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信息化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中国,信息化的普及领先全世界。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模式也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也给中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的职业学校更需要探究适合本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得到质的飞跃。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1: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个案研究

摘 要:本文就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作了分析,强调实践性教学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以平面构成课程为例提出了实践性教学研究。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中平面构成课程特点,大胆地提出了在平面构成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实践性教学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是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的一股新的教育力量,是当下高等教育的强有力的补充。但是,在当前高校招生竞争激烈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是服务性行业,它的特点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艺术人才,所以,实践性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契合的。

一、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实践性教学,学术界对实践性教学的阐述在《教育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有学者指出:“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当今的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服务的行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发挥其专业特色,推动社会和设计行业的发展。可是,很多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而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很多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何在?原因是多重的,有来自学校的软硬件,学生自身、社会等原因。然而,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在影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方面是主因。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走向市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艺术设计的教学更需要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近几年来,很多艺术院校纷纷提倡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那么,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平培养上,更应该走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之路。

二、 平面构成课程的特点

平面构成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打破传统的美术设计的具象的描写手法,而是从抽象形态入手,通过点、线、面在二维空间中排列组合,将不同形态的多个元素经过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视觉形象,来体现形式美法则。平构就是以这种造型艺术的训练来培养设计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不是设计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开始进入设计状态的准备过程。构成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式,指的就是构成是有模式(一些方法和规律)可寻的,而且这个模式是富有弹性的,越会用,越理解,这个弹性就越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主要在于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方面的训练,首先就是设计者形式感的训练,也就是视觉感知能力,感知能力体现在对视觉和表现形式有敏锐的感觉和构思判断能力,通过构成的学习,我们可以从构成的角度分析理解设计作品,也可以把构成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构成的美,如看到黑夜远处的高楼大厦的点点星光,这就是构成的美,看到自然中昆虫身上的花纹,看到一片树叶上的文脉,看到河边的碎石子等等,你也会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更理解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美的形式,如果是个有心人,可以多多的收集这样的美,这样就为设计和创意打下基础。这些是视觉感受,形式感的训练,构成除了形式感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训练,让我们有不一样的思维,发散性思维,上面提到的模式,也就是设计的共性的部分,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寻找新的设计形态、挖掘新的形式感受、把我们学过的“字”和“词”、“词语”以新的方式呈现和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感受,这才是设计创意的开始,这个过程的训练就是设计思维的训练,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思考,那便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

三、平面构成课程实践性教学思路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教师设置的多个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主动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教学质量。平面构成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很重要。具体而言,首先是划分任务。教师要按照由总到分的原则,先将总任务划分为分任务,再将分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具有中等难度的小任务,通过小任务的完成实现分任务和总任务的完成。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平面构成的设计应用就是总任务,构成的形式设计就是分任务,而构成的形式是有点、线、面这些设计要素组成的,那么点、线、面的设计就是小任务。每节课所要完成的小任务数量则由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其次是讲解任务。在对任务进行了明确划分之后,教师则要对完成任务所用到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比如设计形式就要用到设计法则和形式美法则,就需要教师对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讲述,使之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必备知识。而且在任务划分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初步的激发,能够高效的完成相关学习。再次是完成任务。讲解完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后,则是任务的完成阶段。根据任务难度的不同,通常有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两种方式,无论是何种方式,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对该过程予以全程关注,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最后是任务评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能够获得教师和其它同学的鼓励,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和支持为主,对不足之处的指出,也要使用委婉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实验性课题教学模式,即为一种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性课题进行自主学习的新型教育形式。在国外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一些艺术院校艺术专业中的课题式实践教学也开始备受关注,实验性课题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课题的提出——确定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结论——总结和评价。具体而言,就是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结合,确定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课题,再引导学生和示范性的指导,让学生围绕课题目标,开展各项实验的实践过程,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在教学课题的各环节里,让学生边做边学,更容易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重在训练与培育学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达到让学生能主动思考的目的。实验性课题教学通常分成以下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和提出课题阶段,通常由老师进行讲授,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解。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重点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确定课题的实验目的。第三阶段,构思创意和设计草案阶段,基于学生搜集大量的平面构成在各类设计中应用的资料,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想象课题的相关内容,及时抓住出现在脑海里的创意和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或者用草图画下来,之后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分别叙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老师的指引下,对信息进行整合,找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第四阶段,制作完稿和总结学习阶段。

四、总结

平面构成课程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中基础理论课程,它在整个专业的学习中起着“启下”的作用。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共性问题,是应用到专业课学习的全过程。本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改革,加强实践性的一些操作,并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和实践。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罗雅南.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4(4).

