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旅游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结合自身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探讨了民间美术的特征、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民间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繁荣。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间美术旅游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间美术旅游文化论文 篇1:

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民族色彩的美术形式,其源于人们日常生活,是从生活当中得出的一种艺术方式,同时民间美术也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文化。因此,针对民间美术应秉持尊重的态度,并积极地探究其传承方式,在原本的传承方式上进行创新,使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并发展,成为我国美术作品的标志和特色。本文基于民間美术传承方式展开,其中分析了民间美术作品传承方式,并阐述了美术作品创新发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民间美术  艺术传承  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逐渐增大。民间美术是我国美术形态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研究和传承民间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艺术,同时也有利于让当代群众从中吸收良好的精神文化内容,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也使我国传统美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民间美术源于实际生活,是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创作出的艺术形态。民间美术是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民间传统的风俗活动为主,其中融入美术元素,最终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可以看出,民间美术是我国各个民族中特有的元素,以美术作为媒介,表达出我国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情感和文化,也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也是作为中国人民应当继承和传承的内容。

民间美术也反应了我国各个民族的风貌和气派,艺术民族化问题自延安时期被提出,进而成为文艺界经久不衰的话题,美术“如何民族化”在艺术家、理论家的实践和评论中不断探索。但在实际生活中,民间美术的生存空间逐渐被侵蚀,很多民间美术已经濒临消失和失传,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工业革命之后,人民将重点放在了工业方面,认为民间美术的传承没有太大的必要,导致很多美术作品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而消亡。事实上,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风俗文化的载体,其蕴含的艺术价值要远超美术本身。民间美术中包含了美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不仅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我国美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价值不可预估。因此,身为中国人,应当意识到民间美术的价值,并做好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一)现有民间美术形式的保护

针对民间美术形式的保护来说,现阶段主要依靠文字记录、摄影、录音等方式进行记录,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民间美术储存下来,并上传到网络上,建立网络数据库,供群众查阅。通过对每一个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从应用民俗、分类方式以及工具材料、工艺特点、传播区域等方面,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相关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风俗特点和气候、产物等,构建成一种较为完善的资料储存在网络上。以这种方式储存的民间美术,群众在搜查、观看方面更加方便,也更有利于保存民间美术作品,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民间美术作品不够细致,而且网络上呈现出的美术作品缺乏灵活性。

(二)传承人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方式,在这一传承方式中,选择传承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言传身教”在民间具有技艺传播的特点,多是以家庭作为中心,通过师徒、父子、母女等直接关系进行传授。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艺术者大多是没有受到系统美术教育的群众,美术创作的经验难以整理成系统的文字进行描述,所以美术技艺的沟通只能通过口头教授这一直接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最为直接,口头语言也不需要进一步加工,比较自然随性,传承者更方便学习美术技巧。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经济水平和人文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审美也在发生着改变,这种单一的传授方式逐渐面临淘汰,如果没有传承者,那这种民间美术形式也会销声匿迹,可见这种“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三)民间艺术品传承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一些民间美术虽然逐渐衰弱,但是,随着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美术的传承。一些美术作品被制作成可流通的商品,使民间美术以这种方式得到了传播。同时我国现阶段很多民间美术作品也通过商品的形式走出了国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比如,山东潍坊的风筝、河北蔚县的民间剪纸等。同时民间美术作品也作为一个地方的特色,进入到了旅游景点当中,供前往旅游的游客购买独具当地特色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作品以商品的形式流通,不仅刺激了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当地民间手艺人的收入,还发扬了我国民间美术文化,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些艺术作品也会随着购买者传播到各地,推动我国艺术作品的发展。任何艺术作品都需要有人欣赏,并要保持其独有的艺术特点,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创新,才能使艺术作品保持活力,维持其生命力。因此,民间美术作品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当代人的审美,从而增强民间美术作品的持久力,也使其传承方式更加现代化,传播面也更加广泛。

(四)民俗活动的传承方式

1.礼仪传承

(1)诞生礼

不同区域中民族美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山东地区部分孩童刚出生时,姥姥会给孩童做“百岁”,“百岁”就是姥姥做的千层底的鞋子和绿豆芽,鞋子上绘有相应的图案,寓意“生根发芽”;部分地区在诞生礼中会送鱼枕,枕头上绘制了鱼的图案,寓意“多子多福”等。这些民间手工艺术品上浓缩着民间美术的身影,也表达了长辈对后辈的关爱。

