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2-09-10

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的

由于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电子通讯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诞生及世界性的互联网, 给全球的人类都带来了全球化意识, 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都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 尤其是处于求知若渴阶段的大学生们则更强烈的希望成为善于跨文化交际的现代人, 广大教师也都意识到语言能力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外语教育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语言能力, 指较好地掌握母语和外语的语言知识, 如语音、语法和词汇。 (2) 知识结构, 指常识性的知识。 (3) 策略能力, 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在各种交际场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能应付和修复交际渠道。 (4) 使用能力, 指适时地运用各种语言形式的能力。 (5) 行为能力, 指一个人运用外语与异域文化人交流所表现出的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只有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 充分认识五个方面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外语教学才是完整的。

2 语言与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 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环境。伦敦学派的鼻祖J.R.Firth主张语言的研究学习要植根于文化, 他强调:“词的分析要看其所处的句子, 对句子的分析要看其所处的情景和场合, 而场合之分析要看其所处的文化”。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 (1923) 说过, “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之中, 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语言行为环境”。他认为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 理解话语信息的基础是要懂得信息发出者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他还从语言的功能的角度指出, 语言行为和人们的其他社会行为一样受制于社会文化。在文化交际中, 社会环境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环境, 交际双方的不同文化特性要在统一语境中接触, 因而相互间的误解甚至文化冲突, 心理障碍在所难免, 所以外语教学应当是将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 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障碍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 指的是不同国家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中西方文化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累积, 都带有了各自文化的积淀,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在交往中交流和沟通的效率低下, 相互间的误解甚至文化冲突, 心理障碍, 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文化因素影响交际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

首先是价值观念方面, 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中的人们都回避不了的指令, 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事的哲学、演义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 是民族性格的基石。 (1) 中国人信奉“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的听天由命与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对垒; (2) 中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以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主的“群体取向”同西方的self-control,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等上百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对立; (3) 中国人以“安居乐业”做为永恒的幸福而美国人则是希望“无物不变”的求变创新精神的不同; (4) 中国传统的人性论是“人之初, 性本善”同影响西方最深的基督教所宣扬的“原罪论”的截然相反。

其次是世界观方面, 刘景山在“中西哲学模式之比较”中讨论了世界观对人的思维方式及社会行为的影响, 因为世界观的缘故, 西方人在自由观上侧重向外探求、发展和改造世界以获取自由;中国人则向内探求, 把追求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和谐, 协调、个人身心和整个环境相适应作为进入自由境界的条件。在人际关系上, 中国人性格内向, 含蓄, 好静, 习惯容忍, 依赖和合作;西方人性格外露, 直率, 好动, 好斗, 应有冒险精神, 性格独立, 崇尚抗争。

最后是民族性格, 李大钊在其《东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异》一文中对东西方性格的对比分析中指出“东西方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 即东洋文明主静, 西方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 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 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 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 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 一为实进的;一为因袭的, 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 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 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 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 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 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 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 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 一为人间征服自然...”, 就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讲, 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取向, 可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 预测和解释不同文化的认得行为, 依此来避免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解释别人的行为。

Wolfson说“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 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 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认为是态度无礼”。如“I like your beautiful watch…”这种表扬在英语中的功能是表示友好或引起谈话, 而如果你摸摸对方孩子的头说:“It’s so beautiful.”则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有尊老爱幼的。然而, 英美国家的人十分看重个人的独立性, 要人照顾常常被视为弱者。只要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一般不求别人代劳。如果主动向年老的或背着大大的、沉甸甸背包的外国小朋友提供帮助, 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很难堪。所以文化差异往往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

4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避免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 而是一个长期的不同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 通过对比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交际文化的教授和习得也必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才能收到与其的效果, 因为交际文化因素是隐含着的, 已经植根于人们风俗习惯和一言一行中。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 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 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4.1 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 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跨文化背景知识保罗万象, 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可以反映出文化交际的背景知识。教师习惯性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上, 但同时也可以从词汇, 习语和语法角度上挖掘文化的内涵, 如partner中国学生一般认为是合作伙伴关系, 而在西方是指非婚姻同居伴侣, 尤其是一般同性恋者由于不能结婚, 就会称彼此为domestic partner。成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 如何将语言的精华语西方习语相映衬是很多学者一直致力的方向, 如“雨后春笋”的生动英译为tomushroom非常贴切, 要比直译springup like bam booshoot saftera springrain直接生动得多。交际文化因素在语言范围内不仅仅蕴涵于词语之中, 其涉及范围很广, 这些文化因素涉及到礼俗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其他文化方面, 因而在句子结构、文章章法、语言修辞、文体和语体等各方面都有反映。现行的教材又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语文化背景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 以教材为线索, 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提供和补给相关的知识是完全可行的。

4.2 有针对性地介绍社会文化知识

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单纯地讲解语法及词汇要点, 还要针对地介绍那些影响交际的社会文化因素, 大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特点、上下级关系、社交活动等, 小到打招呼、道别、致谢、约会、打电话、吃饭习惯、禁忌语等。

4.3 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 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的立体的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 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 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 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文化知识, 增加文化素养, 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另外,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英文电影, 组织英语角邀请外教参加, 开展英美文化方面的选修课, 组织英语晚会, 排练英文戏剧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4 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 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 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如中国人竖起拇指表示“好”, 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坏”, 这反映了一种“尊卑有等”, “长幼有序”的文化心态;美国人将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车, 将拇指朝下则表示“坏”;在中国文化中, 咂嘴唇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国文化中, 表示没有滋味, 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 对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 避免误会, 对于填平文化沟壑,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由于经济的高度全球化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对外交流越来越多, 人们越发感觉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学习语言的目的是掌握其文化, 要真正的掌握和使用一门语言, 教师应有意思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9.

[2] 胡文仲,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4]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拓展写作空间,提升写作水平之探讨——我的作文教学下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