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完成该课程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由于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许多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难以健康有序地开展。只有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切实提高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基于“05新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05方案”实施以来,西昌学院从制度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几方面积极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并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开设“思政实践课”,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实践课;实践教学

为较好地贯彻“05方案”,西昌学院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充分利用我院地处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新台阶。

这个指导思想阐明了西昌学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要方向,一是改变过去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单纯由思政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承担的孤立性局面,构建大德育的全员育人环境以形成德育合力;二是思政课建设结合民族地区实际;三是强调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抓好实践教学,成为思政课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充分认识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求实效。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教材和进课堂都已有了充分的保证,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各高校必须使用统编教材,通过统编教材的编写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而不管是实施“98方案”还是“05方案”,都能保证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三进”中的关键是“进头脑”的问题,进教材和进课堂是基础,进头脑才是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体现在进头脑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着力解决进头脑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开展好实践教学是解决进头脑问题的关键。

1.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创设特定的历史或现实情景,才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涉及历史和现实的各个方面,学生对这些内容缺乏感性认识,总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理论到理论,枯燥、空洞、乏味。因此,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通过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而理解理论、接受理论;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的指导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通过典型事例印证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对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弥补理论教学之不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缓解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些教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矛盾,帮助学生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概言之,有利于解决进头脑的问题。

2.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技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都有其实践基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实践基础进而理解和掌握上述科学理论体系,就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此外,世界观教育说到底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思维方法,并解决现实问题,实践教学提供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指导他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

3.通过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以“知”为主,而在实践教学中,知识的理解、情感的体验、信念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和谐统一于“行”中,尤其是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于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情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自主完成的。通过课堂教学,虽然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但缺乏实际感受的支撑,情感是不能持久的,更遑论转化为信念和意志。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情感,才能促使情感向信念和意志转化。

二、西昌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建设概况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我们先后于2006年申报了“四川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新方案实施中实践教学问题研究”、2008年申报了“四川民族地区高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两个省级课题立项,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以理论研究为先导,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实践教学机制建设工作在制度建设、机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展开。

1.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财、物的投人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学校应努力订立各方面的制度:(1)教学计划制度。把实践教学纳人正常的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思政课总课时一定的比例。我院提高了实践技能模块学分所占的比重,将本科人文社科类课程实践技能模块学分所占比重由原方案中的22%提高到≥30%。将原附属于各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从原课程中独立出来,实行独立考试或考核。从2008级开始,我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开设一门“思政实践课”,编定了教学计划,统一规定学时,学分,其中,本科36学时,计2学分,在第五学期开设,专科27学时,计1.5学分,在第二学期开设。“思政实践课”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度。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建立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西昌市新钢业集团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以农村城镇化道路为研究课题的安宁镇实践教学基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考察内容的海南乡缸窑村实践教学基地;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冕宁县彝海结盟、会理会议会址、红军长征过冕宁毛泽东接见彝族群众纪念馆、西昌市佑君镇丁佑君烈士墓实践教学基地;以现代高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锦屏水电站、雅砻江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实践教学基地。这些社会实践资源既能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又能让学生感受我国高科技发展成就、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改革开放给凉山彝族地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立体性、全面性的独特特点。另外,我院已在凉山彝族自制州布拖县采哈乡、火烈乡、特木里镇建立了西昌学院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基地。大学生深入到这些基地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有助于了解国情、州情,并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基地我们开展了调研考察、现场教学、生产劳动和社会工作等实践教学活动。(3)经费保证保障制度。学校将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纳人学校经费预算,按一定比例拨出适度的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保证专款专用。(4)规范管理考核制度。学生的思政课实践学期成绩由“思政实践课”任课教师综合思政实践课考核情况、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完成情况以百分制统一评定,成绩合格,学生取得思政实践课学分,这样就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严肃性。

2.成立领导机构。为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成立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牵头,由思政部、院团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系成立社会实践指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全院和各系的实践教学活动。它们的任务是定期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检查思政实践课开展情况,经费筹集与使用监督等。思政部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全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实践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参与成员及分工、进程和预期效果等内容。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任课教师理所当然是社会实践教学实施的主体,但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等也可充当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点,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怎么选题、设计问题、怎么联系调查对象、怎么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和调查研究报告等。社会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递交的论文、调查报告进行批阅、评分,对不合格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要指导学生重写,以保证学生能得到实践教学的学分。

