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主要从微观社会环境和学生内部心理两大方面详细阐述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技工学校实际,提出预防和控制技工学生暴力行为的具体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论文 篇1:

网络条件下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企业都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当中,而对于企业自身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综合性文化知识素养。作为高等知识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迅速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既要提高专业知识的专业素养又要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的掌握。力求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 学校 数学教学 网络

高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对于三次(即完成小学初中高中或同等学业)增强型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通过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证书。而能够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必须是完成高中或者同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或者专业人才,分不同专业,在校学习总校时三到五年不等。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对已经在某一个特定职业或者专业领域进行的深层次教育,也可以是在社会从事某项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的专业知识再教育。可以这样说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专业技能的深层次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而且在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招收的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学科成绩没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是培养以个人本身的专业知识为主。

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完全和普通全日制大学专科学校具有相同效应,而且正在向本科学校方向靠拢。而且在招生方面也完全采取和普通大学一样的招生形式,在一些特定的地区,也可以算是当地大学教育机构。

一、现阶段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机制也在进行逐步的改革创新,因为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用人的需求。由于早期的教育模式中不太强调文化课的重要,只注重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先天的文化知识就不足,特别是数学知识,当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只有专业技能知识而没有其它文化知识,在升迁的时候永远只是车间或者一线操作人员,而如果遇到企业裁员因为没有文化知识也会被列为首要裁员目标。

就此问题,马上被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列入研究解决范畴,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对现有的教育机制进行全面改革,而且要在教学和教学素材上进行全面的变动,必须从原本的复制型教育转变成以人为本的客观性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要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出一个区域进行特别的教育模式。而且要充分的利用现在的网络教育模式进行引入是教育,即使学生毕业离开学校也可以通过高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网络进行业余时间的学习补给,以保证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地方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对于人才的定位也从原有的专业操作技能上升到具有全面性的复合型人才。而现有的一些中等职业技校或者成人高中等教育机构,教育水平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造成人才培养上出现阶段性空白,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文化知识的缺失,更是造成学生只会操作机器而不能进行机器设备升级换代的操作。

而作为高等职业技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是较为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程度高低。这就造成现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内的学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非常有限,其中以最为主要的数学知识更是一塌糊涂,经过测试只有较少一部分数学知识达标,多数数学水平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甚至更低。由于学校不看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给学生心理形成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强硬就可以了,至于文化知识可有可无。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学习只为了毕业证和就业证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管是高等职业技校还是中等职业技校甚至在一些名牌大学当中也普遍的存在。

三、职业学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而且学校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文化知识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仍然采用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和素材进行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特别是师资力量完全是从别的普通大学或者师专聘请的老师。在实际内容上也是采用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且多数的教材不能够和专业技能的数学知识接轨,这也极大地阻碍了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所有的企业都在信息化转变的过程当中,而对于企业自身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素养还要有综合性文化知识素养。以保证企业自身实力整体提升,而现阶段的职业学校都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践教学,而文化知识属于理论知识,自然所占的比例就要减少。而与专业不配套的数学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摆设。

四、高职教育教学数学教育变革方向

作为高等知识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迅速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既要提高专业知识的专业素养又要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的掌握。力求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性,学校方面应该设定一个模拟社会的教学平台,当学生进入学校后就会被分配到模拟社会当中,成为模拟社会企业中的一名工人,而完全按照真实社会一样的生存法则进行教育学习,学生会在模擬社会当中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专业知识和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文化知识的工人差距到底有多大。模拟平台的搭建可以是在学校真实建设存在的,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搭建,这主要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实力来定。

在基础数学知识的教材上要选取现在的企业当中的数学常识进行教材制定,在师资力量上要在一些成功的大型企业当中聘请职业数学的高级人才充当数学教师,对于现有的数学老师要送到企业的第一先进行深化数学教育。

而学校内部要形成一种氛围,就是单一的专业素养并不代表着就是所谓的成功,只有全面符合性知识的人才是人才的标准,而且在毕业考试方面也要文化课与专业知识平等的考分成绩才能办法给毕业证书和资质认定证书。

要搭建一个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充分掌握企业对于各种文化知识需求的脉搏,根据不同形式的变化,教材、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随之改变。高等职业院校要始终走在企业的变化之前做出正确的教育变化。

