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方法论文

2022-05-12

小编精心整理了《德育教学方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德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杠杆之一,自人类摆脱野蛮、进入文明之日起,就有了德育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德育历史尤其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就有了“修德振兵”(《史记·五帝本纪》)之举,表明从那时起,就已出现德育现象。

第一篇:德育教学方法论文

探究德育方法,让德育之花盛开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提高了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德育的最佳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关注度也逐步增加,为了提高学生优秀的品德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德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为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力保障。

【关键词】德育教学课程改革综合素质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的,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高效性,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品格是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以探索德育教育方法作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情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品德,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这里说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品德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政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理念;再次,站在品德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思想品格。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中德育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處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学工作,才能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初中阶段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德育教学的目标,相较于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来说,更加柔和与适宜。由于当前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品格与素质最为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去学习,培养自身的素质,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努力,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情况

虽然新课标改革已经全面地开展起来,但是当前人才的选择还是以分数为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教育环境还是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分数进行评价,而德育在整个考试体系中没有分数地位,进而导致德育课往往设置较少,或者出现被占用的现象,整个初中阶段出现重文化课,轻德育的现状。其次,当前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不高,自身素质水平也有待提升,导致在大部分德育课仅仅是在课堂进行简单的说教,也没有结合当前的热点以及生活,整个德育教学较为枯燥、抽象,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小差,教学效果差,没有起到德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与知识教学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整个教学工作只是空谈、说教,教学缺少生动性,学生兴趣不高,感受不到德育的内涵,缺乏感染力。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初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1.情感教育法

这里说的情感教育法指的是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首先要做的是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听讲,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德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播,认为只要经常进行教育,学生就能感知德育教学中所蕴含的道理,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但是很多教师表示,由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德育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为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当前很多初中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犯困、乏力、走神、交头接耳的现象,还有很多孩子出现逃课的情况,对学习缺乏兴趣,这种状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和耽误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传播德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当前教师的引导与说教所起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就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首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桥梁,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工作的教学,在课下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在一起交流与沟通,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及时地给予帮助,同时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学生会更加的尊重并且信任教师,这对德育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通过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寻找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且进行激励与引导,进而取得良好德育教学效果。

2.德育渗透法

当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工作,要各司其职,不同学科之间所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理所应当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负责的教学。初中的教学工作,通常是围绕自己所负责的学科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涉及德育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当前的教学观念,并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德育工作缺乏实际性,很少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相结合,进而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科中或多或少地都会与德育有一定的关联,只靠思想品德教师进行德育教学工作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更有利于德育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起到一定效果,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例如:语文学科,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语文带来的德育教育机遇,结合语文素材中所传达的情感、精神以及思想认识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断的净化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实现育人的德育教学目的,同时也更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与道理进行结合,使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实施,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再如:数学学科,从本质上属于自然学科,数学是经过历史的长河,前人经过不懈的研究与探索,才将知识流传下来的,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体现数学家的拼搏、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从无数实践中总结出数学规律,再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学社会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将德育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与渗透,不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同时德育教育也更加的全面有效,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与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3.网络引导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我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人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很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沉迷到网络中。尤其中小学生阶段,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而網络已经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不可避免的接触环境,因此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以及教育部门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结合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多元化,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与时事,丰富了德育教学内容,同时贴合现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网络德育教育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对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弱化。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受网络的吸引进而沉迷于网络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结合网络灵活地进行教育活动,发挥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进而实现网络德育教学工作。

例如: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信息技术课以及网络竞赛活动,来丰富上网学习活动,减少学生对网络的猎奇心,发挥网络的积极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正确认识了网络,有效地减少了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利用网络建立师生交流网站,通过Emile、微信等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缓解当面沟通的尴尬,有些问题通过网络更易表达与交流,尤其是一些心里话,还有这一阶段学生存在的敏感问题,就可以通过的网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4.生活教育法

当前初中实施的德育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活动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德育效果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思想,重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任何教学工作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化德育教学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施起来更利于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内在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新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老人外出倒地后,人们是否应该扶”等这些极具争议的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也可以组织辩论会,进而探究出最为正确的方法。这些案例贴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与学生有着切实的关联,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热情也更为高涨,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梳理以及养成,为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短视频,包括生活中遇见的一些德育小故事或者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爱国以及民族精神等良好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叛逆、消极等不良的品德问题,整个价值观念错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初中生的学情以及个性,创新德育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和挖掘出德育作用,进而将初中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

