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硕士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境教学法硕士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南昌工程学院为响应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篇:情境教学法硕士论文

基于农业硕士双语教学翻转课堂的初步探讨

摘 要:在农学硕士群体中开设双语专业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又能切实提高农业硕士复合型人才的竞争力。该文阐述了在农业硕士专业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其必要性,探讨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了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高校农业硕士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硕士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硕士;双语教学;必要性;翻转课堂

Key words:Master of agriculture; Bilingual teaching; Necessity; Flipped classroom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分工协作的日益加深,开展高校双语教学,融入全球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进入更高层次的必然要求。研究显示,中国迫切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国际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英语者已超过2亿,但我国中小学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涵盖率却远远低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3]。虽然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信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但国内九年义务教育中双语教学实施率低下的问题,增加了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难度[4]。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农业硕士教学过程中开展“翻转”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其英语应用水平,尤其是能增加本专业英语词汇量,学会专业术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挥,在积极查阅英文文献的同时,也加强了撰写英语论文的能力;能够及时了解国际最新行业资讯,在农学领域能熟练应用英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实力。

1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

1.1 高校学生英语使用能力普遍较弱 虽然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或课外辅导,但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的学生较少,大多仍停留在阅读线上,即所谓的“聋哑”英语,在专业课程中更是无法系统进行英语语言学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的难度系数增加,教学效果不显著[5]。

1.2 教材建设不完善 高校双语教学效果不显著的最大阻力是无适合国内高校普遍适用教材。使用原版教材无法在学生群体普及,主要存在以下2个因素:一是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价格过高,学生群体无法承受;二是我国学生传统认知水平及英语使用能力与原版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得不到较好的衔接。国内双语教材的撰写需要系统的、多层次、多维度内容考量,并且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6-7]。

1.3 师资力量匮乏 双语教师必须有熟练的英语使用能力,对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知结构和语言习惯等有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而目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英语使用能力的双语教师还比较匮乏,不能满足高校双语教学的要求。高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英语使用能力欠佳的现象,必然导致各门学科双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据调查显示,双语教师对自己的英语使用能力普遍自信不足[8]。

1.4 定位模糊 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授课对象的定位不准。据1217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参加31个班次的双语教学活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师生普遍提出授课对象应定位在高年级或硕士研究生层面的建议。由此推断,对高年级及硕士研究生,有职业规划、迫切需要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群体,实施双语教学很有必要[9,10]。

2 农业硕士群体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专业学位的定位和对硕士研究生的竞争需求2个方面的分析,推断出在农业硕士群体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我国专业学位的定位 根据国际涉农行业的实际需求,我国农业硕士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位教育”为目标,其课程设置“以农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涉农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定位为核心”。攻读农业硕士大致可分为以下2大群体:一是有工作经历,带着提高知识层次为目标重返校园;二是对涉农行业有兴趣,持续关注,有清晰职业规划的在校学生。2类求学对象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有着非常清晰的学习目标,有加快个体与涉农行业先进知识对接速度的需求。同时,农业硕士的课堂學习时间随机性较大[11-12]。间接确定了农业硕士教学内容需时时更新,与国际最新行业理念接轨,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以提高涉农行业竞争能力为目标。

2.2 硕士研究生的竞争需求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攻读农业硕士的2个因素是:提升能力、扩大视野。硕士群体带着“目的性”实现知识的更替、提升行业实践应用能力;这个群体期待通过研修拓展文化视角、及时掌握东西方行业信息的瞬息万变及文化的认知架构,以顺应我国知识更新速度过快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学生对英语学习寄予希望,普遍想提高英语的使用能力,通过这项技能增加与国际行业合作的机会,增进国内行业的综合竞争力[13,14]。根据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和需求,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能够实现提高英语使用能力的目标。

