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2022-12-09

第一篇:高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与标准

陈淑芬,郑春禄,耿玉香,季林吉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课程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对课程科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阐述。提出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是客观评价的保障;理念决定思路、整体核心是项目、单元实质是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和具体的方法和标准。

关键词:课程评价;对口评价;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方法;标准

、“做中教”为主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从试点到推广,各院校都在对教师的新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验收或评比。科学客观的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是客观评价的保障;理念决定思路、整体核心是项目、单元实质是规律是制定评价标准的要点。

一、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引进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及我国的“1221”模式等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试点。绝大多数试点的过程是从课程改造开始。课程改革中都有立项和验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层层评比选优。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 组织仓促,只评方案质量,不测学生效果

学校为了申报示范校或试点专业等内涵建设活动急于推出课改典型,决定组织课改试点或教学设计比赛,多数是学期初发文,本学期验收或评比。验收或评比的措施包括听课(1-2次)、提交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和部分单元设计(教案)、说课(专家评议)等环节,对课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缺少测试分析。也就是说评价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2. 急于求成,评价侧重模式,项目任务欠缺考究

推行“做中学”为核心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以来,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从学习领会到具体应用需要“模仿”—“改造”—“优化”—“完善”的过程,一门课程教学至少一个学期,从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进行两轮教学。在课程评价中多数是在形式上模仿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课程模式的初级阶段。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缺少职业岗位实践专家们的考究。也有模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再进行课程改造的例子。

3. 偏重形式,标准可操作性差,专家专业不对口

验收或评比需要标准,多数学校采用对应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模式的评价标准或精品课程标准的简化,形式上似乎严密,但由于评委本身对专业岗位的不对应(如项目和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应任务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差。强行操作势必误判。

二、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设计成果

1. 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

现行的课程评价评委组成多为教学、教研等岗位负责人,由多个跨行业(专业)人员组成,同时对一门课程按同一个标准评价,难免对课程组成的项目和任务开发结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学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评判。我们认为,课程评价程序应当由典型岗位的实践专家(不少于3个同类企业的7个专家)和同门课程其他教师(不少于3所学校的5名教师)一起考究项目和任务的合理性(书面分析打分),由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说课汇报打分),由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听课打分),按30%、40%、30%权重得到方案质量评价。

2. 方案评价与实施效果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理论上合理的方案只有通过教学实施效果来证实。所以我们对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学设计经过效果实测进行进一步评价。一般进行2-3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随堂测验和抽检)和课程完成时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书面知识测验、30%学生技能抽测,综合能力考核三项,按课程设计目标命题)权重按40%、60%计算效果分数。课程设计的综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计算。

3. 科学组织,分级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教学设计需要时间,尤其是整体设计需要企业专家的协作。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试点和比赛都需要给老师们足够的时间,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开始验收评价。选送的程序应该从课程组—教研室—系—学校层层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三、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设计成果重点

1. 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的标准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两方面评定。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与专业的关系、项目和任务的开发过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评判。教学方法与方式从“做”与“学”和“教”的关系处理,传统教法和行动导向教法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来评判教学过程科学性。二者权重各50%。

2. 实践专家和同门课教师评项目和任务的标准从项目的典型性、任务的合理性来评价项目和任务开发质量。二者权重各50%。

3. 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的标准是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即“做”、“学”、“教”的活动安排合理性,实训室、车间、多媒体、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二者权重各50%。

4. 实施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实施效果只对知识、技能考核即可,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核。 课程设计的评比或验收是课改中经常性工作,随着理念的改变,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在变。基于“做中学”、“做中教”理念的教学设计的整体设计的核心是项目、单元设计好坏在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技能教育规律。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分析综合为客观评价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模式[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2] 戴士弘,职教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6+2"基本原则[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作者简介

陈淑芬,女,1969-,河北献县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郑春禄,男,1963-,河北沧州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耿玉香,女,1966-,河北孟村人,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主任, 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电话:0317-6985859,6985865,6985936 e-mail:zhengchunlu@126.com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朝阳南街 邮编:061001

第二篇:高职高专"订单模块"课程标准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何荣辉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与多家涉外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及合作构建“订单模块”课程标准的实践,重点探讨了"订单模块"课程标准的构建意义、实践与推广。

