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和发展,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开辟了新的路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见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几点建议,从而不断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审美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审美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及出路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不能正确认识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就不能及时解决学生音乐学习目的不明确、音乐教师老龄化等问题。根据这种现状,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研究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创新教育理念、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大力引进创新型师资等,希望能够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水平,使高校音乐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问题 对策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世人称为礼乐之帮,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音乐教育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系统,我国古代就重视运用礼乐治国的思想来管理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音乐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也创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但是,音乐教育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基于这种情況的存在,笔者依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在研究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认识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缺乏全面认识。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处在关键位置,是高等学校美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能够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很多人认为高校的音乐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唱歌或跳舞,认为高校当中的一些有关音乐的活动,如音乐比赛、文艺演出、大型汇演等就是高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对高校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高校在举行音乐实践活动时,就会面临多种多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思想轻视、疲于应付、表面文章等,这些现象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还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大量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思潮也使学生对高校的音乐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误解。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的音乐教育不能直接给人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音乐本身表面出来的作用在短期内根本无法显现,所以很多人不重视高校的音乐教育,只是表面上应付一下而已,更不能深入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

(二)音乐知识系统有待完善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系统性不强,也成为阻碍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高校学生缺乏音乐常识,不会欣赏音乐作品,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甚至一些学生都不懂基本的乐理。如很多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国际歌的歌词、曲作家是谁,著名作品的作者、新歌剧的里程碑是哪一个作品,音乐名人的代表作是什么等。所以可以看出,学生的音乐知识系统性不强,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说明现在的音乐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活动不够系统,不能正确使用音乐教材等问题。

(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的音乐师资力量过于薄弱,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大量缺乏创新型教师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师人才,甚至有的高校根本没有专业音乐教师。还有,虽然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师接受过一定的培训和进修,但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达到实际教学要求,音乐知识依然急需充实,也是摆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

二、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对高校音乐教育实行创新,首先要创新教育人员的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音乐教材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所以,要想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首先要创新高校音乐教师的思想理念。在大多情况下,如果教师只重视讲解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则非常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更不会引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使音乐教育成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自己感受音乐的魅力,领悟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自觉受到音乐作品的感染,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建科学体系

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系统,可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所以,要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制订较为合理的音乐学习系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学习音乐知识。还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效率。所以在高校音乐的课程设置中,要逐步推行多元化设置,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自觉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将音乐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养

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高校音乐教育,要求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引进、考核、晋职等方面,一定要使音乐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同等的权利,才能切实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另外,在教师培训和进修方面,学校一定要给音乐教师提供多种便利条件,才能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还有,只有教师具备系统、全面的音乐知识,才能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的顺利发展。所以高校也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高校音乐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积极改革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抛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以具有时代特色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积极投身于改革创新当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

三、结语

在高校的审美教育中,音乐教育具有核心位置,一定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努力解决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保证高校音乐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家玲.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民族音乐,2010,(04).

[2]贾冬.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课程的“通识”属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魏娜.关于提高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0,(11).

作者:罗茗文

审美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篇2:

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路径的分析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进和发展,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开辟了新的路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见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路径提供了几点建议,从而不断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路径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科学,它是人文艺术学科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的教育在不断前进的同时,音乐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发展。然而,如果不主动地寻求教学创新,那么音乐教育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施教者不能墨守成规,需要按照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走出一条具有高效特色的音乐教育创新之路。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从本质上说,音乐学科是一种科学,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音乐教学不能强调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原则。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需要考虑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其次,高校的音乐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专业的音乐教育不同的是,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不是过分的追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是在于让同学们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和创造。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二者统一起来,创新音乐教学。

二、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是因为音乐教育能够让同学们获得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够在参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意识。但是现在许多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只是局限于教导学生唱歌跳舞,或是举办一些音乐比赛,并没有真正的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仅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不只使得音乐失去了本身的魅力,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还使得音乐教育没有了实行的必要性。

2.音乐师资力量不够强大。不管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执行,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音乐教师都是最终的执行者,因此,一个高校的音乐师资力量是这个学校音乐教育水平的象征。然而有些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忽视了这种力量的重要性,只是将雄厚的师资放在了重要的专业上,导致有些高校缺乏音乐教师或是音乐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一所高校缺少了师资力量的支持,就不能够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可能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所创新。其次,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有些音乐教师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甚至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不会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导致学生么也会对音乐逐渐失去兴趣。另外,由于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难以得到创新,音乐教育难以得到发展。

3.缺乏科学的音乐课堂体系。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难以体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大多数课堂还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过程里,课堂上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晕晕乎乎,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难以融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而且每个同学的音乐素养不同,对于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大课堂的传统式教学方法忽视了这种差异性,不能体现音乐学科的独有规律。甚至最终进行考核的时候,老师的主观性也会对最终产生结果造成不公的影响。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也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路径的对策分析

