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来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是幼儿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如何提升幼儿的综合发展实力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音乐的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阶段的必修课。从小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对音乐启蒙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1:

陶行知创造思想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将音乐教学融入到教学中一直是各幼儿园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的就是创造思想。一个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陶行知创造思想与音乐教育的融入,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个新的方法。但当前很多幼儿园将陶行知创造思想与音乐教育的融入并不重视,这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不利。那么,如何将陶行知的创造思想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进行更好的融入呢?下文将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园;音乐教育;创造思想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陶行知的创造思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但依然融入不足。无论是从教学方面,还是幼儿音乐教材,都没有成型的教育模式,那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陶行知创造思想呢?我想,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作出改革,要重视陶行知创造思想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 音乐教育与陶行知相关的理念

对于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性理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创造力是存在的,但要通过一定手段将其开发。在音乐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主要利用音乐为幼儿创建音乐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力的想象。幼儿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正面的积极影响,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的美好感知,从而建立创造性思维。由于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探索新奇的科目,其本质与创造的意义结合更深,这样在音乐课上就可以传递出创造性的自身价值。音乐课上融入创造性思想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的积极引导,要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二、 环境

(一) 对于物质环境的营造

在教育过程中视觉与听觉、触觉间的相互协调是很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与幼儿间的授课过程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在向幼儿讲解知识时应先导入物质环境的模式,先让幼儿对所接触的知识有所认识,如是针对动物的音乐,就先导入视觉上的图片模式进行教学,在是相关动物则在要初步认识后再导入听觉的物质环境,让幼儿欣赏音乐,再同时播放相应情景,发散幼儿思维。

(二) 对于心理环境的营造

幼儿时期是创造力思想培养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来说,在幼儿园所接触的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出自由的意识、想象力、实践能力等这都是对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而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创造力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心理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要,要求幼儿教师积极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并采取积极的鼓励意识和赞赏意识,让幼儿随心所欲的进行思维,进行创造,并让幼儿源源不断的感受到创造的魅力,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幼儿创造出的东西要进行积极的评价,由于幼儿思维与成人不同,所以要用适合他们的想法进行评价,对于幼儿所创造出的东西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幼儿对于自己创造的事物进行讲解,并对于不同的程度进行不同的积极性评价,鼓励幼儿创造。

三、 以启发为主并重视音乐方面的想象力发展

对创造力来讲重要的还是要具有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活跃并大胆的思维方式,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对于音乐与想象力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在起伏的频率中牵引人的思维,这对幼儿来说音乐的牵引力更加显著,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培养更加重要。而在音乐课堂中幼儿教师不要将幼儿在课堂上的想象力进行限制,因为每个幼儿的思维能力都大不相同,所以一定不要让幼儿收到幼儿教师的固定指令而导致自身想象力的匮乏。音乐倾听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对其想象的内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建立完整的故事情节要加以表扬。幼儿的故事表达不仅对其想象力是一种锻炼,对其树立完整思维及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四、 利用生活元素增加音樂的创新思维

对于利用生活元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就指出,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对于创造能力来说生活中的学习不可忽略。对所有的教育来说,其精髓主要都是来源于生活,不仅知识的讲解是来源于生活,对于学成后知识的运用更是在生活中进行运用,生活与教育两者密不可分。所以,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更要注意在生活中体现,如果只注意教学抽象而不注重生活化,把抽象转化为实际,那么,幼儿的教育就将是失败的。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启迪,课下的实践活动也要运用各种各样生活中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启发。如,在生活中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下雨的声音、汽车的声音、喇叭的声音等等,通过让幼儿接触不同的音色使自身想象力得到开发,这样更能激发幼儿自身的灵感,培养其好奇心理,为幼儿创造力的提升提供途径。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各种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的,所以,在幼儿园教师要利用陶行知的思想将音乐与创造力融入并创建教育氛围。音乐与创造性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而幼儿音乐教育与创造力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激发幼儿潜能也有重要作用。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并大大提高自身思维的发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引起各个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手段,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方案,这对培养幼儿思维,激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为幼儿园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叶青.陶行知创造思想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31):188.

[2]陈晨.基于绘本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活动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3]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邱艳萍,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张浦中心幼儿园。

作者:邱艳萍

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2: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来说,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是幼儿教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如何提升幼儿的综合发展实力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音乐的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阶段的必修课。从小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对音乐启蒙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鉴于节奏具有特殊的形式,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与音乐教育机制相适应的目的。本文针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培养重要性以及运用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促进节奏运用的有效策略,相信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节奏;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应用;策略

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学教育的基础。由于艺术教育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在音乐启蒙教育实践中,应当注重教育形式的分析,使教育具有丰富的情感,确保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效开展。节奏学习可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音乐素质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形式影响下,幼儿教师应当对音乐教学中节奏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通过节奏教育,让幼儿对切实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享受。因此,注重幼儿音乐启蒙时期的节奏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意义重大。

