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新时期教学改革提出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将思政教育理论及其观念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健康正确的思政观来引导学生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及艺术设计创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基础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础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1:

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目前国内各个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基础课程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美术基础以及设计创造力。总结艺术类学科特点,加强素质性培养;多元化元素融入到基础训练中,使学生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主创造力;在教学方面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策略、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以更为科学更为优化的体系,引导基础课程走向完善。

关键词:基础课程;优化;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各大专院校纷纷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已成时尚,而且其发展势头真可谓突飞猛进。艺术设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在我国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的新兴学科,它涵盖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扩大艺术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繁荣”的背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质量上出现了不少漏洞,尤其基础课教学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错误的引导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理解然。

应试高考美术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对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写实性素描、色彩的理解,艺术创造思维相对被禁锢,因此打破学生心目中陈旧的艺术观念,激发出他们的艺术理念选择和研究的热情,也应当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程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表象的臻于完美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训练模式加上心象的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形成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堂教学,方能为学生将来的艺术设计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

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一些观念和思维的方法,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型设计理念的艺术人才。但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是部分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也只是完成课程的设计任务,掌握设计基础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艺术思维没有放在重点上,往往以设计作业的画面效果作为评定标准,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学生文化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的弊端。这种教学格局无疑是狭隘的、低层次的,只是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不能正确培养视觉反映能力、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使基础课教学不能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高基础课程的认识上的力度不够。

对于课程的理解,学生除了自身有自己的认识,其主要来自于教师对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上的激发不够。可以说,现在的基础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基础课的教学要比其他课程用更大的激情,下更大的力度,用更多的心思,才能把课堂搞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首先许多教师对教师这份职业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结果导致对待学生也缺乏应有的耐心和责任感。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当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还是沿用20世纪90年代初工艺美术的课程设置,开设结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有些独立院校虽然开设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但其内容却是“新瓶装旧酒”,没能通过素描、色彩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还有一些院校 “重技能、轻理论”,对设计史论课程、人文课程等的忽略,造成学生在艺术设计观念上的薄弱,限制了学生对艺术思维的本质认识和发展创造所需的拓展空间。

2.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视觉艺术表现的传媒和形式出现新的内容,文化与审美观念也一直在更新。现代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人类知识的精华,又要能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两学年的教学计划中,每门课程之间的比重关系,课与课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能否合理的衔接等问题都制约了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而我们独立院校并没有正视这些问题,固步自封的状态显而易见。

3.课程结构缺乏综合实践性。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综合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能力、艺术的评价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以及相应的交流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综合艺术能力的最大价值在于为消除学科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提高综合艺术能力,它不在局限于某门类细化的知识技能,而是立足于“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局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力。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方式

1.打破课程单一结构,突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增加多样性与趣味性。

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打破课程单一式结构、增加多样性课程类型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中素描、色彩课程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高素质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亟须改进的。我们应该在学生接受全面、完整的艺术设计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相关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弥补必修课程的单一与不足。

2.优化课程内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靠教师讲课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传授知识要讲究方法,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艺术设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图形”为主的艺术设计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类教学中应注意不能过分依赖电脑,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确立以创新型设计理念为中心,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最终目的。

3.结合院校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师缺乏优秀人才,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和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定时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同时,开展讲座与论坛,把继续教育作为新型专业教学的重要方面来考虑。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贯彻可持续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课题设计和组织能力,完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应当把重点应放在课程结构、社会需要有创新思维、素质全面的人才,只有掌控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学生多自我创新,掌握新知识,学好每门课程,以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传统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步伐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先导和基础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其结构改革必须尊重教育的自身规律。缘此,建设具有独立院校特色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这个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和动态的,可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并能逐步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 教学设计 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盖尔哈特·马蒂亚斯. 1990-2005 年的中国设计教育[J]. 中国设计在线,2005.

[4]童慧明.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中国工业设计20年反思[J]. 装饰,1999.

