计基础”准则。将三大构成灵活运用、穿插,最终将造型规律和手法切实地在将来的设计中灵活应用,为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在二度空间里的变化构成的科学,是探求二维空间的视觉规律、形象的建立、骨格的组织、各种元素的构成规律,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色彩构成是根据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而产生的一种思维定势,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构成就是将这些思维定势总结出来,运用到各种设计当中去。平面元素的组合,色彩的搭配能力,其实直接与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因为现代设计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许多设计师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领域里面游刃有余。我们也要求学生不能完全着眼于单纯的某一专业,毕业后,因需要完全可以转入平面设计等其他行业。就算许多环境艺术设计公司,你进去的前几个月可能就是帮该公司制作标书,宣传册,再进一步进行学习,到后来,同样要对效果图进行后期的处理与修饰,同样需要平面设计的能力。我在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课程中,引进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寻找企业,工学结合。与企业的合作是许多学校办学的优势所在,但大一的学生往往还不能胜任专业的设计工作。我首先为学生们联系一些与环境设计有关的企业,比如说墙纸设计公司,木雕公司,然后布置统一的设计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与设计,学生们在完成了作业之后,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协商讨论,进而生产而达到市场效应。这样,学生对许多材料与工艺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大为不同。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学科。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由此可见,立体构成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立体构成的课程,我要求学生尽量用形体来说话,来传达感情,而不是单纯地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各种物体。比如用各种材料在相对空间内表达拥挤与空旷,表达自然与机械等。

三、 增进课程之间的连贯性

我们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科目繁多,既有理论性的教学,又有实际操作的手工与软件课程。因此我们要对每门课程进行细致的梳理,合理的安排课程的时间、课程之间的顺序,使课程之间达到环环相扣,流畅自然的状态。如果课程的开设盲目而且没有顺序性,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无法进入专业学习的状态,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课程杂乱无章,从而在设计课程中产生消极的情绪,进而迷失方向。根据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1.在教学内容上:比如说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该门课程属于软件课程中的基础课,往往先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计算机三维设计与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但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计算机三维设计课程的最后阶段,都会运用到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中的Photoshop等软件,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图像教学中往往是制作海报、制作网页版面等教学内容。我在完成软件工具的基本教学后,把对效果图的后期处理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做到了软件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在接下来的计算机三维设计课程中,同学们就可以再次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

2.在课程的安排上:拿模型制作课程来作为例子。模型制作课程是环艺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材料性能与加工艺的了解,并且作为设计思维训练的一个辅助手段培养学生对图纸的平面设计与具体形象塑造之间转换关系方面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直接地操作对空间体量、材质、比例、色彩等方面有直观体验及设计效果的预演。如果此课程随意安排,那么,制作的内容也会显得较为随意,学生的方案目的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把课程安排在与之有关的一门专业课程之后,使之变得连贯。比如可以把它安排在计算机工程制图之后,计算机工程制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会在该课程的后阶段安排虚拟的设计项目(或者许多手头有工程的老师直接把项目引入课堂)。在施工图完成绘制之后,我们的模型设计课程可以说就已经直接确立了内容,省去了绘制图纸的时间,而且把之前的图纸直接从二维平面转换成了三维立体成品,增强了学生对空间感的认识与把握,用直接的手段表达出之前的设计,更加可以使学生对前一门课程的学习成果有所把握。

综上所述,环艺设计课程不是单纯的完成几个项目,接几个工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的。我们一方面强调产学结合,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也要不断地结合时代特征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调整与创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甚至于地方特色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与各种设计竞赛,从而开拓视野完善不足。环艺设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只要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该学科就会不断传承与创新。我们要以本分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中国今后的本土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露西,史密斯.艺术词典[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

[2]刘虹.素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作者:汪大洋

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提出了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案,论证了以项目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和方法,指明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应培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一体化;项目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提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显著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这一目标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然普遍存在,这已不适应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下的人才应用需求,也背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突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组织教学,结果造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比重偏大,形成了学生反感、教师反感的趋于恶性互动的高职教育倾向。

(2)单纯地以技能考证为核心,以考证取代考试,只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将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可持续发展。

(3)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师,长期从事单一课程教学,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先进设计技术和软件的应用,因此不利于复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既不是知识体系的传授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操作,而是一个综合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需要将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实际应用为目标的教学。

二、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和方法

(一)明确课程定位,课程标准企业化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企业调研,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达到相应岗位技能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岗位能力标准,根据不同岗位标准,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相互整合、认证考试与学历教育相互交叉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从而制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新课程标准,例如photoshop、CorelDraw课程要以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需求为基础进行定位。

(二)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专业化

艺术设计类课程体系应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根据专业特点,立足现代艺术设计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设计能力为主线的“photoshop”、“CorelDraw”、“Flash”、“3D Max”、“影视后期合成”、“广告设计”等新课程体系,体现现代艺术设计技术的实际应用,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适当增加了“色彩搭配與造型基础”、“网站色彩与构图”等内容,突出了美术知识与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艺术设计意识和艺术设计应用能力。

(三)创新课程内容,教学内容项目化

艺术设计类课程以项目为中心,整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原则,确定能力目标,并将企业实际运行的任务进行典型化,将原来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构建,对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了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这样将职业能力融入项目任务,以知识为支撑,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的划分以课程为基础,以企业实际工作模块为主体,整合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将项目动态化、开放化管理,根据企业实际应用,不断调整实践和实训内容,不断更新实训和实践内容,力求贴近工作实际,保持课堂训练与企业运行一致,积极充实情境教学的内容,使项目课程更具有适应性和活力。项目的结构主要包含项目展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几部分。每一个项目都有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学生能在一定的内容范围内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应用。

(四)创建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一体化

教学过程以项目为单元,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在实验实训室完成,将教、学、做进行一体化融合,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技能点串接在一起,实现边讲、边学、边练、边考核的过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持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新模式。

(五)完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立体化

制定计划,逐步完成主体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一体化教学项目,制作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编写相关课程教材,完善教学资源,目前已完成了《三维交互设计》、《Flash》精品课程建设,编写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教材,初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六)创新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过程化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编制基于平时的过程化考核标准和基于期末的综合能力考核标准,确定了各学习情境具体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课程考核贯穿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并结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考核,实现考核的过程化,全程监督与考核,起到良好的激励及教学反馈作用,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现了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手段立体化、实训项目市场化、考核实施过程化,针对性的解决了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育中突出的教学问题。

促进了高职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贴近真实工作的教学,丰富了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高职高专教师的“双师”素质。

艺术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抓住专业、服务企业、指导就业。以艺术设计类课程的专业学习为主线,通过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真实工作中的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岗位要求,锻炼学生处世能力、团队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现代课程改革与实践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减少应试教育,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兴趣爱好,培养跨专业的多方面人才,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稳步前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

[3]段炼.视觉文化与视觉符号学: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4]蔡玉硕.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装饰].2014,09

作者:高倩

上一篇:风电企业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分形理论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