(2)婚俗

婚姻是一大喜事,在我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就存在与“婚姻”相关的主题,所以婚姻也是传承民间美术的一种方式。比如,在新人的婚房内要贴上“喜娃娃”的剪纸,寓意“早生贵子”。

(3)丧俗

在民间美术作品中丧俗表达的主题是生命的延续,寄托着亲人的哀思。在为丧俗所做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包括了绣有“引魂鸡”的枕头或是绣了“莲花”的鞋子等。

2.岁时节令

(1)春节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民最喜欢也最热闹的节日,有很多民间美术作品是为了庆祝春节、庆祝丰收,并祈求下一年能够幸福美满等。

(2)端午节

在我国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古代的这一时期容易发生瘟疫,所以人们会剪裁小老虎,缝制荷包装上艾叶等,主要起到避邪除秽的作用。

我国很多节日风俗习惯中都有着民间美术的身影,而且我国民族文化历经了不同的时期,在各个民族的发展当中得以沉淀,其中蕴含了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观念和风俗习惯。民俗活动中包含着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民間美术是民俗活动的表达方式,所以两者的关系属于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如果没有丰富的民间美术,那么这些民俗文化也就很难流传至今。因此,保护民间美术的同时,也是对民俗活动的保护,从继承中求创新,从发展中引用到实际,才是对民间美术最好的传承。

三、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各个民族中的艺术都是构成世界艺术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充分保证其艺术形态和特点,才能在世界艺术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民间美术具有原发性、地域性的特点,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民族艺术代言人。因此,民间美术的发展是当代我国艺术和文化事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方式非常多元化,但却缺少了系统性的传承方式。我国经济在逐渐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增强,文化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现代化主义思想浪潮中,时代在以极快的速度给世界上的人民带来新的文化内容,这也对传统民间美术带来了一定冲击。为了挽救民间美术,我国很多学者投身于研究我国民间美术文化当中,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举办民间美术展览、发行民间美术作品的书籍、传授民间美术工艺等,这些保护工作对我国民间美术作品的传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需继续努力。

四、民间美术的创新艺术策略

想要使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民间美术作品将时代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站在现代化文化的角度对我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找到民族文明和艺术的互补点,完成民族文化的转型和发展。可以看出,创新传承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是民间美术发展的主要探究点,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民间美术有着非常丰厚的底蕴,所以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民间美术以更为活跃的方式体现出来,更为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同时,也通过相应的方式整合民间美术,充分激发其中蕴含的艺术美和内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探究民间美术作品的发展途径。

(一)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提高民间美术的吸引力

要想传承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其转型成更为符合现代化潮流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入手,要先收集、整理、归纳以及宣传民间美术作品,并将其纳入研究范畴,探究其与现代美术的结合点,顺利完成创新、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在当今时代中,有很多较为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经过创新的民间美术作品被国际设计者所认可,成为具有我国文化特点的艺术佳作。整理其成功的原因,是在基于我国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美术创作,这与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通过研究,让学习者了解在艺术或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将已知元素重新组合、联结改变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角度思考,获得创意表达的新角度与新高度。比如,福娃是我国为2008年奥运会所设计的吉祥物,设计理念是奥运五环,也包含了我国五行观念,所以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个福娃。福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也在向全球人民传递着友谊、和平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福娃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向全世界彰显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验证了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一种特殊的形态展现出了当代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和艺术美。

(二)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创新,促使民间美术作品更具规模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民间美术的发展既不能失去其原本的特点,同时也需要更为符合现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比如,近几年春节时候出现了一种生肖剪纸,专门贴在门窗上,不同于以往福字,生肖剪纸更为灵活和生动。在鼠年,人们便会购买小老鼠的剪纸,到了牛年便换上牛的剪纸,不仅更为有趣,同时也能提醒人们今年是什么年。每年都有不同的动物,有新意又有过年的感觉,所以受到很多群众的喜爱,原本淡出人们视野的剪纸艺术,又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当中。这种创新方式让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剪纸艺术年年有市场,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通过创新,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从而使民间美术更加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其次,当有了一定市场之后,还可以发展团队模式,在市、县等政府部门领带下,参加国内各种艺术比赛,从而扩大民间美术作品的知名度,也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使我国民间美术得到创新和发展,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丰富人民的精神和实际生活。

