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23

摘要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课题组采用自编《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开展大样本抽样调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教育

【摘 要】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强调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中职学生通常敏感、叛逆而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如何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已成为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引起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职业教育

中职生正处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只有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的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沟通、咨询和辅导,才能使他们摆脱心理障碍,克服心理困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掌握一技之长。多角度、全方位的关注学生,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职业人作为目标,从而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职业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职业教育现阶段在大部分学校进行的是相对封闭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造成一定的约束,管理者大多也采取强硬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的对抗心理,经常会有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冲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人的生命整体的价值观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对生命的价值认识产生了片面的倾向,给学生个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惑。自我价值迷茫是学生中突出的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和遵守纪律等方面相对较差一些,加之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也使得中职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生理的、社会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受挫渐渐发展为心理问题。

1.人际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

作为90后的中职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现代社会对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又赋予了新的理念,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節奏的紧张,青春期的自我封闭心理,使得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疏导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心理阴影,这就成为心理问题的源头。还有一些学生缺少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事事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加之交流沟通不够,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从而引发冲突,甚至流血事件。

2.外界的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无时不刻不受到社会风尚的冲击,特别是来自电视、网络、明星偶像的影响绝对超过了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很多电视剧和引进大片灌输的都是张扬个性、独来独往、崇尚暴力,这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职业教育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生活等方面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建立教师的健康教育理念,自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出现的问题深层次的分析,注重工作方法,让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不要给学生留下心理障碍。

(二)加大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1.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康档案

中职教育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针对每位学生教师应掌握家庭状况、人生经历,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遇事不要偏听偏信,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建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转变处事方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2.结合学科特点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引导教师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的内容,通过不同教学途径,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3.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在心理方面能自我调节,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培养健康心理。

4.建立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

情绪本身无好坏之分,也无价值高低之别,不过因个体的情绪作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与影响。培养正向的情绪,使自己更加乐观、充满希望,并能化负向情绪为建设力,为自己开创美好人生。通过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人们可以避免行为失误,提高自己的成就。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对未来职业教育的意义

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可以促进中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中职教育要利用一切条件,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东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

[2] 陶佩琳.“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J].职业教育研究,2012.

[3] 卢红,刘小青.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 职教论坛, 2007.

[4] 马维东.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7.

[5] 李秀敏,刘艳秋,高波.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0.

作者:候粉娟

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的成效、不足与建议

摘要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课题组采用自编《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开展大样本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德育工作效果持续向好,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道德品行表现较好,对德育课教学和教材满意度较高;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习动力、培育工匠精神等方面仍有待加强。为此,建议坚持党建引领团建,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专业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和网络监管,以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德育

作者简介

尹玉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中等职业教育既承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又肩负着培养一线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达到1,576.5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学生数的39.5%。中职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的状态,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此,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调查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现状,探讨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是做好新时代中职立德树人工作的前提。为深入了解我国中职学校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情况,把握新时代中职学生的整体状况,2019年,课题组开展了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该调查以全国中等职业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从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抽取360所学校,回收问卷60,160份,其中有效问卷55,974份,问卷有效率为93.0%。调查样本特点如下:男生占比50.6%,女生占比49.4%;东部、中部、西部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4.3%、28.5%和37.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比例分别为41.2%、35.6%和23.2%;普通中专占比48.0%,职业高中占比46.2%,技工学校占比5.0%,成人中专占比0.8%;公办学校占比81.3%,民办学校占比16.7%,其他学校占比2.0%;国家级示范校占比25.7%,省级示范校占比38.8%,非示范职业学校占比35.4%。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工具

该调查采用我国教育实践领域的“大德育”理念,即中职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围绕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政策要点,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最新政策热点,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兼顾问卷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课题组组织专家研发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问卷》。问卷涵盖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道德品行、法治意识、职业生涯、身心健康、德育环境等七个维度。其中,理想信念包括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两个维度;中国精神包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中国国情三个维度;道德品行包括公共道德、家庭融入、传统美德三个维度;法治意识包括校规校纪、法律意识两个维度;职业生涯包括职业准备、职业规划、创新创业三个维度;身心健康包括身体素质、心理需求、人文素养、网络生活四个维度;德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三个维度。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发展状况,由40道题项构成;第二部分是背景因素,主要调查学生的自致性因素和先赋性因素,由18道题项构成。

三、主要调查结果

(一)较高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较弱的践行能力并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95.2%的中职学生表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有信心”,96.2%的中职学生表示赞同“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在回答“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的问题时,仅有71.3%的中职学生选择“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显著低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在关于为理想付诸实践的问题中,仅有64.9%的中职学生明确如何实现个人理想,33.7%的学生想过但不知如何实现个人理想。在学习目的上,仅有3.9%的学生以“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为己任。可见,中职学生较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较弱的践行能力之间存在距离。

