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日趋完善,跨专业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1: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突出专业特色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决算等技术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这次改革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课程设置要突出“针对性”

1)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2)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3)在管理模块中,调整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工程经济及经济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成本核算,工程预算、决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基础课教学突出“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1)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2)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3)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专业课教学突出“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马晓敏 李 悦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2:

教育信息化引领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跨专业教学模式与实践创新路径探究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日趋完善,跨专业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设计色彩”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例,深入剖析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在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探究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引领下创新跨专业教学的模式与实践路径,创新教学方法,使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能通过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完成相关专业群所提出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艺术设计;跨专业教学;教学模式与实践路径;设计色彩

[基金项目]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9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kyc2019xkt14)

[作者简介] 胡 亮(1984—),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众多专业之间实现了相互打通与跨界发展,跨专业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整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集群化跨界发展成为一大趋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要经常穿梭于不同的专业学院,不停地转换教学思路,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跨专业课程教学。在目前国内高校十分注重“美育”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如设计色彩、设计素描、设计美学等,往往成为众多专业群在大一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通常来说,这些课程的授课对象多为专业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目前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如何通过有效途径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实施跨专业教学,已成为众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与创新实践路径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实施跨专业教学的困境

高职院校非艺术设计专业的构成较为复杂,有的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有部分交叉,经调研发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通常要具备文案策划、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平面与空间设计、会展服务等多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而被称作就业市场的“万金油”。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几乎占到该专业所有课程的1/3。又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使毕业生烹制出的每一道菜品都具备“色、香、味、意、形、养”,菜品不仅要美味可口,在外观上也要具备“高颜值”,因此,该专业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设计与色彩搭配能力。诸如此等专业的交叉与跨界现象在高职院校中不胜枚举,基本每个专业都要有“美育”相关素养的课程支撑,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人才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和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不同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完美嫁接,一直困扰着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就高职学生本身而言,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文化成绩不甚理想、综合学习能力弱等问题。大多数非艺术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造型、色彩等设计基础的知识储备较少,也不具备绘画、设计等动手实践能力,若对其实施传统的专业化教学必须从零开始,这对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的教师而言,授课压力明显过大。对学校而言,近年来受办学规模和就业市场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班级的学生达到40人,有的专业平行班有七八个班甚至更多,师生比严重失衡,增加了传统教学的强度。对高职教师而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尚未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少教师认为基础课程涉及手工绘画与动手实践,没有必要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即便是进行跨专业授课,有的教师也未顾及学生的专业差异,让他们像美术专业学生那样有板有眼地练习画画……可见,教师的理念与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制约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跨专业教学改革与实施。

二、在教育信息化引导下创新实施跨专业教学

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目前,高校中使用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主要有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云班课APP等网络教学平台。笔者认为,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共性与具体课程特点,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专业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创新,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完全可以成为实施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跨专业教学的有效手段。

经过院校调研与近年来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总结,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教学更适合通过“移动终端+微信+微课”的组合形式进行课前知识推送,即通过以上组合形式开展信息化、跨专业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等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将专业知识模块进行细分,使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学生可通过教学平台利用个人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也可以按照其规划进行在线学习,如学生因故不能到课堂上课,亦可通过在线学习对课程内容查漏补缺,以保证不落课。信息化教学平台也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学生投票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设定明确的任务清单,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让学生协作完成并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督促学生及时地学习,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讲授的重点

三、设计色彩课程跨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实践创新路径

(一)设计色彩课程跨专业教学的难点

第一,学生不具备美术的专业基础和手绘能力。由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高考录取走的是普招路线而非参加全省艺术类美术统考,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第二,课程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融合了方案策划、会展服务、公共管理、市场营销、平面及空间设计等专业的部分内容,学习好该专业通常需要把精力“分兵各处”,因此,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服从于会展专业的整体需要,即便是相对专业的内容也要使学生感到浅显易懂。第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亟待提高。就总体生源质量来看,高职学生与本科生在文化程度、学习態度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哪里,并通过各种方法有效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不断帮助学生推进学习进度。第四,高职学生参与课堂实操的积极性更强,对于枯燥的理论讲授缺乏兴趣。设计色彩这门课中的部分理论知识一般都会通过课堂实训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设计即可,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需要从零开始学习绘画并学到何种程度,则有待探索和论证。第五,教师无法对众多非专业学生逐个进行示范辅导。基于第一点已论述的情形可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适用于跨专业的学生,即便教师能够花费大量精力集中示范、逐个指导,手把手教会的难度也非常大,最终的教学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二)设计色彩课程跨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笔者经过与兄弟院校和行业专家的反复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可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植入跨专业教学中。下面以笔者设计色彩课程中“图案的配色法则”为例,设计一个跨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方案。

