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育人为本”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在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上。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学校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 篇1: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

【摘要】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标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向学生传达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融合,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标发展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活动的整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  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不断推进,要求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更好的学习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和能力,新的教学理念为小学语文實践活动扩展了更多的教学空间,为教师和学生的深入沟通提供了条件,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在小学语文中和实践活动中,也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新课标教学的目标,重视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整合概述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开展科学有趣的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最终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这就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

近些年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要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和分析小学生的特点,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并设置趣味性和科学性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分析语文知识,并在活动中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

同时,在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强调活动本身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语文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在观察中更好地了解自然社会,并在自身的体验中加深对语文和实践活动的理解,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优秀的个人事迹,或者是良好的行为表现,并引导学生对这些行为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教育整合策略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当前小学语文要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德育教育作为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2.1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其贯穿在整个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也要将其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5]。教师作为教育的传授者,要因材施教,立足语文教材,认真分析语文教材的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挖掘出其中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德育教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如在《爸爸的手》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爸爸妈妈的手,并认真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对爸爸妈妈手部特征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表面上是对爸爸手的描写,深层次是来表达伟大的父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和不容易,让学生学会体贴父母,关爱家人。

2.2 结合教材内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将德育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饿一个方面,如在举办诗词朗诵大赛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中的良好精神和品质,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学生在诗词朗诵比赛中,可以在经典古诗词中学习一些高贵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文化的自信心,树立民族自尊心,并弘扬传统文化,加深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6]。

2.3 明确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的根本

要明确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当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经典作品,在作品中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感受作品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写作,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小学生作文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多角度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

同时,还要明确语文综合实践的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与语文教材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上,要以课文课程实践为基础,加强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并加以灵活运用,结合不同的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7]。

2.4 不断丰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其中,就需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要将德育思想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就要改变单一陈旧的实践活动形式,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以学生为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作文写作大赛、诗歌朗诵大会等活动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形式,并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升整体素养。

2.5 重视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还要重视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且在评价体系中,还要融合入德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语文教师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小学生都希望得到鼓励和认可,教师要以赞许、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表现,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对学生加以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评价活动中,要注意德育教育实践的效果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的内容,并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巧艺.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9(05):38-40.

[2]李惠媛.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41):373-374.

[3]易丽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才智,2018(28):158.

[4]唐现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36.

[5]孙勇丽.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系策略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

[6]程玉凤.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8(04):107-108.

[7]李姬娜.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浅谈[J].才智,2018(01):114.

作者简介:

王艳英(1980.8-),女,甘肃敦煌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综合实践。

作者:王艳英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 篇2:

“垦”文化理念下的德育实践活动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育人为本”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体现在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上。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学校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学策略

引  言

要想创新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和教师就要努力做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1]。笔者所任教的苏锡通园区实验小学正是以勤恳为校训,开展了一系列“垦”文化理念下的德育实践活动。笔者将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课程育人

(一)德育课程育人

德育课程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最直接的育人效果。为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放大德育名师辐射效应,提高关于德育育人的团队研讨实效,苏锡通园区实验小学把专家请进学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德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内容涵盖读本教学、班队会、道德与法治等方面。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娟娟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王老师的课程有以下优点。

第一,目标任务定向精准。王老师通过“生活处处有工业”“工业产品用处大”和“劳动成果要珍惜”这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王老师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通过听课理解工人师傅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进而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了解我国工业生产及劳动者的艰辛。

第二,情境材料选用精妙。王老师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情景剧的方式,以秋游时学生想要扔掉一件旧衣服为突破口,将学生引入制作一件衣服的整个工序,让学生明白衣服的制作流程。此外,王老师善于挖掘学习材料,利用视频中人的声音听不太清楚这一细小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工人师傅的生产环境如此嘈杂。结合这两方面,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工人师傅生产过程中的艰辛。

第三,课堂结构架设精巧。王老师开展小组比赛,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接龙,不重复地说出不同场所的工业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工业,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工业生产。虽然工业生产的产品随处可见,但是工业生产的过程不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有的甚至离学生十分遥远。王老师巧妙地用一件衣服为源头,借助生产衣服的工序视频将学生带进工业生产的世界。同时,王老师告诉学生,服装生产只是千千万万工业生产中的一个微小缩影,而在真实的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工业生产都是充满艰辛的。王老师以此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当下的教育。

(二)读本课程育人

为了开展好读本教学,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组织专家组与学校德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经过共同研究、讨论,明确了读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个性特点及其与德育系列课程的共性特点。最终教师也对读本的教学达成了共识。