3 农业硕士双语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探讨

农业硕士的生源来自交叉的15个学科方向,范围广泛,英语的语言知识和使用能力普遍较弱。因此,今后可开展双语教学采用的翻转课堂模式,从内容、语言、使用3个方向为核心,创造英语环境,提供英语展示平台,培养提高学生应用英语使用能力的频率[15-17]。针对我国双语教学开展的现状和农业硕士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开展“翻转的”双语教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任务引导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专业基础知识和行业最新资讯系统授课的同时,让学生在专业领域中学习掌握并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掌握英语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四会”应用能力。如果将双语教学停留在专业英语的授课方式上,教师将英文专业文献翻译成汉语、逐句逐段讲授语法和专业单词,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学习英汉互译的技法,则降低了对英语使用能力的要求,双语教学的目的并未达到[18]。实施翻转的双语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将每节课相关的讲义、讲课视频、专业词汇、布置英语使用能力小组任务,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或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让学生提前对授课内容进行学习,查找相应英语专业文献,完成应用任务。课堂上利用10min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抽查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任务的引导和督促让学生完成的同时,培养英语文献的检索能力、提高英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听说能力的语言环境。通过对专业课程循序渐进的推进双语教学,学生的“四会”应用能力在翻转模式中逐步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着重对课件的设计 在双语教学授课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使用能力设计课件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地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目前比较热门的秸秆还田相关章节,美国采用先进的免耕技术时,播放带有英文解说的视频,这种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专业内容,通过纯美式英语的解说为学生设置语境,在增强语感的同时,对听力、口语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可理解的输入”是农业硕士双语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19]。

3.3 以“学生为主”“知识内化”为教学理念,找准双语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更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双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英语使用能力出发,在课堂上循序渐进、灵活多变地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使用能力的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课前布置的小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上台演讲等方式协助增加英语交流机会,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使用能力。以培养英语使用能力为目的翻转课堂是以“小组任务”为基本结构,针对每节授课内容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分组,每组负责1个探究式任务,由组长组织安排探究活动,各成员主动参与,共同解决探究问题,查阅英文文献,协作共同解决完成。通过小组开展独立解决完成任务后,个人及小组的任务轮流在课堂上进行英语演示。在利用网络社交平台交流的环节中,注意充分发挥社会临场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及成就感,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平台的凝聚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是双语教学效果取得成功的新途径。

3.4 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转教学模式 农学硕士的生源范围较广,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现象,从学生应用英语使用的能力和需求为切入点,进行量体裁衣式教学[20-21]。按照学生英语基础的强弱,分成不同组别,相应布置小组任务时有难易程度区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根据实际英语使用能力划分组别完成相应程度的任务,避免了兼顾基础较差学生的等待时间和降低学习难度,加快学习更多中西方的专业知识和提升英语使用能力的速度。英语基础处于中间地带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任务难易程度及课堂展示交流协助实行循序渐进的易难过渡。课堂中安排“话题”式全英文交流活动,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设置专业文献阅读活动,培养专业的“语言意识”。由于语言习得者在对专业知识了解的情况下更容易“可理解的输入”第二语言,可以考虑在母语专业课之后开展英语课。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但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严谨的学习能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也是值得的[22]。

3.5 注重对学习过程和英语使用能力的考核 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地应用英语使用能力。教育评价对教学活动主体及其行为具有较强的主导作用,考核制度应由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式组成,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英语使用的能力而不是高分低能的“聋哑”英语[23]。(1)从内容上看,评价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的表达方式和“四会”的英语使用能力上。(2)从考核方式看,评价成员以教师为主转向由师生共同组成;注重平时考核,评价结果包括学生翻转课堂作业完成的效果、小组任务表现等。考试形式多样化,灵活运用提问、课堂讨论、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根据每节的评价结果随时调整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节奏,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多元化考核成绩,包括多维度的学习过程测试结果和结业考试按一定比例计算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增加口语、听力考核比重。(3)建立多重标准评价体系,不拘泥于标准答案。教师对写作、阅读、口语、听力四个方面的评判依据是英文表達方式是否准确,应用英语使用能力的熟练程度,而不是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知识的多重表达方式,灵活应用英语使用的能力。

