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之管见论文

2022-04-20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了在因材施教、特色性教学、实习环节以及评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针对学校特色、专业特色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转变实习理念,提高实习环节与相关理论课学习的相关度,以期达到真正的“知行统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案例教学法之管见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案例教学法之管见论文 篇1:

初探案例教学法与教师实践性知识拓展的关系

摘要:为了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使其具有在授课中将明确的知识加工为符合不同学生认知风格、情感需要和个性特点的知识的能力和智慧,案例教学法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培养教师养成分析、研究的良好习惯,使抽象的教学理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不断获得提高的同时,案例教学法实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实践性知识 关系 探索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反思,并根据实际教育教学情境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应变知识。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联系在一起,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使学生更加便于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随着教师实践教学和专业经验的不断累计、提升,使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以不断完善,并拥有个性化的实践性知识。

1 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教育理念与思想的革新,是一种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数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識形成过程的规律,并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案例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2 实施案例教学的原则

案例教学是从确立教学目标开始,到学习分析、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的加工利用,再到安排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系列过程。教学实施是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实际展开的过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坚持以下原则:预览材料、准备材料、准备环境、让学生做好准备以及实施教学,这5项原则既适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也适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3 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3.1 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教材传授,以教师为轴心,侧重点是向学生讲述了什么,而不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以书本为主的教学观念使学生与社会和实际脱节,学生只能理解表面的理论知识,却不会将知识点合理、完善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及侧重点,并从案例中发现他人研究总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的是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固定答案,学生学会的是机械记忆,是按固定模式解答问题的方法。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发张和开发式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现有答案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通过集体谈论的形式,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其去印证理论知识。由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自己分析得出的,具有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而且通过反复积淀后,学生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3.3 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们的沟通与合作,但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机会较少,一般情况下多只在教师口口相传教导上。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会通过分组协作中,相互进行沟通、交流,思想花火在相互碰撞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也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关心、尊重他人。

3.4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代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案例教学营造的是充满“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一种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允许学生回答错问题,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包括挑战书本和老师)。不以终端结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注重获得真理过程的教学,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胜不骄,败不馁,具有一定的耐挫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前途充满多心。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5 案例教学提高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

案例教学是提供教师反思其教学行为的是否存在不足的载体,并对此进行探讨及研究,从而使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及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再现课程改革实践的情景,案例教学更接近实践教学。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中的剖析,可以借鉴他人优秀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分析与评价,交流教学经验及感想,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实践性知识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可以以学校的教研组为个体,选取教研活动者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提取案例中的亮点及精华,使之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并得以深化及推广。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教材的内容选取教学案例,并组织剖析,使之教学体会及心得得到升华,优于自有的教学行为及固有习惯,建立全新的、适宜的教学理念及体系。案例教学应每学期进行更新、重整、筛选,以不断适应新知识点的变更需要,学校应组织相关教师将优秀案例归档编册,以推广优秀的教研成果及经验,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推动实践教学体制改革的更高、更快发展。

案例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得以发展,就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学校应注重拓展教师实践操作知识和研究分析能力,将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行为中。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双方发展成为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活跃性。案例教学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育观点和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育思想。在最大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合作沟通及创新能力。案例教学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的同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健.高职院校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2008,31:128.

[2] 唐世刚.案例教学基本特征初探[J].成人教育,2004,9:29.

[3] 金明华.高校案例教学之管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58.

[4] 熊思思.高等教育管理学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文教资料,2011,5:116.

[5] 刘博逸.案例教学艺术的探讨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21.

[6] 朱瑞华.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2):42.