1.改变传统音乐教育的观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乐曲这种艺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行业的进步,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因此,要想对高校的音乐教育进行创新,就必须要改变陈旧的音乐教育观念。首先,对于一直沿用的音乐教材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在创新教育的时代浪潮中,中国的音乐教育不仅要沿袭传统的音乐文化,还要与国际的音乐信息和文化相结合,站在时代的前沿进行思维意识的创新。其次,音乐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音乐的课堂不应是“说教式”或是“灌输式”的传统课堂,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变换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设备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最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改变原有的音乐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育只是传播音乐知识。其实不然,音乐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理念。因此,在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新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2.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首先,只有老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所以,教师应该定期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适时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如果教师的音乐水平或技巧存在着缺陷,那么就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要提升教师的责任心。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導者,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教学具有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就会影响我们实际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自己的魅力来感染学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影响力。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在音乐教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地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构建科学的音乐课程体系。根据当前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时候,不仅需要增加音乐教师的数量,还需要建立科学的音乐课程体系。如果高校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仅仅是让老师任务式地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式地进行听课,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还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在建立这个体系之前,先要对学生的音乐水平进行调查,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该结合音乐教育体系来优化课程设计,将课程变得更多元化,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考核,适当的调整教师考核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因此,当前高校实行的素质教育应该在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在音乐方面的造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想做到新颖独特、与众不同,需要高校的教育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传统音乐教育的观念,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的音乐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让高校的音乐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①吴婷.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初探[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6(32):42~43

②杨华.高校音乐创新发展方案研究[J].音乐大观.2014,10(1):75~76

③李旭开.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音乐大观.2014,2(11):36~37

④谢萍.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0,24(3):75~76

作者简介:金晨(1976.4~),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艺术表演;声乐教学;教育理论。

作者:金晨

审美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对高校音乐教育某些偏失的思考和探讨

[摘  要]高校音乐教育要立足于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及学生个性化的音乐潜质和需求,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当前高校音乐在教育对象、内容、方法和计划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失,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其以后的音乐艺术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从“音乐规律”与“学生特征”两个方面系统剖析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偏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重构措施。希望由此深化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认识,帮助音乐教育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升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达到推动音乐艺术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偏失问题  重构措施

高校音乐教育的偏失问题

1.教育对象“重统一、轻个性”的问题

音乐可以分為古典、现代、传统、民间、戏曲、流行等诸多门类,每一类音乐都具有个性化的创作技法、风格特征、情感意蕴等,是音乐家主观精神与人生体验的物化呈现。学生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生活经历、学习背景等,尤其是拥有不同的音乐潜质,从而会对音乐形成差异化的审美感受、兴趣取向与学习能力等。高校音乐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终达到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目的。然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存在着明显的“重统一、轻个性”的问题。首先,高校音乐教育的专业方向设置比较宽泛,仅从宏观上分为音乐表演、作曲与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等专业方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不同门类音乐个性化的学习潜质、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等情况。这极容易导致学生潜质、兴趣、需求等与其所学习的音乐方向不对位的问题。其次,高校音乐教育方案比较固化,不同的专业方向却形成了统一化的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节奏,极少考虑学生特殊的音乐潜质、兴趣爱好、学习导向、接受能力等情况。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学生“所需”与“所学”不对位的问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放弃个人的音乐理想。

2.教育内容“重技巧、轻修养”的问题

任何一种音乐的创作与表演都具有鲜明的技巧性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弱化甚至是忽视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审美品位等方面的培养。然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却存在着“重技巧、轻修养”的问题。一是从宏观层面音乐课程体系的角度来说,高校音乐专业很少开设文化课、艺术素质课、审美教育课,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集中在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中的某一学期,授课时间短,学习的内容也是浅尝辄止,尤其是很多学生将此类课程视为副课或公共课,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此类课程流于形式。而这会导致音乐专业学生文化水平低、艺术素质差、审美品位不高等问题,既限制了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二是从微观层面音乐课程学习的角度来说,很多教师仅仅关注的是提高本课程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某方面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其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发声技巧、歌曲演唱、合唱、歌舞排练等课程,各个教师仅关注该课程专业性、技巧性的学生学习内容,而不主动涉及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审美品位等方面知识的传授。这导致学生无法接受与音乐表演专业相关的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审美品位等知识,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文艺素养。

3.教育方式“重灌输、轻创新”的问题

音乐是“技艺表现”与“情感表达”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与表演者个性化的创作理念与情感思想,由此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甚至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实现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价值。创新是创造音乐生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音乐艺术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着明显的“重灌输、轻创新”的问题。教师一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已有的音乐技巧,通过教师演示、模仿学习、重复训练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已有音乐技巧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学生训练表演已有的优秀音乐作品,逐步积累学生音乐表演的实操经验。这些教学活动均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音乐技巧,模仿其他艺术家处理和表演具体的音乐作品,体悟、感受、积累其他艺术家的实践经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模仿训练、再现表演的状态,既不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来分析、解读、处理音乐作品,又不能根据个人专业能力、文艺修养来表演音乐作品,以形成个人的音乐表演习惯和风格。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音乐潜质的挖掘,弱化了学生的音乐个性,尤其是无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使学生形成个人的独特作品和个性风格,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我国音乐艺术的进步。