关键词:订单模块 课程标准 构建

一、背景

为贯彻教育部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指导思想,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先后与LG曙光电子公司、深圳金立通讯设备公司、深圳天虹商场三家企业实施“订单模块”式教学改革,通过5年的不断完善,制定了“订单模块”课程标准。本标准是通过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制定过程中由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并在本校05级学生中成功实施。本文结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与订单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重点探讨了本"订单模块"课程标准的构建意义、实践与推广。

二、构建“订单模块”课程标准的现实意义

1、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其中之一便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在这种大环境下,“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不仅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有关高职高专“订单式”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国内外基本可说是处于起步阶段。

2、“订单式”培养模式要求建立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级专业型、技术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环境。就用人单位而言, 需要毕业生能够具备良好应用技能,能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运用自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应在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以能为先、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科学定位。这就迫切需要高职教育破除原有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构建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目标,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订单式”课程标准,以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三、“订单模块”课程标准的实践

订单教育是对教育生产力的一种重新整合,是对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在实施订单教育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各尽所能,发挥“合能”优势,共同培养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确立企业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原则,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条件、考核评价、师资队伍等五大方面,践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办学宗旨。

1.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商制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聘请订单合作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系领导和订单合作企业领导、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共同组成,按照企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所需核心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规划专业核心课程和订单企业模块课程。负责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论证与审定,共同协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促进校企紧密合作。

2.课程体系共议制

以订单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根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能力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言+商务技能+企业核心技术”科学合理的实用型课程体系。将订单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订单企业合作商议开发制定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订单模

块”课程,主要涉及生产技能、企业文化、职业操守等,满足了订单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3. 实习实训条件共建制

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订单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订单企业”参与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规划、招标、制度建设中,将企业的技能要求融入实习基地建设中,同时引入订单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与订单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之建成融“教、学、做、练”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半年顶岗实习需要。

4. 学生考核共评制

以校内外相结合考核为准则,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生考核与评价中,形成一系列考核体系(校内课程生产型实训评分表、顶岗实习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价表、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指导老师专项评价表、毕业实践报告专项评价表、毕业实践报告企业现场答辩考核准则等),使教学评价、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

“订单模块”课程的30%理论教学考核在学校进行,70%的实践教学考核全过程在订单企业完成,学生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全程由订单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纳入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实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的有效结合。

5. 师资队伍共用制

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校企双方人才的相互聘任和兼职。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担任“订单模块”课程的专业指导教师,并兼职担任德育辅导员,通过讲座、顶岗实习指导等形式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职业认知感中。学校教师到订单企业挂职锻炼,为订单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在与订单企业的合作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订单模式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和作用。1)引导教师从单纯的完成大纲教学任务到培养符合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学生素质。2)引导教师研究适合该岗位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实训条件,以实践的眼光分析和把握每个教学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贴合生产实际。3) 引导教师动态的理解和

引导学生,将学生视为订单企业准员工,按照订单企业的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要求学生,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四、本标准可推广度

1.本标准制定依据

商务英语专业标准是由“市场调研+教职委指导+师生讨论+企业参与制订+系级教职委邀请学院学委会、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上报学院确定+校企合作再次论证+校企合作实施教学”的途径完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整个标准经过了“LG订单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多次论证“订单模块”课程体系可行性,在考评过程中再次论证,经过多次校企领导小组共同协商与论证,方出此标准,因此这种循环论证途径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保障了该方案制订的科学性。

2. 推广成功案例

本方案是经过多年实践,通过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学院示范性建设以及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需求,人才定位符合社会需求和示范性建设目标,培养目标明确,足以支撑商务英语专业绝大多数岗位目标和职业发展要求,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和市场多元需求。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参照本专业标准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将本方案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3.本方案的局限性

由于本标准实施范围目前仅限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且从制定到实施只有五年,实验样本只限于05级一届毕业生,可向兄弟院校逐步推广,但尚未有一所学院整体照搬此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本标准成效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借鉴、推广和应用本标准的专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因地制宜地逐步加以推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安排等,以达到最佳培养效果。另外,在实施订单模块培养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学校、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所在区域特点等诸多因素,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周 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

展,2004.06.17

[2] 张永良. 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

究,2007

[3] 李桂霞. 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07(30).