而当学生即使离开学校,也要进行跟踪教育,要紧随时代步伐,充分的利用现在的互联网,实现始终如一的教育模式,把学校的教学素材存储到互联网络上,随时更新,不管学生走得多远,都可以与学校取得联系,只要学生愿意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补充性学习,这对于学生的一生将有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琳高职数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2] 王卫平,王美姣高职工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20期

[3] 聂学建高职院校与现代教育技术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基金:本文为“高职数学与电子商务专业融合教学的研究”成果(GJXH2013-87),课题主持人史冉。

作者:史冉 张素芬

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论文 篇2:

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 要: 文章主要从微观社会环境和学生内部心理两大方面详细阐述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并结合技工学校实际, 提出预防和控制技工学生暴力行为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技工学生 暴力行为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近年来,技校学生暴力行为屡屡发生,并呈上升、扩展趋势,种种暴力行为不仅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成了危及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这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面对这样的形势,认真分析研究引发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各种因素,寻求对策,就成了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微观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1.家庭的不良影响。

(1)家庭结构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①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由于家庭中缺父少母和父母离异等情况的存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关爱,产生不良或暴力行为。一项调查表明,54.7%的犯罪少年来自这种家庭。新西兰、英国、美国的多项研究发现,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儿童出现暴力行为的可能性会更大。②家庭关系结构的破坏。家庭成员存在着生物、社会、心理三层关系,其中一层关系的损害往往导致其他两层关系的裂痕。家庭关系的破裂或冷淡对子女将会产生不良影响。③家庭意识不强。有的家长思想观点不正确,孩子在家中耳闻目睹家庭成员的错误言论和恶习,受其不良影响而产生不良行为。④家长不良性格的影响。如有的家长修养差,行为粗鲁,满口脏话;有的家风不正,酗酒、赌博、吸毒、偷窃、腐化;有的家长思想迷信,装神弄鬼,孩子受其影响而产生不良行为。

(2)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的消极影响。①家庭教育条件与水平较差。如有的家长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对子女教育不重视,或教育子女时间不多,有的家长甚至从不过问子女情况等。②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对孩子关心少、责罚多,且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个别家长放弃在技校学校就读的孩子。③重智轻德,轻身心健康。只看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考不好就责骂,甚至鞭打,扭曲了孩子的人格,由此引发厌学、逃学、出走、自杀等越轨行为。④宽严失度,方法不当。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子女,百依百顺,使子女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丧失生活信心。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家长崇尚暴力,乐意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而且把这种思想传给了孩子。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在美国、秘鲁、巴西、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与青少年的暴力有明显关系,如在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中发现,自己承认有攻击和抢劫行为的青少年多来自社会经济地位低的阶层,该数字是中等阶层家庭青少年的两倍。技校学生中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较困难的家庭。

2.学校教育某些缺陷的影响。

(1)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部分教师不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流于形式,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重管理轻教育,重说教轻沟通,不能真正打动学生,实效性较差。学生发生纠纷后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树立有事不愿找老师,自己私下解决的观念。更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教师自身素质不高,“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言行粗鲁,对后进生或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往往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讽刺挖苦或刁难他们,以致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诱使学生崇尚使用暴力。

(2)学校管理存在缺陷。学校管理防范措施不到位。校园保卫、宿舍管理等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不能及时预防、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学生课外活动时,没有值班老师,缺乏指导,形成管理“真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互不沟通,互不配合,各行其是,削弱了教育力量,甚至相互抵消。

(3)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不恰当。学生打人、偷盗东西只写检讨或是有关系的学生就网开一面或是难以处理而不了了之,使违纪学生有机可乘,甚至处理不公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这些都强化了学生的暴力行为。这样,违纪学生有恃无恐,受害学生却担惊受怕,起不到应有的教育警示作用。

3.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1)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媒体暴力明显影响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暴力思想和情感,且接触越多影响越大。技校学生由于诸多原因,较迷恋庸俗、低级、暴力、色情等内容。大量的网络游戏以暴力、凶杀为主题,某些学生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热衷飘车、砍杀、爆破、枪战等场景带来的刺激,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

(2)社会治安的不良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司法介入不能及时有效,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依靠暴力取胜的观念。