4.教育计划“重宏观、轻细节”的问题

音乐表演、作曲与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等专业方向,都会涉及海量的学习内容。教师只有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才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增强学生音乐创作与表演方面的实操能力。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也呈现出“重宏观、轻细节”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一些细节性的音乐创作与演奏技巧是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掌握的内容,或者是学生应在课下独立学习的内容。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就直接忽视了这些细节知识的教学。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有基础差、知识缺失的问题,影响到其对高难度音乐的创作与表演学习。此外,部分教师过度重视音乐艺术的实操性特征,将大量的时间用来创作、训练或者是表演音乐作品,忽视对细节性、碎片化专业知识的教学。很多学生看似能够娴熟、完美地演奏一些音乐作品,但是一旦面对新作品的时候,便会出现解读不深入、处理不准确、表演不完美等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专业基础不扎实。高校教师缺乏对音乐教规律的掌握及对学生音乐学习特征的认识,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心理,而教师一味地从主观认知角度制定计划,就容易出现“重宏观、轻细节”的问题。

高校音乐教育的重构措施

1.采用小组制教学模式,适应学生个性特征

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兴趣与学习特征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开发其音乐潜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的基本前提。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工作首先需要进一步细化音乐专业方向,从音乐表演、作曲与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等几大人才培养方向衍生出更具针对性的专业导向。以“音乐表演”为例,可以设置声乐表演(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器乐表演(民族器乐表演、西洋器乐表演)等音乐表演方向,促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音乐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音乐学习方向。其次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需要根据各个专业方向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接受能力特将其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为每一个学习小组安排不同的、个性化的音乐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计划,开展和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内容,进一步适应学生的个体学习特征,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2.建立文艺教学体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

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拓展个人音乐艺术生涯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所存在的音乐教学内容“重技巧、轻修养”的问题,高校音乐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为其以后更好地从事音乐欣赏、创作、训练与表演工作奠定基础。“基础性”文艺教学体系是指高校音乐专业在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所开设的大学语文、现代文学、中国艺术史、艺术鉴赏、音乐审美之类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可以采用“必修”方式,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年终进行“闭卷”考试,这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专业性”文艺教学体系是指各个音乐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计划,以文学知识、艺术知识、审美知识为支撑,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强化自身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巧知识的解读、引导与辅助教学价值的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与音乐专业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在提高学生个人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再更加有效地辅助学生个人音乐专业的学习与实操活动。

3.引入创新性教学内容,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根据现有音乐知识能独立欣赏、训练、创作、表演音乐作品的意识和能力,由此才能形成他们个性化的音乐风格及原创性的音乐作品,最终拓展他们的音乐生涯。当前,高校音乐教师需要融入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欣赏音乐作品,根据个人的认知和理解来表达自己对音乐思想、情感、风格特征等方面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处理、训练音乐作品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个人处理和练习音乐作品的方法、习惯和经验。再次,教师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之后,应鼓励学生根据个人传情达意的动机创作音乐作品,强化学生原创音乐作品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而这些表演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对优秀歌曲有一个不同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自身个性化的音乐理念和表演风格,从而获得观众的认可。

4.细化学生课程学习方案,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音乐艺术犹如一个庞大的“金字塔”,良好的音乐创作、训练与表演实操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音乐基本功之上的。高校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实操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针对当前音乐教育“重宏观、轻细节”的问题,高校音乐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背景、学习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学生入校前音乐基本功训练的优缺点,掌握其课下进行音乐学习的能力,据此进一步细化自己的音乐课程方案,一方面将重点音乐基础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习得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制定和实施课下训练计划,独立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上述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同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因音乐基础细节被忽视而导致的学生音乐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随着音乐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在快速向前推进着,逐步形成了系统且高效的音乐教育体系。但在此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也出现了部分偏失的问题,表现在教育对象上“重统一、轻个性”,在教育内容上“重技巧、轻修养”,在教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创新”,在教育计划上“重宏观、轻细节”,这些影响到了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音乐教师需要采用小组制学习模式,构建新颖的学生学习体系,融入创新性的学习内容,细化课程方案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学习特征,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谭怡婷.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市场的对接[J].大众文艺,2020(4):221-222.

[2]李鹏鹏.高校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20(3):196-197.

[3]王婷婷.普通高校奥尔夫音乐课程創新创业教学模式转变的探讨[J].北方音乐,2020(2):213-214.

作者:王慧

上一篇:采煤机械装备自动化技术论文下一篇:基于人员素质的学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