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当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大增,面对变革时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心理相对脆弱,心理问题增多,在品德形成、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与其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都极为密切,学校应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和压力,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创设优良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职业技术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技术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篇1: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试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是市场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以及探究调试的策略,旨在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建设,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心理;障碍;调试

在市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浪潮下,高等职业院校得到进一步建设,其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已经得到显著提高,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却并不理想。其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存在的就业心理障碍是导致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以及调试,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1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1.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相对普遍的就业心理障碍,集中表现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能正视自己的技术能力与职业优势,没有足够的自信与他人进行竞争。

调查显示,较大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主观上认为自己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也无法与拥有较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进行比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社会与市场对其的认可度还并不高。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长远影响,多数学生以及家长仍旧认为传统高校更具有竞争力,普通高校的学生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始终认为自己在高考时已经失败,因此认为自己无法与传统高校学生进行竞争,使其产生自卑的心理。

1.2 眼高手低 与此同时,期望值较高也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一种就业心理障碍,是一种与自卑心理相比较为极端的心理障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市场与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认可度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在某些城市中,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就业时更加受到市场与企业的青睐,其薪酬待遇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加丰厚。

这就使得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市场需求与认可的优秀人才,使学生认为自己拥有更大的竞争力。因此,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自视甚高,眼高手低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对企业提出较高的薪酬,其判断的标准往往没有充分的依据。这部分学生将从业多年,且拥有足够工作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当作衡量的标准,因此对自己的期望值较大,往往在择业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1.3 失去目标 此外,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择业时容易失去目标,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面,部分院校没有正视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与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技术与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真实需求。

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发现自己辛苦学习获得的能力与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学生发现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无法被企业与市场认可。此时,多数学生容易失去目标,容易对自己的行业选择以及职业规划产生错误的认知。

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调试

2.1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如上文所述,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障碍集中表现为自卑、自视甚高等,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市场以及社会的认知不够,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衡量自身价值,无法正确判断市场对自己的需求度。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要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提前认知市场,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价值,并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就业潜力和方向。一方面,针对于拥有自卑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利用数据对比高职学生以及传统大学生在就业时的条件与优势。通过明显的对比,高职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才能意识到自己强大的竞争力,以此巩固学生的信心,让高职学生有信心面对就业时的困难。

另一方面,针对于期望值较高的高职学生,教师也应该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剖析。教师可以以从业三年、五年和十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对比,从技术能力、薪酬待遇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高职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起点以及市场对自己的认可度,才能对当前市场的传言进行理性分析,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的定位,使学生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市场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

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尤其针对于面对就业的高职学生,教师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障碍,并以此为前提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2 拓展实践教学 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带领高职学生提前进入市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提前适应市场的竞争, 并清晰地认识市场与社会对自身以及行业的态度。基于此,高职学生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市场的竞争,才能把握市场的需求变化,使学生可以在择业就业时理性地进行判断,以此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同时,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才能不断成长为市场需求的人才,帮助学生坚定就业信念与信心,帮助学生完成合理的职业规划。

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应该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积极与国外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通过不断地总结与交流完善教学模式,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就业问题始终困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限制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众多高职院校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并不断研讨提出更有效的调试策略,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振宇.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蒋静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赵丽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赵丙阳(1988-),男,黑龙江省双鸭山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干事,硕士,研究方向:高职学生管理,大学生就业创业;胡莹(1981-),女,吉林市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作者:赵丙阳 胡莹

职业技术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篇2:

浅谈当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摘 要:当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大增,面对变革时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心理相对脆弱,心理问题增多,在品德形成、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与其本体因素和诱发因素都极为密切,学校应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和压力,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创设优良育人环境,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障碍;对策

一、问题的背景

近几年,新闻媒体报道了大量关于中学生“离家出走”“拒绝上学”“自杀”“残忍虐杀小动物”等一系列行为事件,已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些事件,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心理障碍而导致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30多所中学2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有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为3.9%,重度的为0.1%。可见,这些处于半依赖、半独立而又半成熟、半幼稚矛盾时期的中学生,有着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许多的心理冲突、苦恼,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备受煎熬,以致不少学生感到难以得到理解,觉得孤立无助,从而诱发许多心理障碍问题。

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因各人的心理千变万化,中学生心理障碍表现有很多,这里只列举常见的几种典型症状,供研究参考。

1.学习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不主动,课前不认真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情绪消极,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逃学。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成绩下降,严重的会造成恐学、厌学,甚至逃学。曾有一个女学生,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

2.情绪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行为怪异、易冲动、自我失控、性格孤僻、意志薄弱、心境差、情绪极不稳定,学习顺利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学习困难时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发脾气、拍桌子、摔椅子,精神萎靡不振。