[2]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

(作者单位: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作者:张晶芮 邢卫梅

第二篇:研究传统德育方法 深化现代德育理论

德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杠杆之一,自人类摆脱野蛮、进入文明之日起,就有了德育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德育历史尤其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就有了“修德振兵”(《史记·五帝本纪》)之举,表明从那时起,就已出现德育现象。后来到了尧舜时期,已有了孝父母、友兄弟的道德观念,并且舜曾“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旨在改变“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的结局。这说明在舜时,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管理者的自觉行为。此后,薪火相传,代代相继,不断将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德育理论推向前进,使中华民族成为富有道德内涵的伟大民族,早在古代就被外民族誉为“礼义之邦”,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德育遗产。发掘、总结、提炼、继承这批遗产,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是当代德育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激励下,近年来许多学人,特别是一些生气勃勃的青年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德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崔华前同志这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书稿,就是其中之一。我有幸最早读到这部书稿,感受良多。

书稿把“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先秦诸子是在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的熔炉中锻炼出来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各家学者,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在学术上展开论辩,彼此交锋,是此而非彼,竞相提出不同的学术见解,表现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对立倾向。在德育理论和方法方面,各家各派也都有自己的理论创造。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各种不同的德育学说交相辉映,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德育学术盛况的壮丽图景。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学术背景,要对先秦诸子德育方法作开创性的、系统性的总结,其难度确实非同寻常。令人高兴的是,作者没有向困难低头。他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历史文献考察法等现代科研方法,在深入揭示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理论基础之后,对先秦诸子的德育方法学说,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探索。书稿所展示的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体系,其概念之清晰,内容之宏富,脉络之分明,观点之新颖,都显示出自己的特有优势,给人以许多智慧的启迪,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一、概念清晰

例如,关于“德育方法”的概念,作者先把“德育”释为“思想道德教育”,然后进一步指出:“德育方法,就是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指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是沟通德育主客体的中介或桥梁。”这个概括,内容完整而清晰,它不仅厘清了现代意义上的“德育”概念,而且把“德育方法”概括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并对其具体内涵作了完整归纳,给人以概念清晰之感。

长期以来,一些人从广义的角度,把“德育”解释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合成体。这是值得推敲的。“德育”一语,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德育即指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广义上说,“德育”指的是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若从广义角度把“德育”概括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合成体,则必然导致概念上的重叠或出现“屋上架屋”的弊病。我们知道,“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都各有特定内涵,简单地将之相加,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指的是关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思想观念”所涉内涵很宽,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一系列关于思想方面的观念。因此,所谓“思想教育”,指的是以上述一系列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我们所常说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含纳于思想教育之中,或者说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以政治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则指的是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等等。思想教育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相比,属于高一层次的概念,绝不可与后二者平列看待。若把“思想教育”看作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平列的东西,并简单将它们相加起来构成“德育”概念,其结果必然使人产生这样的误解:似乎“思想教育”中,没有“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似乎又不属于思想教育。这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其失误的根源,在于概念不清。本书将“德育”定位于“思想道德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作法,值得大加肯定。

二、内容宏富

本书旨在揭示我国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大学派中的著名思想家的德育方法思想,具体说来就是对儒家学派中的孔丘、孟轲、荀况,墨家学派中的墨翟及其后学,道家学派中的老聃、庄周及稷下道家学者,法家学派中的商鞅、韩非及齐法家学者等人的德育方法思想,进行系统论述。其所涉学者之众、内容层面之宽,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思想提炼方面,书稿既有宏观的概括,更有微观的剖析。例如,它在分析先秦诸子关于“身教示范方法”的思想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分别论析了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思想、孟子的“教者必以正”的思想、荀子的“师以身为正仪”的思想、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身体力行思想、老庄的“行不言之教思想”、商鞅的“官无邪则民不敖”的思想、韩非的“不以言谈教”思想,以及齐法家的“明正以治国”思想,等等。这些论析,既说明先秦诸子对“身教示范”德育方法的普遍关注,又说明他们从不同视角对“身教示范”德育方法,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一部专著,把问题的研究置于如此广博的层面,并将之引向微观作深入的探讨,这不仅反映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反映了作者不懈追求的理论勇气。它使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生动而具体,细腻而周密,给读者以内容宏富的深切感受。