一、节奏的具体含义

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人们对于音乐美感享受体验的重要源泉,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活跃的生命力,对于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重大。在现实生活中节奏普遍存在,例如行走、说话、唱歌等等。节奏具有显著的变化性及丰富性,在多维空间里进行着规律性或者无规律性阶段性的变化。节奏是音乐艺术变现的重要形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音乐中的节奏主要指在音乐旋律中,音节、音符、音阶强弱长短的变化。音乐的节奏体现的是生命运动和客观自然的旋律,可以對动植物、风、雨等自然运动状态进行模拟,还可对人类活动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及肢体活动的节奏进行模拟。在幼儿时期的活动多带有节奏性,幼儿教师可通过有效教育使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愉悦情感,满足幼儿在音乐世界内实现对节奏的感知与创造。

二、节奏教学的基本方法

节奏感是音乐体验的一种能力,音乐的节奏具有很强的情绪性和运动性,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知觉是节奏的基础,脱离音乐的载体节奏则得不到发展。所以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时期,可在音乐环境的烘托下进行节律性运动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律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舞蹈等音乐同肢体运动相结合来培养幼儿音乐的节律感;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节奏强弱去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可通过美妙的节奏活动表现出来,使幼儿节奏感得到培养。节律培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其中奥尔夫教学法由二十世纪德国著名音乐家、曲作家卡尔、奥尔夫创建。该教学方法认为幼儿音乐学习的基础,节奏学习是音乐学习的起点,并且自始至终贯穿在歌唱、朗读活动以及乐器教学、动作教学当中,将多种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律动、节奏朗读、乐器表演、声势、创造等系列教学方法。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实践中,节奏朗读法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比较突出,不仅激发了幼儿音乐学习得乐趣,而且还增加了幼儿对于艺术美的感受与创造的能力,幼儿肢体语言的协调性得到强化,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深度挖掘;柯达伊教学法是有匈牙利音乐家、作曲家柯达伊创建,在他的音乐教学理念中,节奏同样得到重视,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他创建的节奏唱名教学法具有积极意义;另外还有达尔克罗兹创建的体态律动教学法都和节奏有着密切关系,在音乐中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可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实践证明,在幼儿音乐启蒙阶段,这些方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三、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节奏的重要性

(一)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素质

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人兴趣。在音乐教育中,幼儿可通过唱、听、肢体动作以及节律性游戏实现对节律的感知与模仿,增加幼儿亲身体验的乐趣,使音乐兴趣得到激发与培养,同时对提高有幼儿记忆力、听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挖掘音乐潜能

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奏活动,让幼儿对节奏进行模仿,也可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自由创作的能力。节律学习在幼儿音乐启蒙中运用,打破传统教师台上教,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让幼儿跟随音乐动起来,增强音乐节奏的整体感知,加深对音乐节律地理解与表现,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培养,音乐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与发挥。

(三)协调师生关系,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及积极带动,对幼儿音乐节奏的创作适时表扬与鼓励,在节奏创造中,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加深对美的认识,对幼儿情感的调节与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四)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音乐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严重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节奏运用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可增强音乐课堂的互动能力,将学、乐、玩融合在一起,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于幼儿情操的陶冶,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四、提高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节奏运用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幼儿心理,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知己知彼,百“教”不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对所教班级的幼儿心理特征进行了解,把握好幼儿学习生活的节奏,充分运用节奏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活泼多动,所以融入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传统音乐教学通常采用“教师教,幼儿学”的机械性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幼儿的兴趣培养得不到重视,学习气氛调动不起来。可采取节奏朗读与声势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节奏感进行培养。比如,在组织幼儿学习时,可先让幼儿对诗歌进行跟读模仿,同时配上拍腿拍手节奏活动,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起到良好节律培训。

(二)寓教于乐实施节奏教学

教师应准备小鼓、木鱼等简单乐器,对幼儿乐器打击进行正确指导,充分利用乐器调动幼儿情绪。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寻找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进行节奏性敲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很好提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课堂纪律的组织,对积极参与的幼儿进行表扬,幼儿的节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进来,配合幼儿的节拍进行互动。节奏训练可有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音乐学习中,可利用游戏对节奏进行训练。

(三)合理利用律动教学,增强幼儿肢体协调能力

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具有律动感较强的歌曲运用体态律动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幼儿肢体活动的节奏感对音乐节奏进行练习,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及反应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的应用可使幼儿的节奏感觉、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听辩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得到强化,同时使有幼儿的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素质得到提升,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幼儿音乐教师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系列措施,增强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阿芬,陈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福建教育,2013(z3):58-59.

[2]李引.浅谈信息技术下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之“幼儿音乐活动节奏”探究[J].好家长,2014(47).

