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教学法论文

2022-04-20

摘要:数学情境指的是教师依据数学这门课的目标以及具体内容进行创设的具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去主动研究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情境教学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情境教学法论文 篇1:

数学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摘 要:根据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特色,情境法教学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比较广泛。数学课的情景教学法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其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景教学;中学数学

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各大学校的教师背负着升学的压力,使得教育手法越来越应试,落伍。在观念上,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信仰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课堂上,教师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具的应用方面比较老化,课堂气氛沉闷,这些传统教学的缺点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尤其明显。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一般整堂课都在解题,导致学生在课堂就会精疲力尽,无力解题,知识的吸收能力下降。随着时间的流失,那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日益下降。因此,现在实行的大规模的情境教学对于缓解这种教学症状有极其明显的效果,以下从初中数学课来详细解析数学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情况。

二、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察现实

在现实情境中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是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儿童可以在这些实践、操作以及使用具体材料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处理由课程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等。概括地说,要学好数学,就要用数学对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得信息有效地加以处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与沟通;如此等等。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儿童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建立情境与一般法则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超越这些规则并能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动机,真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生活和思维的组成部分,这对儿童来说是非常主要的。

三、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疑问

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布趣,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之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问题情境趣味化,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性地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展开交流与讨论。

四、数学课的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简单说就是提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在新课改中,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位置变化了,原本是被动接受的现在变成了主动的去学习。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新教材。新教材中有不少“试一试”“做一做”的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引用,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提出一些简单的例证,让学生进行探讨,解答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分析,研究问题。

其次,如何呈现已创设的问题情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多年以来,我国学生阅读面不广,注意力低下,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对数学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学经验告知教师,需要适当的对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降低,例题呈现不能太过抽象,问题要简单明了,不能造成阅读方面的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害怕去接触数学,学习数学,使学生不自觉的沉浸在学习情境中,集中注意力。

再者,学习情境一环扣一环。首先导入课程的情境是教师设置的,那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去自己创造情境。这样去要求学生自己发掘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情境创造情境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独创思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在激发自身对数学的爱好。传统课堂是学生不敢提问,不敢回答,而新课改的课堂是鼓励提问、鼓励作答。其实这一环节的设定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五、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育家波得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

例如购房问题,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老师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们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出谋划。”学生说,要知道房价,考察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了解优惠政策、可使用面积、小区物业管理等。然后老师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政策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老师又创设了这样情境:“老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由学生介绍木地板的市场调查。老师诚恳地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当代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不少新理念和教育观点,其核心就是“学生主体,教师参与”,新版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更加体现了对学生的高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特色要求下,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也是相當的广泛了。

作者:乔国民

数学情境教学法论文 篇2:

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探究

摘 要:数学情境指的是教师依据数学这门课的目标以及具体内容进行创设的具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去主动研究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性与枯燥性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那么如何化解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单调性与枯燥性,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呢?情境理论认为:将知识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本文笔者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为题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要有趣味情境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所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事物,而对新颖有趣的事物情有独钟。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我们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图形,这样的图形动态展示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给学生以直观立体的空间感,这比让学生看图片要有趣得多、生动得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认识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再出示融各种图形于一体的建筑物,让学生从中寻找各种图形。这样将抽象枯燥的知识教学寓于充满趣味性的多媒体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要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着手,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可以有效地过渡到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因此,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来进行学习,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小朋友带着1张5元的纸币、1张1元纸币、2张5角纸币与8张1角的纸币前往超市买文具,超市里的课外书是10元3角,圆珠笔1元4角,文具盒5元3角,直尺1元1角,圆规6元,然后问学生这位小朋友手里的钱买相应的物品是否够,够的话如何付款,不够的话还差多少?再让学生看看手里的钱想买两件物品,能够买哪两件?最多能买几件?小学生大多有过和家长一起买东西的经历,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这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三、要营造探究情境

