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教学中的历史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从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入手,很简单方便的介绍了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提高要点和策略,主要是在加强对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模式的探析,不断的提升历史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水平的体现,为了多方面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方法

摘 要: 近几年,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作者主要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并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现阶段,在新课改实施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发展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但是历史学习过程是枯燥的,教师只有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才能不断推进历史教学。

1.新课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1.1在开放性的体系下进行历史教学。

在开放性的体系下进行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播知识,学生能够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历史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历史、认知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对历史教材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段历史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更高效地理解历史、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使历史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

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在讲台上以固定思维向学生讲述课本上的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内容。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

一方面,师生可以采用对话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教师对所讲的历史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表达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对这部分历史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师生讨论。课堂教学以讨论方式进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间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畅所欲言,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授课,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1.3新课改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改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展现团队合作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讲述一部分历史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认真搜集与其相关的历史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必须相互合作,在获得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由此可见,新课改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初中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发挥重要作用。

2.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2.1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潜力的一项巨大动力,是学习的源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提问,选择一些与现阶段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不到现实和历史的差距,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灵活记忆历史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创设历史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改下,利用情景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单纯的文字信息只会使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和无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历史题材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间互相讨论,积极踊跃发言,发表对这段历史的想法和意见,真正融入到学习氛围当中,增强学习实效性。

2.3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初中历史教学的自主学习并非没有教师的参与,与之相反,教师的科学指导尤为关键。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2.3.1阅读指导。初中历史课程具有较大的知识涵盖量,涉及古今中外多方面知识,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为了规范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历史史料,并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3.2思维指导。初中历史的各部分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其学科体系的构成是复杂的。如何将零散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整体知识框架之中并融入学生个人的历史知识储备之中是记忆的问题,更是思维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在各个大专题下应有小专题,如“文化”下有文学、绘画、建筑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历史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关系。

2.3.3探究指导。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逐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对历史教材文本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质疑。

3.结语

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新课改的实施有效改变了这种现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历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卜明芳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2: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教学中的历史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是从目前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入手,很简单方便的介绍了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提高要点和策略,主要是在加强对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模式的探析,不断的提升历史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水平的体现,为了多方面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下 初中历史 教学模式分析

前言

新的课程改变的背景下,很多学科都在不停的研究探析新的教学模式和更好的方法,初中历史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成绩,在结合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提出创新和更新以前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初中教学中历史在学生中的水平[1]。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以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上没有办法实现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新课改的要求里面很明显的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上的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主要以对课本内容的讲解为主要,这样的话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第二,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很多地方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不利,存在了约束,这样教学中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所以老师们要多采用比以往教学更有效果的新模式历史教学,来使学生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上的主动性,用这样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2]。

二、优化历史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用转变的方法

转变上课的方法是新兴教学模式的其中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改变以前学生在学习上的不主动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更喜欢学习历史,只有喜欢才会主动去学,去了解。转变课堂就是让从被动学习通过老师的课前给出的问题在上课之前自己主动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这样的话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在课前预习时不会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在课堂提出。老师再给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历史知识就会不断提高。还有,在日常的教学上,老师们把一些历史上比较难理解系統性和抽象性的知识点做成简短的视频,也不用很长时间,这样的话学生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3]。

(二)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上教学生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是如此,目前我国小学的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非常的普遍,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一样,小组中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兴趣的发展,所以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这种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提倡和发展的,小组同学们可以一起研究讨论历史课上的作业题,不敢问老师的问题,或者过于简单而没记住的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帮助,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课堂上老师应该用学生小组编制的方式定义小组,日常中为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参与度,提高小组合作的默契和学习质量,采用小组之内异质和小组之间同质的分组方法,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对班内的同学要多方面了解,从学生的历史学习的成绩,平常课堂上的态度,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逻辑等,每个学生都不一样,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老师也要在分组的时候把水平和能力都差不多的同学分为一组,每个组可以有六七名同学,组长一定要选一个能力比较厉害的学生,这样才能起到带头作用和更好的管理小组的学习情况,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也锻炼了的沟通能力和对整个团队的组织能力,这种学习模式是目前各科教学上的重要手段。

(三)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用情境模式

相对于平常的生活中,历史这门课程和生活关系不大,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时候个人的生活阅历和生存经验都不丰富,比较浅薄,所以不免在历史学习的课堂上不知道如何学习和理解课本上的历史事件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及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上通常都不太在意这种问题,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都太过于主观化,主体性也太强,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历史,觉得乏味无聊,长此以往学习历史的热情也逐渐减退,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积极性也不强了,这样不利于历史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初中历史教学老师应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用语言和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形式来创造建设与课堂所教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去思考和研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参加到学习中去[4]。

结论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初中历史课堂的缺点和学生兴趣不足的原因,当发展这些问题后,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历史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一来才能提升的历史教学水平,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历史上打好基础,为国家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新.培养历史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然[J].历史教学问题,2016(4):129-130.

[2]林彩英.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李晓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13):56.

[4]周建吉.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科技视界,2015(12):143,216.

