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针对高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现有问题,提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给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考核方式等研究成果。设计两个信息系统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使用基础级项目和提升级项目进行两轮实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分析论文 篇1:

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为了解学习分析技术在欧美地区的应用现状,制订科学、有效的学习分析技术推进政策,JRC发布了《学习分析技术应用调查报告》。报告介绍了目前学习分析技术的典型工具、典型应用案例和各地区的支持政策,分析了欧洲学习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深度解读报告的基础上,文章依据学习分析技术软件使用年限和影响力筛选出十个典型工具进行简要介绍;在实践层次、实践领域、实践对象等方面筛选出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梳理学习分析技术现阶段发展的重点问题和未来的工作重点。最后针对我国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诉求提出五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分析技术;报告解读;案例分析;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18-10-1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问题研究”(2017-JKGHZDZB-07),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个人学习空间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模型及进化机制研究”(2018-ZZJH-246)

作者简介:朱珂(1982— ),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科学与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等;杨冰(1992— ),女,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分析技术。

一、引言

学习分析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自学习管理系统出现后教育技术的第三次大规模发展[1],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明晰学习分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应用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框架,欧盟科学知识服务联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JRC)发布了《学习分析技术应用调查报告》[2](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全球范围内学习分析技术的实践应用和发展现状。本文对《报告》中调查的应用现状和实践案例进行梳理解读,系统分析数字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发展规划与行动路径,结合国内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诉求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有所帮助。

二、报告的研究背景

2005年,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主动学习组织首次公布使用学习分析技术进行教学应用的系列案例 [3]。2010年,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将学习分析技术列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主题,学习分析技术研究领域正式形成[4]。学习分析技术借鉴了统计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5],是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CMI)和基于数据的决策(Data-Driven Decision Making,DDDM)的继承和发展[6]。

JRC在对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后,形成以“典型工具案例库”“典型实践案例”为主体的实证研究成果,同时针对该领域目前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专题研讨,最终发布以“学习分析技术领域行动清单”为核心的《报告》。

三、学习分析技术领域典型工具分析

为分析学习分析工具软件在类型、功能作用及使用规模等方面的情况,以“典型工具案例库”中所列工具为基础,筛选出现阶段学习分析技术领域典型的软件工具共计28个。所选工具涉及义务教育(13个)、高等教育(8个)、职业教育(2个)及非正式教育(5个)等不同应用场景。

将这28个软件工具从软件类型和使用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量的数据统计(一个软件涉及多种类型时重复计量统计)。从图1中可以看出,课程辅助软件和分析评价软件所占比例最高,由此可知,目前市场对此类软件的需求较高,且相应技术发展较为成熟;课程管理平台软件、自适应学习软件及学习预警软件在学习分析工具中占较大比例;教育管理决策软件最少,仅为9%。教育管理决策软件所占比例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决策系统中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如何有效处理海量繁杂的多来源数据是目前教育决策支持需要解决的难题,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的研究亟待完善。从图2中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对具有统计分析作用及可视化作用的工具需求较高,同时技术应用也较为成熟,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功能的软件最多。预警功能占14%,自适应、预测分析及建模三种功能分别为13%、11%和10%。这四类功能的软件在总的比例中也比较高,是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主流功能。对于推荐功能的软件,在计算推送资源时,系统如何搜集来源更加丰富、覆盖更加全面的学习数据,同时如何有效处理这些海量的繁杂信息、推送精准适用的学习资源是目前学习分析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从上述28个典型工具软件中筛选出10个应用年限超过3年、应用规模较大的进行介绍,如表1所示。通过此表可以看到现有学习分析技术工具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育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学习分析技术十大典型实践案例

《报告》中“典型实践案例”部分收集、描述了学习分析技术的十大典型实践案例,如图3所示。

(一)第三方成功推广学习分析技术案例——知识网基金会

知识网基金会(Kennisnet Foundation)是由荷兰教育部资助的用于支持和鼓励中小学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公共教育组织[17]。2011年,其开始为教育部门和各类组织提供学习分析技术、可视化工具和个性化学习等相关服务[18],并与荷兰教育科研网合作,为荷兰制定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标准和发展框架[19]。