(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探索民间美术研究方向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承载体,其创作不能与民族文化脱节,尤其是本土文化。将民间美术进行整合之后与学校美术教育相结合,或是成立民间美术专业等,让民间艺术家或是专业人士传授民间美术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民间美术在创新、整合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其精神得以延续,同时也丰富美术教育。这种融合方式既能为民间美术提供新的传播方式,也提供了新的内容。

(四)丰富传承方式,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

民间美术在以往的传播中都是以小单位为主,其形式、环境、对象较为单一,比如“言传身教”的方式。如果仍旧采用这样的方式不进行创新和改进,很有可能被社会淘汰,难以实现民间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我国传统文化现阶段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民间美术传承者要想找到一个适合的传承人非常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民间美术传承方式。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在中小学内举办民间美术比赛,或是展览会等;其次也可以在校园内成立美术兴趣班,使学生从小便能接触民间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使其意识到传承民间美术文化的重要性。

五、结语

我国民间美术是我国文化中非常珍贵的部分,所体现的是我国群众生活的缩影,也是文化的体现。因此,针对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应当在基于艺术作品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艺术表达形式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承的方式。只有传承,才能不消逝,只有创新,才能不被淘汰。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美术,并更好的保护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1]张颖.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今古文创,2021(21):89-90.

[2]苏欢.当代宣传画的民族化探析——以疫情期宣传画作品为中心[J].艺术工作,2020(03):11-13.

[3]孙凤玲.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0(24):170-172.

[4]李毅.民间艺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A].中学教育科研学术成果集[C],2020:15-16.

[5]贾娜娜.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研究——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02):59-63.

[6]陈琳,穆旭龙.改变角度,提升创新力[J].艺术工作,2019(01):95-96.

[7]王富强.民间美术传承及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J].黑河学院学报,2019(09):181-183.

[8]霍治民.东北地区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评《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J].领导科学,2019(08):2.

作者:张帆

民间美术旅游文化论文 篇2:

关于民间美术的探讨

摘  要: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结合自身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探讨了民间美术的特征、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民间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民间美术;特征;问题;传承;

引言

民间美术产生于我国的民间,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民间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精神文化的主要构成环节。受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民间美术也受到了影响。这其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好的方面体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民间美术引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借鉴了一些新的方式、方法。不好的方面体现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渗透,民间美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一些民间美术的作者开始盲目崇洋媚外,没有将民间美术与广大民众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民间美术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变得不伦不类。目前民间美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需要的文化,并且许多民间艺术品就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因此,“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得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民间美术是人民自己美化生活的产物,反应的是人们身边的生活和事物,并且里面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也是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民间美术的创作主流始终是结合人民的生活,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直接起作用。它的意义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可以衡量的。民间美术作品反映着人民紧贴生活的创造特色和审美价值,其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纯真的感情。民间美术不但是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也是其他美术和设计作品创作的原动力和材料源泉,无论它的过去还是现在都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民间美术是用来美化人民生活的实用性较强的民间艺术,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淳朴艺术,它巧妙地把高超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质朴美和外形美并存,把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融为一体,形成了完美的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作品,构成了一个奇妙美好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二、民间美术的特征

(一)民间美术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

“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不同程度地有自己的特点。艺术的民族性就是指民族道德思想和传统文化中反映的民族的情感、意志、利益、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民族性是一定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斗争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社会结构、心理状态、审美情趣、表达方式,在艺术中的反映和表现。艺术的民族性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才逐渐形成艺术的民族传统。”

民间美术因地理位置的环境、不同地域的气候、风俗习惯等客观因素的差别性,那么劳动者的需求也不相同,同样也存在着人们的情感色彩、生活价值观、生产方式、创作工艺等主观因素的差异,创作出的民间美术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民间美术的创造存在着地域性特征。所谓艺术的地域性,就是某一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多种原因形成的带有地方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劳动者往往在一定的范围里进行着,这使得创造出来的社会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表现的艺术内容、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及表现手段、表现方法都各具特色。

(二)民间美术具有原发性与乡土性

由于民间美术产生于社会最底层中的广大劳动人民中间,所以,它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广大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写照。这是民间美术乡土性的体现。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体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在形式上,因为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具有随意性,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式;在内容上民间美术采用直接的艺术语言表达出作者最真实的感受,所以带有自然、朴实的特性。

(三)民间美术具有群体性与承袭性

民间美术是生长在人民群众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各种形式、各个品类孕育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民间,是在劳动者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间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从自己生活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直观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长期以来,在内容与形式、题材与色彩上形成了相对的稳定性、程式化和规范化,其流行方式主要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在承袭传统的过程中,又不断创新着、丰富着、发展着。