4 “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的成效

通过对农业硕士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升了高校办学水平,也加大了培养具有时代竞争力复合型人才的力度。例如,《农学研究进展》课程中阐述了国际农业的最新发展进程,利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等主要国家的农业发展现状,为我们国家未来农业发展实践积累语言及理论知识。随着“翻转”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采用,将逐渐打造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掌握全球最新的行业资讯、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又善于团结协作的复合型人才[24-25]。双语教学是通过语言知识“可理解的输入”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获取国际最新的行业资讯、进行国际行业学术探讨和交流的能力,养成应用英语使用能力的习惯。双语教学要从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轉变到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通过翻转课堂获得心理上的英语环境,将英语作为主要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通过翻转课堂,熟悉国际间专业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硕士期间逐渐适应应用英语使用能力的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26-27]。

5 农业硕士双语教学开展翻转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5.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英语使用能力。但与此同时,双语教学也存在如下困惑: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的不同,会出现极端的现象:认知水平高及自控能力强的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进程相当快,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认知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会发生逃避学习的现象;介于中档认知水平的学生会因为掌握知识层次不同遇到很多问题,出现学习状态分层明显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习惯老师单向灌输知识,学习态度懒惰,知识掌握不牢、英语教材理解不透彻,这是双语教学翻转课堂首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上用探究式问题进行讨论或展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表达方式更容易接受。对于专业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28]。

5.2 畏难情绪强烈,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学生由于多年英语基础知识应用不到位,在畏难情绪下,疏于英语学习和理解英文教材,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熟练应用英语使用能力[29]。在翻转课堂模式下,以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引导下,课下查阅专业文献,用详实的专业知识为教学内容铺垫,以双语结合的方式,由任务完成个体或小组用英语将专业知识内容通过PPT形式在课堂上演示,有效地将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结合,逐步提升了学生英语使用能力。但是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各组学生仅对自己所选任务做了细致深入功课,而对其他组任务关注度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学习其他任务组的语言知识,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也与“知识内化”、“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通过制订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侧重提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目标。

5.3 开展以互动为基础的“翻转的”教学模式,创建改良语言氛围 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双语教学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而高水平的双语教师队伍是优化双语教学效果的人力资源保障,更决定着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高低[30-31]。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积极营造一个激励双语教师的工作环境,使教师积极主动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5.3.1 进行资源重组,配置调整 对本校有留学经历的师资摸底调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承担本专业的双语教学任务,避免现有双语教学师资不足和配置浪费的现象。

5.3.2 灵活双语师资引进方式 学校聘请外籍专家为客座教授或校际流动方式,增强学校双语师资力量。

5.3.3 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在专兼职教师中选派出国培训机会,也可到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高校进行教学观摩,双语教学经验交流座谈,接受相关培训,切实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5.3.4 强化激励政策 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考核、课时津贴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推进双语教学的改革。

6 结语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只有加强对双语师资培训、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适用国内双语教材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双语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保障双语教学的稳步实施[32-34]。

农业硕士双语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创造轻松活泼的英语学习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自控能力、认知能力、团队沟通组织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等。“翻转的双语教育”注重提高语言能力、教授专业知识的目标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基本稳合。从教与学的不同视角、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新思路,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其教学实践经验已成为了我们探讨双语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培养出适应当今世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了农学硕士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刘立军,张耗,顾骏飞.“互联网+”时代下农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导报,2016(17):153-155.

[2]崔怀洋,朱新开.地方高校农学类研究生校地联合培养现状分析——以扬州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5(2):28-30.

[3]陈岱松,熊兰,杨敏,等.对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2007,44(2):26-27.

[4]许南,黄晴,涂梦云.多维互动式研究生双语教学新模式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1):119-121.

[5]成健.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8-9.

[6]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84-86.

[7]张敏瑞.高校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和使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273-274.

[8]危平,杨明艳,金紫怡,等.高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金融学为例[J].現代大学教育,2015(5):105-110.

[9]范头姣,吴烨,唐英.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境及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123-125.

[10]曹昱亮,丰大双.高校双语教学中“90后”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48-49.

[11]刘丕庆,罗兴录,江立庚,等.关于建立农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群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9(3):17-19.

[12]刘兴友.农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构建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0):23-25.

[13]田瑞,赵娜.农学类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对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6(20):63.

[14]胡桂英,戴良英.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74-76.

[15]邱炜红.农学类植物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184-186.

[16]李赫,丁壮,宫鹏涛.农学院校预防兽医学科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的调研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7):165-168.