第一,利用云班课APP平台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教师首先通过云班课APP将本章节主要内容的文字大纲上传至平台,并在平台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预览学习。这一步仅需要上传色彩配色的原理法则与部分案例图片,意在引起学生的初步思考。第二,在课堂中针对创设的问题播放教师本人制作的微课视频。教师首先通过回顾课前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知识结构,之后通过多媒体设备集中播放先前已经拍摄并制作完成的个人微课视频《图案的配色法则》。在该视频中,教师从学生的线下作业点评展开,通过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运用四条配色法则予以修改提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该视频直观地了解作业在修改前后的不同效果,从而代替教师通过传统多媒体课件枯燥抽象地讲解理论内容。第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训内容,教师示范进行手机填色。微课视频结束后,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本次课程的实操作业——《锦鲤戏荷图》在大屏中展示给学生。教师简要分析该图案的构成特点后,通过手机填色软件Ecolor进行现场示范填色,向学生们集中展示本次课堂实训的内容与方法。第四,学生在线分组,成员各自完成作业并进行组内推选;然后再回到云班课APP,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平台在线进行现场分组,根据人数情况作具体划分,建议以5人一组为宜。组内所有成员分别通过手机进行图案填色,教师同时在线下对学生做现场指导。学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由各组推选1名配色效果最好的学生,之后教师将所有推选出的优秀作品在云班课的同一界面展示给全体同学。第五,现场点评学生作品。教师运用微课中图案的配色法则对推选出的几位学生的作品分别加以点评,提出色彩提升的具体建议,该阶段可同步通过手机直接進行色彩修改,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六,在线投票选出本次课程最优秀的配色作品。尽管教师对最好的作品已了然于心,但通过在线投票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实操时还可以通过设定平时作业的加分奖励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化课堂教学。第七,利用微信公众号、人人讲等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为使课堂信息具备预习、直播和演示回放功能,我们为该课程创建微信公众号“色彩配”和人人讲APP的网络直播间,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初期,教师运用微信公众号将课堂应讲的重点和难点予以同步;课程结束后利用微信公众号再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分享展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运用人人讲APP直播教师的全程示范,通过微信分享给更多感兴趣的人,同时该直播平台具备的反复回放功能,可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及色彩绘画的细致过程。这两个平台若配合使用得当,则可以建设设计色彩或艺术设计专业其他基础课程的在线学习库,从而弥补传统课堂学习及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的不足。

四、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跨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以上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解决了设计色彩课程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艺术设计同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并不能解决所有专业基础课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说,首先应明确树立信息化课程的目标,经过深入思考和实际调研选出适合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课程,还要重点考虑是否能通过信息化教学实施跨专业课程设计。除了应掌握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要求外,还应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其次是要多以视频、动画、游戏等生动的数字化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盘活教师可以使用的一切信息化资源,努力引导并形成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是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及时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进行课程评价,深化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进度。

参考文献

[1]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以展示设计专业“透视与手绘”课程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刘丽军,刘香丽.高职院校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6).

[3]李琛.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J].学术天地,2015(5).

[4]康晓明,沈庆磊,杨艺萌.面向“线上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

[5]褚小菊,李婷婷,冯婧,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9(13).

[6]杨敏.艺术设计类专业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备赛思路与技巧——基于个人的参赛经验与对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的思考[J].信息化教学专题,2018(11).

[7]文盈.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

Explo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Model and Innovation Path of Basic Courses of Art Desig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Taking the Course in Design Color as an Example

HU Lia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Nanjing,Jiangsu 211100,China)

Key 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art design;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teaching model and innovation path;Design Color

作者:胡亮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地方经济的高等教育,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也要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区域特色 专业设置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宏英(1973-),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及教学研究。(河北 唐山 06302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教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根据区域经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311223,课题主持人:张宏英)

艺术设计是一种建立在艺术、科学、文化发展基础上的综合性创作活动,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艺术设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设计史上提到的“包豪斯运动”,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源于德国而发展于美国,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设计观念也随着市场逐渐培育起来。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位,审美标准日益提高。企业开始注重品牌意识、形象工程。正因如此,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各地区经济特点不同,导致市场对不同专业艺术设计人员的需求也各有侧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艺术设计岗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目前,地方的高职院校都在尝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向来设置专业。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完善设计教学体系、为地方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

1 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专业设置是一所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决定了它的服务方向,反映了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度。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新行业、新技术、新丁艺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对人才类别、人才规模、人才数量等方面的需求也会随时发生变化。职业院校应做到与市场紧密结合,在满足长期需求的同时根据社会发展某一特定阶段或围绕区域经济的某一重大项目,开设一些急需的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开设新专业的同时,还要及时地对现有专业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情况。经济的高速发展,给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各类院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历史并不久远,尚缺乏足够的经验。许多院校是借鉴国外的专业体制,而且各类院校相互效仿。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常设专业无非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等。这些专业的设置看似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地区都能适应,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地区这些产业都很发达,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有一部分无用武之地,而一些地区特色产业真正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却空缺严重。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在充分调研地区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