(3)学校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周边环境不良出租屋、黑网吧等,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4)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与社会发展与变革有关。社会急速变化,人口快速增长,造成资源紧张、失业、竞争、收入不平等问题,青少年产生极度的愤怒、挫折和压抑,容易造成暴力行为的发生。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文凭低,有较强烈的挫折感,对社会一些不公正、不平等现象看不惯,继而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

(二)学生暴力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

1.与学生心理特点有关。

根据技校学校的研究,技校学生具有某种眼前的低级欲望驱使的动力定型,这就构成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结构。这种低级欲望归纳起来不外乎物欲型、性欲型和精神狂欲型三种。有时是单一型,有时是复合型。某些施暴技校学生通常自我中心意识强,意志薄弱,容易冲动,自控能力较低,容易从众,经常会有模仿行为。他们主观上并不想打架,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违反校纪校规的,但关键时刻就控制不了自己。

2.与学生素质有关。

现在技校学校普遍感到生存的压力,这种压力突出表现为招生难。为了抢生源,各技校学校各显神通,导致生源参差不齐,质量明显下降,整体素质偏低。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会选读技校,有些学生甚至初中都没念完,更有甚者在初中学校因打架等违纪行为而辍学。这些学生有的在初中已打架成瘾,“称王称霸”已久,到技校学校后,恶习难改,造成校园暴力事件。

3.与学生的同伴关系有关。

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受同伴关系影响较大,良好的同伴关系会避免和减少学生的暴力行为,不良的同伴关系及参加或接触不良同伴群体,则可能是学生产生暴力的重要原因。在技校学校里,有的学生重视“哥儿们义气”,事不关己,却为哥们挺身而出,有的重视“同乡”关系,只要“一方有难”就会“八方支援”;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霸道习气严重,没有互谅互让精神。

4.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关。

技校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有的对人生目标感到迷惘,不了解人生的意义,缺乏奋斗的目标,没有学习动力,得过且过,尤其对升学、就业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自暴自弃。

二、解决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1.学校应与家庭密切配合。

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孩子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目前一些学校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联系制度”,经常把学生的表现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把表现优异的学生的喜报送到家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进取心,把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通知家长,有助于了解学生变化的原因,寻找纠正的正确方法,尤其要关注残缺家庭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友情,克服孤独无援和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勇气。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应伸出援助之手,采取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全面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自身修养,创造团结、和睦、民主的家庭气氛,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教育孩子,为技校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待犯错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避免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要掌握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关心孩子,经常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树立信任感,自觉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切忌“放弃”、“歧视”技校学生。

(二)学校方面

1.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根据多年在技校学校工作的经验,技校学生的心理较少受到关注,学生的暴力行为大多是因为内心过于压抑,愤怒的情绪无法排泄、无法控制而导致的。在“问题学生”中,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因此,技校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尽可能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开展各种讲座和咨询活动,让学生的不良情绪有一定的沟通渠道,能进行合理宣泄。教师要善于挖掘有暴力行为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即使是一闪而过的亮点,也要加以肯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消除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环境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自觉主动地控制暴力行为的发生。

2.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切忌流于形式。

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要抓实抓细,这是德育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任课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抓住机会,创造机会,对学生思想实施引导,重视养成教育。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对有违纪苗头的学生及时教育,经常进行思想沟通,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3.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技校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通过交流、学习、培训等方式,使教师掌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技巧、方法,使“教书育人”落到实处。要组织老师学习心理学,掌握青少年身心变化特点,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学生要进行心灵置换,倾注爱心,温和批评,维护他们的自尊。爱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动,平复情绪。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的行为,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无聊”情绪,把学生引上正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针对技校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好玩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许多媒体的暴力镜头会刺激学生的暴力行为。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非暴力榜样,如组织学生看一些法制片、教育片,为学生树立一些正面的学习榜样。有关实验研究证明,给学生提供拒绝侵犯他人的榜样后,学生会效仿而拒绝对无辜者进行攻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技校学生也喜欢追星,学校可以在学生中树立一些榜样,如推出每周一星、每日一星等活动,也可以把有成就的校友的情况制作成专题展出,让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健康成长,真正减少学生的暴力行为。

5.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加大校园管理力度,实行小时保安轮值,尽可能杜绝社会闲杂人员,尤其是不良社会青年进入校园,介入学生之间的矛盾,因为这是酿成校园内团伙性斗殴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高年级学生成立自律会、校卫队等,严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社会方面