3.社交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闭锁心理,自尊心极强,极端自负或极端自卑,这部分学生不愿接近同学、父母、老师,不合群,与集体隔离,心胸狭窄,自以为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圈子里,看不起老师和同学,甚至仇视社会,不仅不肯承认错误,还常常把错误归于别人。遭遇不顺利便一个劲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与世隔绝的孤立感油然而生。在行为上常常会为引起别人注意而采取抗拒行为,轻则违反校纪校规或经常故意恶语中伤他人,重则发生伤害等攻击性行为,走上犯罪之路。

4.个人行为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行为姿势怪异,萎靡不振,自由散漫,优柔寡断,缺乏自信,习惯我行我素,做事不顾后果,或者过分怕脏、过分细心、过分不放心、过分穷思竭虑。曾有一个高二男学生,外表文静有礼,但常常无法排除自己的许多无意义的想法,导致内心非常痛苦,思想苦闷,情绪忧郁。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反复拆封十余次还不罢休。据资料表明,此症多见于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

5.情感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早恋”。这类学生或由于成绩差,或缺乏家庭关怀,内心颇感孤独,没处倾诉,无法排遣,此时若有异性学生有类似处境,则“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互相同情,互为安慰,逐步发展“恋情”,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学校找不到同情者,就到社会上、网络上去找,导致上当受骗,以至堕落。

三、中学生心理障碍几种主要成因

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影响

青春期意味着生理的成熟,也意味着心理需要的发展,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发展能否协调一致是这一时期中学生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充满激情,更重感情,同时又极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他们的感情世界经常表现出强烈、动摇、不协调的特点,而且容易冲动和幻想,往往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为一件小事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积极性极高,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避而远之,情感常处于大起大落、此消彼长的两极状态,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一旦遇到挫折并且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久而久之就积累成了大问题。曾经有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只因为调整座位时把他的同位学生调开,安排一位他不喜欢的学生,他就非常想不开,认为老师不喜欢他,针对他,焦虑得晚上睡不着,学也学不下去,半夜起床打电话给家长,上课不听,班级安排的事,也不服从,早读课甚至在教室中起哄,用对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慨。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讲,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家庭与学校,而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它主要包括家庭的成员构成、管理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比如,家庭气氛比较紧张,不可能使学生的情绪放松,对家庭的关注会造成其情绪紧张焦虑,这种不安的情绪必然会反映到学习过程之中,影响学习正常进行,对学习情况和纪律表现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曾经有一个叫许金华的学生,他五岁时母亲改嫁,家中只有父亲及年迈的奶奶,母亲改嫁是因他父亲不好,因而他和父亲的关系很差,性格孤僻、怪异,脾气暴躁,变化无常,但喜欢追求女孩子,其实他内心是迫切希望得到女性的爱来弥补母爱的不足!

3.社会外界(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信息交流日益频繁,教师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许多学生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鉴别力还不强,加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要求太严,恨铁不成钢,一旦期望不能达到就任意责备,或热嘲冷讽,造成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引起紧张心理。所以,面对客观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多种诱惑时,部分学生就把学习看作好比“上刀山,下火海”,从而产生“恐学症”,整天痴迷于电子游戏,泡网吧聊天,无心向学,结果引发思维迟缓、考试焦虑、抵触顶撞、厌学、出走、早恋、网恋、沾染江湖恶习等症状。

四、消除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一定的效果,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具体地说,可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教师要充满爱心,做到尊重、理解、宽容、信任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爱心是教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它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激励和感染作用,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它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使学生萌发善良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

教师虽为人师,但不应就此将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而应走近学生、融入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关切的爱心去接触学生,才有可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譬如,在一次考试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试卷下压着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心虚地想要偷看。我并没有按照定式将纸条提交给政教处,而是避开其他学生的注意默默地把它拿走了。因为我知道一旦声张就会使他在同学面前大失颜面,进而伤及自尊,产生自卑。事后,这位学生主动找我来承认错误,我不失时机地对他加以教育,并从正反两方面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他之所以作弊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说明他主观上是要求上进的,但客观上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善于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经过这件事之后,他在学习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但上课认真,而且成绩突飞猛进。正如他所言,这完全缘于我对他的尊重、理解、宽容与信任。

2.经常进行人生价值取向教育,激发内在驱动力

人生价值的要义在于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必须使学生懂得:如果今天不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就不能在将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创造的劳动价值越少,其人生价值就越低。所以,我们教育学生要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摆脱依赖性,真正走向独立,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大事上,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解放出来。我们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可用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用科学家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鼓舞学生;用学习上的榜样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使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养料,为将来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聚积内在价值。同时,要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培养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增强学习自信心。要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绝。要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素质教育