[17]陈勇.农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11-13

[18]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S2):50-51.

[19]王俊.探究式学习:改善高校双语教学实效的一个新思路[J].江苏高教,2013(2):68-69.

[20]单长卷,汤菊香,卫秀英.我校农学类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10):187.

[21]周喜新,李阿利,毛友纯.新形势下地方农林院校农学类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育,2009(5):41-43.

[22]张桂莲,肖层林,张海清.学研产合作培养农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3):103-104.

[23]王秀村,李军.研究生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56-60.

[24]陶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语教学之必要性及模式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65-69.

[25]陶晓斌.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86-87.

[26]陶学文,别敦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2):66-66.

[27]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69-70.

[28]桑迪欢.高校双语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力的拓展[J].江苏高教,2011(2):61-62.

[29]张蓓,周文良.高校双语教学学生消极情绪与学生逆向行为研究——基于归因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5(5):97-104.

[30]刘玲娣.论高校双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基于华南农业大学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4):171-179.

[31]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30(1):65-72.

[32]俞理明,韩建侠.初始英语水平对全英语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1,08(3):74-81.

[33]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29(6):35-41.

[34]曾智飞.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2):162-164. (责编:张宏民)

作者:任兰天 郝冰 邵庆勤

第二篇:专业学位硕士开展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 南昌工程学院为响应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方向专业学位硕士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参与型”“竞赛型”“互动型”和“实践学习型”4种案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和更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成效显著,可为新增硕士专业授权点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硕士学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案例教学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Soil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Case teaching

近十几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有3 174个工程领域授权点,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1-2]。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专业型硕士的定位来看,总体应具备2个特点: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适应行业实际工作,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学位定位来看,这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有明显区别,学术型硕士主要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则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工程实践。因此,为适应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的变化,对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所需面临的主要问题[3-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成熟的学术型硕士教育相比,其培养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模式上无明显区别,更强调基础理论,研究选题更多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课程体系与现实工程实践脱节等,从而导致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业满意度不高[5-6]。如何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加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研究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7-8]。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的核心目标,授课教师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授课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从知识讲授情景化、多元化和实践化3个方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当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9]。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历史悠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才,2012年首屆招收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提升培养质量,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做了系列的工作。笔者以该领域专业必修课程流域管理学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1 课程教学案例数据库的建立

专业学位的课程强调多学科交叉,以水土保持专业核心课程流域管理学为例,该课程涵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案例数据库的开发方面,根据教师自身参与的生产实践和科研项目,编写教学案例,如余江县泗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流域管理政策、全球流域森林与水关系评价体系和方法、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和计算方法和空天一体化流域资源监测评估体系等。通过7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近40个具有自主产权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具附有相应的指导说明书,并采用相同的设计模板。同时,充分利用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等官方媒体提供了最新实时信息,及时扩充教学案例数据库。未来计划将数据库上传至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为硕士学习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为相关本科专业学习提供参考。

2 案例教学的课堂讲授模式

众所周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弊端,尤其在研究生阶段,更需要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在借鉴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该课程案例教学的讲授模式总结为参与型、竞赛型、互动型和实践学习型4种模式。

2.1 参与型

案例参与型模式是授课教师根据所要讲授的章节内容,把相对应的案例在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对案例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以“森林与水相互关系”案例为例,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阵营,正方支持森林增加有利于流域水资源,反方则持相反的观点。在课堂讲授中,正反双方陈述本方的主要观点和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陈述过程中,反方也可以进行提问,陈述方给予相应回答。正反双方陈述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正反双方综合教师及双方学生的观点后,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作为课后作业,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體流程见图1,参与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因为学生处在研究生阶段,已经具备一些数据处理能力,可以通过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最后对结果进行表述,也从一方面培养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该案例教学模式由于是分组进行论述,单独个体的想法和观点容易受群体影响,如何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是该教学模式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2 竞赛型