高年级课堂教学活动随即展开。范老师开展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范老师通过“阅读故事,知晓习语”“探究故事,领悟精神”“讨论交流,引导行动”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她先借助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前后变化,还让学生在对比中直观感受塞罕坝的治理效果,体会塞罕坝精神。然后,范老师再结合南通本地治理前后的图片,激发学生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使我们的家乡再现绿水青山。教师要遵循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鼓励学生付诸行动,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师首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位学科教师,因此德育的开展体现在每个不同课程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抓住读本这个资源,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德育落到实处。

二、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一)校园文化建设育人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利用240米长廊打造出二十四节气文化墙,每10米对应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融合了天文农事、物候民俗,因此,我国人民将二十四节气和民俗文化进行巧妙的结合,创作了大量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这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学生每天午餐时都会经过文化墙。有的学生驻足体会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学生留恋不舍,将相关知识熟记于心;有的学生更是将这些优秀内容记在笔记本上,以反复研读。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为核心,以知识传递为抓手、以艺术陶冶为目标、以心灵启迪为突破,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校园风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的大门东边的“勤恳”石是学校另一特色。作为一所前身为农场小学的学校,“勤恳”是我们秉承的校训,因而学校以“教育即耕耘,成人即陶冶”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脚踏实地,思变求通”的校训,将学校建成受师生喜爱的精神家园。

(二)班级文化建设育人

班级文化建设是体现班级育人成果的载体。班级是育人的主阵地,而教室的黑板及四周墙壁应充分彰显各班的特色,使其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教师要让学生对班风、学风建设达成共识,更要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张贴到显眼的墙面上,使其时刻提醒学生要做守护班风的好学生。教师要在黑板上展现学生个人风采,如优秀的手抄报、书画作品、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等,也要展示集体活动的成果,让学生感悟到榜样的作用。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凝聚班级向心力,造就学生健全人格。

校园、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课程,具有无形且强大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从而树立个人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付出行动,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活动育人

以说教、灌输的形式育人是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应该成为德育活动的主流,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校本活動和班本活动。本校的德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节日

教师要利用各个节日开展班会活动。例如,清明节祭祖是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风俗,虽然南北风俗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故去的人的勤劳创造,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生活。在端午节,教师可以教学生包粽子、做香囊,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使学生学习他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秋节,学校可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利用这个节日,让学生了解人们赏月背后寄托的情感。在重阳节,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敬老,并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通过参与这些班本和校本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二)纪念日活动

以学雷锋纪念日为例,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国旗下讲话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学习雷锋活动。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设计以“雷锋精神永存”为主题的黑板报,举行一次“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班队会,引导学生搜寻雷锋的故事,并进行讲雷锋故事比赛。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学习互帮互助小组,使学生发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从而构建优良班风,成就和谐校园。

以7月1日,党的生日为例,教师要让学生牢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华民族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阔步前进,因此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一步步走向富强。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这个纪念日的背景和意义,使他们通过这样一个纪念日了解中国历史,从而树立起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将爱国之心融在骨子里。我们应不断提醒自己,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仍要时刻保持警醒状态,不能麻木不仁,不能忘却沉痛的历史,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共同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这些纪念日都应该成为教师开展德育的载体。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挖掘其他纪念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社团活动

活动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个性发展、年龄特征等进行细致的分组,成立器乐、书画、航模、奥数、阅读等社团,并将每周的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拓展阵地,在学科教学之外更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为了凸显活动成果,学校要配合社团活动积极开展活动成果展,如广播操比赛、校园运动会、校园科技节、校园合唱节、元旦汇报演出等,拓展德育渠道,促进智育、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四、实践育人

陶行知先生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形成有力的互补。

每学期,笔者所任教的学校都会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堂特殊的劳动德育活动,即到农田里参与收割稻谷的活动。学校制订了全面的活动计划,并给每班划分好责任田,各分成四个小组:割稻、打稻、收稻、捆稻。学生各司其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掌握了农具的使用方法,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了农耕的辛劳与丰收的快乐。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劳动的观念,提高了劳动技能,明白了劳动的意义,因而产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感悟。这样的活动成果延续到生活中,是对“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光盘行动”最好的践行。

