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原生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许多不当的家庭教育都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谨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现象,阐述不当的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针对不当家庭教育的应对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论文 篇1:

做积极职教实践的开拓者

【摘要】读懂职校学生心理,是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阶梯,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做积极职业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和开拓者,职校教师要走近转型发展大局,走进学生心理世界,走秀教育改革创新,走出消极教育误区,走向积极教育实践,走入校本行动研究,走心卓越教育人生,加快实现消极职业教育向积极职业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职校生;积极职业教育;心理

【作者简介】崔景贵,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副院长,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

一、读懂职校生心理:积极职业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

读懂学生是当下职业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读懂学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起点和开端,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读懂职校生心理,主要是读懂心态、读懂心智、读懂心灵、读懂心力、读懂心结、读懂心声,尤其是要读懂特殊特别的青春期,读懂00后的语言、思维和文化,读懂职校生的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理性认识代际间的心理冲突。只有读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立独行方式,读懂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职业倾向,读懂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态度,职校教师才算真正读懂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未来。

读懂学生心理是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功。在一些教师的眼中,职校学生也许是不求上进、不够成熟、不谙世事、无聊无助、消极颓废或另类异常的群体,一些职校教师总习惯于用成年人的目光去看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一个变化变幻而多元多样的复杂系统,他们或许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他们应当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现实的境遇是,许多职校教师不愿意去研读,或者自以为是地推断臆断,认为没有人能够比自己更懂现在的职校生。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全面读懂学生,或者认识得相当肤浅。没有读懂学生的消极教育表现主要是:急功近利、实用至上的教育观念,毁人自尊、伤害人格的教育语言,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师生关系,简单生硬、严厉严酷的教育管理,忽视个性、无视差异的学生评价。跟不上时代前行的教育步伐,读不懂职校学生的心理感受、需求和状态,职校教师自然就不可能做好职业学校教育。

读懂职校生的心理,职校教师也就掌握了打开学生心门或心锁的“心”钥匙,才会真正理性“认识”学生,了解问题学生的特殊表现是“因何而起”,个别学生的异常反应是“何以如此”。只有读懂了学生,职校教师才能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职业能力、情感态度、人格特征等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充满生机活力,教育管理服务才能务实高效。

读懂职校生心理是追寻积极职业教育的实践诉求。读懂职校生心理,就是要读懂现代职业教育的精髓和实质,读懂这个转型升级的特殊时代和注重质量提升的职业教育大局,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新挑战和新变革。现代职业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是要求摒弃、抵制和拒绝传承消极职业教育,倡导、实践和深化真正卓越的积极职业教育。积极职业教育是一种追求理想的教育信仰和实践范式。积极职业教育从职校生的各种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入手,其主要目的在于促使职校生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职校生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包括潜质潜力和智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如自信、乐观、希望、善良、感恩、责任等品质。积极职业教育主张从积极认识职校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入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职校生自主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无助等。

二、用心读懂学生:树立积极理性的职业教育学生观

(一)了解与理解00后职校生。职校教师必须了解00后职校生,了解时代的教育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00后职校生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职校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发现职校生的优点和潜能。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关心00后职校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轨迹,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脉搏。当教师不能理解学生的言行时,应三思而后行。读懂职校学生,就要学会积极地倾听与沟通。让我们自觉走近他们,和他们沟通,进而深层次地理解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二)尊重与信任00后职校生。教育引导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教育无痕更需要宽容尊重。职校教师应尊重职校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倡导心本管理是引导问题学生的积极心理策略,如无限关爱、充分尊重、相信潜能、赞赏鼓励、希望期待、宽容耐心和坚持不懈。当然,职业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但越是批评与惩罚学生,越要尊重职校生,用唤醒其自尊的方式引导职校生不断进步。

(三)欣赏与期待00后职校生。欣赏学生的优点是向学生学习的主要条件。职业教育是一个独特的大舞台,职业学校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线,我们始终期待着00后职校生会有更加积极而精彩的出色表现。激励赏识教育是解决职校生问题行为的积极策略,而不是搬用沿袭惩罚、训斥与奴化的消极教育方式。我们应以积极的思维、欣赏的目光和无限的期待迎接00后职校生自主融入社会,自信地走向未来。