[4] 贺雪娟.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语课程标准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第三篇: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公共课部语文教研室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改的背景

近年来,大力发展、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部十六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同时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今天,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部分高职院校确实存在语文教学不受重视,教师观念滞后、教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目前在全国开展的高职教改对语文教学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可见语文教改不仅是学生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语文教学应通过改革,突出职教特色,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目前及今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

当前,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但要看专业基础和技能,还要看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口才也很重视。文章写作、语言理解、口语交际等能力在就业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来实现。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加强语言功底、增进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与社会更好地进行交往,提高职业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持续发展基础。只有有了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的基础,才能掌握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否则,学生学不好专业,也无法实现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缺少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大学生必修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点、双重功能。

三、我院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一)、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我院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以三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渗透职业教育的思想,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主动融合职业德育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应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通过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高职语文课程直面学生的文化基础,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紧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重视人文素养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较为宽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常识的人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备现代化办公写作能力,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特点并且熟练地写作,掌握演讲与口才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掌握人文学科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熟练进行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搜集、处理与应用。

5、链接专业,立足商务行业,适应商务工作需要,熟悉社会交往礼仪、商务谈判技能及相关心理学知识。

6、掌握商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从事各项商务工作,成为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扎实的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语文教学改革应遵照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语文作为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以人为本,每个专业均应开设《人文基础教育》、《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礼仪》等必修、选修课程,以适应强化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达到我校作为文、商科类院校全方位塑造人才的教育目标。针对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可以尝试把部分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限选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建议,我院的高职语文课程由通识课、与专业结合课、应用实践课三个模块构成。

1、通识课:由必修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采用高职高专文化基础课系列教材,大胆取舍整合,精选学习内容,主要是《人文素养基础读本》,在第1学期面向各专业开设;选修课由人文科学和人文素养内容构成,根据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开设课程有《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商务礼仪》、《普通话》、《书法》、《汉语言文学》、《青年心理修养》等。在第

3、4学期根据不同专业开设,周课时2节。

2、与专业结合课: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部分结合,鼓励组织教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选择适用内容,一方面编写校本教材,有选择、创设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初步构建新的高职语文课程结构体系——有巩固基础的必学部分、提供差别选择的选学部分和服务专业建设的补充部分。联系专业开设相关课程,以培养各行业应用文体的写作、口才能力为主线,为学生以后职业服务。如《应用文写作》课程,国际商务系和商务外语系开设商

务应用文;现代服务贸易系开设财经应用文;信息与技术系开设实用应用文。主要在第1学期开设,周课时4节。《演讲与口才》课程,电子信息系开设口才艺术、其他系开设商务口才课程。主要在第2学期开设,周课时4节。

3、应用实践课:以构建知识补充整合为先导,通过从事各种职业的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能力特别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职业活动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如文秘专业开设《秘书基础》、《文书档案》、《速记》、《文秘写作》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文》课程、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外国文学欣赏》课程、市场营销和商务策划专业开设《广告文案》课程等。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分别确定课时。

(四)各门课程具体构想

1、《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学历的提高(各专业专升本均需考大学语文),应尽量予以保留。如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情,不开设本门课,建议开设《人文素养基础读本》必修课和《文学欣赏》选修课。

目前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人文素养基础课如《职业人文基础》、《大学人文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这些课程是为了落实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旨在通过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基本的表达、交际等职业通用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职业人”,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修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以上人文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基本人文修养和职业通用能力的学习,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人生和职业道德等基础修养知识以及沟通交际、表达艺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使学生在人格、职业情操、思维能力、生活品位等方面得到培养,在语言表达、沟通交际、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可在部分专业以选修课形式恢复《文学欣赏》课程,使学生对一些经典作品有所了解,得到人文熏陶。不同专业可各取侧重点,如旅游专业可注重与自然、人文景观关联的经典之作,外语专业可多介绍外国文学名篇佳作等。

2、《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与专业特色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实践性与实用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改的思路操作,改革效果较明显,上学期已初步完成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正在完善,并且使用由我院教师主编的教材。目前有部分专业如商务外语系的大部分班级尚未开设,由于应用写作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及常用性,本课程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必修课程,建议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可根据专业的不同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在课堂教学上多采用案例、实训等方