作者:樊雪飞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3: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摘 要: 如今,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当前的课堂,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固定单一,即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实现应试教育目标上具有优势,但是教学过程是死板沉闷的,缺乏生机和活力,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吸引力。鉴于此,有必要对当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探索,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课程的丰富多彩、精彩有趣。本文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行说明与描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学方法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对于学生对历史、地理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把握,以及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保意识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首先对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然后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

一、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墨守成规。

部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认为,他们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和记住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至于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落实一点都不在乎。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课本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当做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课堂上始终围绕教材知识进行反复讲练,“灌输”的意味极浓,这种教学理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学后果是学生尽管学会和掌握了书本知识,但是对此门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几乎成了背诵教材和应付考试的机器。

2.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教师过于强调考试重点。在这种情形下,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流,这种模式造成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操纵者,学生几乎没有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总之,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不能得到提高。

3.学生对课程作用不了解、不重视。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方面,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这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作用是不了解的,他们认为,这门课程无非就是不断背诵、记忆,学习起来极为枯燥,体会不到它的学习作用和价值,因此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鉴于篇幅的限制笔者不再一一赘述,希望广大历史与社会教师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下面,笔者就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进行详细描述。

二、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学习主体性特征被忽视,学习个性被压抑。《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学习素养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对当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指导学生采取探究式的方式对历史与社会知识进行了解、收集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达到强化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第八单元第三课中《维新变法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在让学生进行预习导学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有人说,谭嗣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真是一个英雄。也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谭嗣同也太傻了。你是如何看待谭嗣同的选择的?2.你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吗?它在中国行得通吗?请用简明的历史事实说明。3.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4.简单比较“维新派”和“洋务派”,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你认为“维新派”和“洋务派”哪个更进步?4.为什么百日维新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5.戊戌变法在中国是注定要失败的,为什么?让学生结合对课本内容的初步阅读,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这样就做到了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2.运用分层式教学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学生在智商、知识接受程度、学习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方面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的,然而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习惯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既妨碍了学生学习个性和爱好特长的发展,又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两极分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一种全新课程理念:“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差异,本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正视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授课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并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与发展。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课中《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节内容时,我就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为A层次学生,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为B层次学生,能力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为C层次学生,然后按照学生的层次提出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如C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是了解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知道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和商鞅变法内容和作用;B层次学生,除了要达到C层次目标,还要能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A层次学生,除了要实现B层次目标外,还要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和分析变革与争霸的作用及意义。

这样,通过实施分层式教学法,我们便能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整地接受教学内容,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有促进意义。

3.运用多媒体式教学法,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全新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历史与社会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有力工具。”鉴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声像并茂、画面逼真、生动形象等优势,将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如此,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便会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第八单元第一课中《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可重复性,学生无法对当时的情况有真实的感知和了解,我给学生播放了纪录片《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以图文并茂和图文互证的方式,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解释,如此我便将具体生动的历史情景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当时的情况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识,对八国联军所犯下的罪行有了最全面的了解,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因为多媒体技术给学生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好了铺垫。

4.运用生活式教学法,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课程学习价值。

常规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教师将教学眼光局限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却忽略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究竟有哪些联系,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趣味和作用,自然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十分低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鉴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历史与社会问题,大力挖掘历史与社会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因素,让学生从实际中挖掘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生活内涵,从而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与社会就在身边,体验到此门课程的学习价值,进而真正领悟到它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七单元第三课中《生活的时代印记》这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出示了以“时代印记”为主题的幻灯片,如“时代印记——我们曾经的发型”:50年代的麻花辫,60年代的刘胡兰头,70年代的山口百惠头,80年代爆炸式的发卷,90年代歪马尾,21时机丰富多彩的发型;“时代印记——我们曾经的娱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典歌曲,改革开放后的经典歌曲,新世纪的流行歌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优秀电影,改革开放后的优秀电影,新世纪的中国优秀电影;“时代印记——我们曾经的交通”: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不便,60年代卡车和拖拉机,70年代自行车王国,80年代公共汽车,90年代私家车流行,新世纪的高铁、飞机,等等。之后,我还让学生讨论了一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探讨21时机的三大件,说说现在他们现在与父母出去购物付款方式除了付现金外,一般还会用什么方式,等等。这一系列教学措施,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体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相应变化。另外,因为部分事物和现象是学生已经或者现在正经历着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拉近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验到了此门课程的学习价值,进而以更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对这一课程进行了探索和学习。

5.运用实践性教学法,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当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传统的室内课,这让学生觉得很疲惫,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性知识,却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周围的事物及现象。《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力图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鉴于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室内课程,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此门课程也是可以在脱离了教室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特征,从而让学生动起来,并以此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在社区中生活》这节内容时,在学生初步知道了社区的各个功能,认识到了社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之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项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以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为调查范围,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一项调查活动,调查问题可以有:你喜欢你生活的社区吗?你觉得社区为你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之处?觉得社区中的哪些服务体现出了政治、经济、医疗服务、管理、文化等功能?你希望社区可以增加哪些活动?对生活的社区有什么未向展望?对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行认真总结,并撰写小论文。这样,我就将学生场地由固定的室内场所——教室搬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室外,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实感受到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进而逐步形成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三、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意义

1.使教学方法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习惯采用的以自身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也不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各种教学方法出现在了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舞台上,如探究式、生活式、实践式、多媒体式等,学生从单一固定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的枷锁中解脱了出来,感受到了这门课程的丰富多彩,从而转变了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素质得到了提高。

为了实现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广大教师积极研究新课标教学理念,教学观念由此得到启发,开始屏蔽传统的应试思想,依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全新理念,大力探索和研究切之可行的教学措施,在课堂上会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身份由原来的科研型变为经验型,教学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形势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对当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课程的丰富多彩、精彩有趣,以此促使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童丹霞.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19.

[2]宋庆兰.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电教,2008-08-10.

[3]黄晓燕.新课改下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04-10.

[4]金俊军.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05.

作者:叶萍

上一篇:认识刑事诉讼法律论文下一篇:商事主体思考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