作者:杨久艳

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初探

【摘要】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工作,也是一种启蒙教育。多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始终处于低级层次,并没有按照素质教育进行改革,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通过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以求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引言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束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这就导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迟缓,没有得到重视也没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突显出来,并且引起众多教师的关注与思考,也促使农村中小学加强音乐教学改革工作。基于此,本文在此对新课标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实现教育公平、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不够 课时较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项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但相对而言,城乡差距却没有得到遏制,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力量还存在极大的差距。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理念仍旧落后,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这就导致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学校依旧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文化课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基于此,多数农村中小学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选择删减音乐教学的课程,以不同的名义将音乐课时占用。因此,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课时相对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音乐教育,而教师也无法在充足的时间中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的作用已经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被众多教师认可与肯定。总的来说,中小学音乐教学并不是以培养音乐专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而是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教育美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达到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但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众多农村中小学没有正确的音乐教育目标。多数教师从主观上认为,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并且以歌唱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音乐教育中组织学生进行歌唱,以此作为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

这是一种错误的意识和观念,根本没有认清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导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有效性,根本无法迎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三)专业师资队伍的匮乏

另一方面,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也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拥有具有更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师担当音乐教育的引导者和监督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来看,教师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也需要合理的运用各种器材开展更生动的课堂教学。此外,当前的音乐教师还需要能够熟练的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足够的能力与素质,这也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对而言,农村中小学与城镇中小学的差距较大,其集中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方面。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难以吸引优秀的音乐类人才任教,更难以寻找到拥有一定教学经验、专业的音乐能力的教师成为音乐教师。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还需要上级相关部门进行调配,这种模式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求。甚至,在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中,学校仍旧选择其他任课教师代理音乐课教学,这也是众多农村中小学只是以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内容的主要原因。

专业教师资源的匮乏,导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难以开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但降低了学校教育者的信心,同时也打击了学生以及家长的信心,进一步制约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设施设备的缺乏

此外,农村中小学也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设施设备。在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整个小学中甚至没有一台完好的钢琴。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利用洗脸盆、水桶等材料制作简陋的器具进行音乐教学。在艰苦的环境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顺利开展,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根本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五)学生及家长意识的限制

最后,阻碍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因素还包括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家长通常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其意识和理念也相对落后。对于学生家长而言,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投入足够时间和金钱的高雅艺术。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家长难以支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因此,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工作上,家长普遍持有不支持的态度,甚至强硬的要求学生不接受音乐教育,并且不愿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音乐练习。

在这种主观意识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一方面,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课后还需要帮助父母或祖辈干活。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无法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获得足够的成就和收获,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力,制约了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如何推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

(一)从制度上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必须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其中,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是实现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工作。

因此,国家只有从制度上进行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才能推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才能从宏观的角度推进新课程改革,让农村中小学真正重视音乐教育。

首先,国家需要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改革,要在农村中小学落实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制度与政策的压力下,农村中小学才能重视音乐教育,才能转变自身的观念。其次,国家需要加强监督和引导工作,要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施行强有力监督。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才能逐步挣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才能够在课程设置和课时的安排上倾向于音乐课程,并按照国家的相应要求开展音乐课程教学。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必须拥有专业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只有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够让教师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时改变教学的内容,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农村中小学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其一,对在职音乐教师进行统筹规划和在职培训。农村中小学应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定期组织在职音乐教师参与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意识、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其二,农村中小学需要积极对外招收优秀的音乐师范类人才,这也需要国家相关制度的大力支撑。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其应该尽量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但是,多数农村中小学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因此,学校需要转变对策,需要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要让教师能够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绩,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以此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成为吸引专业教师任教的有力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也应该推出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如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多的补贴,或者从晋升等方面开展工作。

其三,农村中小学应该重视志愿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中小学也应该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即吸引应届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校支教,发挥志愿者这一群体的能量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应该鼓励在职音乐教师与志愿者相互学习,一方面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志愿者,另一方面从志愿者身上学习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逐步完善基本的音乐教育设施设备

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需要逐步完善基本的音乐教育设施设备,要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撑。

首先,农村中小学要转变自身的认识,要重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农村中小学才愿意为音乐改革工作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才能为教师和学生配备基本的教学设备。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重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募捐等方式筹集一定的资金帮助相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使教师能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音乐教学,也使得学生能够在物质条件的支撑下进行丰富的音乐活动,从中获得提高和乐趣。

(四)立足于现代化时代背景

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众多教师也需要立足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正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充分整合。

换言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并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学生才能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提高,才能从中感到乐趣,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播放好听的音乐,也可以搭配相应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美,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才能得到进一步施展,才能立足于时代背景,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农村中小学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让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更有效的音乐教学。同时,这也需要国家机关的大力支持,在完善基础教学设备的同时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五)转变学生及家长的意识

最后,要进一步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还需要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积极转变农村学生和家长的意识。

首先,政府机关要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其错误的意识。具体地说,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学生以及家长需要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以培养专业化的音乐人才为目标,通过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宣传教育中,农村家长才能认识到进行音乐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正面影响,才能够支持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并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工作。

其次,农村中小学需要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改革,需要减轻农村学生的负担。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进行改革,要尽量减少课后练习,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音乐练习。

在此基础上,农村中小学以及相关部门可以在农村地区组织文艺晚会,让农村中小学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给农村居民表演音乐类节目。这项工作推动了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发展,也让农村家长进一步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农村中小学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仍旧存在较大的问题,也制约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农村中小学共同配合与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推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推动教育公平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1]蒋艳.新课标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初探[J].黄河之声,2011(15).

[2]张智涵.密山市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姜佳含.辽阳市辽阳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邓宜.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现状[J].音乐大观,2014(02).

作者:贾孜拉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论文下一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