要加强对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跨越,改变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陈腐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避免造成厌学、焦虑、逆反等心理障碍。

4.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及时解开心结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或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艺术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普及必需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安慰、疏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及心理疾病的危害,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挫折中认真反省自我,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变压力为动力,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学会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如心理疗法、行为疗法、情境疗法、休闲疗法、运动疗法等),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能够有效预防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挫折中容易产生的心理疾病。

5.保持学校、家庭在教育上的一致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以及家庭关系冷淡或破裂,或家庭自然关系有缺损(离婚、丧偶),家庭成员的不轨言行、不良恶习和犯罪行为,都会造成心理问题。而学校要想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还必须主动争取到家长的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也让家长了解学生,指出家长在教育方式、教育态度上存在的问题,并向广大家长普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引导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在宽松、温暖、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包括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还包括要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显然,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是教育界亟需承担的重要课题和亟需完成的重要任务,是中学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复杂,对于学生已形成的心理障碍,我们不可能倒转历史,回到过去,只能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把握中学阶段这一关键时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针对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春风化雨,慈母为怀,恩威并施,刚柔相济,捕捉教育良机,拨动学生心弦,寻求出更多更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逐步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梅.优化班级管理之我见.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6).

[2]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张文娥.如何做好班级管理.教育革新,2009(02).

[5]时国兴.班主任工作之我见.职业技术,2009(05).

[6]胡庆梅.用师爱点亮学生的理想之灯.考试周刊,2011(13).

(作者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第三中学)

作者:赖玉华

职业技术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篇3:

非智力因素干预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影响策略研究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不少心理障碍问题,如畏难、无兴趣、应付了事等,对专业课学习效果产生严重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职业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等三方面因素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心理干预;学习策略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业文化建设对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研究与实践”(2017JGB154);2020年度广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重点项目“机械制图”(师政教学〔2020〕179号);2021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深度学习研究”(YCSW2021082)

[作者简介] 胡迎春(1971—),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加工制造职业技术研究;何 燕(1996—),女,陕西西安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加工制造;林奔豪(1997—),男,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加工制造。

当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正在走向高端,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依然未达到理想状态,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常常是在大学本科落选之后被视为不得已的选择,不能被大众广泛接受,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大多被贴上“成绩差”“技不如人”“前景黯淡”等标签。由于社会长期对职业教育的区别对待,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里会形成应付学习的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这一现象,教师可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让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难题迎刃而解,也能打消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顾虑,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技能人才[1]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有: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智力不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影响,更关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产生影响,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有很大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可教育程度。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对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产生影响的,具有动力作用的人格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2]。同时各类的非智力因素也存在某种联系,它们之间会相互形成制约关系,是影响人类活跃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个性中最积极的因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

从心理学方面讲,学生成年后的智力发展水平已经基本成定数,很难通过引导、学习、实践等各种手段再大幅提升。但智力并非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到相当大的关键作用。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一种人为创建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集中,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干预,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因出发重构学习动力系统,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3]

二、职业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

(一)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动机是指一种内在的动力,可以促进和推动各种人类活动和行为的形成,动机往往伴随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类型不同,产生的动机也不相同。其中学习动机是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力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让学习行为朝着某一既定目标进行延伸和发展,而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很多时候都需要某个学习需求进行激发,由学习需求产生学习动机。

职业院校的生源以高考未上本科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自主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业设置与人才培养需求脱节、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达标、部分教学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学生缺少上进心,难以使班级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风气;二是家庭方面,父母教育理念不当、教育方法单一等,会造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三是社会方面,如今社会环境复杂,信息来源渠道繁杂,单是利用手机获取各方面信息都极为方便,由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削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四是个人方面,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方法不恰当,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信心,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

(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特点

兴趣是人们对接触某些事物的情感色彩,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是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对学习对象的情感认同,是学生从自己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浓厚兴趣,也是一种积极学习的内在表现。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积极性也越高。

职业院校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但是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对学习兴趣低落甚至失去兴趣,對考试有抵触情绪。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除学生本身外,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激励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够重视情景导入,学科教学的影响比较突出;在设置课程情感、态度等目标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等关注较少,没有做到将学习和学生实际相关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难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不相符,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关心;作业形式单一,没有发挥内部强化作用,同时没有发挥正向表扬和激励的作用,缺乏外部强化;评价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人才培养有赖于教育,教育的阵地在课堂,当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时,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会更集中,对知识学习会产生更多的思考、记忆和感知,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改变观念,发现学习不是件难事,在学习中也能获取快乐,最后对获取知识产生一种渴望,面对困难也会有更大的毅力去克服。因此,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米歇尔认为,激发情境兴趣的实质在于寻找能够激发情境兴趣的各种情境策略和方法,保持情境兴趣的实质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及自身的关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保持长久的情境兴趣。