竞赛型案例教学类型是授课教师在讲授某个相对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时,将相应的案例分发给每位同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类似智力竞赛的形式完成课程所需的教学目标。以“河长制运行成效”课程案例为例,在课前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该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课堂中教师简要介绍当前国内外典型的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然后学生根据自学所掌握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由于涉及较多概念的课程是较为枯燥的,所以为了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课程中将一些问题设置成学生抢答环节。该灵感主要来自当前益智类电视节目,将学生分成如A、B、C、D战队,对相关问题进行抢答,如“河长制”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开始推行时间等。然后,各战队分别阐述“河长制”的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最后教师总评,决出优胜战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极大地改善了课堂学习气氛。该模式教师要很好地控制各进程的时间,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模式主要流程图如图2所示。

2.3 互动型

由于处于研究生阶段更应注重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互动式案例模式主要是一种启发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10]。比如,该课程中的“流域研究方法”案例中主要采取以下授课模式:①以教师科研项目为案例,介绍科研项目的选题、撰写过程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如何解决等,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②邀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再如该课程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流域管理研究专家魏晓华教授(加拿大不颠哥伦比亚大学流域管理首席科学家)进入课堂,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同时邀请了江西省水利厅和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院等行业专家给学生讲授流域管理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措施。通过这些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经验,增加学术眼界和提升研究兴趣。③学生介绍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学生介绍自己参与的研究课题、所采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在此期间教师给予相应的建议,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提建议。通过这些手段使学生上课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该模式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则需制订较为详细的授课计划。该模式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

2.4 实践学习型

实践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将案例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案例所要求的内容。以“流域水量平衡”案例为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水量平衡。学生通过此前学习的内容,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如何获得林冠对降雨的截留量、如何测定降雨量、如何获得穿透雨量等,形成最终的实验方案。然后,各小组的方案选派代表进行阐述,各小组互相质询,修改后上交教师审定。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案例,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案例,在课堂上将主要任务和要求给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并提交教师审定。

该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位同学都要提交学习报告,由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个人也容易受到组内其他同学思路的影响,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是该模式有待改进的问题。该模式的运行流程如图4所示。

3 结语

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案例选择和组织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发现新问题,丰富案例教学数据库。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又愉快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要积极加以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在教师总结阶段,要根据重点,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反思和完善案例报告,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沈岩,秦颖超,高彦芳,等.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5-8.

[2] 焦炜,李慧丽.教育供给侧改革视野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29-133.

[3] 曹洁,张小玲,武文洁.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1):60-63.

[4] 杨超,徐天伟.知识生产模式转变背景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创新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104-108.

[5] 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4-8.

[6] 汪全报,卜春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化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3):24-29.

[7]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变迁与现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9(5):64-69.

[8]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教育科学文摘,2011,30(2):25-27.

[9] 李征博,曹红波,郑月龙,等.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运行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1):66-71.

[10] 刘同芗,郭健美.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35-136.

作者:刘文飞 王悦 沈芳芳

第三篇: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

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最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类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类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案例库,并探讨了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考核机制,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工程管理硕士;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10052909(2018)02002805

工程管理类专业是比较偏实践的学科,涉及大量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将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突出技术、经济、法规、管理的综合运用。工程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本科生存在很大差异。本科生培养重点在于专业领域内基础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普及教育和专业基础的全面传授,对更深层次的问题和专业前沿内容只要求

有一定了解,而研究生培养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需要对专业领域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更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1]。案例教学集问题教学、启发教学、探究教学、互动教学为一体,能满足研究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需求,将其运用到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中以适应研究生教学的规律和特点[2]。

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类硕士专业一直以注重实践,强调综合应用能力为特点,旨在培养懂经济、会技术、知法规、善管理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为解决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近几年开始案例教学模式

的实践探索。根据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类硕士培养目标,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构建与工程管理类硕士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案例库,探讨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形成了以真实案例为主体的考核方式。

一、案例库的构建

基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通过案例教学,使硕士研究生历经项目前期决策、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標、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及运营全过程。学习方式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工程管理课程群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以达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类人才的目的[3]。

(一)案例库的设计

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学案例库设计的依据是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的复合型卓越人才,使学生掌握工程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现代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科技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掌握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角度,将案例库划分为九大知识模块:经济分析模块、项目策划模块、组织协调模块、目标控制模块、项目管理模式模块、合同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风险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案例库设计如图1所示。