(二)良好的道德品行与欠缺的依法维权意识并行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行情况,课题组调查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表现。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较好。96.3%的学生认为“自己会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78.8%的学生“比较多或经常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80.3%的学生“比较多或经常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利益冲突是中职学生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調查运用情景提问的方式了解到,生活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仍有15.5%的学生尚不能运用正确方式进行有效处理,而是选择武力解决问题(7.9%)、沉默或是逃避(4.6%)、找伙伴们帮忙报复或恶作剧报复(3.0%)。这反映出中职学生法治意识尚未完全养成,法治教育仍需加强。

(三)饮食起居规律,但上网娱乐时间较长,体育锻炼仍显不足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规律的饮食起居是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和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关键,是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调查显示,92.8%的中职学生饮食作息比较规律,表明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到位。实际上,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实行封闭式或者是军事化的校园管理,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奉行安全至上理念。

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新时期教育亟须重视的问题。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学生上网时间过长且上网内容以娱乐为主。五成以上的中职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个小时,上网时间5个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0.0%;一半以上的学生上网以娱乐为主,包括观看电影和娱乐节目、聊天交友、玩游戏等,仅有37.2%的学生利用网络查资料、学习。与较长上网时间形成对比的是,当前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仅有10.6%的中职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17.3%的中职学生基本不主动锻炼,大部分学生自主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四)将父母、老师视为偶像,但双方深度沟通不够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尚不完善,偶像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其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合理地引导中职学生的偶像文化趋向,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偶像崇拜较理性。55.0%的学生将父母作为自己的偶像,33.0%的学生将娱乐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27.8%的学生将企业家作为偶像,27.2%的学生将自己的老师作为偶像。

然而调查发现,中职学生缺少与父母、老师的深度沟通。在与家长的沟通上,仅31.4%的学生“经常与家人说说心里话”,选择“从来没有”和“比较少”的比例达到25.2%,可见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在与教师沟通方面,选择“从来没有或比较少与老师单独沟通”的比例为19.9%,仅有20.2%的中职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或比较多地与其进行思想沟通。而在回答“我认为自己是孤立无援”一题时,11.4%的学生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反映了中职学生渴望心理关怀。

(五)七成学生喜欢所学专业,但学习动力不足,工匠精神缺乏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现代职业人,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重要人才保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重培育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调查发现,70.8%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开拓进取的不竭源泉。学生喜欢所学专业是培育其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基础。

但对学习动力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中职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57.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仅有23.0%的学生选择了大国工匠作为自己最崇拜的偶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学生对其专业的喜欢程度浅且流于表面,对工匠精神中包含的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理念理解不够深刻。

(六)学生对德育课的满意度高,但德育实效性有待提高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对德育课教学、教材的评价整体比较好。近五成的学生对德育课教学和德育教材表示非常满意,对二者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仅为4.0%和3.9%。

德育實效是德育工作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后产生的实际结果。为侧面了解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组对中职校园里的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情况和同学关系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频率较高;8.7%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作弊行为发生频率较高;5.5%的学生表示过去一年中,自己被同学孤立、嘲弄或欺负过。可见,较高的德育课教学满意度和尚需提高的德育实效性形成对比。这也充分说明,当前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优势正在弱化,学校和教师的道德实际影响力在下降。

四、反思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中职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道德品行表现较好,对德育课教学和教材的满意度也较高。但与此同时,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当前中职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行脱节问题。由此,新时期的中职德育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党建引领团建,开创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极为重视,他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16年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党建引领团建,是提高团建工作水平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当前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党建对团建工作的引领作用,由校党委副职分管团委工作,提高学校团委书记待遇,将共青团建设纳入学校党建的总体格局,使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把团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团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吸收优秀团员参加党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共青团核心成员的教育管理,实现党建对团建的引领,开创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深化课程改革,使学科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德育课程与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载体、主渠道。新时代,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之外的因素对中职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课堂德育教学的效果有减弱趋势。为此,中职学校要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新课标,开足开齐思政课。要组织多方专家力量进行研究,创新思政课教法;鼓励开发校本教材,把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学校发展的实践相结合,让德育课程鲜活起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加强教师运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还应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等活动,充分挖掘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学科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

开展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德育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中职学校依然存在德育教师配备不全、力量薄弱,甚至一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为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宣传师德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不断完善学年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将教师职业道德纳入考核指标,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中职学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外派德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打造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

(四)重视德育生活化,关注学生生活,培育道德情感

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对于德育活动的目标、实施方案、工作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力争让每次活动都能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调查显示,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件中,仍有15.5%的中职学生不能采用正确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尚不具备现代公民的法治意识,对于1,576.5万的庞大中职学生基数,这一比例侧面反映出中职学生中一些恶性冲突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此,学校应重视德育生活化,结合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道德困惑,以及有典型意义的生活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真正将德育知识融入生活实践,培育道德情感。

(五)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突出中职德育实践特色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课题组对来自全国52所学校的优秀德育案例、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中职学校重视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举办主题讲座、诵读传统经典、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体验民族傳统技艺等多种形式,加大德育实践活动力度,学校和教师一致认为,新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总结推广有效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使学生知行合一。同时,中职学校德育要突出职教特色,将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德育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六)运用好新媒体,加强网络监管,引导社会舆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快手、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调查显示,中职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较长,网络媒体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抢占新媒体阵地,运用好新媒体资源,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德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以促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德育的时代感;加强网络监管,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在网络上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及以蓄意抹黑国家历史等行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侵蚀。