作者:郝梓旭

案例教学法之管见论文 篇2:

关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了在因材施教、特色性教学、实习环节以及评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针对学生层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针对学校特色、专业特色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转变实习理念,提高实习环节与相关理论课学习的相关度,以期达到真正的“知行统一”。

【关键词】教学改革 因材施教 特色教育

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人才,高校教师一直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的教学模式,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据笔者了解,多数局限于课程体系的建設、教学手段、方法的探索,提出了诸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无疑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以下一些方面的教学改革尤其值得重视。

一、加强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

“关注学生个性、进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材施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高校之间有层次,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也不尽相同。如何针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进行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师考虑得不多的问题。目前,高校的状况是,多个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共用一个教学大纲,对学生统一要求。比如,高校中极力推崇的双语教学,这是顺应教育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但不考虑学生外语的实际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客观事实而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否合适值得探讨。美国有的高校将专业课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进行任意选课的教学管理模式值得研究与探讨,从而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分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教学目标的定位可分为研究类和实践类,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配套。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习题、实验、设计项目的类型、难度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需要。对个别个性特别突出的学生可否考虑提供特别的教学资源以鼓励其个人潜能的最大发展。

总之,笔者以为因材施教应该做到分层、分类,即一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既要有层次上的区别,也应该有类别上的不同。

二、加强特色性教学改革

高校不能千校一面,应“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特色教育不仅体现在特色专业上,如石油院校的石油工程专业就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部分通用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类)也应有自己的特色,因为毕业生的流向与所在学校的特色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石油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流向石油、石化行业)。因此如何将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融入到通用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比如,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是工科院校必开的技术基础课,这些课程是与工程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对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专业覆盖面很广。在教学中既要考虑该课程理论的通用性,又要兼顾其学校特色与专业特色。有部分高校教师在这方面作了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针对专业特色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对传统教学内容重新优化等。此外,在教学班级的安排上也应考虑专业的差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对于基础课基本上未考虑专业差异,即是说很多情况下是不同专业在一起上课),这样便于特色教学法的实施。

三、加强实习环节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还应做到“知行统一”,即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理工科大学中的各类实习,尤其是生产实习,担负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任。如何提高实习质量,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工科学生的金工实习为例,该课程能使学生在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作风等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该课程的课程性质是学习《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及其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通过实习,培养、提高和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实际情况是:学生茫然地走进实习基地,在实习师傅的指导下被动地、程式化地完成实习大纲要求的各项任务,期间没有思考的意识,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在进入与之相关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时好些工程知识又是空白。可以说,目前的实习状况对后续相关的技术基础课程的帮助程度距离预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要真正达到实习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针对目前金工实习的现状,笔者以为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革。

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保证实践与理论的关联性

目前的课程安排是(以我校为例):金工实习在大一的短学期(即大一末),而与之相关的技术基础课则在第七学期。如此长的时间差难免出现相关信息的“失忆”。建议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二末,这样可以保证实践与理论在时间上的关联性,为后续理论课程的高质量学习提供保障。如条件许可最好是改目前的集中实习为分散实习,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加工方法进行消化,进而真正理解。

2.转变实习理念,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大学生的金工实习不同于技校学生的金工实习,因为二者的层次不同,目标定位不同。后者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前者则是为高层次的工程设计提供必须的工程知识;它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为以后的理论学习作工程技术铺垫。因此实习过程不应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也不应是被动地程式化的简单操作训练。要将实习要求从简单的认知层面提升到对设计理论的消化、理解层面。实习不能简单地作为弧立的一门课程来对待,而应认识到它的从属性、服务性的功能。为此,如何将后续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进行有机地结合值得深入探索。比如,可以采用创设案例法,即将后续课程中与加工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工艺结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等与加工方法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适当案例,在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前作为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目标走进实习基地,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观察、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意识训练之目的。

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高校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改革的内容还很多,还需要每位教师不断地、积极地与时俱进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弘.控制工程基础课双语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S2):73-74.

[2]薛亚茹.中美高校教学差异之管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S2):111-112.

[3]高尚晗.针对电控专业特点讲好“机械设计基础”课[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增1):120-122.

[4]郑晓雯.基于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增1):125-127.