营建探究情境,促进主动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者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吞”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从而失去信心,折损锐气。观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表象,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观察和比较是学生参与探索的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创造、发现的机会,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巧妙的处理,设计出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便于比较的学习内容,变教为探,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使他们积极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创造和发现。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取出三角形卡片,观察它们的内角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三角形,并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给三角形命名;然后让学生动手试试,三角形的边各有什么关系,比一比再分类;最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结论。这样引导学生主动给三角形分类,让学生自行探索出多种实践方法,培养了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数学素质的提高。

四、要创造操作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兩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课前我剪了许多的三角形,课上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探求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参与的兴致非常高,有的用量角器来测量,有的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通过操作所得到的知识,学生记忆更深刻,在学生心中这样的情境既是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手工操作课,其乐无穷。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特点,选择正确的情境创设途径。教学只有有效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数学学习的中心任务得以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1997年第3期.

[2] 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作者:孙和玉

数学情境教学法论文 篇3: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艺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的面貌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在影响着小学生。在这种大形势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当然也要随之而变,去努力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他们的特点。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鉴于现在的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直观信息,时常沉浸于这种直观信息创造的环境中,教师也要去应用和提升情境教学的水平,形成自己的情境教学艺术。本文从营造游戏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和鼓励自创情境三个方面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应用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情境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习惯于通过视觉等途径获取直观信息,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消除他们对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其学习效果。事实上,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教师在开展有关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实践,取得了大量成果。不过,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适应小学生新的变化。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断展开研究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一、营造游戏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只能在讲台下面被动地听讲。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来组织教学活动,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很难得到保证。因此,现在的教育界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自发且认真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取得真正对他们有用的收获。情境教学法在这方面就有着突出的优势。为了尽快扭转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印象,教师可以首先尝试创设游戏情境,将知识内容與游戏“无缝衔接”,让课堂气氛从此为之一变。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介绍完本课的基础知识后,设计一个游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批展开的纸板。每组学生要在不裁剪拼接这些纸板的情况下,辨别它们是否能够拼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如果可以的话要拼出来。最后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而且没有遗漏,对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推选出一名小组代表谈一谈自己的经验和感想。带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既迎合了小学生喜欢玩耍的特点,又有效利用了他们的好胜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情境教学最为重要的素材来源,而且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因此,创设生活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一直以来得到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不过,创设生活情境时重要的不是搜集生活素材,而是对素材的合理选择和运用。当代小学生在信息化环境的熏陶下,眼界比较开阔,过于熟悉和常规的生活情境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保证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选择的生活素养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同时又要尽量新颖别致。

例如,在学习完分数计算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假设现在新开了一家超市,这家超市是无人的,购物的所有流程都是自己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完成。现在超市开展了一次促销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某件商品的几分之一,放到自助收银台上,经人工智能确认后,就可以享受免单。然后教师再给出各种商品的具体优惠规则,大家来计算,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拿到最多的免单商品。这个情境非常新奇,结合了当前流行的一些电视综艺节目和先进的科技产品,而且并没有脱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想象,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鼓励自创情境

除了由教师来创设请境外,学生其实也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主体。上文提到的游戏情境和生活情境,其实在创设之前都需要经过一个师生沟通的过程,才能确保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效果。学生自创情境,则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情境教学法中的作用,能够为情境教学法带来更多可资利用的素材,保证情境教学法能够长期顺利推进下去。不过,因为小学生还缺少必要的思维能力,有时比较贪玩,他们提出的情境未必适用,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不能因为盲目迎合学生而降低了情境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时候,因为可资利用的情境素材太多,所以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扇形统计图去统计某个动画人物的信息,这种情境就不太合适。首先其娱乐性太强,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其次,因为性别和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喜欢并熟悉同一部动画作品的学生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还有的学生提出统计每个人每天在各种事务上花费的时间,这个情境就比较适用,教师可以经过一些改造然后作为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应用经验上。只有将学生真正树立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境教学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境教学法应用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爱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天津教育,2019(36):38-39.

[2]王伯平.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36):58.

作者:杨发祥

上一篇:电力检修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