五、管理育人

没有严格管理制度的班集体只会是一盘散沙。班主任在开学之初就应该在民主讨论交流的前提下制订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纪班规。好的班纪班规没有好的监督机制,等于一纸空文,因此,教师还要制订一套强而有力的跟进措施,并使学生能够互相监督。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推荐、他人推荐、民主推选的形式竞聘班委会成员。每天的轮流值班干部要根据班级日志做好好人好事的记录和违纪情况记录。教师可以利用每周五学校评选“勤恳之星”的契机,让全班学生认真总结,共同评议,推选出当期的“勤恳之星”。

总之,完备的组织纪律、完善的组织机构、严明的管理作风、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六、协同育人

家校共育是现阶段较好的教育模式。家庭与学校应该树立共同的育人目标,并一起努力。只有家校合力,协同发展,教育才能呈现1+1>2的效果。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为家校沟通建立了桥梁。当然,传统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替代,家校互访,三方“会谈”,能拓展育人空间,更能构建“三教”结合、和谐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家庭和社区都不能成为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要重视顶层设计,注重协同性、整体性、引领性和操作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协同育人不断优化共享教育的成果。

结  语

德育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首要环节,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教书与育人没有先后,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如何在文化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式德育,进行更有效的德育,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探索,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魏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有效路径[J].吉林教育,2020(34):6-7.

作者简介:汪宝生(1981.10-),女,江苏南通人, 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苏锡通园区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作者:汪宝生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刍探

摘 要:文章从德育内容要重根基、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德育要创新教育模式,德育要优化育人环境三方面,研究如何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关键词: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根基;创新;优化

当前,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一些日常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优秀品质,做强、做好广大少先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内容要重根基,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1)上好“开学第一课”。在新学期开始之际,辅导员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能为平安校园、幸福校园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如辅导员可利用开学之际及时布置学生认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学好“四礼八仪”。同时,辅导员可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紧抓时间节点,适时提高教育效能。

(2)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良好习惯,辅导员要采取多项措施,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专项教育,通过对正面行为的表扬,激励学生规范行为。 这一系列的养成教育,使队员的日常行为规范日见成效,为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要创新教育模式

辅导员要改变道德教育的方法,创造性地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创新德育模式,让队员在活动中成长。

(1)学校结合《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相关精神,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了文明礼仪、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同时,学校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礼仪具体化,使文明礼仪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路队款款行、校园文明小卫士、文明餐桌行动、我向父母问声好等德育实践活动,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少先队大队部细化了学生就餐、行路、课间、集会、卫生等日常活动礼仪规范评价细则,通过家长评、同学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树立文明礼让的新形象,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2)开展“每日成长争星”日日记活动,促进养成教育。开学以来,班级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开展“每日成长争星”日日记活动。“每日成长争星”日日记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项目细化,记录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监控和管理,促进养成教育。同时,将“每日成长争星”细化成十项内容以表格方式量化,内容涉及日常行为规范、两操、就餐、读书、作业、保护环境等,并组织班队干部进行“每日成长争先记录袋”日日记,对每个学生每天的情况进行评价,每月以统计图的形式汇总并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学期末与学生评优挂钩,督促学生的行为举止。开展“每日成长争星”日日记活动,全程跟踪学生日常行为常规,对学生日常行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强化了班级的德育工作。

三、德育要優化育人环境

班队应注意育人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教育。

(1)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促进慈善公益、爱心互助良好氛围的形成。捐赠本着自愿、量力、鼓励奉献和依法捐赠的原则,同时响应镇教育工会、教育关工委联合向学生发出“凝聚爱心化彩虹,绵薄之力助学”的倡议,倡导学生以“捧出一颗心,献上一份爱,感受温暖,传递幸福”为主题进行捐赠。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本次活动使学生受到一次爱的教育和洗礼,促进了慈善公益、爱心互助良好氛围的形成。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同时,辅导员组织学生成立了书法、美术、羽毛球等几个社团……社团活动开展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社团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活动中成长并快乐着。

(3)打造“完美教室”,让师生在美丽、充满朝气的氛围中学习。为了让师生在充满和谐、朝气的氛围中工作与学习,学校制定了缔造“完美教室”的方案,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板报是教室创新的亮点,版面设计科学、合理,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新颖;布置出来的图片,都是师生们纯手工绘画剪贴的……这样的教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学生的成长,辅导员急躁不得,更不能越俎代庖,需要耐心等待。同时,辅导员要坚持不懈地去研究,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创新,使学生都能在德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穆郁秋.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的意义与价值[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2]徐玲玲.以主题引领活动——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功用的发挥[J].中国德育,2010(09).

作者:刘俊

上一篇: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