(二)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应依照以下标准:第一,项目类型应尽量多样化,至少应包括住宅、综合性商业、公共基础设施等;第二,案例要尽可能特色鲜明,易分析、考核知识点,难度要有递阶层次[4];第三,具有针对性,对应各模块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在采集来源上,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中外学者专门为工程管理教学撰写出版的案例选编书籍;二是学校教师收集整理工程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典型事件,编辑加工成教学案例;三是学校教师通过参与实际工程,获得第一手素材,再对素材加工整理,制作教学案例[5]。本案例库选取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第二、三种途径。下面对各知识模块如何选取案例逐一分析。

经济分析模块目的是让学生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因此,案例库拟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重庆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自编)、重庆江津某新建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自编)、重庆某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自编)等案例。

项目策划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根据建设业主的总目标要求,提出项目构思,对项目进行定位,全面构思一个待建工程项目,并为项目提供可操作的行动方案。拟采用珠海巨人大厦定位分析(自编)、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前期策划、重庆某安防产业园项目策划(自编)、重庆市某旅游项目策划(自编)等作为备选案例。

组织协调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组织变革的驱动因素与项目管理对组织结构的需求,界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之间的管理边界,学会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对项目管理中产生的关系进行沟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6]。因此,收集的案例包括“中油化建”组织变革、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项目组织结构、重庆电网建设公司组织结构优化(自编)等。

目标控制模块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质量、成本、工期、环境和安全等在项目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下的关系,理解项目各目标的优先级别会随项目环境的变化和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学会在保障关键资源,实现项目第一优先目标的同时,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目标,辅以实现其他目标,从而实现项目多目标优化。因此,拟采用MultiN天然气管道项目、青藏铁路项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某涉军工程项目进度管控(自编)等案例。

项目管理模式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如DBB、GC、EPC、DB、BOT、Partnering、CM、PMC、PC等。了解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组合和优化,常见的组合模式有PMC+EPC、DBB+EPC、CM+Partnering、PMC+Partnering、EPC+CM、GC+DB等,并学会根据工程项目特点选择项目管理模式,以发挥其优势,增强对项目的适用性。基于此,遴选南海石化项目管理模式、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一期工程管理模式、航空生物制剂中心项目管理模式(自编)等案例。

合同管理模块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合同管理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工程建设领域常用标准合同文本的内容与使用技巧等,了解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基础,学会对招投标、总承包合同、勘察合同和建设工程的合同体系进行管理。拟采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合同管理、基于业主视角的工程合同管理、某海外EPC工程合同管理(自编)等案例。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竞争战略、企业文化、企业成长的阶段性、企业管理的阶段性以及企业所在地区的社会文化,通过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工作有计划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基于此,遴选龙湖房地产人力资源管控、嘉城房地产公司项目经理授权问题、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等案例。

风险管理模块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项目风险的定义和类型,理解项目风险的动态性,掌握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和内容以及全过程风险管理在动态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企业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拟采用的案例有泉州刺桐大桥BOT项目的运营風险、国家体育场(鸟巢)PPP项目风波、波兰A2高速公路失败成因与启示(自编)、中铁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风险分析(自编)等案例。

信息管理模块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规范、规程、建设工程文件档案资料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有关知识,学会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工程信息,并根据项目信息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信息沟通,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信息。拟采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广州东塔BIM运用、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BIM运用、某公司EPC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案例。

二、基于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与创新性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学中有两种学习类型:

代理型和亲验型[7]。代理型即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而亲验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效果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身体验。案例教学是一种倾向于亲验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举例分析,也不同于实践训练课程,而是通过教学组织、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集成创新,虚拟或模拟一种亲验环境,使学习者有机会系统地将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很多高校工程管理类硕士专业还没有采取案例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过程,学生被动、机械地接收知识,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工程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重庆大学则是全案例教学的探讨,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共同分析,总结归纳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从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这样“由例到理,由理到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案例教学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巩固、教学反思4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在此阶段需充分准备,包括选择案例、案例分析、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在案例选择上,一般结合以下标准:与课程框架吻合度、参与者的喜好度、案例长度、案例的前后次序、案例的龄期、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要求、准备案例材料或活动所需的课堂时间,以及对关键决策者、行业、地点或组织环境的定位[8]。案例应具有完整性、包容性、关联性与典型性等特点[9]。选择好案例后,需进行案例分析,包括案例背景、理论依据等,同时结合教学目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把握案例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制定案例分析思路。课堂教学计划包括教学中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学时间的规划、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注意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组织形式是完成任务的手段,时间是其完成的条件,任务的完成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需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其熟悉,了解相关理论及知识点,查找资料并对思考题进行准备。