[2]罗亮刚.艺术设计专业课题式教学的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4(8).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作者:王春霞

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2:

翻转课堂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信息化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中国,信息化的普及领先全世界。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模式也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也给中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的职业学校更需要探究适合本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艺术设计 翻转课堂 创新意识 教学探索

翻转课堂是在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并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鼓励。教育的转型发展是最近这些年国家教育部一直在倡导引领的大趋势,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求突破求发展的浪潮里,高校开始提出新的概念即应用型大学建设,这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冲击。职业学校是专业技能性更强的基础学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育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充分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高难度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而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以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是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主要因素。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劣势

1.翻转课堂的优势

(1)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变成了导师,指导辅助,这对老师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老师的备课要更全面更广泛。注重案例分析,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剖析,对知识点讲解会更加透彻。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疲惫,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易参差不齐,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比较低下,依赖老师现象严重。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机会。理论稍弱的学生可能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理论很强的学生可能实践比较弱,这样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就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创新创意。

(3)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是教学中出现的大问题,欧洲国家的教学很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我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手工课程不会成为主课,中国的传统观念对于手工之类的课程也并不重视。而翻转课堂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学生从动手设计入手进而开发出更多的潜能。

2.翻转课堂的劣势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老师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很多误区,学生会突然间迷失在课堂。因为他们习惯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在学习惯性的影响下,学生贪玩的现象会影响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惰性很重,无论成绩好坏,都很容易产生惰性,这种惰性就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

(2)教师整合知识的能力不够。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在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系统的不更新、僵化等问题,这对于翻转课堂来说是非常糟糕的情况。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转化和升级,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做助推器,但如果教师的知识陈旧老化,这个升级就很难形成。

三、翻转课堂自身的独特性

1.自主学习

以前的课堂都是课堂讲授,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做笔记的这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更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引导、辅助作用,这样就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2.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传统课堂的单一教育模式容易死板、僵化,而网络的高速发展,Wifi和电子白板的普及,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课堂的大趋势。

3.交流与互动频繁

以前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老师讲知识点,学生记录。翻转课堂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领大家学习的杠杆作用。

四、翻转课堂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实践

1.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

中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新时代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一门技术,更需要思维意识的发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很重要。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实践和艺术审美的结合。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总的来说就是一门实践性和艺术性高强度结合的一个专业形式,同普通高校的发展不同,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放在首位的。面对当下普通高校正向应用性技术大学转变的浪潮,中职院校更应该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

2.案例分析——构成基础课程

(1)课程设计主旨。构成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涵盖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在这里笔者以立体构成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一次交流和互动。

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笔者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将讲课的内容大幅度压缩,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其创意思维的发散。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有充分的自主性,但笔者是把控整个课堂的关键,学生虽然是自主学习,但不能放任。

(2)课程设置過程。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艺术设计班。接下来是分组练习,班里总共是19个学生,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及男女比例将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是4个人,其中一个小组3个人,笔者将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放在了3人组,其他几组的学生是成绩好差相结合,组成4人组,每个小组必须要有一名男生,因为在立体构成作业搜集资料的时男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授课课程是立体构成,授课作业是模型制作。每个小组笔者都会指定一个小组长来组织小组成员做作业,小组长会增加学生之间学习的凝聚力,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模型制作这个作业是命题制作,笔者首先做一个模型出来,进行自我推敲,学生可以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很好的发挥,笔者会将模型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剖面图运用cad软件做出来打印成试题发给学生。首先,对试题进行讲解,这个过程笔者想增加学生对空间的理解过程和立体建构的思维方式,但笔者不会过多地去讲细节,重点讲解模型的制作方式和方法,将具体的建构交给每个小组去讨论生成,好奇心会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模型制作题布置下去后,紧接着笔者又布置了一道题供学生发散思维,即在这个建筑模型的周围进行场地设计,主题自拟,笔者给学生整个作业时限是一周,最后通过PPT和模型展示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们看。

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小组长在4个人中的凝聚力,每个组的作業风格都大不同,可以想到作业的结果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笔者对学生的作业也同时产生了好奇心,也引领笔者去看一些国内外前瞻性的案例,这个过程教师应该是以学促教。

(3)作业汇报的形式是PPT汇报。一周后,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来提交小组作业PPT报告时,由每个小组选出的代表来给大家讲解自己小组的模型方案和设计。在讲解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们自信的笑容,主讲人表达都很流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激烈的时候课堂上出现了辩论,笔者鼓励学生进行辩论,课堂学习思辨的氛围非常浓厚。课上到这里说明学生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们通过PPT展示完自己的作品之后,笔者对这次的作业进行总结,将每个小组的优缺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并对主讲人在汇报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以期待在下次作业汇报的时候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这种形式的翻转课堂对于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创作环节,突出了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有利于学生加强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实现对自己最大限度的突破。

五、对翻转课堂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展望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教师应该把握住翻转课堂的优势,当然也不能抛弃传统课堂,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突出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学生从中可以充分增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晨琛.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阅读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王冲.高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读书文摘, 2016(22).

