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孩子成长及各类知识及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在音乐教育方面,家庭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兴趣引导、学习途径等都会对孩子音乐兴趣及潜智的激发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与孩子父母沟通,使其有意识地在日常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关注其音乐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音乐学习环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摘要: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关键词:家庭教育;音乐教育;儿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孩子的艺术教育的培养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起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也成了很多家庭的座右铭。越来越多的小童星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周末或是寒暑假各种的培训班在大量的招生,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也开始了自己学习乐器或是学习声乐的求学之路。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一、家庭教育在孩子音乐培养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盲目的追求教育的功能性

音樂的给人们带来的功能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首先音乐具有审美的功能,音乐可以净化心灵,调节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其次音乐具有超越现实的作用。它可以协调集体劳动动作,消除疲劳,是人类早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音乐功能;最后音乐具有教育功能,起到了健全大脑,健康心里,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功能。音乐对于幼儿或者儿童的功能就更为简单,音乐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往往忽视了音乐对于儿童这个最基本的功能。盲目带孩子参加各种器乐或是声乐的考级或是比赛,拿一些孩子根本就无法理解的作品,只重视结果或者所谓的技术,而无视了音乐本身能够带给孩子的功能。有一次参加一个儿童钢琴比赛,看到有两个七、八岁的小朋友,一个弹奏《梦中的婚礼》,一个弹奏《童年的回忆》。两个作品首先作为钢琴比赛不恰当不说,我实在无法想象钢琴老师是如何带领孩子聆听或是讲述作品内涵的。而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台下没有认真听孩子的演奏,而是想方设法的探到评委后面偷看评分。家长要求儿童掌握某种音乐技能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过于强烈的追求技能技巧的获得,还要注重儿童情感和智能的发展,充分挖掘在音乐教育中儿童情感和创造方面的潜能。

(二)忽略了音乐本身构建的要素

我们知道高低、长短、强弱、音色构成了音的物理属性。这几个概念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理解,而声音的高低和节奏的长短这些我们可以带领孩子感受。很多老师对儿童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特别是钢琴教学,老师一个一个音的弹奏,孩子一个一个音的模仿并记忆。很佩服现在儿童的记忆力,要花大力气记住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每一个音,包括它的时值长短。其实作为父母也很幸苦,在旁边要跟着学习,回去再辅导孩子。有一次一个朋友家的孩子要参加业余钢琴的六级考试,我去听孩子弹奏其中的一首《奏鸣曲》,其中出现了很多的错音和错的节奏,给孩子纠正时才发现孩子不识五线谱,不知道节奏。孩子的母亲很无奈的说,这几天老师出差了,实在辅导不下来了。作为钢琴教师,如果可以花点功夫可以让孩子学会识谱、认识节奏,而不是为了应付考级。我想这个孩子可以学到的会更多。

(三)培养模式的单一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将孩子送给音乐老师是对孩子音乐教育的最好的选择,对孩子进行灌输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家长其实也可以作为孩子的音乐老师。在幼儿阶段可以更多的培养孩子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每天强迫式的让孩子进行学习只会事倍功半,如果再遇上一个威严的老师,那么孩子学习音乐的道路也许会就此堵死了。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作为父母,在还没有急于将孩子送到培训学校之前可以带领孩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可以淡化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化和教育方法的单一,教会孩子知道音乐和节奏时时刻刻的伴随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使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在饭后领孩子散步时,可以用快走或者慢走的方法让孩子认识不同的节奏,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感受节奏的快慢的不同。很多孩子很愿意做一个游戏,将不同大小和不同厚度的碗摆放在一起,用筷子敲击,让孩子认识不同材质的碗产生的高低不同的声音。我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音乐人将家里不同的废弃的瓶罐和缸子摆放在一起敲击出一段很动听的音乐。当然在野外郊游或海边时,也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比如流水的声音、海浪的声音、鸟叫的声音等等。总之,尽可能的让孩子先从生活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二)选择适当的音乐教育内容