(四)热爱与鼓励00后职校生。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给予积极的鼓励。职校教师既不能对职校生过分放任纵容,也不能使职校生生活在缺乏温暖和关爱的教育环境之中。

面对00后职校生,职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种宁静致远、理性平和的教育心态,需要一种忘我无私、奉献大爱的执着精神,需要认同理解、接纳欣赏的积极态度,而不是捶胸顿足样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般说三道四。职校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发展观,善于从积极职业教育的视角,读懂青春期、心理需求、问题行为、语言文化、师生关系和生命状态,走进心灵、理解心态、启迪心智,学会做学生需要的“精神关怀者”和“重要他人”,坚持走“科教融合、教学相长”专业发展之路,积极践行“助人自助、阳光心灵”“从心出发、用心而为”的教育理念,努力做真心理解学生、追求积极卓越的职校好教师。

作者:崔景贵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论文 篇2:

不当的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分析

[摘 要] 原生家庭的环境与氛围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发展,许多不当的家庭教育都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谨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现象,阐述不当的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针对不当家庭教育的应对措施。

[关 键 词] 家庭教育;职校学生;心理影响

相较于其他教育机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面临高就业率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流失率。谨以陕西、新疆、甘肃三省为例,这三省在2013年,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第一年流失率就已经达到了5%~6%左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江苏与浙江三省,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第一年流失率接近0。分析不同区域的职校学生的流失情况,除了经济条件及思想理念之外,流失率较高的三省,家庭教育不当现象较为常见。

一、不当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

(一)对子女的忽视

中国式的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子女的感受,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的所有物,甚至将其视为父母的“产品”,子女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尊重,难免会在心中产生怨怼,长此以往必将形成心理问题。父母对子女的忽视,主要表现为:(1)与子女缺少沟通,忽视子女的情绪变化;(2)脾气暴躁,言语粗俗,未能为子女营造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3)自身存在不良嗜好,忽视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或者对自己及子女采取双重约束标准等。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对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情绪及学习。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环境当中,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心理问题,并倾向于在学习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压力,将心理问题外化为负面行为,无论对人对己,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对教育的轻视

尽管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将读书视作孩子成长及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但依然有许多家长受到自身经验及思维的局限,未能看清知识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多有轻视,或者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一般这种家庭通常都是家长忙于生计,由于贫穷的经历或生活,导致家长过度追求财富,对教育存在轻视心理。这样的家庭教育,会给子女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子女必然也对金钱及财富有更多的渴望,一旦难以用常规手段获得金钱或满足欲望,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金钱的可能性较大,基于这种现象要针对家长及学生,从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入手,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不当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心理影响的对策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正处在青春期,且相较于相对单纯的其他类型学校,职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教育情况也更加复杂。另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成绩较差,职业教育常常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而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课较差的原因,就在于家长自身素质不足、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因此相较于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家庭中存在更大矛盾,从这方面来说,职业院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更低,并会由此对职校学生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

(一)强化全民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是对社会环境的改善,是全体国民的素质提升,只有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才能够影响家庭小环境,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学校教育,并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全民化的素质教育,是需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各方共同发力,全民共同推动的,需要加强正面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尤其要加强关于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原生家庭影响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工作,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全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解个体的一举一动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二)开展社区家长教育

现代教育强调家庭與学校的“联动”与“合作”,强调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为此许多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发生什么问题,就给家长打电话进行沟通或反映,但许多时候,教师仅仅是向家长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未能帮助家长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或者未能帮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许多家长一旦接到教师的“小报告”,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以打骂或斥责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对家长及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进一步激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路径,强化对家长的教育与沟通工作。

针对不当的家庭教育情况,应当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强化和谐社会的宣传与引导,帮助家长认识到接受教育对子女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缓和家庭矛盾,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在开展社区家长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或有前沿教育理念的教师,以社区为单位,举办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或其他形式的宣传与教育,以强化家长教育效果。

针对不当的家庭教育以及对职校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应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全面推动社会整体的素质教育,通过营造大环境来改善家庭教育的小环境,从而促使家长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梁倡明.不当的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2(4):21-22.