(二)课堂讨论阶段

此阶段是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主要流程为引入案例、课堂讨论、归纳总结。引入案例实质上是教师将案例背景大致梳理后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课堂讨论阶段分为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个环节。小组成员人数对讨论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等合理分组,3~7人一组比较理想。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根据案例资料与查找的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分析,将个人观点和难题与各位成员分享,通过交流,形成小组观点。教师在小组讨论期间,可适当参与各小组交流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指导。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班级讨论,每组代表陈述观点与问题难点,学生针对不同的观点及问题公开讨论。期间,教师应注意控制讨论的主题与节奏,可适当点评与引导。班级讨论结束后,教师点评与总结。首先,教师要确定所讨论案例的参考答案,无法确定标准答案的,应给出倾向性意见。其次,教师要重点总结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是否适合。再次,教师指出案例讨论应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重、难点及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最后,教师要总结讨论成果,并指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教师在归纳总结时,要语言精练、要点明晰、重点突出[10]。

(三)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主要以作业形式,即小组大作业和案例分析报告。小组大作业主要是分析课堂上讨论的类似案例,小组成员在课后讨论协商,制作汇报PPT,最终在课堂上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呈现。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案例分析报告则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根据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案例分析报告的评析安排在其后的理论课上,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掌握理论知识,又在讨论课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应对教学效果评价。一是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对案例的分析是否准确,能否独立完成课后的案例思考题。二是看教学过程能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案例,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看案例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否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评价反思,教师可不断完善自我,总结授课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1]。

三、考核创新

(一)考核形式

考核形式的创新在于重视过程性考核,坚持“柔性”与“刚性”相结合。“柔性”考核安排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口头问答、布置思考题、课后作业训练等方式,分阶段安排3次课下作业自测,以小组形式安排一次集体汇报展示,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态度与效果的重要依据,对平时考核成绩偏低的学生,及时提出“警示”。“刚性”考核安排在期末,采用闭卷形式。在考试内容范围和考题类型等方面,注意与过程性考核的联系,使两种类型的考核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应避开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和死记硬背的简答题,采用开放式的案例设计、案例分析、案例报告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成绩评定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出勤率(10%),主要考核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平时作业和上课参与程度(20%),主要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课堂积极性等;小组讨论报告(20%),主要考核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应用分析、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期末考试(50%),以案例分析题为主,选择题、计算题、综合运用题等为辅,主要考核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工程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类硕士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开发案例式教学模式十分必要。依据重庆大学工程管理类硕士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了适用于教学的案例库。从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巩固、教学反思4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考核形式和成绩评定两方面,形成了以真实案例为主体的考核方式。对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期为中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类硕士培养和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参考文献:

[1]郭忠兴. 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59-61.

[2]冯永刚. 研究生案例教学不能遗失的三维向度[J]. 北京社会科学, 2015(6):18-23.

[3]申玲.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链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9): 141-142.

[4]李亚芝. 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15(23):79.

[5]马海民. 教学案例选择的方法及应把握的问题[J]. 科技视界, 2014(33):174.

[6]刘英. 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时代教育, 2015(21):246-247.

[7]郑金洲. 案例教學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侯晓虹. 美国商学院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培养路径及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36-140.

[9]李寒梅. 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6): 70-72.

[10]刘有耀, 蒋林, 杜慧敏, 等.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76-81.

[11]吴晓求, 宋东霞, 李艳丽,等.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效的调研[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5):6-10.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case teaching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s,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ultimately cultivating social needs of advance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paper constructs a case library in terms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ssess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ase teaching.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effect.

(编辑周沫)

作者:向鹏成 张媛 李茂月

上一篇: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平台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