对于音乐教育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是音乐老师的事情,其实和家庭的音乐教育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父母对于孩子音乐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引导的作用。我们知道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并不单单是从课堂上学来的。作为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欣赏音乐,比如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类的影视作品。《音乐之声》是很好的一部电影,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雪绒花》、《哆唻咪》、《孤独的牧羊人》这些好听的音乐作品影响了很多人。除此之外,还有《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钢琴师》等,父母都可以陪着孩子一块儿看。

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父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可以带领孩子用音乐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而不是逼迫孩子追求所谓的成功。

【参考文献】

[1]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kqm

[2]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赵一洁

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在孩子成长及各类知识及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在音乐教育方面,家庭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兴趣引导、学习途径等都会对孩子音乐兴趣及潜智的激发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与孩子父母沟通,使其有意识地在日常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关注其音乐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音乐学习环境。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家庭教育;重要性

现代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孩子文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开发。为了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艺,家长为其报名参加声乐、器乐等不同形式的音乐培训班,希望借此提高孩子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并将孩子的音乐教育完全依靠培训老师。却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孩子音乐教育中走入一定误区。

1.音乐教育理念趋向于功利化和技能化

人们喜爱音乐,是因为它具有多种艺术功能:一是音乐的审美功能,它可以有效净化人们的心灵、并促进其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二是音乐的超现实功能,可对人们集体劳动的动作产生良好的协调作用,有助于消除疲劳,使人们感受劳动的快乐;三是音乐的教育功能,有助于促进人类大脑及心理健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同时音乐有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使儿童逐步形成丰富的审美情感。目前的音乐教育中,大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音乐技能的提升及各类音乐比赛的成绩,这种功利化的思想使家长忽略了音乐的功能及其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音乐对孩子健康情感的构建,及智能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及其创造力。

(1)音乐教育忽略了其自身的组成要素

在对音乐的演绎中可以感知声音所具有音色、高低、强弱等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对于学习音乐的孩子而言不容易理解,但需要在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用心感知和体验。但由于不少教师缺乏创新,更多地采用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要求孩子们单调地跟着教师所弹奏的每一个音,进行反复的记忆和训练模仿。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系统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的教育,也无法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他们需要在每天单调重复地记忆教师所弹出的每个音的音色及强弱高低,以应付参加的音乐考级。使原本应当轻松愉快的学习变得刻板和枯燥,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音乐潜能的激发。

(2)音乐教育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模式单一

目前虽然不少家庭都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投资,但在教育理念上却需要更新,因为他们意识不到作为家长,也要在孩子音乐教育过程中发挥好家长的作用。家长的作用,并不是要求他们也要懂得音乐的专业知识,而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孩子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所以,家长要承担起对孩子音乐启蒙教育,要多陪伴孩子的音乐学习,满足其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多鼓励他们,也可给孩子讲一些音乐家及音乐相关的小故事,丰富孩子的音乐学习体验。而不能将孩子音乐学习完全交给音乐培训教师或学校的音乐教师。孩子渴望和家人互动学习,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会激发起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快乐并激发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家庭教育策略

(1)设计家庭音乐氛围调动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音乐,要从基础乐理知识开始,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可交由教师来承担。父母可以在家庭中营造出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包括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同时欣赏其中的音乐,引导孩子在聆听中感受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节奏、强弱、快慢等,培养孩子对音乐旋律及所蕴含的情感的敏感度。或在与孩子游戏、散步时引导他仔细体会步行的节奏,或到户外感受下雨时的滴嗒声、海水以及小鸟的鸣叫声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这种存在于孩子每一天生活中的音乐熏陶会与教师音乐技巧的教学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孩子的音乐学习。在饭后领孩子散步时,可以用快走或者慢走的方法讓孩子认识不同的节奏,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感受节奏的快慢的不同。使孩子在生活中时时悉心感知音乐的存在及所呈现的不同韵律。

