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19

有效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之境,首先需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为“有序”就是和谐。以为达到了“有序”便就有了和谐。“有序”虽是和谐的特征之一,但绝不可以替代和谐。因为“有序”可能过于理性,却损伤了人的情感。一为“宽松”就是和谐。诚然,和谐需要“宽松”。但是,有“宽松”并不一定就会和谐。在过于“宽松”的环境中,人的情感可能会放纵,这样势必就会影响和谐的形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建构和谐氛围提高教学效益

摘 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营造和谐氛围、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建设和谐民主的管理队伍;坚持以教师为本,营造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坚持以育人为本,打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校园文化  教育管理  和谐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创建和谐的学生教育管理环境,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需要。在学校教育逐渐发展的趋势下,学校的教育管理应体现和谐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提高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应当发挥其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保持教育管理者和被教育者的平等和谐地位。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校园各方的共同努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目标,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塑造,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校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学校的培养与教导,这就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者应积极调节校园气氛,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创建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构建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使师生在教与学中有着美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人人有责的有效局面。

二、怎样营造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和谐教育的主线是通过教育等方式使学校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具有共通点的。教育的和谐发展能够保证学生作为主体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教育需要和谐教育贯穿其中,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教育顺利展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为教育者,教师应提倡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确立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提倡其它校园文化的建立,比如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利于文化素质的培养。学校应鼓励各种高雅和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倡导和谐的活动氛围,使学生有效完成社团的各项活动。学生社团通过各种活动参于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民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之余丰富了课外生活。学生社团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和谐的校园建设使教育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师生在这种校园文化下更好地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面对的主要方面。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个体,对于遇到的教学管理问题应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学习反馈,提供学习表现机会,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学校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和谐发展。在这种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良性发展,得到展现自我的平台,为教育管理者和被教育管理者和谐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保证。

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应由各方面综合而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主动产生学习愿望,以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三、推进和谐校园文化是关键一步

在构建和谐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创新各种方式,比如校园网站、校园简报、校园宣传栏等各种校园媒体形式,经常沟通校园信息,传播校园文化和校园热点,充分利用有效途径;还可以进行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发扬各自的长处,采纳其它学校的有利信息。对于学生的各种教育教学管理的反馈应及时回应,使教学次序有效进行。

建设和谐的校园不只是局限于校园里,还要促进和学校教育有关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包括学校与家庭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相互衔接和有效发展,及时沟通,促进三方教育的和谐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使学校的功能性得到有效发挥。学校在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校园文化中的有序进行。

要倡导和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成为学生生活的主要文化;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保证教育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作者:侯建敏

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 篇2:

学校和谐管理的策略

有效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之境,首先需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为“有序”就是和谐。以为达到了“有序”便就有了和谐。“有序”虽是和谐的特征之一,但绝不可以替代和谐。因为“有序”可能过于理性,却损伤了人的情感。一为“宽松”就是和谐。诚然,和谐需要“宽松”。但是,有“宽松”并不一定就会和谐。在过于“宽松”的环境中,人的情感可能会放纵,这样势必就会影响和谐的形成。鉴于此,学校管理者要想达到和谐之境,必须注重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在“理”的规范中显示真情。具体来说,就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间的和谐。

1.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好的校长其人格魅力、办学胆识、过人才能等等会深深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但学校发展的关键还在于靠教师,一群好教师会成就一个好校长,也会促进学校整体效能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个人素质,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士气,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此,学校领导者需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冒尖;从点滴入手,真诚地关心爱护教师,不搞亲疏关系,以诚相处,以理服人,设身处地考虑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积极营造亲情氛围,要把每位教师看作是校园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如遇到春节、教师节、妇女节等重大节日时,要及时地慰问;实行民主管理,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多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机会。

2.校长与中层之间的和谐

一般说来,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统揽全局,对全面工作负责,唱的是“主角”。中层干部主抓专项,对某一方面工作负责,唱的是“配角”,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校长搞好学校工作。但他们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小视。中层干部如果与校长之间不能达成和谐的工作关系,势必会牵连到整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转。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角色和地位,使他们与校长处于同一认识状态下积极工作,做到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正所谓一切居上位者“正己为先”即可和谐。对领导班子,校长、书记正己为先;对教师,干部正己为先;对学生,教师正己为先。这样,必然会激发人的创造激情和工作动力。在这片和谐的天地里,校长与中层干部胸怀坦荡,共同创业,必会促进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善待学生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过于强调师道尊严的氛围中,教师的表情是严肃的,学生的神情是恭敬的。长此以往,学生的灵性之光必然难以迸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必定难以闪现。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和谐,要求教师必须努力营建一种民主式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形象,变得幽默一点,风趣一点,亲切一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学会倾听,真正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要宽容学生,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不以成人的要求过度地要求他们,允许他们犯错,允许善意的恶作剧,善于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氛围。

