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教育目标的发展革新,必然也将迎来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介绍情境式教学的源起、定义、意义、及其与初始教学模式的一些比较,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注意的原则与问题;重点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方法与应用;最后总结关于情境式教学的思考与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 篇1: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分析

摘 要:在各类教学方法当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可行性,尤其是以优化情境为空间,按照教材特点和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打造出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可有机投入学科知识中。由此可见,高中数学中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师、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意义;问题理解

情境教学是一种在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环境的限制下,将模仿数学家活动、内在的联系和知识产生以及发展情节作为主线。将一些带有形象及色彩性的场景带入课堂当中,帮学生去理解教材中的概念、重难点,激发起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一、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意义所在

1.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刺激外在条件。

2.明白数学的应用内含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同时也是生活让数学得以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价值,以热情的精神投入数学的学习生活。

3.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教师所打造的故事、实物、问题等情境中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力求改变传统教学由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促使每一个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与个性的发展。

4.打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造成了数学的难明白、难教学、难学习的情况,为了打破这种情况,就要求重演要经历并感受和体验及思考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起数学理解力的时候,才可以真正明白数学并掌握好数学。

5.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情境教学的创建,可打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境下快乐的学习,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分析

1.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單指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样学生遇到具体数学问题情境时,也可发现并且提出一些有问题,和教师、同学一起创造并解决。同时在数据收集、整理当中,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讲解、激发、指导,让他们可取得更多知识和问题,增加他们的发现欲望,让学生可以提出更多问题并解决。

2.改进思维方式

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现出来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心内化的过程,打造出适合的思维场景,可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自主活动,突破思维方面的障碍,让其思维走上成熟的道路。

3.实际操作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而言,特定情景下的操作情境是不能缺少的。特别是几何的教学过程当中,度量、拼图、折纸等都中引导学生的新思路,推设出新的结论。教师应该为学生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新知识的魅力,引起学生的探索心,

让他们可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当中,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4.与实际联系,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时,学生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知识以及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引导其将生活经验联系到数学概念及方法

上,同时还可得到新知识,增加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打造数学的情境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基础,根据他们的特点、知识水平设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让情境的创建可从教学内容与目标出发,服务到教学的活动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刘远长.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的分析[J].理论创新,2008(10).

[2]肖杉,章海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情景教学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9(1).

[3]叶明葱,高旭灿.论情景教学中情景的创设[J].和田师范学校学报,2007(6).

(作者单位 贵州省赤水市第一中学)

编辑 温雪莲

作者:向燕

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 篇2:

数学情境式教学分析

摘 要:教育目标的发展革新,必然也将迎来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介绍情境式教学的源起、定义、意义、及其与初始教学模式的一些比较,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注意的原则与问题;重点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方法与应用;最后总结关于情境式教学的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探讨与认知;创设情境;原则;策略方法

1 情境式教学

1.1 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思想的产生源远流长,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的著名论断,以及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都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在西方的教育史上,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情境式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发展,也是改变课本面貌的一个结构要素。

从概念上来讲,所谓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又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情境式教学法突破了以往原始教学中“灌输式”教学的框框,将“情”与“境”融为一体,驻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让学生产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主动去探讨,去学,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动其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技能拓展开辟新的途径。

1.2 情境式教学与原始教学模式的比较

情境式教学与原始教学方法都被用来作为引入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方法的基础,在概念基础与例题模式上又有共同之处。

区别在于:原始的数学教学不大重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经历、技能与一定的关联知识,在学习=做题=考试这种直线式教学结构中,体验、探究性的知识技能一般派不上用场。学生只要注重课本提供的数学题目的刻板计算和解答,很少去考虑它们的本质意义。逐渐使教育片面化,知识片面化,学生的思维结构片面化,逐渐脱离了我国经济发展进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而情境式教学的优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直观生动的数学情境,包含了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以及学生一些来自自己生活的数学体验,包数学问题巧妙的融合在了丰富的现实情景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假设各种解决方案,积极思考与实验,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已不再是机械式的训练,而是生命力的探索,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智能与思维结构。

2 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设方法与应用

2.1 情境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学习活动真正落实。

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统一,把所学的知识放在问题中,以实际发展的观点去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本质的拓展技能。同时,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应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这就是说在情境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方法,知识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拓展与迁移,所以不同的情境,所产生的解决方案、教学效果都是又所不同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结构,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材料(数学典故、谜语等)、多媒体动画、生活录像等将学生吸引到“数学世界”中,从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与合作讨论。

2.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索新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在课堂上思想的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由疑激思,以疑求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菱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帮学生回顾复习之前的课时所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及矩形的性质,之后由菱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讨论问题: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较于O。

(1)图中的哪些线段相等?哪些角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又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在此问题的设置中,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探索、实践。菱形的性质是由学生自主实验,讨论总结得到,而并非如传统教育般,图由老师画,性质再由老师指着图直接给出,这样的教学模式讲几何的动手性完全局限了。积极给予他们探索与总结归纳的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更能为今后几何证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2.2 创设生活型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当创设的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时,数学是活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一架梯子,靠在墙上,问题;“陡”或“不陡”就是梯子长度和梯子影子这两条“边”的比的大小,伴随着思考和讨论,渐渐引入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知识。梯子的情境是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情景,研究三角形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要好。首先,它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又接近与平常生活,所以没有紧张感,比较感兴趣,易接受,更能形象直观的理解。