式方法,适当缩减教师的理论教学时间,加强学生当堂和课后的口头、笔头练习,使他们真正会写将来工作中需要运用的各种文书。

3、《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与就业需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越来越重要。目前本课程仅在国际商务系部分专业开设,建议应与《应用文写作》一起,作为语文教学的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加强口才课的教学。教师授课中应多给学生 “动口”的机会,如采用问答、讨论、辩论、表演、比赛等形式,模拟各种口语交际场景,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多说,说好。也可以针对专业分别开设营销口才、商务谈判口才、导游口才等。

4、《礼仪》知识的掌握为每一位合格商务人员所应必备,但目前仅在营销、文秘、韩语专业开设,由公共基础课教师兼任。建议这一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应面向各专业开设,聘请专门的礼仪教师或培训现有师资,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实训室。教学可参照不同专业侧重训练学生的言谈举止,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注重服务礼仪的各种行为规范,外语专业注重外事活动礼仪的原则和细则,市场营销专业注重商务礼仪尤其是商场、超市人员礼仪,国际贸易专业注重社交礼仪、涉外礼仪尤其是涉外谈判礼仪。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的形式,加强操作环节的训练,使学生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拿到礼仪这一社会通行证。

5、部分选修课程如《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普通话》、《书法》、《汉语言文学》、《青年心理修养》等,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限修或选修。

6、文秘专业以前属于公共课部,一直由我部教师担任教学,并有专门的文秘教研室。后划归商务外语系,但未受到重视,所开课程多为英语课,许多该专业的基础和专业课未能开设。建议文秘专业回归公共课部,利用我部现有教师资源,使这一专业发展壮大,使学生通过秘书证考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

7、语文教研室在培训、考证方面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建议将如普通话过级、书法过级、秘书证等考试,依托我部教师资源予以利用,既有利于我部和我部教师,也有利于学生和学校。

(五)、改革措施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而语文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教学改革难度相对较大。

总体教学改革思路:既强化语文素质教育,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人才的职业岗位要求,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语文实训,使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已采用的主要做法:改变过去单一的平面教学方法,把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突出能力的培养,建立开放性教学模式。设置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相应的知识主题下,完成专题带来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

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通过音像观摩、多媒体课件、练习实训、比较教学、专题研讨与辩论等多种形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为确保新的教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须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均合理的教师队伍。积极培养适应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教师定期培训,使之适应本专业的发展。

2、强化学科和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主体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力争在1-3年时间内有所突破。提高通识课质量、增加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课比重、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课。做好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其他精品课程。

3、强化课堂教学。继续探索教学改革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技术化。通过各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能力。多与其他院校进行语文教学的交流、合作,组织教师赴外校学习、参观、调研和参加学术会议等。

4、强化教风、学风建设。以听评课为重点抓好教风建设,以教研为龙头抓好学风建设。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活动和听评课任务,积极参与教研和有关学生社团活动,做好演讲协会、文学社、辩论赛的指导、评比工作。

5、强化考核管理。严格学生质量监控,改革考核方法。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学生课堂表现、讨论发言、讲演、朗诵、表演、写作等练习都进行加分,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考核根据工作表现、学生评分、科研水平按规定进行,并不断完善有关考核制度。

6、强化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抓好各级各类立项,尤其是教改立项,促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建全。抓好论文、教材的撰写,要求教师每年撰写科研论文,提高论文档次和质量,教研结合,以研促教。

(六)、课时安排建议

各专业语文基础课建议学时计划表及文秘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计划表具体安排见附表

1、2。

附表1:各专业语文基础课学时计划表(建议)

附表2:文秘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计划表(建议)

2009年4年15日

第四篇: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秦跃虎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提要 《会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是当前迫切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围绕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案例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直接认识,以谈论分析方法来提高理解深度,以实践操作法来提高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课程教学探析

《会计学》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等,都对专业后续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以图获得有益的教学信息,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就要引起其兴趣,并将这种兴趣持续下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说:“会计很重要,以后你们自已开了公司可以知道自已每天花的钱用在哪个方面,获得了多少利润。”我们从这句话里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这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却引不起很多学生的重视,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会计重要,但学生却会不以为然。这说明而我们在学生刚接触会计学课程的时候,未充分做好这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工作,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的各项工作埋下了隐患。

