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方针政策自提出后就一直指导并伴随着我国教育发展事业,我国国家实力提升和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存在耦合性。近几年,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强度逐渐增高,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社会广泛需求的对象。除具备职业能力外,责任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本文分析现代中职德育教学现状,并提出如何将责任感融入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德育课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德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1:

中职德育课的互动式教学分析与研究

摘 要: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在促进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创建高效德育课堂,实现德育教学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职德育课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期望对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互动式教学

一、中职德育课实施互动式教學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讨论、辩论、教学情境创设等,能够促使学生对与德育有关的知识进行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静态传授知识的局面,动态地将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互动时,可以体验到成就感,由此不但能够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

(2)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中职德育课而言,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但由于德育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大,加之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从而使得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上德育课。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互动式教学法,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学习德育知识的目的。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使德育课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课紧密联系到一起,由此,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同时,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互动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从原本的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权交给了学生,由此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获得最大程度地调动。互动式教学,除了可以使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之外,还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获得巨大转变,不但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而且还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德育课的互动式教学实施策略

(1)运用讨论互动教学模式

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讨论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基于这一前提,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热情。德育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叙述性的内容,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很难使学生对其中的难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造成影响。而通过讨论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和谐、民主、平等、自由、法治、公正的看法,随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青少年的意义。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悦,教学效果自然随之显著提升。

(2)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活动

教师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时,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更愿意学习德育方面的知识。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愿意接受科学文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在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如,在进行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活动时,教师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利用丰富的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技能。某些同学的梦想是要考上一所知名的大学,教师可以让他们分别阐述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与德育有关的知识。而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维持好课堂纪律,确保互动活动的有序进行。

(3)创设互动交流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开展德育课的教学中,可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的教学情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可组织学生编排一些小节目,让学生在表演节目的过程中,体验现实生活,借此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更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为在教学情境中体现出互动的内容,教师应当善于对各种教学工具进行运用。如,在对“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组成小组,创设主题为“在职场”的小品,在小品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岗位的职员,演绎在职场中的方方面面,借此来诠释自己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理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这样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而教师应当从正确的角度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对节目的编排和表演,达到了亲身体验的目的,对相关德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总而言之,中职德育课教学要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德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师要围绕德育课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互动活动、组织讨论互动,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保证德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晓娟.优化问题设计--提升案例教学在德育课中的实效[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z1):82-83.

[2]毛继玲.中职德育课堂“互动型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5(4):10-12.

[3]黄恩进.论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5):52-54.

作者:郑清凤

德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2:

责任培养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分析研究

摘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方针政策自提出后就一直指导并伴随着我国教育发展事业,我国国家实力提升和教育制度改革创新存在耦合性。近几年,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强度逐渐增高,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社会广泛需求的对象。除具备职业能力外,责任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本文分析现代中职德育教学现状,并提出如何将责任感融入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责任培养;中职德育;教学研究

引言:

态度决定着责任感,責任感督促态度。责任感是评价个人素质的重要参考因素,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责任感的高低决定着个人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德育课是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思政课教育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将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从宏观角度看待,中职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方面都普遍存在着问题,急功近利和避重就轻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逐渐养成懒散、不规律的学习习惯。消极的学习态度和不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不适合学生的成长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既要维护课堂秩序又要进行课堂讲解,课堂教学质量极低,教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效。在德育课考试时,舞弊、抄作业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教师的严肃形象有所损害。除此之外,学生抗压力水平和心理水平较低,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做到自我调整。

二、责任培养融入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思考

1、德育教学与责任培养之优化课堂

在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内容并结合板书为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与实践相结合是中职德育课堂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特别是在进行责任培养教育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很难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设计相对应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于责任感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责任感”的含义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从文字表达的方式上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感的内涵;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若干同学结合生活实例,分享自己对于责任感的理解;教师也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先进人物事例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责任感的重要性、学生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作为一名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除了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之外,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于责任担当的强烈意识。如:观看责任主题电影、参加志愿者活动、关爱敬老院老人等活动。真正地将课堂所学内容付诸于行动,促进学生培养自身责任感。