编辑/牛小源

作者:夏 航

基础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2: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新时期教学改革提出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将思政教育理论及其观念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健康正确的思政观来引导学生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及艺术设计创新。这种以思政课程引领学生学习和理解艺术设计课程的方式,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作思维,有利于提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创作能力。基于思政教育融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需求,本文探讨高职艺术校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其中主要阐述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旨在为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思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引言

大学生时期是青年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受多元化信息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极易受到负面影响而形成不良价值观。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富有家国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高职校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专业课程而言,融入思政教育,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现生活及艺术,培养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实际上是生活与艺术的融合。二者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自我教育的同时,利用正确的道德思想实现更高目标的艺术追求及作品设计。研究该课题对于高职校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专业课程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基于思政视域下实施艺术设计专业技术课程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变得多样化、碎片化、混乱化。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遭受着互联网信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互联网平台、各类社交网站、手机APP上,自媒体的崛起使得信息所传递的价值观多样化,甚至是扭曲化。社会舆论一度对司法、政务、教育、卫生、娱乐等不同领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初入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迈出家长及老师的过度束缚,开始了大学时期一段各自相对自由的学习及社会最初形态的实践经历。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尚不稳定,还未形成成熟的、全面的思想价值观体系。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思政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教育的必须课程。传统的思政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讲授教学为主,教学形态单一刻板,很难吸引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思政课概念及理论枯燥,不少学生甚至厌烦和抵触思政课程,影响学习积极性。这种消极的学习情绪逐渐积累,会影响到对其他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考虑到思政理论大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从思政视域的角度开展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还能通过艺术带动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通过思想政治价值管理为艺术设计创造增光添彩,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注入更多的设计创新思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它的核心意义在于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融合教学或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终身自我学习、创新超越和不断提升的一举多得的教学目标。

二、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

(一)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专业的教学要求

在进行高职校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图形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其主要包括两种:一种偏向计算机理论,是研究相关的算法的。另一种偏向艺术。不过前者比较常见。一些艺术课程为了听起来比较酷有时也起这个名字。但是大多数时间它指的是研究抽象的计算机图形图象的理论、算法等等的,与艺术无关。处理的范围可以是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象、透视等。也可进行复制、去除斑点、修补、修饰图像的残损.对图像的颜色进行明暗、色编的调整和校正,也可在不同颜色进行切换以满足图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从当前的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最终的目的是每样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结合社会实践,我们可以懂得高职校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的学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以下一些能力及素质要求:(1)观察、理解、分析的认识能力;(2)对食物严谨的分析能力;(3)终身自学能力;(4)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图案岁写作、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上能力与学生大学生时期培养起来的思想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在大学时期形成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共工作中的创造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使思想教育深入的融入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基础课程中,使思政教育与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相互融合、共同影响。

(二)思政视域下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1.在内容而相互融合

思政视域下,高职校艺术设计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施,必须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实际的需求出发,立足于市场和学生的企业,进行思想课程教育与图形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的融合。新时期,企业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思政教育中文化兼容并蓄的思想,鼓励学生在选材、选色或造型设计上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一方面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传统设计元素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丰富作品元素,赋予作品独具一格的内涵。同时,要通过鼓励学生设计创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及独立创造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大学生时期树立起抄袭同学或同行的作品是不正確的行为,从而预防学生就业后设计作品时抄袭的问题。

2.在教学方式上内外合力

教学内力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外力则指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专业时,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自我。同时,教师根据市场变化指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设计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内外合理的作用,从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出发,向生活的各个部分融合,鼓励学生多参与图形图像作品设计,从而增加学生对于作品设计的理解。无论是内力还是外力,教师的教学应当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与实践集合和,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意。

3.注重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认为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普遍性,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特点,再给予适合学生的教学引导方式。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而差异化的创新思维恰是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在图形图像处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间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专业基础功底及创作特点,来实施思想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开放式教学

为了便于给图形图像专业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指导,以及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开放是教学。如录制微课、抖音直播、录制短视频等,打破学生学习的空间及时间限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域下图形图像處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在于,课程内容融合、教学方式创新下,教师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化特征实施因材施教,打造特色课程,并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开放式的教学。高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来丰富学生从图形图像处理中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作品设计与创造能力。通过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沟通及处理能力,以及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要求的理解能力,并通过日常学习的道德理念、思想价值及对生活的理解,为作品设计提供创新的创作思维和量,提升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这种基于思政视域下的融合模式的图形图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从教学初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作品创造的时间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艺术设计创作能力及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伟民.高职院校线上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以《图形图像处理》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5):124-125.