三、西昌学院思政课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西昌学院地处民族地区,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学院有重视实践教学的氛围,“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是我院的办学特色定位。在这样的地域环境和校园氛围条件下,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西昌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构造“大德育”、“全员育人”的育人环境。教书育人,学院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管理育人,学院把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结合实际制定系列文件,引领学生思想,教育青年,特别是学生工作部的老师、各系部的辅导员、班主任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感化、教化学生,用乐观生活态度感染学生。服务育人,学院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等现实要求结合起来,为广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增大奖助学金发放面和力度,提供众多的就业指导信息,24小时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加大实践教学学分、建立实训基地等,从课外方面以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影响力、感染力。各系部坚持“抓实践、抓社团、抓活动、抓骨干、抓网络”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特色团会,主题演讲,观点辩论”等活动,通过优化思想教育机制、规范政治学习制度、完善网络思想教育平台、扶持理论学习社团、加强理论实践锻炼和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强化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突出民族地区特色。西昌学院地处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积淀丰厚,风俗人情、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绝好条件和兴趣点。我院充分利用所在地民族地域文化的优势,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我院所开设人文任选课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彝族语言、彝族历史、彝族风情和凉山生态、景观方面的;结合彝族年、火把节和凉山州重大的节庆开展全校性文艺活动,学生参与其中,学会了常用的彝族话,流行的歌谣如《祝酒歌》,舞蹈如《达体舞》等,对学生理解彝族文化和凉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教育都是很好的途径。还组织学生去参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凉山彝族一跃跨千年的历史经历,到泸沽湖去感受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母系氏族的真实生活,到彝海结盟处体会红军长征的万难艰辛和共产党一贯的民族政策等,这些对培养大学生开拓文化多样性的视野,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等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从服务于民族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彝族习惯法与现代法制讲座,结合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凉山历史、文物、景观、生态的研究和宣讲,结合少数民族地方新农村建设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并思考对策,结合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进行调研等,这些活动对学生以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3.形成思政实践课的教学模式。05新方案实施以来,思政部就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并申请立项省教育厅专项课题“四川省民族地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研究”,对民族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方法、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初步提出实践教学课时应占思政课总课时1/3的比例,但是缺乏教学计划的刚性约束,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教师各自为政,效果不甚理想。2008年,我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开设一门“思政实践课”,编定了教学计划,统一规定学时,学分。思政部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研讨思政实践课的内容、特点和方法,集体备课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把学时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实践基地的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民族特色相结合。对思政实践课的考核做到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课内考核与日常行为考核相结合,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与思政实践课成绩挂钩。实践教学的形式多样,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民族文化、“红色之旅”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参观学习活动,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真正“进头脑”。改变了过去思政课给人枯燥、呆板的印象,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海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文史资料,2006,(10).

[2]高建新.费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5,(04).

作者:姜廷志

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篇2: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完成该课程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由于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许多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难以健康有序地开展。只有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能切实提高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对大学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得到加强,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针对当前“基础”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一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课实践教学路径已经迫在眉睫。

1 “基础”课实践教学内涵阐释

实践教学旨在建构一种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育教学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探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内容上紧密结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1.1 “基础”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的关系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理论教学以单向授课的方式,侧重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通过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实现大学生知行统一。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将教学的地点放到课堂外,突破了时空、设备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凸顯出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能够很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知识面窄的缺陷。二者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各自独特的特点,相辅相成。

1.2 寓教于“行”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价值目标

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逐步从接受道德理论和法律知识到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但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性灌输和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在“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把着眼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上,即“知”这一环节上。学者贵于行之, 而不贵于知之。大学生更需要“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教育方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贴近生活的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践中使自我意识得到锻炼和升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影响和制约“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

当前,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如何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是也存在诸多环节需要改善。纵观当下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制约因素:

2.1 高校管理体系缺乏整体规划

首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基础”课等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地位难以与实用目的更大和操作手段更强的学科相抗衡。因此,许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心在理论上,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高等院校对其灵活设置,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其次,经费保障制度不完善。“基础”课实践教学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经济需求。许多高校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而对“基础”课这样的公共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则较少。经费投入、后勤保障,成为“基础”课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开展的经济基础,否则难以持久地开展下去。

再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成熟。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式挂牌的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实践基地在建设上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双方沟通和落实不到位,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结对子缺乏良好的机制等。

2.2 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相对落后

一是教师对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带课程包括全校的公共政治课,教研任务繁重,教师大多疲于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所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很难达到课程要求。以我校 2016 级学生“基础”课教学实际为例,9名专兼职任课教师全部采取合班授课的形式,学生数量在 90~150 人之间。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每位教师都按照要求组织了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实践教学过程繁杂,学生数量多,教师们感觉力不从心,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积极性,组织难度较大,实践课程多流于形式。

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科学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旨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参加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和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但是,许多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部由代课教师主持进行,从而忽略了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感受,难以达到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2.3 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不高

第一,对政治理论课认识不充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课上,而不愿花过多时间在“基础”课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一部分学生对实践课兴趣不高,自己放弃参与实践的机会。即使参与其中,仅仅是简单地达到教师要求即可,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学生自身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课程要求的实际效果。

第二,实践教学的参与者缺乏广泛性。实践教学应当遍及全校学生,落实到每个学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参观、考察等校外实践活动一般能参加这类活动的学生只占少数,能得到锻炼的学生不多。因此,能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失去其广泛性。

3 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优化路径

探索适合“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是当前我们开展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基础”课实践教学要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

3.1 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

3.1.1 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制度

要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学校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责任到位、归属明确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具体来说,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对整个实践活动全权负责,统一调度,协调各方。教务处应大力支持,把“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马院在具体教学上要给予落实,对实践教学的方案、形式、计划、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学校其他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应给予配合。

3.1.2 完善课程管理体系

高校要搞好“基础”课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体系。将“基础”课实践教学纳入高校总体教育规划中,设立教学大纲,制定独立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学时和学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得以实现。如我校于2011年把“基础”课实践教学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教学大纲,并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同时,高校要锐意进取深入调研,不断完善“基础”课实践性教学,督促和配合教学部门,认真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实践性教学真正深入到整个“基础”课教学体系之中。

3.1.3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校需建立多元化、多层级的考评标准,才能确保实践教学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有序开展,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应对现有的考试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重视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所内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评,还要增加社會实践内容,以检查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应改革传统考试形式,将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规定实践教学考核成绩评定占期末成绩的30%,并根据“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需要,设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专项经费。

3.2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3.2.1 人员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狠抓师德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使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仰和信服,才能使实践性教学得以顺利的展开。首先,要提高“基础”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进修,才能更有创造性地组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要为“基础”课教师创造条件,组织他们深入社会各个领域,通过广泛参与社会改革实践工作,参加企业的生产、科研,提供技术性的服务。

3.2.2 经费保障,设立专项实践活动经费

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完善的资金体系是保障。学校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列入预算,设立专门的教学基金,切实将经费投入到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之中,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财力资源保障。同时,尽可能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拓宽实践教学资金的来源渠道,调动社会积极性,广泛利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3.2.3 设施保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高校需将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形式多样的设施完备的固定化实践基地。为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可就近联系本市或者本地相关单位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经费充裕的院校,可以联系公、检、法机构作为基础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将学生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共同建设本来就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将实践教学渗透于整个专业实习中,这样既扩充了实践教学资源,有效解决学生实践教学参与率低问题,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实践活动更易操作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讲话[Z].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2016.

[2] 柳礼泉.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5:41.

[3]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 唐文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0(3).

