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2022-10-30

要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 应该突出音乐的民族性, 确立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专来中的应有地位。当然, 音乐民族性的突出, 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外来优秀文化。

1 现状与分析

1.1 社会音乐生活单一

由于文化法规, 行政, 舆论等方面的失控, 商品广告性、纯娱乐性的通俗音乐在音乐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 民族音乐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畸形的社会音乐现象, 致使青年、学生出现一阵又一阵的“狂热。”据笔若调查显示:爱唱通俗歌曲者:小学三——五年级 (7 6名) 占6 0%;初中一——三年级 (9 5名) 占6 5%;高中一——三年级 (106名) 占87%。有的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不感兴趣, 而对“十大歌星”的参赛兴致极高, 音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社会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可见, 净化社会音乐环境, 创造健康、高尚、美的社会音乐氛围, 正面引导 (而不是迎合) 、大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兴趣, 是造就民族音乐爱好者与观众群的可行之举。

1.2 自我否定的偏向

世界公认,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工作者对本国、本民族音乐到底学习了解、掌握了多少?公开的材料显示:某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外地上学, 竟不愿意或不敢唱自己民族的民歌, 不少人把“土”当成“丑”、“落后”, 自我否定;把“洋”当成“美”、“新颖”, “先进”, 盲目崇外。某人撰文“民族唱法要科学化”。令人费解的是, 从古至今, 这种“不科学化”的唱法, 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多的民歌、曲艺、戏曲演唱家?出现这么多的民族声乐论著?可见, 在学生中大力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 全面, 系统科学地认识祖国音乐文化宝藏是十分重要的。

1.3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地位无足轻重

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 除领导重视外, 音乐教师是关键。高校中唯一系统讲授民族音乐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某校专科教学计划中写道:“由于二年制课程太多, 学生负担过重, 所以不单设民族民间音乐课, 将其内容分在欣赏课及其他课中去。”某校本科课在众多理论中课时最少 (65学时) ;某本科学校甚至取消了该课, 不少学生不掌握或不愿意学习民族音乐……如此下去, 就会造成小、中、大学生民族音乐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可见, 重现民族音乐的学习, 确立它应有的地位, 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

关于有人提出“民族音乐没有 (或没建立) 体系无法讲授”的理论, 体系的建立是靠历代人的辛劳, 并经历史验证而建立起来的。坐等、观望是一种消极表现。应该讲, 民族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体系, 高校民族音乐诸方面, 不能等待“体系”建好再授课, 可见, 提高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 开展强有力的科研活动是完善体系的重要措施。

2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要培养具有较高民族音乐素质的学生, 必须对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 以突出音乐的民族性。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音乐学院各系专业的浓缩, 学科划分过细。经初步调查, 现行本、专科音乐必修课多者1 7门, 少者1 4门, 学生普遍感到负担过重, 无所适从。众所周知,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 考试要求, 考生来源等方面不同于音乐学院。学生中有不少人则不具备培养成某一方面 (如歌唱爱, 演奏家等) 专门家的基础条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成为理论、知识、技能多层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为此, 应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与内容进行必要贯通、调整与改革。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构想, 请大家指正:将现行的音乐必修课融合、精选、归并, 扩增为《音乐教育学》 (现中学音乐教学法) 的扩增;《民族音乐》 (现《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扩增) ;《演唱》;《演奏》 (钢琴及其他) ;《音乐创作》 (现《歌曲作法》、《和声》、《复调》等课的融会与精选) ;《音乐鉴赏》 (现《音乐欣赏》与《曲式与作品分析》的融会、归并) 等几大学科。《艺术概论》为音乐美术及其他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上述学科的分立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编排, 在其过程中要考虑本学科的特殊性, 自身的规律性与内容的系统性。

要突出音乐的民族性, 民族音乐就应在音乐必修课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如在《基本学科》课中加强民族、戏曲、说唱等方面的视唱与记谱;增添《中国音乐基本理论》的内容;在《音乐创作》课中重视民族和声及民族作曲的讲授;《演唱》课中除学习科学的歌唱方法, 应兼学某一戏曲、说唱的演唱方法, 《演奏》课中应学习民歌、戏曲的伴奏方法等, 将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渗透到各学科中去, 按基本掌握、初步学会、有所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等要求。《民族音乐》课应系统、深入、较全面地论述, 并在各学科中起到贯穿作用。

3 确立民族音乐教育地位的保证与措施

3.1 完善教学大纲是确立民族音乐应有地位的重要基础

我国音乐教育家张肖虎指出:“重视民族音乐学习, 把民族民间音乐纳放基础课是战略性做法。”教学大纲应将民族音乐当习摆在显著位置上, 并对各学科的教学目的、内容、教材、学时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作为指导教学的依据。

3.2 判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

高校要达到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水平的专业培养规格, 确保民族音乐在各学科教学中有中足够的课时, 就应有详尽、可行的教学计划, 并注重民族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

3.3 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建设是确立民族音乐应有地位的关键

教师应重视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 广泛开展科研活动。也可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指导, 要采取有力措施,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 并将学术界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

3.4 编写富有特色的各种教材是突出音乐民族性的重要环节

各种教材, 不一定全国统一, 但各科应有统一的、富有弹性的教学大纲, 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与参考。教材中应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多民族的音乐及特有的地方性音乐, 使教材有地方特色。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文化工作者, 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根本措施, 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包括办好各种文化艺术院校, 培养和造就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相信:“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音乐工作者的重要阵地, 本文从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 对教学内容提出了调整和改革方案, 提出要确立民族音乐教育地位的保证与措施。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副总理在中央音乐学院庆祝教师音乐会上的讲话[J].人民音乐, 2002 (1) .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3] 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4] 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基于工商管理理论应用及实践分析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装备科研费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