三、民间美术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民间美术缺失生存环境

历经社会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变化,民间美术生存面貌的不断调整,在现代生活快节奏、网络交流便利、高科技语境下,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民间美术品类失去了原有依赖的文化生态环境,濒临消失。此外,目前的保护体系尚未健全,专业人才匾乏,尚未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也导致一些民间美术品类在传承上出现了断层和消失现象。民间美术生存环境的缺失,是民间美术走向消亡的核心因素,也使民间美术产业开发因为文化生态背景的变迁而道路弥艰。

(二)民间美术产业开发人才缺乏

民间美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民间美术产业开发人才的瓶颈表现为民间美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和民间美术创意与经营人才的短缺。许多民间美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要依靠掌握技艺的专业人员才能生存和发展。高层次创意人才要具有对民间美术的包装与创新能力,依托民间美术资源,创新研发出更具广泛受众和文化内涵的新产品。民间美术创新或经营人才的缺乏。民间美术的创新或经营人才,应具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是民间美术的行家里手。经营人才则要把技术与市场结合起来,使民间美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三)民间美术开发缺乏整合力度

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分布零散。民间美术产业开发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众多的资源品类尚未形成集约发展,散点式的开发造成了资金分散、各自为战、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混乱局面,文化产业的依附性、渗透性、复合性和广泛性难以发挥。有些区域文化资源观念淡漠,认识不到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些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仅仅从当地的利益出发,相互之间争夺资源,资源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还有的区域急功近利,对文化资源掠夺性、破坏性开发,使资源的生态性受到损害。

四、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

(一)民间美术将会转变为新民俗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

众所周知,民俗是民间美术发展最为重要的根基。民间美术的发展和民俗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在贵州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漂亮的服饰大多是在婚嫁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对外展示。也有一部分地区过年的时候贴窗花,这充分地体现了民间美术和传统民族之间的关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民俗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传统文化在吸收各种外来文化的基础之上,成为更具有特色的文化,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民间美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亡。在我国民俗活动有着很深厚的根基,可以说只要以农业经济作为基础的居住和生活的方式还继续存在,民俗活动就不可能完全消亡。目前在积极发扬传统文化的环境下,民俗活动将会呈现出更加丰富精彩的内容。民间美术作为体现民俗活动内容的重要工具,将会转变为新民俗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必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发展民间美术教育,优化传承方式

民间美术产生于广大劳动人民中间,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创作出适合当地民俗的作品,不受外界因素的制约。自古以来,民间美术的流传都是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的。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和直接的方法。还有的是通过口头传播,如:拜师学艺或家庭熏陶。其中很多的技术性手艺也是通过口诀传播给下一代的。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等。都是非常顺口而且方便记忆的语句。在民间美术的传播过程中,人们主要还是采用的口头传播的方式,这是因为进行民间美术创造的作者很多都没有知识、文化,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出作品,不经过任何加工和处理。由于口头传播具有方便快捷和随意性的特征,所以,更适合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应用。中国艺术研究院李莉博士在陕西洛川县栖风镇谷咀村进行调查时发现“这里的每个姑娘在过年、过节时都能独立进行剪纸,给自己的房间增添节日的气氛。他们都是跟随家里人学的剪纸,妈妈跟奶奶学,姑娘跟妈妈学,他们这样代代传承,等到手艺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独立进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在民间美术的创作中,由于创作者的文化水平低,所以他们不可能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承,而口头传承又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他们就急需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传承方式-身教。这种传承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学习者接受,因为身教是集文字信息、物象、言传于一体的一种传播方式。

(三)民间美术品的商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间美术作品走向市场已经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旅游景区,民间美术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形式,出现了小型工厂加工美术作品的现象,这说明民间美术作品有着比较广阔的市场,比如目前大方农民画就有人顾一批农民中喜欢绘画的人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艺术剪纸作品中很多是工厂生产的,在花馍比较流行的北方地区也有专门加工生产花馍的小作坊。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商贩受到利益的驱使,在民间美术作品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偷工减料的情况,也有一些生产者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这使得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丧失了淳朴的本色,影响到了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保护和传承,不利于民进美术的健康发展。民间美术作品和市场之间进行结合的趋势不可避免,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和认识它。尽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继承民间美术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但只要民间美术作品能够顺利地走入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民间美术的影响力,增强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认知和理解,对于民间艺人来讲也能够很好的增加自身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社会境遇,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民间美术,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