(二)数据管理与隐私保护相关政策制定——英国开放大学

随着收集学生数据的范围和数量不断剧增,数据的管理与隐私保護问题日益凸显,学习分析技术领域中数据道德伦理方面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英国开放大学与开放大学学生社团合作制定采集数据的八项原则,与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合作发布《学习分析技术实践规范》[20],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体系完整的隐私保护伦理政策。

(三)数据密集型战略——悉尼科技大学

2011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制定了创建数据密集型大学的目标,针对大容量、多样化、全方位的学生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收集、存储、管理、使用,并开发搭建合理分析利用教育大数据的软件工具与平台系统[21] 。2014年,学校开设互联智慧中心,专注前沿学习分析技术工具的研究,以及为学生开设适应数据密集型时代的课程[22]。

(四)开源架构软件——艾派瑞基金会的学习分析技术计划

成立于2012年的艾派瑞基金会(Apereo Foundation)致力于以开源方式推动学习分析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2014年,Apereo基金会制订了一个促进学习分析软件加速开发的学习分析技术计划:在10~15年内成功搭建针对开源式学习分析系统的基准框架,为学习者提供纵向数据的服务[23]。其中开发的学生成功计划(Student Success Plan,SSP)工具[24],旨在提高学生的保留率、学习成绩、毕业率和学习效率,其源代码对公众免费开放,因其有效性和开放源代码的特性已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五)学习分析技术商业化模式——蓝雀机构

成立于2013年的蓝雀(Blue Canary)机构,其商业模式是通过数据预测分析为客户大学提供在未来一周内可能辍学的学生名单,帮助学校识别处于风险中的学生,然后由客户针对预测结果采取干预措施以保留这些学生。2015年,因蓝雀在预测方面的成就被黑板(Blackboard)收购,为Blackboard预测分析部分提供技术支持[25]。

(六)预测、预警、可视化的成功应用——普渡大学课程信号灯系统

美国普渡大学的课程信号灯系统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在课程完成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学生。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利用信号灯的颜色来直观显示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这一系统的应用,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对自己的表现了然于胸,并且可以为教师预警那些在课程完成过程中存在风险的学生[26]。

(七)自适应、个性化的学习分析技术——密歇根大学

密歇根大学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学习分析技术为学生提供自适应、个性化的学习支持。2012年,密歇根大学在物理课程中实施自适应教育项目E2Coach。课前通过调查收集所有学生包括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学习课程的动机、课程成就期望、对物理学的态度以及对课程完成的信心等相关信息,为每一名进入课程的学生刻画学生肖像。学生肖像随着时间和课程成就的变化而不断丰富,能实时描绘学生的学习进度,并结合最终成就预期实施干预[27]。

(八)国家层面战略支持——挪威

学习分析技术在挪威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与支持,各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2014年年初,挪威最大的教科书编著出版公司吉伦达尔(Gyldendal)与扭顿(Knewton)合作为小学生设计拥有配套学习分析技术工具辅助的教材[28][29]。同时,国家大力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挪威国家教育研究网络推出教育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解决教育领域数据共享问题,推进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发展[30]。

(九)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卧龙岗大学

教学实践型社会网络工具(Social Networks Adapting Pedagogical Practice,SNAPP)是由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开发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31][32]。SNAPP本质上是一种诊断工具,在商业社交网络和开源学习管理系统中进行实时社交网络分析和可视化交互模式诊断,帮助教学人员识别学生行为模式,依据学习活动设计目标适时进行教学干预,为教师对网络学习进行评估及针对个别学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十)预测分析助力教育公平——佐治亚州立大学

调查发现,部分拥有很高的平均绩点或临近毕业的学生也会因为付不起学校的费用而中途退学。基于此,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GSU)用预测分析的方式削弱因经济原因产生的同龄人之间的成就差距。GSU还利用过去10年的250万名学生的数据库创建咨询系统,该系统在预测分析后向学生提供最可能取得成功的课程路径。研究调查显示,在此系统的帮助下GSU毕业率从2003年的32%上升到2017年的74%[33]。