[3]马赛男.论翻转课堂在有效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现代化,2017(4).

[4]卫夏蒙.如何在室内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J].亚太教育,2015(36).

[5]张勋.浅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及实际案例剖析[J].基础教育参考,2017(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刘宝静

专业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评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重点总结。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工学结合 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郑兴我(1978- ),男,河北泊头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北 唐山 063020)马秀贤(1979-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根据区域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及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31122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也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课程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为此,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艺术设计系进行了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是中央对改革的重要指导精神。第一是要认真学习,吃透16号文精神,在教学改革中把握好三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认真做好工学结合工作。第二是按照16号文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这也是开展“工学结合”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改革目标

依托本地区支柱产业,继续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建 “工学结合、产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岗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来自岗位实际,教学过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案例源于岗位实际;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把本专业建成优质品牌专业,使其在国内同类艺术设计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

1.根据行业企业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本地设计与制作行业,对设计员、制作员等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实际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并考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归纳、整理,确定其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所选取的每个工作任务中的内容都是企业生产中常用的实用性强的技术,工作内容来自企业,而且伴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改进,使之能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给予学生可拓展的空间,学生有了完成某个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项目中去应用,为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设计。根据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课程教学中能力培养要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载体进行整合,反复序化教学内容,尽可能地科学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实行教、学、做相结合。教学整体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模式,突出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工学结合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学习领域,将工作任务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依托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见图1。

(二)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1.按照工作流程组织教学。通过对课程的特点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企业工艺流程与学校教学流程对应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流程的实施中,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互为补充,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除了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作品展以及自主创业。具体的教学流程实施情况见下表。

2.采用校企双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时学院派1名专任教师,企业派1名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1)在授课前,校企双教师共同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现有设备情况,制订新的授课计划,增加生产性实践内容,对理论性太强、岗位实用性较低的内容进行删减,突出实践技能性较强的教学内容。(2)教学实施中,双教师有明确的授课分工:专任教师通过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分类与绘制步骤,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的范畴,并进行校外参观学习的介绍及教学管理;兼职教师负责工艺流程的介绍及绘画方法步骤的示范。(3)在实训环节中,几位同学组成实训小组完成指定的实训任务并完成实训总结。实训的教学方式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开始,由企业兼职老师讲解并演示,然后,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加工,双教师在一旁作指导,通过独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了操作和加工知识。另外,在实训的同时要强调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事故的发生。(4)课程结束后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双教师、学生、企业专家、校内专家共同进行评价,尽量做到公平公证全面地评价。

3.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构建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头脑风暴式等教学方法。对于在学院教室与实习工厂难以完成的教学项目,采取参观学习的方式在校外组织教学。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使学生在课下能用课件、视频等手段反复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达到强化学习训练的目的。

(三)创新和建立考评体系

在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规范、优化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考评结果的监督检查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考评制度,实施学生自评、教师考评,企业专家(外考官)考评三位一体的动态考核方式。将实践成果的实际应用效益纳入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中,保证教学结果考核评价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应用性,对教学过程起到促进和引导的作用。专业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体系见图2。

(四)优化和深化教学模式

为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分为三个专门的实践教学阶段,即走岗实习阶段、贴岗实习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建立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顶岗实习与毕业创作同时进行;顶岗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共同填写《校外实习鉴定表》,作为评定学生毕业创作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全面提高教学综合水平

1.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将教师的课题研究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课题研究水平,从而内化到艺术设计专业各门专业课程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可在工作室进行技能学习与培训,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丰富教师的职业技能与教学技能,提高课程质量,并且每年均设立课程教学比赛,通过奖励和研讨等形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2.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基地实训作用,由专兼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走、贴、顶”系统的综合实践与学习,不断强化其职业技能与素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承办省内(市内、校内)技能比赛,如河北省陶瓷艺术大师评选竞赛等,通过搭建此类竞赛平台,开发技能竞赛项目与评判标准,并将学生的产品设计推向市场,转化成市场商品,从而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学生“有知识可学,有项目可做,有成果可享”,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3.加强管理,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制定管理规定、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开发制定实习标准、实训大纲、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充实实践教学设备,在校内专业实习工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10).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郑兴我 马秀贤

上一篇:内部控制下高校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团队管理心理学角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