三、脉络分明

书稿所要集中阐释的,是先秦诸子关于德育方法的系统思想。这是一个涉及面宽、包容量大、需要回答很多问题的研究课题。如何才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呢?作者别出心裁,将先秦诸子的德育方法思想,分为三大类:一为关于教育者施教的方法思想,二为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方法的思想,三为关于实施德育评估的方法思想,等等。全书关于先秦诸子德育方法的思想体系,正是由这三个方面扩展开去,并最终建构起来的。例如,围绕“关于教育者施教的方法思想”,书稿揭示了“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教学相长法”、“平等育人法”、“情感交流法”、“循序渐进法”、“启示引导法”、“环境陶冶法”等八种关于教育者施教的方法思想;围绕“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方法的思想”,书稿又揭示了“知荣明耻法”、“自我反省法”、“克己慎独法”、“忠恕一贯法”、“改过迁善法”、“防微杜渐法”、“躬行践履法”、“益志养气法”等八种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思想。此外,围绕“关于实施德育评估方法的思想”,书稿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基本方法、原则。这样,全书沿着以上三条粗线深入下去,层层剖析,步步发掘,揭示了先秦诸子关于德育方法的思想共达150余种之多。这么多方法,用三条线索将之串连起来,可谓脉络分明,条理谨严,既突出了重点,又照应了全面,确有裁剪得体之功效。

四、思想新颖

一部专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它有明晰的概念、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更取决于它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创新是一切理论研究的灵魂,是一部专著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书稿的可贵之处,就是作者在探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勇于阐发自己的独得之见。例如,书稿在探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的理论基础》这一节中,抓往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天人观、人性论、发展观),进行自己的理论思考,认为先秦诸子关于德育方法的思想,都是与他们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看法相关联。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认识。“天人观、人性论、发展观”(以下简称“三观”),均属于世界观范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正是基于这一见解,书稿具体回答了先秦诸子所持的“三观”如何决定了他们相应的方法论。以“人性论”为例,书稿把先秦诸子的人性理论,分为“性习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自然论”、“性利己论”等七种形态,在此基础上,再进而说明这些人性之论如何决定了相应的方法论,如:孔子的“性习论”,决定了他重视后天学习、提倡“择友择处”、突出养成教育的德育方法;孟子的“性善论”,决定了他在德育方法方面,重视“反省内求”、“存心养性”、“平等育人”等方法;荀子的“性恶论”,决定了他重视“积善成德”、“环境育人”以及“待师法而正”的德育方法等等。这就从本质上阐明了先秦诸子德育方法各具特色的思想的缘由。其所论,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既达到了相当的理论深度,又阐发了自己的独到认识,给人以勇于探索和观念新颖的深切感受。

本书的创新特色,不仅在于作者在书中阐发了自己的独得之见,更在于它从总体上对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作了系统性总结,这是一项披荆斩棘、开拓荒野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学术研究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人们害怕被载上“钻故纸堆”、“拾封建余唾”的帽子,以致不敢接触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德育遗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文化的价值特别是传统道德的价值,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伟大战略任务。正是在改革开放的适宜条件下,对于传统德育遗产的发掘与研究,日益引起学界重视。近年来,先后有一系列研究传统道德或传统德育的新著问世,如,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含多传本与单行本两种本子)、陈谷嘉主编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研究》、江万秀等著《中国德育思想史》、罗炽主编的《中国德育思想史纲》以及拙著《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等等,都是研究传统德育理论的新著。然而,这些著作多偏于德育理论方面的探讨,而对于传统德育方法则涉及较为有限。摆在书案上的这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第一部研究传统德育方法的新著,尽管它所涉及的历史仅限于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阶段,但它的问世,却打破了过去关于传统德育方法的专门研究长期处于“0”的状况。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填空补白意义的难能可贵的探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一”的起点,我相信随着传统德育研究的深入,我国学界以后将会有更新、更多、更高水平的传统德育方法研究新成果涌现出来!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社会发展规律所使然,余将乐观其成!

