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高校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可以使得教学管理的特色得到进一步的体现。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更加需要做好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艺术设计高校教学管理得到长远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探讨

摘 要:近年来,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学和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颇受欢迎,其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工作室教学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工作室运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从工作室教师的配置、工作室授课时间安排、引企入校,引项入校项目实施、工作室教学考核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探索工作室教学科学管理的新方法。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考核制度;教学管理

0 前言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加强工作室的教学,建设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虽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的优势,但是这样的模式的实施不能一刀切,应因专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其他国家的工作室制模式。各专业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增强人才培养的合理性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1 工作室教学简述

“工作室”教学由来已久,以前,艺术家教授学生的画室就是工作室的一种,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教学是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学院,从那时起老师和学生都在以老师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中完成设计的相关课程,这对今天的设计教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工作室教学的基础是项目化教学,一个项目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有着严格的设计流程和细致的设计分工,学生在工作室内以设计师的角色进行项目操作学习。在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都非常成熟,成果也很显著,对我们来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工作室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简单地模仿本科艺术院校,未能区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忽略了工作室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特色性。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工作室专业教师配备不具备科学性。许多院校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教学经验、设计经验。这样进入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只能是走马观花。

第二,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传统的教学考核单一,考核要求松散,不注重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

第三,工作室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工作室的课程设置每年在换,课时分配严重失调,一任负责人一个思路,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而开设的课程有的不适应当地企业的需求,总是停留在探索阶段,不能形成适应本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

第四,工作室教学的基础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引入工作室,但现在很多工作室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3 工作室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思路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工作室教学制度建设从专业的实际出发,对于传统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加强工作室制度建设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一,工作室教师的配置,首先应建立由行业专家、高校教师、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其次,要有懂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来调控教学项目的进度。再次,要确保有丰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实践性教学,这将对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工作室授课时间保证,工作室教学虽然弱化理论课教学,但强调实践技能课程。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将教学效果以学生作品的形式进行量化,如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情况、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等情况。

第三,引企入校、引项入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家负责人共同管理的模式。企业专家更加清楚市场需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指导;学校专业负责人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学校教学规律、学生思想动态更加清楚。双方结合共同管理,既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其项目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企业,提高双方乃至多方的积极性。

第四,工作室教学考核更注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参考企业专家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从态度、能力和结果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态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设计项目认知和兴趣程度,以及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学习态度情况;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评价因素是独立、正确、协调、快速完成设计项目;结果评价主要看学生作品的合理性、新颖性和规范性。这种系统的评价方法,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养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管理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性,为培养学生的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保障。构建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工作室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樟杰.高等学校管理新认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方案[Z] . 2008(10).

[3] 单琳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6).

作者简介:曾永凯(1980—),男,安徽凤阳人,法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史学,刑法学。

作者:曾永凯 蔡忠弟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艺术设计高校教学管理特色研究与应用策略探讨

摘 要:在高校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可以使得教学管理的特色得到进一步的体现。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更加需要做好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艺术设计高校教学管理得到长远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高校教学管理;特色研究;应用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教学的发展相对较快,尤其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其发展的速度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开展,为我国各个艺术设计领域提供了大量多元化的人才。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特色和实际情况

相较于其他的专业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学生与专业之间需要加强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高校开展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是为我国的相应艺术机构和文化机构提供必要的人才,针对艺术设计教学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长远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艺术性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艺术设计教学相较于其他的专业教学来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单纯的蚕蛹的那一刻的方式或者是传统的方式来实施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而且是沿用的其他专业的管理模式,并没有构建属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自己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发展上很容易受到限制,而且还会使得管理出现严重的问题。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专业管理人员匮乏,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很多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并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而是采用的非专业和兼职人员,这些人员针对管理工作并没有较高的责任心,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较为落后和单一,所以,很多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凸显出艺术设计教学管理的特色。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并不受教育部门的关注,没有得到各方的支持,无法满足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管理方式落后,管理过于严格

现阶段,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但是却很少采用相关的辅助性管理手段,最近几年,在高校教学中,采用行政管理手段来展开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出现了较大的争议。虽然行政管理在过去为艺术设计教学管理提供了优质的条件和动力,但是面对现今的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其已经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艺术设计高校教学管理特色应用策略

(一)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的依照相应的规律展开艺术设计教学管理

要想使得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就需要选用综合性的管理人才,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在遵循艺术管理特殊性规律的基础上,有效的展开艺术设计教学管理,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要注重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社会各界均需要加大关注的力度,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就业和人生规划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获得这些方面的支持,从而使得人才实现多方位的培养。同时,要合理的选用适宜的管理手段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创造力。

(二)合理的采用柔性管理模式,高效发展艺术设计教学管理

就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管理形式就是行政管理。艺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想使得艺术能够凸显出其特性,就需要保障管理不能够过于严格,而行政管理却在管理上过于严格,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艺术设计发展有着极大阻碍作用,限制了艺术设计教学的自由,并且违背了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规律。

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多注重研究性、创新性的机构的管理实践中,特别注重对人员的柔性管理,从艺术的特点分析,引入柔性管理方式是给予艺术类学生自由创作空间的有效手段。柔性管理与艺术教育行为相联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除了要在管理工作中,重视柔性管理与艺术设计教学管理的结合,同时也要针对管理进行实践处理,在实践管理中,融合艺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有效的将管理与艺术结合在一起,凸显两者的特点,利用柔性管理来更好的推动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高校艺术类学科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现高校教学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上所具有的特色进行详尽的研究,可以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通过实践研究分析可得,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实施管理。然而,就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依据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是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发展的未来走向趋势。

参考文献:

[1]崔雄.高等艺术院校的管理特色探讨[J].艺术教育,2014(11).