[2]李鸣楼.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系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该如何开展[J].戏剧之家,2018(31):141-142.

[3]胡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与社会服务对接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美术大观,2015(02):137.

[4]刘锦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06):101-103.

[5]毛慧琴,陈彦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教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9):306-107.

项目来源:江苏省职教学会2021-202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创新案例研究 XHYBLX2021134。

作者:徐丰安

基础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3: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前提,实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课程的创新性,符合新时期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需要。在当前高校实施创新性、技术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给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改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对艺术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通过制定合理、完善的课程改革措施优化教学,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良好建设。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基础课程在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优秀的设计技巧。但是,在传统的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出基础课程的作用,理论化教学过于严重,要想充分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意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基础课程的改革,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使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艺术设计方向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现代化技能以及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前提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一)专业培养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

高校艺术专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够掌握相应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巧,在实践中不但探索和尝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味地实施纯理论地教学,学生的设计意识就得不到激发,只有学生创造和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根据作品的质量才能够准确判断出学生的意识设计水平。在当前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纯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和社会以及工作脱节,不能很好地融入工作岗位,从而让高校毕业生处于尴尬的境地,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使用和前瞻性的缺失。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在实施基础和课程教学的时候,学校不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是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教学。[1]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很多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得到传播,但是高校仍旧沿用传统的基础课程,没有对艺术设计的前瞻性和课程设计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导致艺术设计课程不能始终把握社会发展的潮流,不能引领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基础专业课程缺乏实践性

尽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实施艺术专业教学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旧没有进行充足的实践课程教学,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开展,以教材为核心,缺乏和学生的活动和交流。同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也是沿用“一言堂”、“满堂灌”等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意识设计的具体理念和概念没有整体把握,没有进行艺术设计的实践操作,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长此以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到发挥。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

(一)更新和定位教学目标,从传统到创新、基础到设计的转变

充分有效地实施高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课程的改革是保障学生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前提。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要从传统的教学出发,结合和定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定位加强实践性教学,以“从传统到创心、由基础到设计”的教学理念实施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追踪都要进行系统化地调整。其次,从基础到设计的转变。由于传统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仅仅是局限于一些基本的、常规的理论教学,比如色彩基本造型训练、素描等。这些课程和“设计”这一教学目标完全脱节,仅仅是教学生进行刻板地学习,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设计意识。在具体的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包括美学史、形式美法则、图形创意以及综合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理论知识,紧扣各个课程特点,把握共性,围绕设计技法的创新和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

(二)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思维到设计创意思维的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摈弃形体写生和单纯的技法训练,而是要求用创心的方式和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新观念、新形势以及新材料,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艺术基础课程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除此之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还要充分体现出艺术设计的艺术修养以及专业能力,以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创造性教学思维向学生表现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核心,充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课程建设要注重学生的设计意识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对造型、色彩多义性的认知,进而更加全面和充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转化思想,在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中获取灵感,为最终的艺术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由多个方面共同组成,包括《二维平面的形态》、《二维空间的色彩与形态》、《三维空间单色形体》以及《三维空间彩色体》等。将这四个部分作出明确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步骤地了解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与设计之间关系的教学,并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体系构建方案。课程构成组成的第一部分的创新内容点是“点线面”,主要是体现二维空间形态的表达;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的创新点为“色彩”,主要体现二维空间内色彩与形态的结合;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在于“单色体”,主要表现出三维空间立体的单色形体的表达;第四部分的教学创新点是“彩色体”,主要体现“点线面”、“色彩”、“形体”的综合即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体系的创建,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结语

扩大教学范围和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是高校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所以,在当前的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使课程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全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设计意识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4,01:332

[2]曹大勇,陈鸣.实践先导依托“项目工作室制”重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60-62

作者:冯建行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