二、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

1 区域经济与专业设置的关系。(1)区域经济结构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结构。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密切相关,艺术设计常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如好的企业形象设计有助于企业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是受经济结构的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要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为依据,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并且还要考虑到产业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为区域产业提供相适应的人才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会不断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支撑。高职院校科学的专业设置会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不会因专业不对口而造成人才的浪费。这样,区域经济就会快速顺畅地发展。

2 根据区域产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经济特色,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设置是应建立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基础上的,以唐山当前产业特点及设计人才需求为例进行分析:(1)陶瓷产业。唐山被称为“北方瓷都”,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陶瓷产业是唐山市政府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唐山陶瓷作为特色产业汇聚了一大批明星陶瓷企业。其中唐山惠达陶瓷集团公司在全国陶瓷产品制造业中名列前茅;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也异军突起,产品畅销海内外;其他大大小小的日用陶瓷企業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陶瓷产业为本地提供了许多的工作岗位。但是,陶瓷艺术行业的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普遍不高,且尚有较大缺口。据调查,在唐山二百七十余家各类陶瓷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中,90%以上文化水平为大专以下,专门从事设计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陶瓷艺术行业每年用工缺口达300人以上。作为支柱产业的陶瓷行业急需既有一定陶瓷艺术审美能力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陶瓷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2)沿海临港产业。曹妃甸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四点一带”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使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的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沿海临港产业聚集发展。全面加快曹妃甸县(市)区临港产业园区和各专业园区建设,需要大批建筑装潢设计人才;同时,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热度,对室内设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在唐山,装潢艺术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高等学历的不足20%。以往的毕业生由于培养方向的局限性,实践操作技能普遍不高,而社会中许多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又未接受过专门的装潢艺术设计教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层次的装潢设计需求。装潢设计行业急需既受过高等装潢艺术教育又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3)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托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点带面促进周围农村地区的发展。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许多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农村旅游,开发了乡村民俗游、采摘游等旅游项目。但缺少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和富有文化内涵的景区形象策划,景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景观规划也有待改进,以上设计项目都需要有良好素质的艺术设计人员来实现,但能够从事这项工作的设计人员也尚显不足。(4)企

业的普遍需求。市场经济时代,我们的设计、企划、品牌、广告和创意行为也都为企业及整个地区的市场经济服务。通过cI设计,企业可以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主动适应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通过优秀的广告设计和媒体设计有利于创造企业的知名度和建立品牌的企业形象;通过优秀的包装设计,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这需要大批平面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媒体动画类的设计人才。这类设计人才虽然多,但因其对企业的普遍适用性,设计人才市场仍然走俏。(5)其他产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规模不大但有人才缺口的产业,如影视广告、幼教等。一些企业比较注重媒体宣传,但在唐山影视广告人才比较缺乏。当前人们对学前教育比较重视,唐山幼儿教师人才缺口较大,一些学前教育机构需要既能担任幼儿教师叉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人才。对区域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查后进行归纳分析,为艺术设计专业调整专业设置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3 建立特色专业并改造原有专业。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中得出:唐山的陶瓷产业是唐山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政府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很重视,需要通过陶瓷人才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振兴,但是这方面的人才一直比较缺乏。在此契机下我院抓住机遇建立了高职院校中少有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这一典型的地域性专业面向唐山地区、因地制宜地培养适应唐山陶瓷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建立特色专业的同时,保留了培养本地区沿海临港产业、新农村建设和各種企业广泛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人才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取消了就业率较低的服装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电脑相关的产业悄然兴起,人们对早教也逐渐重视,各类早教机构不断萌生,这些产业人才需求尚有缺口,于是新增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和幼教专业。

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但专业设置要合理,而且要通过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应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不同专业的“工学结合”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再以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为例:

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变教材决定教学内容的状况,教学内容的选取来自岗位实际,都是陶瓷企业生产中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按照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陶瓷职业工作岗位的内容相一致。课程内容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还可有拓展的空间。

2 生产项目与教学项目交替进行。改变教学场所固定的形式,将生产项目教学与学习项目教学交替展开。学院有校内工厂美术瓷厂(也可以是校内外实习基地),将课程的一半学时用于理论及基本功训练,另一半学时深入工厂走岗、贴岗实习。使陶瓷产品设计与制作知识、技能在岗位中得到应用。还可以将新产品的开发项目拿到课堂上,按工厂的实际要求进行创作。

3 专职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授课。改变单一教师授课模式,由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同时授课。以专任教师为主教授理论部分后,再以企业教师为辅负责指导技术,不必严格遵守课程规定的时间,可以在课余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以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行业标准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其他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灵活推进“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艺术设计相关的产业远远不止这些,对各类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当深入思考职业教育内涵,在专业建设中把握科学性、增强预见性、提高灵活性,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张宏英

上一篇:担保公司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