2、对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把握不到位。对刚开始会计专业学习的学生而言,要准确理解会计核算内涵,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一些具体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其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存在会计科目的记忆不完整、会计科目运用准确性不高、会计科目借贷规则的理解不到位等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应记入借方的科目被放在贷方,应记入贷方的科目记入了借方等现象。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准确理解会计科目,导致会计科目运用错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3、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把握不全面。在《会计学》课程结构布局中,关于会计核算流程的讲解,通常放在后面的章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在讲解会计基础性概念及会计核算工具等内容之后,才涉及会计业务流程等内容的讲解。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章节内容在会计核算流程中的位置、作用等没有全面理解,导致思维混乱。许多学生以独立章节思路来理解各个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没有提高理解的难度和深度,容易出现结构性逻辑混乱等现象。

二、提高《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1、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会计学》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采用具有直观感觉优势的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案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判断是否适合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背景进行讲解,能提高理解的深度。如,有些教材在处理会计核算业务时,将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同时纳入教材,对学生的税法知识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税法背景进行简单讲解,能辨析税法差异,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另外,教师要及时更新案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2、加强课堂实际操作和辨析,提高师生互动能力。实际操作对记忆的刺激作用较强,记忆效果也较明显。学生除了直接感知教学内容之外,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流程等都有直观认识。在《会计学》课程中,关于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核算业务等内容,均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学方式来实现。特别是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等内容,其可行性操作较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准确理解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填写要素,

理解其填写规则。对于填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要素,能及时改错,印象较为深刻;对于操作流程规范等,能理解其顺序;对于填写错误等问题,能采取正确的会计方法给予更正等。由于课堂操作具有直观优点,因而学生的接受程度较高。此外,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时,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要预先告知学生讨论的内容,要告知学生资料搜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保证课堂讨论质量。在具体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保证课堂讨论在合理范围之内展开,避免由于讨论内容的无约束性,导致内容偏离主体的现象,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梳理逻辑思路,为今后的讨论活动提供可借鉴资料。

3、强化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是《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如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委派中心和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多给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括基础会计学在内的会计学科要尽量避免教学和实践相脱钩,减少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案例教学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完成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实习培训,检验教学在果的掌握情况,并将此作为一项学分进行管理,加强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较多。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探索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不足,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秦桂莲.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问题研究.中国职业教育网.

[3]王慧.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0.22.

简介 姓名:秦跃虎 出生年:1974 性别:男 出生地:河南平顶山

工作单位: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职务:讲师、会计师 研究方向: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高职课改

联系电话:13849565542

联系地址:河南平顶山水库路3号,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邮编:467000

第五篇: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定稿)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特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以此作为指导各校组织高职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专业涉及的职业方向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有较大差异,各校应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高职英语教学。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鉴于区域性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下教学要求供各校在制定实施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时参考。

较高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高的专业

1.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 1

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3,0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熟练运用。另需掌握500个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在职场交际中熟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有效的交谈。

5.能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格式恰当。

7.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材料译成汉语。译文达意、通顺,格式恰当。

一般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

1.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2,5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另需掌握500个左右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在职场交际中基本正确地加以运用。

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

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5.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填写表格和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简历、通知、信函等。语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格式恰当。

7.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

基础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不高的专业

1.掌握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2,500个共核词汇(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学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基本加以运用。

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

4.能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填写表格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简历、通知、信函等。语句基本正确,格式基本恰当。

三、课程设置

各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设置高职英语课程,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方式。行业英语是高职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设置应与产业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对接,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各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体现行业特色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参照附件一),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

各校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确定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

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各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

六、教学管理

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确保高职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各高职院校要组织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依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各专业的实施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同时,应做好教学文档的管理工作,包括实施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档案等。各校应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落实、指导及监控学习过程。

七、教师发展

教师素质与能力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原动力。各高职院校对于教师发展要充分重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时间上的保障。各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定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要鼓励教师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英语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实践制度,要求教师研究与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加强“双师”素质,不断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能力与执教水平,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附件一高等职业教育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供较高要求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供一般要求参考)

附件二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词汇表(另发)

上一篇:工作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