五、学习分析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和对我国的启示

(一)学习分析技术发展应用前瞻

基于JRC长期的研究结果可知,目前的學习分析技术应用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总体上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来改善和创新学习和教学的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作较为分散,缺少统一的统筹安排,未来将会优化顶层规划,制定各级各层的宏观发展战略。在技术工具应用方面,大部分的学习分析技术工作主要集中在供应方面,针对需求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未来将会依据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发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软件工具;在教育改善干预方面,可视化的学习分析数据缺少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缺乏可操作性,未来将会提供更多智能化方案与操作性支持服务;同时,未来学习分析技术领域将会更加关注创新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帮助教育工作者与机构充分融入数字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学习分析技术将会更加深入地挖掘分析教育大数据,用技术手段支持改善教育教学。

(二)对我国学习分析技术领域的战略启示

1.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宏观发展战略

教育战略规划是对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谋划,与《报告》中制定一个与欧洲优先领域相一致的学习分析技术发展路线图一样,我国也需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对以学习分析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制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具体量化标准。

2.统一标准,促进跨平台分析融合创新

目前眾多在线学习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积累了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教育数据,但因系统不同、平台各异,容易形成数据孤岛。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技术规范,使得各平台和系统间能够交流、联通和整合,进而为数据的获取、筛选、挖掘、分析、呈现提供规范流程和框架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3.加快数据管理设计,逐步完善标准体系

在学习分析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有关教育数据安全和学生隐私保护的问题亟待解决。英国开放大学、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等机构已经着手制定教育数据集使用的管理框架,我国部分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系列探讨,但是完善的数据保护框架尚未建立[34],工信部印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需要加强大数据标准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标准体系[35]。随着学习分析技术应用的日益普遍,这一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4.创新跨领域协同推进机制

学习分析技术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兴研究领域。该领域发展离不开数据挖掘技术、情感计算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革新与发展。技术的进步需要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在教学中应用技术,两者协力促进技术发展。经过充分发展,形成基础完善、技术保障、应用繁荣的学习分析技术产业体系,最终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36]。

5.对接人工智能2.0,打造智能教育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2.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领域内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情感识别、跨媒体协同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不断成熟。对接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在教学评估、学习预警、自适应学习及资源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领域,提升教育效果和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对接人工智能2.0的学习分析技术,是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教育模式、教育体系变革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BROWN M.Learning Analytics:The Coming Third Wave[EB/OL].(2011-04)[2018-10-17].https://www.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B1101.pdf.

[2]FERGUSON R,BRASHER A,CLOW D,et al.Research Evidence on the Use of Learning Analytics: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Policy[EB/OL].(2016-02)[2018-10-17].http://libeprints.open.ac.uk/48173/1/Analytics%20research%20evidence.pdf.

[3][5]祝智庭,沈德梅.学习分析学:智慧教育的科学力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3,(5):5-12,19.

[4]毛刚,刘清堂.融入学习分析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6):20-27.

[6]顾小清,张进良,蔡慧英.学习分析:正在浮现中的数据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2,(1):18-25.

[7]ASSISTments.Making Math Homework More Effective:The 7th Grade Maine ASSISTments Efficacy Studeny[EB/OL].(2018-10-17)[2018-10-17].http://www.assistmentsmaine.org/about.php.

[8]Bingel.Bingel[EB/OL].(2018-10-17)[2018-10-17].http://www.bingelsite.be.

[9]Wikipedia.Cognitive Tutor[EB/OL].(2018-08-29)[2018-10-17].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gnitive_tutor.

[10][29]Itslearning.Itslearning for Advanced Reporition[EB/OL].(2017-01-29)[2018-10-17].http://www.itslearning.net/reporting-analytics.