[5] 夏家春.试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作者:温晶晶 王继新

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提质培优视角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价值意蕴,认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遵循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提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宏观把握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架构;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优化传媒环境,加强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完善考核评估,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长远发展。

【关键词】提质培优 高职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

为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通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是落实落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的有力举措,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存在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整合性不够、基地开放性不够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因此,从提质培优视角探讨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双高计划”院校建设的重点任务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双高”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的九大建设任务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及“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等要求。实践体系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是“双高计划”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双高计划”院校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出发,高职院校要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瓶颈问题,必须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多高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重要的抓手,在红色文化、党性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匠精神等实践主题上做足文章,办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增强思政课教育适应性的实然要求

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适应性的实然要求。“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指出:“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逼真的场景、氛围渲染等形式,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增强代入感,使学生在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中做到入脑、入耳、入心,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如盐化水的育人功效。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可见,实践教学体系作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是高职院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打通课堂理论教学走向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高职院校特色实践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各高校聚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在思政课堂的获得感大幅提升。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基地建设的主题、风格、元素、表现形式等风格迥异,师生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增强价值引领。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学校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统一。”这一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中要注重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一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制订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实践方面的需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最终落脚点。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投资建设网上中国扶贫展览馆,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逻辑演进及伟大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二是高职院校在独立开发资源的过程中,要确保学校的主体地位。“双高计划”院校通过打造道德与法治讲堂,打造红色文化展馆和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等重要实践基地,牢牢掌握共享体系中的主动权。高职院校不仅要明确资源共享的类型、程度和范围,还要考虑保护学生的权益等问题,让更多优质的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形成良好的共享生态链。如井冈山大学投资700万元建设并投入使用的井岡山精神博物馆,把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和办学育人优势,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开辟了重要的“第二课堂”。

三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的画龙点睛工作,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力、活动掌控能力、考核评价能力等,打造更高效的实践课堂,力争实现师生在阐释思想、感悟真理上同频共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困惑出发,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精准地设置实践教学主题、突出问题导向,精心撰写实践计划,落实落细教育教学目标,用真实逼真的场景感染学生,用接地气、聚人气的问题链为学生答疑解惑,用满满的正能量影响学生,滋润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灵魂。

(二)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整体,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从全局角度出发考虑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深化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妥善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校园、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拥有的资源特点不同,适用范围、实施成效也不同,高职院校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这些资源的多样性特征,坚持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加强统筹规划能力,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正合力,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运行顺畅。

(三)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增强政治认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传承性是增强政治认同的应有之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应围绕这一原则进行。其中,红色文化是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实践教学的主线。高职院校可利用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故事,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可通过体验式、沉浸式、情境式教学和调研、志愿服务等方法传承红色基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很多单位和组织尤其重视对红色元素的挖掘和利用。例如,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寻访红色足迹,打卡革命圣地”,福建公布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等100个单位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学习点,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十大红色游学精品路线等,这些红色文化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创新,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理论的灌输和传播。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江西理工大学充分利用VR科技开启党史学习之旅,用智慧科技盘活红色资源,将两个实践教学课时放在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使党史深入人心。

(四)开放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双高计划”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实践资源的共享,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加强基地的合作开发。因此,实践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按照“公益性+市场化”的思路,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开放力度,将对外开放获得的收入用于基地的管理、养护和升级等费用支出。以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基地为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业课实训教师主讲、思政课教师总结提升的方法,讲清中国精神、工匠精神、新发展理念、“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理论或最新政策。另外,高职院校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还应考虑可持续性,即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对合作资源的管理和评估,着眼于合作机构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互惠互利,在共享中互相成就彼此,共同进步。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宏观把握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架构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管理机构,按照高校主导、企事业共同参与的原则,用自主开发、校内共享、公益合作和校企共建的方法,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架构,形成“一主线二课堂三中心四平台”的基本架构。“一主线”即以红色资源为主线,“二课堂”即道德与法治讲堂、学生素质拓展第二课堂,“三中心”即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校企共建德育中心,“四平台”即专业实训平台、课程思政虚拟实践教学平台、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企业员工培训平台。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划分专门的学分,安排专职社会实践课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較好的育人成效。