[2]高曦.通过家访探究职校学生家庭问题与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联系[J].新校园(旬刊),2016(3):158-159.

作者:张茂琳

职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论文 篇3: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西方心理学研究思潮,与传统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不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开展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推动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校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状况 体验式活动

1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是目前比较完善、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与传统心理学关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问题不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积极的方面,强调心理学要研究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积极力量:(1)在主观层面上,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其中包括幸福感、满意度、兴趣、成就感等,重点是对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 (2)在个体层面上,主要研究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其中包括爱的能力、激情、潜能等。(3)在群体或组织层面上,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其中包括利他行为,礼貌等。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不仅为心理学届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为各领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可依据的理论基础。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领域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经过一定范围的个案跟踪,发现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多学生又是寄宿制,离开了家庭后会面临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1 心理适应的问题

在学校每年的新生调研中,都会发现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和集体融入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困扰。由于这些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父母长辈非常疼爱,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寄宿制的生活很难适应,除了生活离开了家长的照顾存在一些困难,更普遍的是不知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冲突。中职的学习相对初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离开老师的看管,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混一天算一天,上课状态不好,学习的主动性很差。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适应上的障碍。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也没有合适的应对方式,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2.2 人际交往困难

中职学生中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数量较多,我校有些班级离异家庭的比例甚至高达50%,很多孩子从小就在父母争吵声中长大,他们能看到的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争吵。有些孩子被父母留在祖辈这里抚养,祖辈过于保护的养育方式也导致很多学生独立沟通能力很差。进入学校后,离开家人的庇护,很多学生人际交往上的不足就表现出来了,如有些学生不善倾听、有些学生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出现了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很多学生主观上想和别人关系融洽,但又苦于不知如何做,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失眠、抑郁等现象。我校曾有一名女生由于无法融入班集体,不知怎样和班级同学交往,甚至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的请求,可见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也严重困扰着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遇事冲动、不够冷静的问题,缺乏沟通的意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能和其他同学融洽相处的问题。

2.3 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中职教师在和学生们的接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普遍存在处理事情无法冷静考虑,情绪控制的能力较差。在中职校中,学生由于一点小摩擦争吵打架的事情常有发生,我校曾发生过一起由于两位男生在楼梯上走路的时候相互碰擦了一下肩膀,最后发展到各自找来校外的人员引起了一场群架。平时上课过程中,学生也会由于不满意教师的一句批评当众和任课教师发生争吵,甚至少数学生还会和老师动手,完全不考虑后果。

中职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处在14~18岁的青春期阶段。青春期也是人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情绪不够稳定面对各种生理变化、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的问题时,心理冲突和矛盾会不断的出现,造成各种心理困扰。

3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3.1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增加学生参与体验式活动的机会

积极心理学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关注自我的心理发展状况。传统的灌输式、给予式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接受教师的经验。学校逐步调整了心理健康课的模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团体辅导活动,在课堂中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没有传统课堂的严肃和拘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在游戏中自我觉察、相互肯定,很好的激励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分享阶段表达通过活动发觉自己所具备的优势也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待改善的地方。比起教师的指点和提醒,体验式教育让学生更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体验式活动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或多角度评价模式,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过程性评级中不断体验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逐渐树立自信。

3.2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校心理咨询室很多时候忙于处理班主任老师带来的各种个案,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而削减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备的更广泛的功能。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人格特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解决学生的问题和积极品质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面对心理困境时能够自助,比起单纯的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有意义。

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高中来说压力较小,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各类人群的接触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能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很好的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总结感受,逐步培养积极地心理品质。

3.3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形成良好的班风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是分不开的,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影响着个人。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同伴的认可度高于对老师或者父母的,身处怎样的一个班集体直接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同学的行为表现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同学。在班级当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每个班级成员都会逐步受益。一个充满认可、接纳和鼓励的班集体,会让班级成员不断感受积极的情绪发展积极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借助班主任的力量,让每个班级都能形成一种积极地氛围,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班上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苏高教,2009(4):106-108.

[2] 闫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83.

[3] 王静.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011(10):173.

[4] 程宏.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94-97.

[5] 袁哲海.构建和谐学校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4-86.

作者:陈晓霞

上一篇:城市管道排水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光学细分激光测量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