[11]Schoolzilla.What Is Schoolzilla?[EB/OL].(2016-01-20)[2018-10-17].https://schoolzilla.com/infographic-2015-year-in-review.

[12]Knewton.Introducing Alta Knewton’s Fully Integrated Adaptive Learning Courseware[EB/OL].(2018-10-17)[2018-10-17].http://www.knewton.com.

[13][23][24]Apereo.Apereo[EB/OL].(2018-10-17)[2018-10-17].https://www.apereo.org.

[14]Khanacademy.A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source for All Ages[EB/OL].(2018-10-17)[2018-10-17].https://www.khanacademy.org.

[15]Digital Assess.Technology that Frees You up to Focus on Education[EB/OL].(2018-10-17)[2018-10-17].http://digitalassess.com.

[16]DENLEY T.Degree Compass Course Recommendation System [EB/OL].(2013-06-27)[2018-10-17].https://library.educause.edu/resources/2013/6/degree-compass-course-recommendation-system.

[17][18][19]Kennisnet.The Netherlands Country Report on ICT in Education[R].Brussels:European Schoolnet,2011.

[20]JISC.Code of Practice for Learning Analytics[EB/OL].(2015-06-04)[2018-10-17].https://www.jisc.ac.uk/guides/code-of-practice-for-learning-analytics.

[21][22]SIEMENS G S,DAWSON,G LYNCH.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ivit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Policy and Strategy for Systems-Level Deployment of Learning Analytics[EB/OL].(2013-12)[2018-10-17].http://www.researchgate.net/file.PostFileLoader.html?id=5876881f48954c17c729b527&assetKey=AS%3A449426784296961%40148416310309.

[25]芥末堆.一年內完成了5笔收购,让我们回顾下LMS巨头Blackboard的“买买买”之路[EB/OL].(2015-12-06)[2018-10-17].https://www.jiemodui.com/N/33039.html.

[26]ARNOLD KIMBERLEY E,Pistilli Matthew.Course Signals at Purdue:Using Learning Analytics to Increase Student Success[R].Canada:Vancouver,2012.

[27]Educause.University of Michigan Physics Department:E2Coa-ch[EB/OL].(2014-07-21)[2018-10-17].https://library.educa-use.edu/resources/2014/7/university-of-michigan-physics-department-e2coach.

[28]Gyldendal.Multi Smart?ving[EB/OL].(2018-10-17)[2018-10-17].http://www.smartoving.no/.

[30]UNINETT.Dataporten[EB/OL].(2018-10-17)[2018-10-17].https://www.uninett.no/tjenester/dataporten.

[31]ETDoer.Social Networks Adapting Pedagogical Practice[EB/OL].(2013-10-13)[2018-10-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6da3210101dj1d.html.

[32]DAWSON S."Seeing"Networks:Visualizing and Evaluating Student Learning Networks[EB/OL].(2011-01)[2018-10-17].https://research.u-ow.edu.au/content/groups/public/@web/@learnnet/documents/doc/uow115678.pdf.

[33]KURZWEIL M.Building a Pathway to Student Success at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EB/OL].(2015-04-23)[2018-10-17].http://www.sr.ithaka.org/publications/building-a-pathway-to-student-success-at-georgia-state-university/.

[34]吴晨光,刘斌.国外学习分析项目研究现状及对国内学习分析发展的启示[J].数字教育,2017,(3):41-45.

[35]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7-01-17)[2018-10-17].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16/c5464999/content.html.

[36]朱珂,刘清堂.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学习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7-132.