作者:陈应华 赵宏林 王懿 刘书海

案例教学法之管见论文 篇3:

国家精品课“隧道工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摘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些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国家精品课“隧道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研究型教学方法和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手段。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使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教学手段;研究型教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隧道工程

作者简介:韩现民(1970-),男,河北邢台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高新强(1970-),男,山东邹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3025)的研究成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教”的主要作用,不太重视学生“学”的作用。这种模式固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展示教师的才华,但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无法锻炼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承、理论的推演和求同思维,却忽略了思维创新、实际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工科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工程条件时缺少重要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方法中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因此,在高校教学中采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可理解为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研究,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体现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创造性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注重教师地位的主导性和学生地位的主体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程实际,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隧道工程”中研究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讲授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在传统讲授法中注入工程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介绍国家精品课“隧道工程”近年来采用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1.工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工程案例教学法则是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供教师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授课前教师要结合工程实际,精心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要目标明确,启迪深刻,综合性强。

工程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教学方法因课程性质各异。“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本课程充分利用我国隧道建设领域与项目的便利条件,广泛收集典型工程实录,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我们采用了工程案例教学法。首先通过工程案例,使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尽快熟悉案例情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与学生合作共同剖析案例材料,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经过反复思考和探索,使学生逐渐了解案例所暗示的问题的本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评定,并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提高性讲授。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的有效措施。

启发式教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通常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呈现出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自觉性。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解隧道中围岩大变形时,引导学生从洞室变形影响因素方面来思考地层的岩性条件、地应力特征、开挖断面的大小。通过组织学生一起讨论,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影响因素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然后结合工程实例来分析每个因素的权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工程对策。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讲解,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起到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

3.实践情景教学法

实践情景教学就是形象地创设具体生动的实践场景,通过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中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创设情景,这是实施情景教学的前提。

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下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探索式学习中激起求知欲望,训练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隧道工程”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选取典型工程案例设置情景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思路。

例如,在讲授辅助坑道知识点时,要让学生明白辅助坑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原则。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时,教师通过图片和录像呈现出各种工程案例的地质特征、线路选址等情况,再以施工方作为自身角色向学生征集辅助坑道方案,让学生分组从设计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最后再给学生呈现出实际的设计,通过与学生思考的结果相对比,找出学生设计中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对有创意的设计要进行表扬。这样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还可以让本科生参与小型的科研项目,让他们在参与研究中学习,使他们与硕士生、博士生很好地融为一体,体会科研的兴趣,激发其创新能力。

三、“隧道工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要根据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并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具体采用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创建网络互动式教学及实物教学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来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中仍占有主要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当代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宗旨相悖。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知识传递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是高校教育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隧道工程”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学生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对具体工程认识深度较浅,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隧道工程的感性认识相当重要。为此,从1999年起,课程负责人就组织课程组成员研制开发了“隧道工程”多媒体课件。课件采用动静相结合的形式,对工程的钻爆开挖、隧道掘进机和盾构机开挖均采用了动画演示的形式,使学生对隧道的开挖过程有了形象的认识,同时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合理利用文本、图形、音响等多媒体手段,形成图、文、声并茂的教学信息,使得授课内容生动、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课件制作时注重其科学性、交互性及通用性,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切换及重现等操作。既能保持系统性又能突出重点,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建立网上教育平台,不但给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学生提供二次学习机会,复习起来也更方便,同时也给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自学条件。将“隧道工程”电子课件全部上网,特别是将施工过程的录像、动画、照片及相关文字编入电子课件,使学生能随时调用,自由掌握学习时间,以弥补课内学时的不足。此外,我们在2007年完成了“隧道工程”课程的全程录像,建立了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学生随时都可以听到教师的讲课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

四、结束语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交流、沟通欠顺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在国家精品课“隧道工程”教学中引入工程案例法、启发式和实践情景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明.关于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

[2]党传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之管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

[3]但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J].求实,2005,(S1).

[4]李玉保.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

(责任编辑:李海静)

作者:韩现民 高新强

上一篇:世界贸易组织探讨论文下一篇:县级供电企业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