(四)结合现代艺术形式,丰富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段

民间美术在市场经济、外来文化、人才和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下,面临着绝境甚至失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科技需要创新,经济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文化也需要创新。民间美术在继承和保护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现代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民间美术形态更加活跃地贴近人们的生活,将艺术内涵和艺术美感充分的展现给现代人。

五、小结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这是历史和古人给现代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和传承着民族自身的根基,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完善了自身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群众集体创作活动的产物,具有本土特征的社会意识形态。民间美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内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形式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清新和质朴,它重视人与自然的交流、沟通与融合。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只要民间民俗能够继续的存在,民间美术活动就还会继续发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间美术作品的样式、题材以及内容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但是民间美术的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不会发生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保护民间美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方法得当,科学合理,民间美术会必将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安格.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研究[J].艺术科技,2013,12:235.

[2]白亮.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2003.

[3]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01:41-47.

[4]王岳.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85-87.

作者:刘学颖

民间美术旅游文化论文 篇3:

陕西民间美术传承与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为了有效地开发陕西民间美术资源、使陕西民间美术良性发展、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同时促进陕西经济发展。通过对陕西民间美术现状和民间美术开发的形式、方法的研究、探讨出只有在专家引领、培养新一代的民间领军艺人、民间美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精;住的市场定位、公司化运作、拉长产业链等各环节相互作用下,才能创造出新的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尤其是适应社会变革的新的民族性精神价值观需求的民间美术品,为民间文化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承;资源开发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民间艺术受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几度处于萎靡状态,有些已经消失,令人感到了民族文化的危机。“历史证明,支撑一个国家与民族长久、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并不只是靠精英集团的超前意识,而是要靠大众普遍敬守的精神信仰,这其中既包括以爱国主义如马克思·韦伯所言的那种‘大众化的苦行意识’。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能够推动大众精神的文化力量,仅仅靠单纯的物质的驱动力,很难把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断推向前进。”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主流美术而言的,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母体艺术。隐藏在民间美术作品背后的深沉的文化背景和民间文化底蕴,不仅有着比艺术作品本身更深的内涵,而且更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文化及生活状态。陕西是文化大省,陕西民间美术在传承发展中,体现出秦汉画像石刻艺术那种造型质朴粗犷、充满生命活力的精神气质,是民族古老文化的积淀和承继,在中国的封建农耕文化形态中,原始图腾文化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气质风格,具有十分顽强的遗传性。作为文化残存的图腾形象仍活在民间信仰和民间美术当中,风韵犹存。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以及风格气质,也正是以地域性的群体特征来体现其文化个性的。陕西的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它的生存发展,或者演变传承,更深刻地受到了民间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社会形态、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保护、拯救和整理显得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和合理开发。使其在保留民族性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现实的发展需要。

一、陕西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如何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为公众普遍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身体力行的行为模式,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至关重要,这种无形文化的建设同样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1]随着民俗生活的消亡,民间美术的形态和存在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是不争的现实。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尤其是民间美术,只关注的是其消亡的状况和如何保护现有的品种是不够的。“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发掘并有效的利用其资源,而且是多向度、多层面的。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民族的文化资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是否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吸收。以开放的心态,注重从民族艺术中发掘出先进的因素,使之成为民族性巾主导的一面,并以此整合其他新的因素,实现在新的背景下自然增值,这是大有可为的。”陕西民间美术产品的商品性和艺术性,在民间美术传承和资源开发进程中如何达到平衡,既要保持民间美术基本特质不变,还要使之适应商品社会需求,有赖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为一种文化母体,民间美术就像一个矿源,为相关艺术产业提供了营养。比如:陕西凤翔的泥塑曾三次被选为我国生肖图案。我国第三枚猴票色彩艳丽活泼,受到无数集邮者珍藏。设计者陈绍华即是吸取了民间美术中猴的形象设计出猴票;陕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就是民间的社会公益性的博物馆以及凤翔县、安塞县以及户县、华县、延川等地,都是民间美术企业化的先行试点,有的不仅形成了一条龙的产销链条,还在不断向更科学化扩展。华县的著名皮影雕刻艺人汪天喜,皮影人物造型生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华县皮影就作为民间美术的代表在国际上进行交流,汪天喜也从此开始创办了皮影雕刻学习班,使皮影雕刻艺术后继有人。如今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和上海南京路上都有他的皮影连锁销售店;他还通过网络建立了个人网站,每年都有来自国外友人的定单。民间美术产品的市场开发,逐步推向市场的必然结果,也会促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二、陕西民间美术现状