(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特点

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三个要素构成,也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的较为稳定一致的评价与内在行为倾向。这属于一种已经内化的、持久的看法,之后的判断、思考、行为都受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的影响,态度由经验产生,当客观现象发生或情境发生时,将对个体产生指导能力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心理的准备状态就是人们对即将做出行为的态度,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态度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包含多方面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待学校、对待学习、对待课后作业和对待成绩的态度等。一旦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则会成为习惯,自身将不会轻易改变,此为学习态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为自己是同龄人学习中的学困生,考不上本科学校只能读职业院校,没有明确自己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职业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无用论,以狭隘、片面的态度看待所学的知识,未看到所学知识对自己今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时候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畏难情绪较重,有时有自暴自弃的情绪存在。这样的学习态度,必然造成学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也毫无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言。

三、对职业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心理干预策略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归根结底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从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态度改变三程序理论等,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施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建议。

(一)外部强化激发需求,体验成功提高动机

外部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学生因外部动机不足而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引导教学,通过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这种联结越牢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会越强烈。教师可以在学生表现良好或者有进步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犯错或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在正向引导下,使得学生保持自己的积极行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会逐步增强并取而代之。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里感觉缺失爱和尊严,自身没被重视,因此学习也不会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外和与学生简单交流最近的心情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细致观察学生情绪,经常谈心,诊断学情,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尊重的需要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更强烈,如此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职业院校学生通常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影响成就动机水平,此时教师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课堂中采用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向既定的学习目标靠近,再根据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改变学生的成败归因倾向,让学生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而不是将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归咎于运气和智力,使学生更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在不断地体验成功后提高成就动机水平,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觉学习。

(二)生活实例引进课堂,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改造和建构旧知识,吸收和整合新知识的过程。首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如果将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课堂,把与学生贴近和所熟知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创造一个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将要探索的问题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找到相关联的类比对象,则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该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其次,根据学生在群体环境中更具有集体荣誉感和胜负欲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比如竞赛式训练,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小组,由教师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任务分发给各小组,小组以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态势,最先完成的小组获得奖励,课堂中“你争我赶”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最后,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的消极心理,教师可以对相互帮助的学生奖励积分卡片,在这种机制下学生会倾向于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或者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从而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形成积极地学习情绪体验。

(三)榜样示范建立目标,正面激励端正态度

职业院校学生通常对自己评价较低,没有自信,潜意识中不能也不愿意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容易自暴自弃。针对此现象,利用态度改变三程序理论。先依从,教师可以将学生身边优秀的同龄人树立为榜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接着再认同,自己“跳一跳”也能够得着而成就优秀的自己,让学生感觉优秀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然后是内化,教师邀请成功的毕业生到校“传经送宝”,在分享交流会中讲述自己的成就故事和心路历程,激励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模仿成功范例,让榜样成为自己的内生动力。另外,根据霍夫兰德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提出改变态度的说服模型,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劝说等外在刺激,使学生内心产生变化,从而发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讓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应用场景,深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引发自身的学习自觉性。再有,教师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心理干预。例如针对学生拖延症的坏习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创设和谐平等的团体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对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全体成员给予补偿性或满足性奖励,而小组成员未能全部按期完成则施予翻倍任务惩戒。同时,教师坚持陪同直至完成,以此一方面给拖延的学生以警示,让学生自我感知拖集体后腿的羞耻感,从而逐步改变拖延的坏习惯;另一方面,促使小组所有成员相互监督、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学习态度随之改变。

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是学校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群体,教师可以利用强化理论建立反应联结,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在满足学生低层次需求基础上,刺激学生追求向高层次需求迈进,提升自己对学习知识、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体验成功,提高成就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习动机;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改变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利用学生胜负欲进行竞赛式训练,通过卡片积分促使学生互相帮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态度改变三程序理论和榜样示范让学生产生认同感,通过说服法和团体辅导途径心理干预来端正学习态度。事实上,动机、兴趣和态度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地,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三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职业院校教师应注重学生心理特点,适当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因势利导,才能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心态,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名骅.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重构教学设计[J].现代教学,2021(5):30-31.

[2]何婷.讓兴趣开启经典之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290.

[3]马保华.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激发“网迷”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21(25):86-87.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terven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 on Learning

HU Ying-chun, HE Yan, LIN Ben-hao, QIAO Li-jun

(Teachers College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China)

Key words: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作者:胡迎春 何燕 林奔豪 乔丽君

上一篇:传媒对于犯罪预防宣传研究论文下一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