(2)设计选取有益和适宜的内容展开音乐教育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中,需要用心的设计,寻找充满艺术美、内容健康、简洁明快并有着积极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这种适宜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陪孩子去欣赏音乐会、音乐剧,一起和孩子欣赏适合其年龄段的音乐,如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每一首好听的音乐如《哆唻咪》、《雪绒花》等,并为其讲解与电影以及这些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将丰富孩子的音乐知识素养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孩子的音乐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家长要共同承担起孩子的音乐教育,并就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沟通,以做到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音乐教育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以不断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表演能力及音乐综合修养。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作者:周晓蓉

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孟德斯鸠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活动的启示

摘 要: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國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一生虽未从事过教育活动,但在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对教育问题的论述是精辟而独到的。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发挥着积极的启蒙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目前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教育氛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规避“丧偶式”家庭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等也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孟德斯鸠;教育思想;我国教育;启示

孟德斯鸠认为,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应受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法律是我们最先接受的法律”,由此便把教育提升到了法律的重要地位。在孟德斯鸠看来,教育的法律在不同的政体中是不同的:在君主国里,教育的法律的目的应该是荣誉;在共和国里,应该是品德;在专制国家里,应该是恐怖。因此,教育的法律是受政体原则制约的,它应该和政体的原则相适应。这也表明孟德斯鸠已明确认识到,教育不能脱离政治,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孟德斯鸠一生虽未从事过教育活动,但其对三种政体之下的教育的阐述中,也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活动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社会教育的作用

(一)孟德斯鸠关于社会教育的相关论述

孟德斯鸠在论述君主国的教育时,指出君主国的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品德高尚,以“在同胞中超群出众”;处事坦率,以事实为依据,“从而不附和别人对事物的看法”,变得“真实与质朴”;举止礼貌,以不失掉社会的尊重,从而有所成就[1]37。而在品德、处事、举止的养成中,孟德斯鸠特别强调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孟德斯鸠认为,在君主国里,人们接受主要教育的地方是社会而非公共学校,社会是教授人们荣誉的学校。

(二)对我国开展社会教育的启示意义

孟德斯鸠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对我国社会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根据孟德斯鸠教育思想带来的启示,新时代的社会教育应重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以发挥育人作用:如通过艺术团体进校园开展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的熏陶教育;通过各类污染治理企业案例展示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通过英模人物座谈会宣传先进的事迹,弘扬英模人物的崇高精神,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使英模精神薪火相传;从而使得社会各部门都履行德育责任,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

二、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一)孟德斯鸠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论述

孟德斯鸠关于共和政体的教育的精辟论断,特别是强调教育对于共和政体的重要性,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孟德斯鸠认为,实行共和政体的国家需要品德来作为动力。这种品德,并非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优良的政治品德,而是“舍弃自己”“始终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热爱法律与祖国”[1]41。孟德斯鸠认为,教育是激发对国家和法律的爱的关键。

(二)新时代的爱国内涵与时代挑战

孟德斯鸠的上述论断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具有重要启示。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维系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爱国不仅是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历史文化与民族同胞,还是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也是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市民社会”“全球治理”等模糊主权国家界限的话语挑战着国家认同感与爱国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社交网络、商业娱乐节目等麻痹国人的政治热情与爱国的自豪感;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多元化的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信息轰炸。这些挑战也使得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变得任重而道远。

(三)对我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意义

回顾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历程,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向。其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全国整体情况与地方实际情况有机统一;在时代背景下充分考虑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的特点,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再次,要发扬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设备等开展在信息化趋势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影响力。最后,应开展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贯穿群众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避免形式主义,不断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参与度。

三、重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孟德斯鸠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论述

孟德斯鸠在对共和政体的论述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家长的表率作用,强调了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孟德斯鸠指出,要想使儿童具有对法律和祖国的爱,“可靠的办法是父辈们自己先有这种爱”,他强调“通常父亲就是老师”,他不仅把知识传给孩子,还是给孩子传递情感的第一任老师[1]41。孟德斯鸠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重视,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当代中国“丧偶式”育儿出现的社会原因