1.加强治安管理。

加大对学校周边各个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检查力度,维护学校周边的安全,防止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学生,净化学校周围的环境。

2.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关心中等职业教育,关注校园暴力。

政府应重视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分级制度,制定更严格的暴力监管标准,加大对不良媒体的处罚力度,减少暴力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改革教育体制与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扼暴力于摇篮之中、萌芽之际。

三、结语

技校学校暴力事件频发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技校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预防和解决技校学生暴力行为的办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切忌把有暴力倾向的学生看做罪犯,对他们实施“关、卡、压”,而应把他们视为遭受“病虫害”侵蚀的花朵。只要我们真心热爱他们,并进行精心的调理和修补,他们就会在爱的阳光下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张卫.潘绮敏.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3-24.

[2]陈世平.我国中小学师生对欺负行为的认识和评价[J].社会心理研究,2007(2):89-90.

[3]朱新婷.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2):74-78.

[4]张爱东.技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67.

[5]刘巨栋.浅谈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职业,2009(5):27-78.

[6]杨丽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南方论刊,2009(2):41-42.

作者:许光胜

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论文 篇3: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

现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整个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有许多方面亟待加强、提高。笔者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为考量,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正确定位当前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需以培养掌握专业(工种)的入门知识,获得岗位基本操作技能,继续学习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课程设置要考虑到技校生、中职生实际学习能力。课程设置要向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倾斜,以掌握所学专业的入门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最基本技能、入门知识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也符合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另外,技校生、中职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通过岗位锻炼,其专业能力也能快速成长起来。

二、注重就业能力培养,拓宽专业技能学习面

在中等职业教育有限的专业技能训练时间内,技能训练课程要宽口径,课程内容不宜过分细化。以2+1模式的机械类专业为例,钳工、车工、铆焊的基本技能训练可作为公共课程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开设,具体的岗位能力专业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

宽口径的基本技能培养,使中职生职业生涯可塑性得以增强。同时,也提高其继续学习的能力。即使是那些“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也应该适当拓宽他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口径。

三、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优质技能人才

技能成才,技能就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高中的根本之所在。但是,职业学校如果仅仅是单一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那必是事倍功半。中等职业教学在注重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1.文化基础教育不可少

虽然技校生、中职生经过了九年义务阶段的文化知识教育,但普遍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在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中,需要完成一些简单且必备的工程计算、几何划线作图,以及写一些实习小结,认识一些英文指令单词、英文铭牌参数含义,所以,中职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文化知识。同时,通过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职业技能学习。另外,文化素养的提高,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不能因为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文化理论学习。

当然,中职学校的文化课程设置还是要与普通高中有所区别的。实际上,中职生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本身就说明他们对普通中学的文化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课程内容存在不适合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体系设置,要围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这个中心,要做到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辅相成。

2.把审美教育融入德育教育

技校生、中职生普通年龄偏小,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在中学阶段的“不成功”,使他们普通自信心不足,对自己技校生、中职生身份自卑。独生子女的身份,又使他们生活优越,自制力不高,贪图安逸,怕吃苦。对于具备这些特点的中职生,如何教育他们通过付出艰辛劳动、锻炼,掌握一技之长呢?

单纯地说教或是高压管教,都是难以奏效的。加强审美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一种好的途径。通过优秀技能型人才成才事迹、能工巧匠奋斗案例等鲜活的事例,宣扬劳动创造世界、创造美的观念,可诱导他们对成功的憧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在中等职业学校,把美文欣赏、音乐欣赏、组织集体公益活动、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主题讲座等纳入课程建设体系中,使美学教育常态化,对提高他们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荣誉感、自身道德修养,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四、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技校生、中职生健康成长

技校生、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等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剧变化的时期。中职生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又有所区别,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卑、厌学、缺乏自信心和无成就感等心理障碍问题,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差甚至退学。

另外,中职生比普通高中生更早接触社会,有许多学生因为缺少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缺少就业心理准备,导致毕业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竞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明显不足。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中等职业教师也要研究学生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常规教学中。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技工学校,

安徽省铜陵经济技术学校)

作者:邵庆忠

上一篇:播音主持基本素质构成论文下一篇:后现代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