责任编辑︱何 蕊

作者:尹玉辉

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从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德育常规教育、学生的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帮助困难学生和处理好学生矛盾等方面入手,坚持严、细、实的原则,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学生管理 学生科 学生 班主任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之青春期的影响,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从实际出发,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而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管理工作者学习各种理论专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水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管理者。此外,内部管理的加强也很重要。如定期召开学生科工作人员和班主任例会、完善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岗位责任制度。召开例会,可以做到发现问题随即解决,还可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理清大家的工作思路。而完善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岗位责任制度,能够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总之,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好了,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德育常规教育是培养文明学生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该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如充分利用一些重大纪念日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其次狠抓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目前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论是年龄上还是思想上,他们都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并且这些学生几乎都是九零后,他们当中多数是独生子女,此外,这些学生还正处在一个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够成熟。所有这些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与此同时,由于中职生一般都远离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对少了,他们又处于半成人状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泊,互助互爱意识不够,行为偏激,心理素质差;他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不能谦让、帮助、团结、合作共享;他们知行不能统一,虽然明白尊师敬长,而行动上却很难做到。所以在学生纪律方面,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严管理,严要求” 管理理念,要做到常抓不懈。一是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保证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要狠抓日常行为,如上课和自习期间学生不得随便出入教室和离开座位,要保持教室安静。学生一定要坚持出操,每天学生会干部可以对两操出勤人数做详细统计,作为班级量化考核的依据。餐厅吃饭要求学生排队打饭。坚决从严处理违纪学生,特别是打架学生。平时对学生衣着言行也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禁止污言秽语和奇装异服。严格学生的请销假制度。每个学期对考试作弊学生作通报处理,并取消奖学金资格。另外每天学校值班人员和学生会干部会还可对在校生的日常行为做随时检查。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日常行为的狠抓管理,就会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严守纪律、保持良好作风的好习惯。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学校学生环境卫生区一般是分室外环境区和室内环境区。对于室外环境,可要求做到每日环境区域无垃圾,保持整洁。室内环境区,即宿舍与教室,卫生要求做到每天两拖一清扫。每周学生科和学生会可以利用全校性的卫生大清扫,对各班卫生情况打分评比。此外,每天的值班老师和学生会值周学生也可对各班环境随时做出抽查。每周卫生检查的总结果,可以作为班级量化考核和学期优秀班集体评定的依据。当然这些工作要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文化场所,培养教育学生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弘扬先进文化,让他们健康成长才是教育的真谛。而这一切取决于安全、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为此,学校应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法制专题主题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消灭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学生科要抓好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

四、处理好在校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

上千的在校生,产生矛盾难免的,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正确地处理好学生间的矛盾是工作中艺术性较强的一部分工作,既解决矛盾,又要让学生得到思想教育。就如何化解学生中的矛盾,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细致入微,摸清起因;以人为本,善待矛盾;宽容理解,抚平隔阂;坦然正视,平等对待;发挥主导,科学解决。

五做好国家助学金发放及帮助困难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让正义和阳光充满校园,这才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很好展开。坚持以“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作为学生科要组织各班班主任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审查工作,在班主任工作基础上,逐班逐个进行复查,补遗补漏,把资料输入微机,建立电子文档,汇总上报,努力做到不缺不错不漏,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资助对象。此外,学校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还可采取临时补助和勤工助学的办法,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总之,各项帮困工作做到位了,学生的管理工作自然好进行了。

六、新生的入学安排

每年的迎新工作是学校开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展现学校风貌又能检验学校工作的作风,因此,学生科要制订迎新方案,对迎新工作做周密的筹备,对具体负责人员进行具体安排,保障迎新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迎新现场管理规范,比如每个办理点都要摆放醒目的标志,标示牌。其次,分工要明确,组织要做到有序,使接待工作高效进行。此外,为使新生尽快适应中专生活,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中专生涯,学生科应该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新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能合理的制定在校计划,很好地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生的角色转变。

七、组织好毕业生的就业校园招聘会和对口升学的报名和考试工作

校园招聘会工作,既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毕业生都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又可赢得家长与社会的更多好评,同样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科要提前动手,精心准备,比如可以在招聘会召开之前向毕业生进行宣传,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和相关情况统计。还可以提前电话通知用人单位的洽谈会相关事项及召开的时间,以及免费提供“摊位”,准备充足的展位等。之外,学生科做好每年毕业生的对口升学报名和考试工作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无小事,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多认真琢磨、联系实际,常在严、细、实上下工夫,同时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这样,才能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万辉:“90”后大学生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营销,2012(04)

作者简介:

郭亚东(1974年2月-),男,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教师,本科学历,讲师。

作者:郭亚东

上一篇:高校社会体育排球教学论文下一篇:远程教育考试管理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