“丧偶式”育儿教育是当今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丧偶式”育儿的出现有多重社会原因:第一,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制约的家庭分工方式[3];第二,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仍是许多社会分工角色定位的基础,从而一些男性在工作后面临加班、升职的压力,精力有限使其无暇顾及育儿教育;第三,一些父亲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认为自己只需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物质支持,认为孩子生活上的照料是母亲的责任,认为孩子知识的学习仅仅只是教师的责任;第四,一些80后男性家长未及时适应身份转变,仍沉迷于网络环境,忽视与孩子的互动等。长期以来,家庭中的育儿教育常被视为是母亲的责任,父亲的角色在育儿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而父性教育的严重缺失,既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自卑、胆怯等性格上的缺陷,也可能影响孩子动手能力、创造力、理解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对避免“丧偶式”育儿的启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结合孟德斯鸠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重视,为避免“丧偶式育儿”,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观念上,父亲要转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积极参与育儿教育;母亲也应做好督促工作,夫妇之间积极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二,在行动上,父亲应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之中。因工作原因需长期与孩子分离或经常出差的父亲,可以利用现今的互联网平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做出恰当的引导;长期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父亲,则应降低对自身娱乐活动的关注度,多和孩子共同参与一些培育孩子健全人格的社会活动。第三,各社会力量要共同为中国家庭教育献力。工作单位层面,各工作单位应积极为员工创造与家庭相聚的条件,如坚持工作不入家原则、举行员工家属游活动等,通过员工家庭幸福感的提升以促进单位效益的增长;学校层面,各级学校应积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以民主平等、多元对话的机制,搭建关注学生个体、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家校共育平台,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下的网络平台组建家委会,盘活家长资源,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齐头并进;政府层面,政府首先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倡导父亲更多地参与家庭教育中,其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规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家长对子女家庭教育的相应责任,从法制层面提升家庭教育的社会效果。

四、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孟德斯鸠关于音乐教育的相关论述

孟德斯鸠通过对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为希腊所设计的音乐教育方式的阐述,表达了音乐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孟德斯鸠指出,古希腊的政治体制使公民不得不在运动员和战士之间谋职,而这些职业的训练使人的内心变得坚强和粗野。音乐教育则通过感官影响心灵,遏制体制所产生的凶悍效果,让心灵体验温和、怜悯、慈爱和柔情。他认为音乐教育能使儿童的心灵成长得既美且善,充满和谐。孟德斯鸠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也对我国在教育实践中改进并重视音乐教育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二)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在情操的陶冶、道德素养的提高、智慧的启迪、健康心理素质的培育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4]。纵观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着以下困境:首先,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音乐教育存在着两种相对立的理解偏差:一种是过分重视音乐教育,学习音乐成为学生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将音乐教育功利化;另一种则是过分忽视音乐教育,作为非主科考试科目的音乐,成为一门形同虚设的科目。其次,在大学教育阶段,绝大多数大学公共課程中没有公共音乐课程的开设,大学生鲜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课堂音乐教学。再次,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艺术性严重缺失,大多数音乐教师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忽视了对音乐课程内在美的挖掘。

(三)对我国改进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首先,要正确看待音乐教育。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要坚持适时性、适量性、愉悦性的原则,既避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又反对音乐教育功利化。其次,要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不应只将音乐教育局限于外在的使用价值,而应注重通过创造性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活动,启迪、唤醒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益智、辅德等方面的内在价值。最后,要壮大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既要培训现有教师以提高学校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要改善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使各艺术类院校培养的高质量音乐人才愿意加入音乐教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梁海峰,苑秀丽.从经典著作走向新时代: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意涵与实践[J].北方论丛,2017(6):13-17.

[3]张琼,郑倚天.父亲角色对家庭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J].青年探索,2017(6):62-70.

[4]金铁宏.谈音乐对人的影响和音乐教育现状及其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145-146.

作者:方晓霞

上一篇: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下一篇:互助保障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