2.2.3 创设探究型情境

探究式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摒弃刻板的公式化记忆,适时的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置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的更加具有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因式分解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式子:85*85-84*84,54*54-46*46,并让学生在10秒内计算出结果。学生一时无法完成计算任务。然后放映一段有关的智力抢答录像,抢答中,主持人语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是169和800,速度很快。当看到这么快的速度算出结果,就会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激发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尅是猜测、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办法。这样,教师由设计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很自然的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看出了两个数的平方差恰好等于这两个数之和乘以这两个数之差。于是学生知道了速算其中的奥妙。在此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挖掘”速算“妙法”时,已经将思维积极的运行到了新知的探索与基础应用上。所以,探究型情境的创设,既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

2.2.4 创设活动实验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展开与折叠”,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一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感,让学生初步建立根据展开图联想立体模型的思想。教学的进行设置在活动实验的情境中,学生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合作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学会合作交流,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同时,通过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也使刚接触抽象数学的初中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与学习兴趣。

2.2.5 创设趣味性、数学典故性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性或是数学典故性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大大的调动他们的课堂集中力,学习兴趣度,以及积极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对于一直接触的都是比较直观的算术方法,亦或只是一元问题的初中生来说,刻板传统的引入新课,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会觉得二元的问题繁琐,未知量又多,容易产生理解障碍。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为同学们都熟知,而又感到趣味性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首先用多媒体放映鸡兔同笼问题的动画制作: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又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教师通过对初中生学情与年龄特征的合理安排与应对,创设趣味性的动画情境,诱导学生对于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克服了对于新型知识结构的排斥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与趣味性,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思考,消除心里的压抑与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及对知识认知的自信。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 初中数学情境式教学的感悟与反思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又自我的思想情绪与思维结构。因此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共性与差异性。初中阶段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高潮期,对于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各自都又一定的心理构建上的变化。

此外初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又了明显提高,具有较大的潜力与能力自觉、独立地完成观察或一些探究型的数学活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想象力与创造力也逐步增加 ,能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性的符合逻辑的判断、推理与论证。但同时,初中生的自我情绪较强烈,极喜欢独立与自我表现,但又缺乏知识的缜密性与丰富性,所以在这样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性下,情境式教学的设置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数学教育主要是采取“知识灌输式”,对于知识的应用与探究方面缺乏灵动性,而机械式的记忆数学概念、理论、公式等,初中生也消磨了小学时的“自觉性”。现代教育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于采用情境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是灵活的学习主体,又一定的自我表现性。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运用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良好的拓展和延伸,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并且,对于情绪波动强烈的初中生来说,情境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正是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认知活动的进行,所以,初中数学的情境式教育,对于学生智能,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度,认知自信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复,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作者:陈 璐

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分析

【摘 要】 新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因此在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育中要注重知识教学和道德修养的双重修炼。本文将以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为主要论题,讨论立德树人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得以利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之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初中数学  情境教学

一、引言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一直备受关注,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也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需要伴随其进行相应的改革。情境教学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方法,能够将学生们的思绪尽快带入课堂,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因此被教师们频繁应用于课堂教育中。本文主要研究课题就是实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从而为国家新时代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推进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

1.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作为近些年来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首先情境的导入利于学生们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较为良好的第一印象,加深其对于知识的初步理解,其次,情境相较于课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情境教学中掺入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 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

初中数学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对于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多数学生由于缺乏比较系统且正式的道德教育,导致相当一批学生成为了人们惧怕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3.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之中想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具备相当专业的教学能力,而这也是对于新时代教师自身条件的必然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然后结合立德树人的相关教学理念进行教育改革。而正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时,教师通过解决各种教学难题获得了超越于书籍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而使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形成了互利共赢的教学合作关系。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1. 推进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知识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单纯的知识教学是不能够塑造一个完人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将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以求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与时代共同进步的数学教育。首先,教师要注重合理情境的创设和导入,利用积极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相关知识及其证明时,教师可以去寻找生活中拥有美好意义的事物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像智力拼图、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等,引导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其对于生活的热爱。其次,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松应对,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可以在教课过程中不断地加入积极的因素,以此来达到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

2. 提高数学教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要时刻关注新时代教育的变化,吸纳新思想,学习新内容,以此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在于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能力,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期间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因素,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现代教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比之前更加频繁,因此教师要勤于关注其功能的转变,达到可以灵活使用的水平,以此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增添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最后,教师应该将知识同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数学自身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为学生们提供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堂。

3.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推动其个人思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一个证明题就需要学生寻找多个条件,写下多个步骤才能圆满完成,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加深其对于自身的思考。在进行解题过程中,学生们会因为思维的不严谨和不衔接而对一些题目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地指导和训练,推动其个人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生们通过学习数学,也逐渐体悟到了各种人生的哲理,例如对于一个题目就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而所有的解題方法最后只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总是给自己设限,而应该去想其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学生们也会因此引发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为自己的价值考虑,并不断为此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四、总结

综合上面的阐述,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推进立德树人是对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的,它能够引发学生们对于自己价值和理想的思考,从而推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进行情境教学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时,首先要注重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结合,其次就是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的锻炼和提高,最后就是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数学学习引起其对于其他事物思考,提高自己的人生追求,教师也就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吴华.立德树人,责任为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渗透[J].数学教学通讯,2018(29):23-24.

[2] 李宗法.立德树人——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好家长,2019(13):197-198.

[3] 谭晓玲.围绕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开展有效教学,立德树人[J].教师,2018(22):16-17.

[4] 齐春杨.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20-21.

作者简介:商云舒,1983.3,女 籍贯: 吉林东丰,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单位: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作者:商云舒

上一篇:实施素质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论文