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学生之间由于长时间相处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和矛盾。而如今的大部分学生又都是独生子女,心理调适能力欠缺。这样往往使他们在产生矛盾后缺少沟通。为此,要从创建良好的校风、班风入手,结合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友谊的宝贵。对于学生之间一些典型的友谊例子,学校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5.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学校要实现良性循环运转,必须与社会包括家庭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达成最佳教育效果。过去由于课程、教材等诸多原因,教材内容往往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师又缺乏对教材进行开发的勇气和胆量,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材建设的逐步推进,学校要大胆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真正把生活之水引入课堂,促进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接轨。另外,还要大力发挥学校知识、人才优势,积极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开展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推进地方素质教育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基地作用。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主动介绍本校现状,展示本校发展前景,积极宣传教育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学校的重视和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热心支持,以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学校经常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以及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每学期,学校要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听取学校情况的介绍、观摩子女所在班级上的课和开展的活动,听取校外辅导员的讲座,学习、交流家庭教育的艺术、方法等,使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目标一致,教育关系和谐,继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领导者要适时转变管理观念,要努力做到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管理的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努力促成方方面面的和谐,从而获取和谐管理所带来的诸多收益。

(作者单位:浙江永康市民主小学)

作者:王 俊

营造和谐家庭教育论文 篇3: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摘  要: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教学工作中协调者,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者。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班主任应重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谐的班级氛围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班级学生能互相尊重,互助友爱,在班级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关键词:和谐;班级氛围;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艰巨而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也是一项塑造人的伟大工程。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班级目标顺利实现的保障。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教学工作中的协调者,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实施者。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班主任应重视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谐的班级氛围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和谐的班级氛围中,班级学生能互相尊重,互助友爱,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笔者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关键点:

1.老师与学生关系之间的和谐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教育学生的奥妙就在于一个字“爱”。他的教育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爱是一个具有丰富层次的名词,包容就是其中的一个层次。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引导者,为了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言传身教,当学生之间有矛盾时,要尽可能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交流时制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和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用“爱的微笑”走进学生中间,关心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为了培育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氛围,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老师平时要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培养学生们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班级中的部分学生会较早适应学校生活,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较为优秀。但还有少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幼儿园的状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成绩较为薄弱等。作为老师,千万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当他们表现不够好或犯错误时,老师说:“如果你表现不好,就找家长到学校谈话” 或“如果你上课不遵守纪律,就不要上体育课。”等等。如果经常用这种威胁的口气和学生沟通,学生的心理就容易产生负担和压力,一旦产生了负担和压力,学生便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甚至不喜欢这门功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学生暂时做的不够好时,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学生会更有信心,更喜欢这位老师和老师所教的学科。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运用积极的暗示法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批评,逐渐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和谐的班级氛围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了。

3.教师和家长之间应做到和谐相处

随着科技的发达,让家校沟通比往常更为方便快捷。教师与家长有较多沟通渠道,如班级群、电话短信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刚开始谈话就严厉批评孩子的错误。应注意和家长平等沟通,表扬孩子近期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平心静气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最后站在家长的角度合理提出建议会更容易让对方接受采纳。相信这样做,能让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学期开学初,很多家长踊跃报名参加班级卫生打扫工作,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还有的家长耐心清理班级的卫生死角等。家长会上,我充分感谢家长的辛苦付出,感谢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班级的焕然一新,为全体学生创造了一个美丽干净的学习环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参与和付出有时也是一种快乐!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您的一次参与都会让每一个孩子受益匪浅!

班级的重大活动中,经常可以经常看到热心家长的身影:学校里的爱心捐献活动中,有家长为班级送来很多闲置的衣物,爱心义卖中,家长会协助孩子们管理爱心义卖的费用,把这笔钱送给需要帮助的孩子手中……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教育孩子的一股正能量,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帮助孩子树立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班级的每个人,班主任和学生都是其中的重要一份子。为了培育和谐班级氛围,首先要做到老师和学生关系和谐,身教重于言教,注意处理学生矛盾时,保持冷静,不偏听偏信,摆事实讲道理。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权威的上下级关系,师生平等对话,有利于師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也学会了处理矛盾时保持冷静,有理有据。和谐的班级氛围还需要老师多鼓励、多表扬、运用积极暗示法去培养学生们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最后,和谐的班级氛围还要做到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关系和谐,平等沟通孩子存在的问题,鼓励家长参与班级重大活动中。相信学生们会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2]王玖焕.激励理论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陈鹤琴著.《家庭教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戴选榕

上一篇:财会教育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音乐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