自2001年以来,文化部实施“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建立起了完备的保护制度和体系,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网络化的管理。文化部还于2002年8月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委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推出了15个重点省份,开展民间文化遗产重点抢救项目。一大批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申遗”热日益升温。对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性普查、记录、编纂和出版的工作也积极进行着。

(一)陕西民间美术现状

为了挽救民族瑰宝,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一度非常重视民间美术,陕西省也创办了大量的美术培训班,集中了一批老艺人和民间巧手。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在90年代民间美术又一度陷于低迷。美训班、各地的文化馆、展览馆也不再像80年代那样热情高涨地为民间美术服务。民间美术在21世纪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又掀起新的浪潮,陕西民间美术的传承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一方面,农民在农闲之余创作的美术工艺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转化创收的形式。但农民以生活为创作出发点的民间美术却转变为以挣钱为出发点。民间美术成了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艺术”,谁的作品有市场,别人就去成批地“创作”同样的画作。“作坊化”的创作方式使得如今的民间美术鲜有精品出现。照此发展,势必导致民间美术品牌的坍塌。另一方面,县展览馆、文化馆创立初期,其目的是起到培训作者、展示画作、对外交流及重点作品销售的作用。它的作用还有发现新作者、巡回辅导、搞训练班。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县文化馆、展览馆却开始沦为商品买卖的超市,对民间美术传承与开发的研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二)陕西民间美术资源持续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民间美术项目的传承正趋于断代,项目开发后劲不足。

主要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乡村生活方式急剧改变,传统民俗快速消退,相关文化也逐渐消亡。如仅仅10多年中间,年画这一民间美术形式就很快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领域。可以说,现在一些民间美术资源正在走向消亡。大批农民进城或外出打工,很多民间美术项目的传承人都已年迈体弱,导致无人传承而逐渐断线。没有了传承人,也就没有了民间艺术的生命。在全省诸多的民间美术艺人中,绝大多数还是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只是在农闲时才从事创作与制作,在当前民俗日益走向消失的情况下,这些艺人继

续创作和开发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厚重的民间美术资源不能及时转化为优质的艺术产品和商品。特别是在开发中,缺少更多有眼光有实力有魄力的投资者的介入,基层文化管理部门人员、资金、设备、条件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政府相关部门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及领军艺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实力等存在严重缺陷,等等,都是民间美术资源不能转化为艺术商品走向市场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问题:民间美术资源低水平无序开发。

民间美术的制作者大都是普通农民,很少有接受过严格专业培养和训练的艺人,他们制作产品所使用材料大都是身边的劣质自然物,制作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与现代城市商品的要求差距较大。传统民间美术作品形制也过分受“民间性”的影响,很难打入国内外艺术市场和现代人的生活领域。有的民间美术品类虽然家家都在生产,但重复雷同现象非常严重,缺少真正的艺术美感和时代感。在成长过程中也缺乏严格的统一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产品开发无序生产,混乱经营。恶性竞争和粗制滥造现象非常严重。对此,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措施和质量监督又不到位,导致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个问题:很多民间美术产品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在大批民间美术资源开发过程中,面对变化多端的现代审美市场,没有足够的准备和积累,许多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在商品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许多传衍数百年的民间艺术名品遭到市场无情的拒绝。在商品化的时尚审美强势冲击下,瓦解着很多传统艺人的自信,他们被迫放弃自己原有的艺术特质,导致许多传统美术资源迅速瓦解,走向消亡。另外,大多数的民间美术作品还局限于通过举办展览和文化馆工作室推销等方式走向市场,没有形成庞大的规模销售,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链条化、规模化开发效应,没有特别知名品牌产品通过现代企业方式进行运作。这些,