[2]谭皓中.高等艺术院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转变探讨[J].齐鲁艺苑,2012(04).

[3]张金亮.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艺术教育教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4]叶丽霞,盛晨霞.艺术院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5]朱东星.应用型大学艺术类学生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10(04).

[6]花晓东.专长培养模式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4).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韩旭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大数据语境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探究

【摘要】大数据语境下的艺术类专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开始或正在进行多角度调整。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了多维度探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 艺术类专业 教学管理

一般情况下,艺术类专业泛指艺术学门类下的各专业及方向,包括5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每个一级学科下设多个二级学科专业,如设计学下设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动画等专业。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是艺术学不断发展壮大后的结果,这一结果继续推动着艺术学的发展,同时也要求艺术学各专业在管理上能够突显专业指向性和独立创造性,这是艺术学发展后教学管理模式跟进的内部原因。而大数据语境要求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能跟上时代节奏,以期各专业更具时代性,这是管理模式变革的外部原因。

大数据概念区别于传统数据概念,但就目前而言,其概念仍具有模糊性。“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大数据有四个基本特征:数据规模大(Volume),数据种类多(Variety),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即所谓的四V特性。”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在书中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从教育层面而言,大数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沈学珺在《大数据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一文中将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总结为四个方面:“推进了基于数据和实证进行决策的文化;使所收集的教育数据在广度、深度和细分度上不断延伸;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程度和态度;使教育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越来越实时化与动态化,有利于为学生即时适配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支持。”在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管理模式也随时代而变。大数据语境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寻求完善途径,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管理模式上趋于一致。但是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从解决供需矛盾转向完善人才结构后,艺术类专业开始着眼市场,优化管理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艺术类专业在管理机制上也开始寻求变革,这种变革是时代所需、也是专业发展所需。

一、增强大数据意识,构建专业发展生态圈

1.挖掘有效教学资源,提供开放教学平台

大数据背后所呈现的专业发展腹地是及其广阔的,在广阔的专业腹地背后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刘中宇、刘海良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云资源应用》一文中分析了大数据与云计算结合后,给高校教育资源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并分析得出大数据“给数字图书馆带来新变革”、“让数据更能引导用户学习”、“让高校教育决策者在掌握更多数据后做出更正确抉择”。不仅如此,校外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也呈现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让用户拥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如在线教育平台,这类教育平台的开放,让原本开放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变得更为开放。这有利于教师视野的开拓,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视角的拓展。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空间,类似在线教育模式的学习平台形式愈来愈多、内容越来越丰富。时下流行的MOOC教育平台(慕课),就是突显大数据时代特征的在线教育典型平台。开放性、互动性、高价值成为在线教育平台与艺术类专业结合的契合点。

2.各专业相互融通,建立共赢机制

大数据语境下的艺术类专业发展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传统的纵向发展模式已近不能适应当前的专业发展趋势。横向拓展,不断拓宽专业外延,不断消解专业互动壁垒,是当前艺术类专业发展的任务之一。如影视编导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之间的结合,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可以促进双方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可以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学壁垒,可以进行教学互动,拓展学生专业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现专业横纵对比监督机制

大数据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庞大,而是一种全新的分析机制和比较机制。从传统方式来看,各专业之间的对比基本上仅存在于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学分统计、就业数据等方面,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专业之间的常态化对比监督机制严重缺乏,这和大数据背景下要求各专业协同发展的精神是相违背的。鉴于此,艺术设计各专业之间要实现横纵对比监督机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实现各专业的发展。

二、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提升教师继续学习的能力

大数据语境下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承担协助作用。教师在自身知识容量、知识更新、思维转变等方面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继续学习能力。教师学习的范围不应该仅限于专业自身,应该以宏观的视角去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艺术类专业从某种角度来讲是相通的,未来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多面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

2.鼓励学生自学

艺术类专业因其自身的广度和自由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不仅如此,大数据语境要求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建构能力。这是新时代学习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专业学习的内在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创新手段,鼓励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自学。

3.建立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的多维度教学评价

现有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教师、管理机构三方面展开。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亲和力、讲授方式、讲授效果等,其优势在于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进行因材施教,弊端在于教师过多考虑学生因素,会降低教学整体水平,不利于教学的整体效果。以教学管理机构为主导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程序性和完整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的约束教师,让教师按教学步骤严格教学,但也存在教学程式化风险。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更多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总结,如学风、班风、学生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潜力等、课程设置合理度、课程效果等,这类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和管理机构进行调整,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改革,但也存在评价片面或失衡的情况。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突破传统模式,通过综合数据的分析,建立多维教学评价体系。

三、提升大数据整合能力,建立创新创业新机制

艺术类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能够寻求时代突围。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但同时也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当下,艺术类专业所遇到的困境愈发明显。大数据语境打破了艺术类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壁垒,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可以拓展边界,进行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其他专业的跨界融入,带来的是更多的挑战,整合大数据的能力成为当下艺术类专业自身寻求发展的决定要素之一。建立创新创业新机制,是艺术类专业整合大数据资源,走向市场,展现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建立创新创业机制,可以让艺术类专业呈现活性发展态势,同时也让艺术类专业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大数据资源,为步入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语境下,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呈现出多维的发展态势。教学管理机构应该宏观审视,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全新的教学管理新机制,以适应目前的专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2]李忆华阳小华.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6.20

[3]张玮.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4月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4SB0326)研究成果,项目名称:艺术类专业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参见马建光,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国防科技,第34卷第2期,2013年4月

作者:钟家奎 余婉 鲁筱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论文下一篇:以人为本高中政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