2、德育教学与责任培养之自律

逐渐充实的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得当下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多姿多彩,这些外部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开拓眼界和丰富感官的途径,但是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也因此受到影响,自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德育课程向学生介绍自律的重要性。自律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表现,良好的自律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和生活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自律教育也是中职学生德育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为学生进行自律教育: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规律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础。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成长在优越的义务教育环境下,学习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未来的人生规划都取决于当前的学习生活。认真对待各项科目、珍惜时间、尊重老师、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的基本守则。其次,德育教学,“德”为先。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待德育科目的态度远不比语数英等科目认真,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与教师的互动很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只渴望从他人获得而不懂得自己付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为自己制定学习和生活规划。

3、德育教学与责任培养之言传身教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还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学生有模仿教师的倾向,教师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责任感形成,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学生的行为和言语。德育课堂不只是知识和文字的组成,课堂内容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将文字道理授予学生后,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关键时刻,通过德育课堂和日常工作为学生塑造责任感模范,引导学生重视责任感的重要性和魅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责任感的优秀青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工作者从业的基本守则,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风采,为学生展示出一名真正负责的人民教师该具备的素质水平和精神面貌。教师通过设计相对应的课堂环节、与学生互动烘托课堂氛围、为学生答疑惑等方式树立出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形象。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终身学习,学生也会因为受到教师的正面影响,开始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消极的学习态度,朝着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学生方向进步。

结语

具备责任担当是中职学生德育教学中关键的部分,责任感的高低决定了学生个人的素质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生活的积极性。德育课堂是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感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内容、强调自律、言传身教等策略实现责任培养的教学目标,助力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青年。

参考文献:

[1]唐凯娥.试论如何发挥中职德育课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2014(14):2.

[2]周丹霞.走向生活世界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3]方雄.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以"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教学设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

[4]赵秦.例谈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重要作用与教学反思[J].精品,2020(16):1.

作者:周旭娃

德育课教学分析论文 篇3:

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摘 要:随着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本文在界定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探索了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更好地推动生活化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育 德育课 生活化教学

一、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的课堂教学现状

现在的中职教育中德育课教学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仍以课本知识点为主,脱离现实生活,忽视对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以虚拟、抽象的生活取代学生真实的生活,从而导致德育课教学脱离实际,没有真正回归生活。这大大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轻视甚至讨厌德育课的情绪。因此,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中职德育课生活化,对于促进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中职教育德育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越来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一状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并进行了探讨。受杜威、陶行知等教育思想家的影响,许多研究者从很多不同的视角对“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讨。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陶行知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让更多的人受教育。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社会脱节、相隔离的状况。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是19世纪传统教育的改造者和新教育的开拓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其教育思想中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论述。他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三、生活化教学概述

1.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以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而且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为了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首先要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德育课教学中的意义。

(1)生活化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将生活引入教学,实现了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将使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射其特有的魅力和光芒,使教与学变得轻松。

(2)生活化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生活蕴含着知识与力量,并教会人们生存发展的技巧,教会人们如何走向成功。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

(3)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始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将生活引入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入教学中的生活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的,要走进生活,还要去认识新的生活。

3.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现实生活是德育课教学的源头与活水,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新课改德育课在内容上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要求。此外,中职学生与初中时相比,他们更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这就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四、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将德育课的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体现德育课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取得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德育课教学既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因此,理应回归生活。教师要引领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例如:在法律常识课程中“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一课与其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场景入手,倒不如从学生选举班委说起,进而推而广之。

2.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是最熟悉的,因而能更好地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商品的交换与消费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身边和社会中哪些消费方式或习惯是不合理的?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评析生活中的消费现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

3.直面生活中的道德事件

直面生活中的道德事件,教师把各种道德事件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是考验学生已有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好方法,是学生进行锻炼、反省的学习机会。例如,“依法治国”这一内容常让老师陷入被动,因为学生常因为生活中权大于法、钱大于法的现象而藐视书本理论。对此,我们不应回避,而应该通过辩论,让观点不同的双方充分论证各自的观点,在观点的碰撞中使正确的观念浮出水面。

五、结语

随着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已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认可,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分析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生活化教学可进行的尝试,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中职教育德育课生活化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德肃.杜威“教育即生活”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05).

[2]裘益惠.德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3]王精华.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J].背景教育(普教版),2005(10).

[4]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11).

[5]王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周小锋

上一篇:古诗词教学德育论文下一篇:新课程学习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