(责任编辑 杜丹丹)

Key words: learning analytics technology;report interpretation;case study;applic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作者:朱珂 杨冰

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分析论文 篇2:

高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究

【摘要】针对高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现有问题,提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给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考核方式等研究成果。设计两个信息系统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使用基础级项目和提升级项目进行两轮实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Visio;项目化

1.引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工程师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注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方法等基础知识讲解,学生由于缺乏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而难以理解。传统的实践内容涉及到多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内容安排零散而不成体系,学生无法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贯穿于具体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并设计完整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参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整个过程。

2.课程教学中的现有问题

2.1 理论教学枯燥

本课程理论教学知识点多且覆盖范围广,涉及到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多种方法、系统分析设计报告的编写规范、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等。课程讲授的理论、方法、模型技术都十分抽象。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使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解方式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1]。高职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往往比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弱,因此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欠佳。

2.2 实践教学零散

目前很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材缺乏配套的较完善的实训教材,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实训通常设计为使用若干种辅助系统开发的CASE工具,粗略讲解每种CASE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设计几个组织结构图、业务流图、数据流图、用例图、类图、活动图等练习[2]。实训安排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流程不匹配,实训内容零散不成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仅仅掌握了几种CASE工具软件的简单使用技能,但没有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全过程,没有经历一个系统从需求分析、需求转换成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最终形成表达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模型的流程,因此并没有真正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CASE工具实训主要是练习使用Microsoft Visio、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工具软件辅助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高职院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强调实验过程中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不要求学生进行过于复杂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生参与分析与设计的信息系统一般是小型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相对简单,采用大型的软件分析设计工具如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过于复杂,需要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使用。并且多种软件分析设计工具的使用也使得课程的实践环节缺乏连贯性,往往导致每种工具的使用技能都没掌握牢固。

2.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整个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通常以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过程为重点,实践教学中通常以讲授CASE工具的使用为重点,目的在于让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实验环节的设计与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一一对应,实验内容不能有效地服务于课程理论知识。学生的感受是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实践操作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方法的支撑[4]。

3.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3.1 课程内容构成

随着上海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职业能力较强、与工作岗位对口的职业教育人才由于实际针对性更强将成为农业信息人才的需求重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对培养具有农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农业信息复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针对本课程知识抽象性强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农业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两个农业相关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

以第一个“农业生产管理”项目为引导,使用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针对此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教学和实训。以第二个“农产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强化,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对该信息系统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工作。第一个项目设计得较为简单,主要是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理论教学。第二个项目设计比第一个项目复杂,侧重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分解与实施。两个项目由易入难,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进行了两轮,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课程内容覆盖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通过以上工作过程的分析,将项目分解出多个工作任务过程,按学习情景(学习项目)的教学顺序描述教学内容。以72课时为例(其中包含实训36课时),具体项目及任务内容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3.2 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工作任务确定实训内容,工作岗位确定任务分工。项目一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载体,做为入门级项目的实训注重基础技能的掌握,实训环节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做为提升级项目的实训注重岗位技能的掌握,实训环节要求学生成立项目组定岗进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实际是一个建立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的过程,基本采用图形方式表达所建立的模型。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模型的可视化效果,便于与用户交流,分析原系统中存在问题,验证用户的真实需求,为最终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提供基本的模型与规范,也为用户提供验收信息系统的依据。因此,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利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可以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使用Microsoft Visio提供的常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的模板能绘制Gantt图、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框图、UML图、数据库模型等,利用这些模板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Microsoft Visio与微软的其他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直接将生成的图表发布为网页文件或将图表插入到Word文档中,也可以在Word文档中打开Visio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另外,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操作方法方便、图形修改便捷,使用拖放式建立标准图形,功能数据与图形的有效结合能方便在进行模型建立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选用Microsoft Visio做为实训环境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

以36课时为例,具体实训内容、实训目标、实训安排如表2所示。

3.3 考核方式研究

本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笔试,对CASE工具的使用进行机试。这种考核方式只考核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需要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实训文件与实践报告相结合

每次实训课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实训文件,课程结束要求学生将所有实训文件归纳整理后形成“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和“农产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既可以考核每次实训的结果又可以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掌握。

(2)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项目一的各次实训及最后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实训文件和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检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需要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合作,因此课程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二的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组成项目组,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和提交实践报告。课程结束时让每个项目组的学生进行讲解和答辩,根据其讲解和答辩的情况实施组间互评,结合教师评价来确定该部分考核成绩[5]。最终,将项目一的个人考核与项目二的团队考核结果加权平均做为课程的考核成绩。

4.结束语

为解决高职院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设计两个项目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同时改革考核方式以加强对课程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目前,该教学方案已在实际教学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548-551.