毋庸讳言,作为一部拓荒性的著作,本书稿不可能十全十美,它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例如,本书以《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为题,但在《导论》中,却对先秦诸子所处的百家争鸣历史环境、诸子所依各家各派的基本学术宗旨,以及诸子中各位学者的生平传记,均未能作出较为详尽的交待。这就给不熟悉先秦文化史的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虽存在这一缺陷,但瑕不掩瑜,它不妨碍本书仍是一本好书,而且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难改正的。如同初生的小天鹅难免有其“丑”的一面,但终会最后完善自我、飞向天空一样。

崔华前同志的硕士阶段,专攻中国哲学史专业;考取博士生后,又把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拼搏,不懈追求。他的博士论文曾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部书稿,就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在送出版社之前,他邀我为之作“序”。作为他的导师,我欣然应允,并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感到由衷欣慰。希望华前同志再接再厉,在学术探求的道路上永不自满,并立志为当代中国的德育理论建设不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为序。

[责任编辑:杨淑珍]

作者:黄 钊

第三篇:挖掘德育因素 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低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进行德育的最佳年龄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一、将德育渗透于拼音教学之中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低年级的教学难点,它也就成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入场券”。此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时,可以给小朋友们讲《 助人为乐的声母 y》的故事 :有一天,声母宝宝 y、w和单韵母宝宝i、u、ü在草地上玩耍。单韵母 i对大家说:“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如果谁俩的名字相同,他们俩就是好朋友,好不好啊?” i跑到 y身边,撒娇地喊:“大y哥哥,我们俩的名字相同,我们俩是好朋友了 !”大y笑着说:“好,好,我们是朋友,我们俩就叫整体认读yi了。”w 和u的名字也相同,他们也走到一起兴高采烈地手拉手成了好朋友,他俩组成了 wu。草地上突然传来“呜—— 呜——”的哭声,原来 ü看着自己孤零零的没有朋友,他好伤心啊。y听到哭声,他急忙拉着ü的手说:“小 ü,小 ü你别哭了,我和你做朋友,好不好?我们组成一个新家,叫整体认读 yu。”小 ü 这下高兴了,他用手擦掉眼泪,嘻嘻地笑了。 i、u和w 看到这些,都夸y 是助人为乐的好宝宝。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字词教学之中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相机点拨,渗透德育。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生字,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教学“打”字时,我让学生做个“打”的动作。有的学生做了打鼓的动作,有的学生做了打字的动作,也有的学生做了打人的动作。这时我及时问孩子们:“这样做,对吗?”(不对)我接着说:“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可千万不能打人。”让学生组词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教学“话”字,有的学生会组词——“说话”,老师随机说到“组得对。我们平时说话要讲文明,讲礼貌,不能说脏话”;还有的学生会组词——“空话”,老师再随机点拨“我们要说到做到,不能说空话”……如此,看似寻常的三言两语,其实对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把文中的优秀的思想内化为孩子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儿子们》一文,一开始写两位妈妈夸孩子:“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这两句话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慢慢地读,要读出妈妈的骄傲和对儿子们的喜爱之情。但是,第三个妈妈面对老爷爷的询问,却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这时候,通过指导,让学生读出第三位妈妈的平常之心。这时候“三个妈妈提着水桶,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这时三个孩子跑来了,一个“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另一个“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再看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在此要引导朗读时把握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思想内涵。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写话训练之中

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镜子,在写话中肯定会体现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素质的自然流露。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写话和育人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看图写话《节约用水》时,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都有谁?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他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然后以图片为依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降低写话难度,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既完成了写话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口语交际之中

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口语交际中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是教师进行德育的肥沃土壤。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的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不文明、不规范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人人都喜欢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在口语交际时,要引导学生使用有魔力的语言:“您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并且要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請、借我用一用、行吗、谢谢”等文明语的同学老师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表扬,树立榜样,鼓励孩子们都要向他们学习。逐渐让他们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说话、做事因不小心伤害了别人时一定要及时向对方道歉,并意识到这些都是良好的品质。

综上所述,德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操上的陶冶,让小朋友们在学校健康地成长。我们老师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编辑:龙贤东)

作者:高华

上一篇:米芾书法欣赏论文下一篇:毕业论文灯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