(二)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不仅是“职教二十条”的高频词,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应有之义。“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公共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共建共享。”在产教融合方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有过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经验,该校兴建的特色产业学院—螺蛳粉产业学院知名度较高。该校与柳工双方共同投资8000多万元,共建柳职院—柳工全球客户体验中心,该中心是工程机械校企协同发展平台,由双方共建共管共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柳工输送了四分之一的人才,80%的一线班组长等核心技术岗位和20%的海外服务管理技术岗位均来自柳职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

另外,广西医科大学充分依托医院的实践资源和平台,开展德医交融实践,入选首批广西高校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金光集团合作开展“圆梦计划”金光自动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尤其突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金光模式”荣获多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由此可见,思政课建设更应在产教融合的良好基础上,与企业携手共建德育基地,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打出一套组合拳。如校企共建“党建德育基地”“职业精神培育中心”“工匠精神培育中心”等,利用这些产教融合资源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形成协同效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优化传媒环境,加强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多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投资兴建网上红色文化展馆、主题教育网站、党性教育实践中心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重温历史、辩论、知识竞赛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虚拟实践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欢。

一是以“四史”教育为主题共享虚拟实践教学资源。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时事热点为主题,共享专题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如在关于学习党史的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建党100周年网红展馆—复兴大道100号VR体验馆、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主要包括16个影响力大、知名度高、展陈丰富、在广西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基地全景展馆和124个基地网页)等虚拟实践资源。又如在关于“改革开放”的专题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网络实践资源“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这些优质的虚拟教学资源把关严谨、主题突出、形式新颖、质量上乘,有利于增强虚拟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是加强校际联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利用优质公共实践资源。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脱贫攻坚网上展馆,通过集群共建的途径,发挥较好的辐射作用。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关于“中国精神”的专题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增强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借鉴共享“中国精神人物馆”“红旗渠精神网上展馆”等优秀的网络资源。广西科技大学建设的VR数字展馆,成功开创了较好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约170万元在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创新性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紧紧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量身定做主题场景,计划为校内师生和校外机构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这些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的实践课,不仅增强了理论说服力,也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

(四)完善考核评估,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长远发展

高职院校应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合理评估基地运作方式、建设成效及研究成果等,以诊断改进的思维,纵深推进双方、多方合作,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考核过程中实行发展性评价为主,把对学生的考核和对教师的考核都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畴。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考核,可从基地到访人数、使用时长、主题形式、服务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成效,可从基地的设备运作、更新程度、故障频率、维修进度、达成效果、共享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二是通过教学管理文件规范考核。“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应坚持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落实思政课考核文件,采取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40%的考核方式。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册》,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形式、批次及作业布置等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基地使用效益最大化。另外,尝试设置期末免考制度,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质量。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班级总人数5%的比例给予免考。这方面的文件可参见《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作品大赛比赛规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免考实施细则》等。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把实践课程的学分细化到每项活动中,任务完成描述清晰,考核指标细致,把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相结合,采取组员互评、小组评价、师生互评等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化和系统化,在实践教学目标可量化、可测量和可检测方面起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是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高职院校加强思政课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科学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思政课。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价值意蕴,科学把握建设基本原则,优化建设路径,力争打造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更好地为职业教育铸魂育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1-03-19)[2021-03-19].http://www.moe.gov.cn/s78/A13/tongzhi/202103/t20210324_522252.html.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1-09-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2021-04-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1-04-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鑄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6]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精神博物馆[EB/OL].(2021-01-01)[2021-04-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611348857266528&wfr=spider&for=pc.

[7]“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EB/OL].(2021-03-15)[2021-04-0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290447089094681&wfr=spider&for=pc.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指导调研,对柳职校企合作模式给予赞扬[EB/OL].(2021-04-01)[2021-04-03].https://www.eol.cn/guangxi/gxzy/202104/t20210401_2091579.shtml.

注: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提质培优视角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GXGZJG2021B029);2021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重点课题“提质培优视角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桂工业院科研Y2021JG004);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2020SZ026)

【作者简介】汤超珍(1984— ),女,广西博白人,法学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黄庆华(1983— ),男,广西博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大学生劳动教育等。

(责编 黎 原)

作者: 汤超珍  黄庆华

上一篇:课堂生活化初中地理论文下一篇:发展生产农业机械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