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5-01

摘要:结合实际,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做的大量专门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当普遍问题。正是在这种认识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逐渐结合起来,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心理健康及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深入探讨、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中职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迈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个体生长发育、发展成熟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理发展的失衡状态。所以,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处于人生重要成长时期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一方面要接受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和不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又要适应从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容易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厌学、逃课、早恋、网络成瘾、逆反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这些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2.构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中等職业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就业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进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首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做到教书育人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有效果。

3.适时引导学生自我调适

教师要根据个体差异正确分析和了解学生,随时掌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学生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现实,塑造自信人格。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习成才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保持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的和谐统一。

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全面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中,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首先,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适心理状态,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等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师要遵循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突出技能为着力点,以企业要求为落脚点的教学改革方案,坚持“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中职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的心理极为敏感和脆弱,容易受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传授者和教育者,要努力地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高尚的榜样。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确立,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生理发育规律,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明确奋斗目标,通过心理指导和适度调适引导学生珍惜青春、防止早恋、克服自卑心理,从而恢复自信健康成长。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模式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给正在成长着的中职学生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冲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家校路路通”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每个中职学生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作者单位:机械工业苏州技工学校)

作者:王佳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原则

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做的大量专门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当普遍问题。正是在这种认识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逐渐结合起来,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是广泛而普遍的,它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特别是中职学生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对着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就业压力,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自身来调整,需要学校创造一个平等、宽松、健康的学习环境,更需要家庭和社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中职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家庭和社会。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是相一致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形成、维护、促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从而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能够完全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自动实现,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努力才能达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满足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以处于中间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也就是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承认与接纳、能否得到爱、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决定着个体能否具有健康的心理。

(2)提供指导: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积极干预。学生心理成长中带有普遍性问题,在尚未出现或者刚刚出现时,通过某种方式让学生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有所准备。

及时补救。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出现了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问题时,及时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變,可以解决问题或者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

(3)发现问题:无论学校和家庭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得多么理想,由于人类心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总会有少数学生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学校所有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由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都能得到根治。使中职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和完整的人格。

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来探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探讨心理辅导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及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就是学生从始至终是主体,从辅导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考虑,必须首先以学生为出发点。因为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就在于追求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护;心理辅导采用的活动模式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创造了比较理想的条件。教师所有的准备都要首先从学生出发;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心理辅导中的主角,并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化,使学生理直气壮地倾诉心声、宣泄情感、发表意见。

(2)民主性原则。就是指心理辅导要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进行。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享有同样的人格尊严,享有同样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权利。杜绝居高临下式的说教,重视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

(3)参与性原则。就是指心理辅导活动要以师生双方的参与为条件。一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地参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这也是学生自我表现和人际交往的需要;是心理辅导内容的需要;教师应以班级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与学生分享个人的感受、经历,发表自己对于某事的看法、意见,这样能够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

(4)多样性原则。就是指辅导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多样化的,并不是非此即彼或唯一的。教师要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教师应当自觉地、主动地依据多样性的原则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刻板、单调、重复的内容、形式、方法,无法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也无法达到心理辅导的根本目标。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如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述的献身说法、教师讲解、以案例分析为主线,测评问卷、开展课题讨论、专题讲座、个别交流等方法途径,全面了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总结出共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达到比较准确地了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共性问题,使心理健康课生动、活泼、立竿见影。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归纳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良好;心理特点要与年龄相符合;对现实生活的反应要协调适度;对人际关系要有适应能力。可能有的不健康心理表现有: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等。教师应紧紧抓住共性问题,阐述怎样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怎样克服可能有的不健康心理因素。

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就应具有:积极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加强知识修养,提高认识水平。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谈话。”又如培根所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人格。还要严于律己,认真开展自我教育矫治不良心态,全面塑造人格。矫治狭隘心理,豁达大度待人;办事应当灵活;多学知识,增长智慧。矫治嫉妒心理,将心比心对待他人;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培养真诚善良、团结协作的性格。矫治急躁心理。冷静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办事三思而后行;学会自制,培养耐心。矫治抑郁心理,加强交往,体味人间的温暖。

过度的焦虑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身体不舒服、睡眠障碍、饮食障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不管客观条件多么好,也不会轻松愉快。要使自己过得快活,就要做到自我心理保护,做情绪的主人,建立自我心理调适机制。

要换一种思维方法,多看生活的阳面;要知足常乐;真正的快乐来自你的理想和事业心。爱因斯坦说:“真正的快乐,是以生活乐观,对工作愉快,对事业兴奋。”只要你的心中有个太阳,你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马立杰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如何加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成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笔者以在职校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实践,针对当前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浅谈职校生心理存在的问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寻求心理健康教育之途径。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学校 学生 思考

一、职校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严重缺乏自信。

进入职校学习的都是基础差的学生,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这些职校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他们自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己是学差生,脑子笨。再加上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他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甚至有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早恋、游戏、娱乐、上网等方面,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按时完成。学生离校上网、上游戏机厅等现象是家常便饭。

(二)逆反心理强。

职校的学生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无疑不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常受到老师的忽视,还有的学生调皮不遵守纪律,教师在教育中还采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体罚、心罚学生。家长觉得脸面无光,经常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孩子比,一有问题就训斥,动辄打骂。同学也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避而敬之的态度,使他们认为父母、家庭、老师、学校甚至社会有负于他,于是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导致了一部分职校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少学校发生学生顶撞老师,甚至对老师拳脚相加的恶劣事件。

(三)精神空虚。

正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不少学生身穿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四)对前途困惑。

一些职校生认为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毕业后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一大“心病”。加上以前的不少毕业生未能理智就业,出现“毕业就是下岗”的现象,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认为前途渺茫。有的职校生为此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甚至寝食不安。

二、职校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原因——心理教育德育化的倾向。

在我国当前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在具体操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职校也未例外。

(二)个体原因——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不少职校生是独生子女,受家庭中“自我中心”的影响,总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长期受被人“蔑视”的影响,会出现自暴自弃消极表现,试图通过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同时,常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利益的得失。

(三)家庭原因——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溺爱娇惯,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退缩;或好强任性。有些家长失去对孩子的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把孩子推往学校,造成“只养不教”的结果。还有的家长不在孩子身边,造成教育的“真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讲究科学教育方法,对学生作出评价时应多鼓励、少批评,注意批评的艺术性,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倾向、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

(二)构建多彩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心理。首先,要创造一个整洁、宽敞、温馨的育人环境。如:温馨教室、温馨寝室创建活动。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三)营造温暖的成长环境。

培养融洽的班级气氛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一个班级的氛围会影响到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水平,学生还可以从班集体中学会将来在社会上如何与人合作竞争。如果既要学生学会与人友善合作,又学会合理竞争,关键在于融洽的班级气氛。我们可以让新生先参加团体训练,以更快地融入新集体,并多开展班级活动让他们彼此增进了解;对老生可以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让他们相互讲出心里话,消除之间的误解、打破彼此的隔阂进而让他们在团体训练中体会竞争与合作,以促进他们今后的发展。

(四)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职校生在跨入社会之前,学校应对其进行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有较充分的就业心理预期。例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模拟创业,模拟应聘等活动,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投身到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多提供让学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职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社会地位并不是现象中的情景,增强就业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之,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的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为了学生,为了社会,我们应该加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用技术人才而孜孜不倦。

参考文献:

[1]单彩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几个问题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

[2]郭爱丽.加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05.

[3]张跃彩.浅议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吉林教育:高教,2010,A03.

作者:李士秀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因素论文下一篇:国际工程项目组织模式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