[2]张钦,崔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12):105-108.

[3]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06):48-51.

[4]陈丰,张小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5):890-891.

[5]陈晓峰,王德兴,谢霞冰.团队考核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考核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1(85):7-8.

基金项目: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建设(C602)。

作者简介:李嘉(1981—),女,硕士,讲师,现供职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开发。

作者:李嘉

技术与职业教育计划分析论文 篇3:

“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本文对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进而对“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目标精准定位,提高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高计划; 时装零售与管理; 目标定位; 信息技术; 两大育人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积极参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对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双高计划”背景分析,专业群中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现状分析,依托杭州地区和杭州女装产业优势,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提出要求。

一、专业现状分析

我校与国内知名丝绸与女装生产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共同体”,成立女装学院,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龙头组建“双高计划”专业群,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属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其建设现状如下。

1.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较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经过“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近年毕业生自主创业平均占比10%以上,在同类专业中鲜有,现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总结项目化教学、专业群创新合作、个性化培养自主创业三大教育教学成果,获评2018年度中国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具有一定影响力。

2.师资团队: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依托校企合作机制,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以及国际服装企业I.T旗下的十几个品牌30余家门店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真实项目融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组建“双导师”的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真实销售项目。

3.实训教学平台:一基地两实训工作室助推“教学做创”

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已建成一个校内实训基地、一个品牌女装销售实训室,以及一个创业工作室,助推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转化。一基地两实训工作室助推“教学做创”,个性化培养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依照“双高计划”新要求,组建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属专业群重要专业方向之一,旨在探索“双高计划”背景下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下面就我校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为例,以此展开“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1.目标定位精准,专业人才培养与女装产业需求高度融合

调研时尚女装产业链典型企业,分析女装产业全生命周期上下游环节,从面料开发、服饰品开发、女装品牌产品開发、高级女装定制、时尚女装产品制造、时尚女装品牌管理与策划、时尚女装销售等环节中,择取具有高职人才类型特征的岗位群。围绕女装销售领域,重点建设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拓展女装视觉营销方向,培养具有时装店铺管理、商品管理和营销企划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见图1)。

图1 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对应关系图

2.组建专业群,重构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面料开发、女装产品研发及制造和女装销售三个女装产业重点领域,组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以女装这一典型服装产品为载体,重构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群共享课程”、“专业群互融模块课程”、“时装零售创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四个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进阶课程,实现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女装产业需求侧的动态匹配。培养具备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市场开发、市场调研、产品推销、营销管理与组织、服装网络营销等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信息技术支持线上线下实训条件

信息技术支持我校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学生“线上、线下”服装营销实训所需,校内建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女装销售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由多家知名服装企业提供学生下企业、进店铺,轮岗训练;服装企业名店驻校,把学生安排在相应岗位训练,按实训周期让学生轮岗训练,多个岗位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实的、开放的职场化教学环境,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4.校企协同“两大育人计划”

我校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面向服装零售企业,培养了解服装卖场、网店的销售与管理流程,掌握服装销售与店铺管理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具备服装销售、服装搭配与陈列、服装店铺管理等能力,具有向销售主管、营运主管、陈列师、店长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专业与多家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协同开展“两大育人计划”,即“管培生见习计划”与“储备店长培养计划”,体现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和就业率在98%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较高。

三、结语

我校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依托校企合作机制,按照“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互融”的思路,重构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获取了一些成效,实践并解决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新技术、新手段融入专业教学,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服装营销职场化教学与信息化融合的实践路径,有效推进“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服装营销职场化教学与信息化融合的实践研究》(立项号186130052)研究成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时装零售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92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01)

[2]王兴发.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7)

[3]张虹.基于数字营销时代背景的高职服装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6(10)

[4]张虹.数字信息化技术创新性融入高职服装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5]张虹.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职服装营销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4)

作者:张虹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化学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