都阻碍了陕西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陕西民间美术传承和开发的方式及途经

对于陕西民间美术传承和资源开发,首先是要解决民间美术传承人断代和人才匮乏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将高水平民间美术艺人与高等艺术院校专家合作。使民间美术产品开发专家与企业科技人员合作。形成强有力的高水平艺人和专家结合的民间美术开发人才队伍,通过提高民间美术艺术品位、拓宽市场、形成民间文化产业规模,形成真正的产学研结合。陕西高校林立,人才济济,对于民间美术新产品的有效开发是坚实的后盾。陕西高校的民间美术科研开发人员,通过田野考察,到各级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深入村寨、民间巧手家了解民间美术创作现状及现代社会对民间美术品的供求状况,并了解传承情况;将收集数据、图片、文字资料整理、归类;其后进行市场调查;对适应市场需求,能良性循环的,已形成产业化的陕西民间美术品类的形成过程、运营模式、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对陕西民间美术品类中传承方式与产业化结合较好的典范性品类进行研究分析。推广民间美术传承、开发、利用的经验,以期对加快民间美术的市场化进程,并在促进陕西经济的同时,保持陕西民间传统文化风俗的特质不变。

其次,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吸引外来资金或投资,真正实现民间美术资源开发的产业化,真正把文化资源变成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富。企业对品牌产品和项目通过组团方式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巡回展销,提高陕西民间美术的知名度,大力拓宽经营市场。

再次,在民间美术产品开发上,将民间美术引入科研开发领域,从产品生产的材料到工艺过程进行全面研究,把民间美术资源变成优质的艺术商品或生活装饰品,实现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变。通过有序生产,实现规模效益,跳出“民间”,打造品牌,使民间美术资源产业化开发健康发展。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民风新作”是很好的开发方式。“民风新作”是现代专门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特征,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但是在形式上它又很像民间艺术,并且比一般民艺品更完美,这是(专门)艺术家像民间艺术学习和艺术多样化的结果,应该是提倡的。“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代表是“中国结”。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一群民间文化的青年学者提出了“把传统技艺与现实生活连结起来”的口号,整理了传统的绳结艺术,定名为“中国结”,几年间传遍了台湾,给这已濒临灭绝的技艺以新的生命,使绳结成为富有特色的一种新的生活装饰物。还有安徽的一位画家,多年来热心于民间艺术的搜集和研究,他将合肥一带的民间挑花转印到棉布上,定名为“庐阳花布”轰动全国。这种文化上的转化现象,实际上是艺术的横向相融,也可以说是移植,在历史上是很多的,只是很少有人寻踪追迹地进行研究,更缺少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这是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一条征途。正像有人把民间艺术称作“西藏”一样,一旦开发出来,将会使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最后,在激活民俗的基础上,开发文化旅游,以民间民俗文化旅游实现民间美术与经济发展的共赢。近年来,陕西一直大力扶植文化产业,已开发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与旅游有一定结合的分为三种类型的产业模式。一、文艺表演型文化产业链;二、风情园、农家乐式产业链;三、博物馆式。第一种文艺演出业坚持“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本体意识,走与旅游、商贸、娱乐、餐饮等相结合的路子,规模和效益创出新成绩。延安市推出“一县一品一艺”创新方案,挖掘发展了以安塞腰鼓为龙头的“鼓”文化系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二种风情园、农家乐是围林造园,汇集一些民间艺人表演、地方小吃。第三种是博物馆。现已建成的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便是一个典型代表。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是王勇超先生历时20多年,倾其所有抢救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并在终南山下建成这座博物院使之得以很好的展示。文化旅游业就是要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陕西有众多的民间美术品类,陕北剪纸、布贴画、农民画、石雕、核雕、匠艺丹青;关中刺绣、泥塑、木版年画、马勺、布艺、农民画、皮影、面花、拴马桩、灯笼、编织、泥玩具;陕南刺绣、剪纸、织染等。不论是数量还是价值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也是陕西走向世界的巨人财富。陕西凤翔县六营村的民间美术旅游,以新一代艺人胡新民为首的六营村艺人们形成了一定的民间美术文化产业规模,吸引了众多的参观旅游者。陕西华县一带的皮影,吸引了众多的视线,形成了产业规模,享誉海内外。陕南和陕北的民间美术虽然声名远扬,但针对民间美术的文化旅游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总之,社会生活结构的快速解构,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快速消亡。通过研究如何利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陕西的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使更多亟待拯救、发展、创新的民间美术更好地,良性地发展,并形成产业规模,适应现代社会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既保持其艺术价值,也改变其濒危的状况,还能弘扬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促进陕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又搞活经济,还能促进农村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构建和谐社会,成为西安经济的总体发展添砖加瓦的一支力量。

作者:刘媛洁 梁曾华

上一篇:煤矿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金融院校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